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昔(拼音:xī),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昔”字的甲骨文一般解釋為用過去發大水的日子來表示“過去”“從前”這一概念,因而“昔”也由此引申出“長久”之義,《周禮·天官·酒正》所説的“昔酒”就是指釀的時間較長的酒。又以音近通假為“昨”“夕”“錯”等等。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AJF
倉    頡
TA
鄭    碼
EAK
筆    順
橫、豎、豎、橫、豎、橫折、橫、橫
字    級
一級(編號:1000) [1] 
平水韻
入聲十一陌 [4] 
筆畫數
4+4
造字法
會意字
結    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異    體
㫺、𦠡、𣊦
統一碼
基本區-6614
四角碼
4460₁
注音字母
ㄒㄧ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會意字。“昔”字在甲骨文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從“”,另一部分則是滔滔的洪水,浪滾波翻的形象(圖1、圖B)。“日”或在上(圖A),或在下(圖1)。上古時代,洪水為患,祖先備受洪水的災害,生命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華陽國志·巴志》中記載:“昔在唐堯,洪水滔天”,當帝堯看到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憂心忡忡,他詢問四方的諸侯:“嗟,四嶽,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史記·五帝本紀》)”綜上,可以推測先民們造出這個字所要表達的觀念或情感:或許是表示對這場天神震怒而降臨給人間的災難的恐懼敬畏之情,或許是悼念並緬懷在洪水中失去的親人,又或許是渡過災難之後慶賀絕處逢生的喜悦,也或許是留給後人“居安思危”的一個忠告,意味深長。先民用表示時間的符號“日”,與非同尋常的水波、大浪的符號(圖B)結合在一起,來記錄和確立一個表示“過去”、“從前”的概念,作為“昔”日。“昔”的本義便是“從前”“往日”,與“今”相對。
在金文裏,“昔”還是保持了“洪水之日”的構形(圖2-4)。這個會意字發展到戰國時代,波翻浪滾的洪水形象訛變為類似兩對羊角的樣子(如圖5-7),失去浩浩蕩蕩的景象了。小篆沿襲戰國文字。發展到隸書階段,早期隸書(如圖8、11)還保留了金文的形體,往後的隸書則把表示洪水的符號訛變為“”(圖12)。以後,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成為楷書“昔”,人們已很難從字的形體上辨形知義而想到“昔”是“洪水之日”了。
對於“昔”的字源的闡釋,也有另一種不同的看法,許慎《説文解字》認為“昔”像在日光下曬制幹(臘)肉條,説“昔,乾肉也,從殘肉,日以晞之。”有人會提出許慎在《説文解字》中對“昔”的解釋來否定“昔”的本義是表示“過去”、“往昔”的概念。其實,即使“昔”的本義為“乾肉”或“殘肉”,也就是説這肉是以前的肉,也已經包含了一個“先前”概念。把肉曬乾需要好幾天時間,為了把乾肉的意思表現得更明確,春秋時代又出現了一個圖13的形體,在“昔”字下再加“月”(肉)作為乾肉的專用字。這個圖I的字,本讀xī,隸定作“𦠡”,但今天已讀作là,把臘肉的“臘(là)”也簡化為“臘”了。這個“臘(xī)”字正是圖13的變體,即把下邊的“月”(肉)放到“昔”的左邊來了。 [2]  [5]  [19] 
“昔”後來由“遠古洪水氾濫的日子”引申泛指“從前、往日”義。有時,“昔”也特指昨天。《玉篇·日部》:“昔,昨也。”陸德明《經典釋文》闡釋《莊子·齊物論》:“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時也提到:“昔者,昨日之謂也。”無論是“洪水氾濫的日子”還是“從前、以往”,到現在都有長遠的時間距離,進而引申為“久遠、久舊”義。例如,《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弓膠昔乾,所以為合也”。 [19]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從前;過去;現在以前。
former times;
the past
《尚書·堯典》:“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
師培《與人論文書》:“昔賢持論,弗廢翰藻。”
昔年;昔日;往昔;
昨天。
yesterday
孟子·公孫丑下》:“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弔?”
莊子·齊物論》:“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

同“”。乾肉。
dried meat
逸周書·器服》:“焚菜膾五昔。”

通“”。傍晚。
sunset;dusk
《莊子·天運》:“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
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詞:“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

(Xī)姓氏用字。



形容詞
久遠;久舊。

《詩經·陳風·墓門》:“知而不已,誰昔然矣。”

動詞
終了;末了。

呂氏春秋·任地》:“孟夏之昔,殺三葉而獲大麥。”

cuò
通“”。交錯。

周禮·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以上參考資料 [6-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七上】【日部】思積切(xī)
乾肉也。從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
𦠡,籀文從肉。 [9] 

