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垂體微腺瘤

鎖定
垂體微腺瘤指直徑≤10mm的垂體腺瘤,起源於垂體前葉,多為功能性垂體瘤,系良性腫瘤
中文名
垂體微腺瘤
外文名
pituitary microadenoma

垂體微腺瘤病因及常見疾病

垂體腺瘤多呈膨脹性生長,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因素、物理和化學因素及生物因素有關。根據是否分泌激素可以分為功能性及非功能性。多數無內分泌功能,為無功能腺瘤。少數功能性腺瘤可以導致內分泌激素水平升高而引起臨牀症狀,最常見的為泌乳素升高導致的停經、泌乳不孕症。無功能腺瘤無臨牀表現,但存在生長和卒中的可能性,從而引起局部壓迫症狀。

垂體微腺瘤鑑別診斷

腦垂體微腺瘤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牀表現、視力視野障礙及其他神經系統所見,以及內分泌學檢查和放射學檢查等,典型的垂體瘤診斷不難。但在早期的垂體瘤,症狀不太明顯時,診斷並不容易,甚至不能發現。
臨牀表現與患者的性別,年齡,腫瘤大小和擴展方向及分泌激素的類型有關,包括以下4組症狀:
1.垂體瘤分泌激素過多引起的症狀和體徵,常見者為肢端肥大症庫欣綜合徵及催乳激素瘤。
2.垂體本身受壓症羣,主要是垂體促激素分泌減少,一般首先影響生長激素GH,其次為促黃體素促卵泡素,最後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甲狀腺素,少數可伴有尿崩症
3.垂體周圍組織受壓症羣,包括頭痛,視力下降,視野缺損下丘腦綜合徵腦脊液鼻漏等。
4.垂體卒中,指垂體腺瘤和/或垂體本身梗死,壞死或出血,臨牀上可迅速出現壓迫症狀及腦膜刺激症狀垂體功能亢進的臨牀表現可消失或減輕,甚至出現垂體前葉功能低減。

垂體微腺瘤檢查

(一)內分泌學檢查:
應用內分泌放射免疫超微量法直接測定腦垂體生長激素催乳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腺刺激素、黑色素刺激素、濾泡刺激素、黃體生成激素等,對垂體腺瘤的早期診斷有很大幫助。
(二)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是垂體微腺瘤診斷必要的方法,不但可以對病變進行定位,而且可以對其大小、數量、形態、邊緣、密度(信號)特點及與鄰近結構的關係進行評價。
1、磁共振成像軟組織分辨率高,且無骨骼偽影影響,是現如今鞍區病變最佳的影像學檢查方法。通過2~3mm薄層掃描,可以從冠狀位、矢狀位及橫斷位顯示病變的形態特徵。通過多參數及多序列掃描,可以顯示病變的信號特徵,也可以判斷病變內是否存在出血、囊變、脂肪等成分。在常規MRI圖像中,垂體微腺瘤表現為略長T1、略長T2信號,與正常垂體組織的等T1、等T2信號存在較明顯的差異,且在脂肪抑制序列中信號無變化。通常情況下,病變部位垂體會發生形態學變化,如垂體上緣隆起、鞍底下陷、垂體柄向對側移位及海綿竇受累等。但由於部分垂體微腺瘤體積較小,形態學改變不顯著,且部分容積效應使病變部位的信號與正常垂體組織對比降低,不利於病變的顯示蝶鞍像為基本檢查之一。在垂體瘤很小時蝶鞍可以沒有變化,由於腫瘤日漸長大,可致蝶鞍擴大骨質破壞鞍背侵襲等。
2、螺旋CT雖然為顱腦檢查最常用的影像學方法,但其軟組織分辨率較低,且顱底骨偽影較多,影響鞍區病變觀察,對垂體微腺瘤顯示情況不佳,也難以全面的顯示垂體微腺瘤的影像學特點。CT檢查採用靜脈注射造影劑增強後,可顯示出5mm大小的垂體腺瘤。更小的腫瘤顯示仍有困難。

垂體微腺瘤治療原則

(一)手術治療
主要包括開顱手術和經蝶竇手術治療。
(二)放射治療
對垂體腺瘤有一定效果,可以控制腫瘤發展,有時使腫瘤縮小,致使視力視野有所改進,但是不能根本治癒。
(三)藥物治療:
溴隱亭為半合成的麥角胺生物鹼,能刺激垂體細胞的多巴胺受體降低血中催乳素的作用。服用溴隱亭後可使催乳素腺瘤縮小,可恢復月經和排卵受孕,也可抑制溢乳,但溴隱亭不能根本治癒催乳素腺瘤,停藥後可繼續增大,症狀又復出現。此外溴隱亭對生長激素細胞腺瘤也可減輕症狀,但藥量大,療效差。
預防感染、對症治療,有併發症者針對併發症處理。糾正腦水腫、降低顱內壓以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為主藥,甚至可使用人血白蛋白。注意電解質體液平衡,術中補充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