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西詩人梅雷萊斯的詩歌)

鎖定
《夜》是巴西詩人梅雷萊斯的詩歌。
作品名稱
作    者
梅雷萊斯
文學體裁
詩歌
所屬國家
巴西

詩歌全文

泥土的濕潤潮意,
水洗石塊的氣息,
——時間的不穩定時間!
山坡側面的陰影,
寒冷而赤裸,一無所有。
腳底下砂礫的閃光,
腐殖樹葉的滋味,
——沒有運氣的聲音的嘴唇!
黎明時分的嘆息,
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夜展現出滿是露水的
田野的新鮮清淨,
——孤零零的,只有它的芳香!
以四面八方的空氣,
準備着最純潔的花開放。
生活的寧靜有多麼好。
但是思想卻在流逝……
——這陣樂聲來自哪裏?
那是一團密密的雲,
充塞在星星與風之間。
(王央樂 譯) [1] 

詩歌鑑賞

梅雷萊斯的詩歌和當時盛行的本土詩歌不同,她十分注重詩歌的內容和意義,題材廣泛而深刻。本詩的形式雖然具有傳統詩歌的特色,但以隱喻表達內容的方式卻極具現代主義特色。
第一節,詩人綜合了各種感官,首先捕捉了泥土的“濕潤潮意”。我們在文學作品中常見的描寫泥土的都是“泥土的芬芳”或者“泥土的氣息”,但是梅雷萊斯卻賦予泥土以質感,把泥土帶給人們的“潮意”以“濕潤”一詞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詞語之間的這種巧妙的組合給人一種“陌生化”的感覺,讓人從新穎的角度重新去看“泥土”的特性。而“水洗石塊”本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可以發出嘩嘩的聲音或者給人的視覺強烈的衝擊力,但梅雷萊斯卻用了“氣息”一詞,讓人不禁聯想到水石之間柔韌的、長久的抗衡。但是隨後的破折號卻筆鋒一轉,用“時間的不穩定時間!”一句把時間的流逝和不穩定性與“泥土”和“水洗石塊”這兩個鮮明的意象聯繫起來,詩歌頓時變得深奧,頗具哲理的意味。接着作者又選用了“寒冷而赤裸,一無所有”的“山坡側面的陰影”這個意象,奠定了整首詩陰冷、悲觀的基調。
第二節,詩人給我們連續列出幾個常見的景象,“樹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生命的顏色的象徵,那—抹生機勃勃的綠色讓人產生希望的活力,可是詩人眼中的樹葉卻是“腐殖”的。黎明時分,一切都該從黑暗當中醒來,可是詩中卻説:“什麼事也沒有發生。”嘴唇是用來發聲的,能把人的喜怒哀樂都表達出來,可是詩中的嘴唇卻是“沒有運氣的聲音的嘴唇!”在此,詩人又用了反常化的手法引起我們對於存在的這個世界的思考,世界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第三節中出現了“新鮮清淨”的“滿是露水的”的田野,可是,即使是這樣的田野,也有無法擺脱的孤獨寂寞,因為它沒有漫山遍野的野花,沒有鬱鬱葱葱的樹木,而只是“孤零零的,只有它的芳香”的存在。似乎“田野”在這裏是人類和人類存在的象徵,具有多重的意藴,雖然痛苦、孤獨地存在,但不管怎樣,它還能用“四面八方的空氣/準備着最純潔的花開放”。畢竟是有希望存在的,只要有希望在,那麼存在就是有意義的。
詩歌最後一節進一步引發了主題,時間不停地運動,給人帶來思念,帶來幻想,也帶來失望和痛苦。生活是辯證的,因為當你在享受“生活的寧靜”,慢慢長大、成熟、明白更多道理的時候,你也要承受思想“流逝”的代價,而這就是生活,這就是詩人在“夜”中的懷想!其中,有些詞帶有多重意藴,比如那充塞在美麗的“星星與風之間”的“一團密密的雲”既可以喻指生活中的陰影,也可以解釋為人們對於整個宇宙進行的多種多樣的思考與探索,這使詩歌具有多重解讀的可能性,充滿了張力。
就藝術特色而言,詩人傳承錘鍊佳句的優秀傳統,打破時空的界限,省去通常的鋪陳,甚至突破一般的意念連貫,於平凡處見驚奇,聚萬朝於須臾,縮千里於咫尺。在詩歌韻律方面,詩歌簡單的形式中孕育着無窮的變化,既不完全拘泥於音步,也不勉強湊韻,押韻也多押近似的“半韻”或“鄰韻”,有時乾脆無韻。因此,格式整齊勻稱,具有一種和諧美。同時,還把個人感情表現得十分的温婉纏綿,物我相融,回味無窮。 [1] 
參考資料
  • 1.      .詩歌鑑賞網[引用日期201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