説文解字注

【卷七上】【日部】
“乾肉也”注:《周禮·臘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臘膴胖之事。鄭雲:大物解肆幹之謂之乾肉。若今涼州烏翅矣。臘,小物全乾者。鄭意大曰乾肉,小曰啦。然官名臘人,則大物亦偁臘也,故許渾言之。
“從殘肉”注:謂𠈌也。象形。
“日㠯(以)晞之”注:昨之殘肉,今日晞之,故從日。鄭注《臘人》雲:臘之言夕也。此可證《周禮》故作昔字。後人改之。㫺者古文。籀文增肉作𦝙,於義為短。昔肉必經一夕,故古叚昔為夕。穀梁經辛卯昔恆星不見,《左傳》為一昔之期,列子昔昔夢為君皆是。又引伸之則叚昔為昨,又引伸之則以今昔為今古矣。今古之義盛行而其本義遂廢,凡久謂之昔。《周禮》:昔酒。鄭雲:今之酋久白酒。《周語》:厚味實臘毒。韋雲:臘,亟也。讀若酋昔酒焉。味厚者其毒亟也。韋意久與亟義相成,積之久則發之亟。思積切。古音在五部。
“與俎同意”注:俎從半肉,且薦之。㫺從殘肉。日晞之。其作字之恉同也,故曰同意。
“𦠡,籀文從肉”注:今隸作臘,專用諸脯臘。 [10] 

廣韻

思積切,入昔心 ‖昔聲鐸部
昔,往也。始也。為一昔之期。明日也。《説文》作㫺,乾肉也。又姓,漢有烏傷令昔登。思積切。十四。
【校釋】為一昔之期:見《左傳·哀公四年》,故段玉裁於前加“《左傳》”二字。 [11]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字部】昔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竝思積切,音惜。《説文》:作㫺。乾肉也。從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類篇》:隸作昔。《五經文字》:後人以為古昔字。《易·説卦》:昔者,聖人之作《易》:也。疏:據今而稱上世,謂之昔者也。《詩·商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禮·曲禮》:必則古昔稱先王。
又《詩·陳風》:誰昔然矣。傳:昔,久也。疏:昔是久遠之事。
又《禮·檀弓》:予疇昔之夜。注:猶前也。
又《博雅》:昔,夜也。《左傳·哀四年》:為一昔之期。《莊子·天運篇》:則通昔不寐矣。
又姓。《廣韻》:漢有烏傷令昔登。
又《集韻》倉各切,音錯。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讀為交錯之錯,謂牛角觕理錯也。
又《韻補》葉息約切。左思《詠史詩》:當其未遇時,憂在填溝壑。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 [12]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廣韻》書影 《廣韻》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提示

“昔”字書寫演示圖 “昔”字書寫演示圖
【筆順】①一(橫)②丨(豎)③丨(豎)④一(橫)⑤丨(豎)⑥㇕(橫折)⑦一(橫)⑧一(橫)
【寫法】❶“”寬“日”窄。❷“”居上居中;兩豎分寫在豎中線左右,下橫寫在橫中線。❸“日”,居下居中,寬度窄於上面兩橫。 [13]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4]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s
i̯ăk
王力系統
s
iak
董同龢系統
s
jăk
周法高系統
s
jiak
李方桂系統
s
jiak
西漢



東漢





jiak


jia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陌麥昔錫

jiek
北魏後期北齊
陌麥昔錫

jiek
齊梁陳北周隋
陌麥昔錫

jie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s
i̯ɛk
擬音/王力系統

s
ǐɛk
擬音/董同龢系統

s
jɛk
擬音/周法高系統

s
iæk
擬音/李方桂系統

s
jäk
擬音/陳新雄系統

s
ǐɛk
(以上參考資料 [16-17] 

韻書集成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二十二昔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思積切
sjɛk
集韻
入聲
二十二㫺(昔)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思積切
siæk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齊微

齊齒呼

全清

si

入聲作平聲
齊微

齊齒呼

全清

si
中州音韻


入作上聲
齊微





喪擠切

洪武正韻

入聲
七陌


全清
思積切
siək

入聲
六藥


全清
七各切

分韻撮要

陰入
第七英影應益





(以上參考資料 [15]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ɕi
55
陰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ɕi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ɕi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ɕi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ɕi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ɕi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ɕiəʔ
4
入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ɕie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ɕieʔ
2
陰入

吳語
蘇州
siɪʔ
4
陰入

吳語
温州
sei
323
陰入

湘語
長沙
ɕi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ɕi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ɕit
5
陰入

客家話
梅縣
sit
1
陰入

粵語
廣州
ʃɪk
5
上陰入

粵語
陽江
ɬik
24
上陰入

閩語(閩南語)
廈門
sɪk
32
陰入

閩語(閩南語)
潮州
sek
35
陰入

閩語(閩南語)
潮州
tsa
21
陰上
俗讀,為“早”訓讀,子皓切
閩語(閩東語)
福州
seiʔ
23
陰入

閩語(閩北語)
建甌
si
24
陰入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8]  、漢典 [15]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6-24]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07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9]
  • 4.    平水韻 十一陌  .搜韻[引用日期2019-06-22]
  • 5.    陳政 著.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7:269-270
  • 6.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5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585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309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3[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596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14
  • 10.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1127-1128
  • 11.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438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69
  • 14.    各體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24]
  • 15.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22]
  • 16.    昔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5-04]
  • 17.    昔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5-04]
  • 18.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95
  • 19.    劉興均, 徐敏. 釋“昔”:兼論“昔”與“臘”、“臘”之關係[J].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 (3):110-1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