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合江縣

鎖定
合江縣,隸屬四川省瀘州市,位於川渝黔結合部,四川盆地南緣,西面與江陽區納溪區瀘縣相鄰,東面與重慶市江津區接壤,北面與永川區接壤,南面與貴州省赤水市習水縣毗鄰,幅員面積2414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12月,合江縣轄19個鎮、2個街道。 [1]  [3]  截至2023年末,合江縣户籍人口870232人。 [33] 
合江縣始建於西漢元鼎二年(前115年),是長江上游置縣最早的三個縣之一。合江縣境內有長江54公里、赤水河57公里黃金水道,宜瀘渝、成自瀘赤兩條高速公路縱貫全境。 [3]  旅遊資源有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福寶旅遊區,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福寶古鎮和堯壩古鎮,有千年古剎法王寺。 [1] 
2022年,合江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21年增長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7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141.2億元,增長4%;第三產業增加值110.3億元,增長4.1%。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萬元,比2021年增長5.7%;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4萬元,增長4.7%。 [28] 
2023年,合江縣地區生產總值319.1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5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39.5億元,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128.1億元,增長7.1%。 [33] 
中文名
合江縣
外文名
Hejiang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5105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瀘州市
地理位置
川渝黔結合部,四川盆地南緣
長江赤水河交界處
面    積
2414 km²
下轄地區
2個街道、19個鎮
政府駐地
合江鎮少岷南路252號
電話區號
0830
郵政編碼
6462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870232 人(2023年末户籍人口) [33] 
著名景點
佛寶景區
堯壩古鎮
法王寺
車牌代碼
川E
地區生產總值
319.1 億元(2023年) [33] 

合江縣歷史沿革

堯壩古鎮 堯壩古鎮
《禹貢》別天下為九州,合江為梁州之域,商因之。周屬巴國,秦隸巴郡。
西漢元鼎二年(前115年)置符縣,隸犍為郡,治安樂水會,即今合江鎮南關地段。元封五年(前106年),隸屬益州部犍為郡。
新朝(9—24年),王莽改符縣為符信縣,隸屬庸部西順郡。東漢光武帝(25—26年),劉秀改符信縣為符節縣,隸屬益州犍為郡,建安十八年(213年),符節隸屬益州江陽郡。西晉武帝泰始年間(265—274年)複名符縣,隸屬益州江陽郡。
成漢時期(303—347年),符縣隸屬益州江陽郡。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後,符縣改名安樂縣,隸益州東江陽郡。南朝宋(420—479年)時,撤銷安樂縣。
南朝齊(480—502年),復置安樂縣,置安樂戍,大同(535—545年)中,改東江陽郡為瀘州,下轄江陽一郡,安樂戍隸屬瀘州江陽郡。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撤銷安樂戍,改置合江縣,隸屬瀘州江陽郡,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合江隸屬瀘州。隋朝大業三年(607年),改瀘州為瀘川郡,合江隸屬瀘川郡。
武德元年(618年)改瀘川郡為瀘州,合江隸屬瀘州。唐初,縣治遷今白沙鎮。貞觀元年(627年),全國分為十道,合江隸屬劍南道瀘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瀘州為郡,瀘州改為瀘川郡,合江隸屬瀘川郡。至德二年(757年),分劍南道為東、西兩川,合江隸屬劍南道東川郡。乾元元年(758年),瀘川郡又改為瀘州,合江隸屬劍南道東川瀘州。元和十二年(817年),縣治遷回舊址,今合江鎮南關地段。
五代十國時期,合江仍屬劍南道瀘州。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在劍南道東、西兩川之地置西川路,合江隸西川路瀘州。鹹平四年(1001年),今四川地區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四路,合江隸屬梓州路瀘州。大觀三年(1109年),縣境建純州,轄安溪縣、九支縣;並在縣境東南部建滋州,置承流、仁懷兩縣。重和元年(1118年),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合江隸屬潼川府路瀘州。宣和三年(1121年)撤銷九支縣、安溪縣和純州。安溪縣改為安溪寨,九支縣改為九支城;廢滋州為武都城,以仁懷為堡,承流併入仁懷。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改瀘州為江安州,合江隸屬潼川府路江安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合江隸屬陝西、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縣治遷神臂江南濟民市(今三橋鄉長江村黃氏壩)。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合江隸屬四川南道宣慰司瀘州。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合江隸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西蜀四川南道(肅政)廉訪司瀘州,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佔領四川,合江隸屬大夏瀘州軍民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合江隸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瀘州直隸州。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合江隸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瀘州直隸州,縣治於洪武初遷舊城。
合江縣城
合江縣城(5張)
清康熙元年(1662年),合江隸屬四川省瀘州直隸州。嘉慶七年(1802年),合江隸屬四川省南永寧道瀘州直隸州。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川南永寧道改為下川南道,合江隸屬四川省下川南道瀘州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年),撤銷道,隸四川省瀘州。 [2] 
1950年至1968年,合江先後隸屬川南行政公署瀘縣專區、隆昌專區、瀘州專區、宜賓專區;1983年6月,設省轄瀘州市,隸四川省瀘州市。 [2] 

合江縣行政區劃

合江縣區劃沿革

合江縣境轄區,唐代之前無考。
唐代設三鄉。
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設二鄉六寨。六寨是遙壩寨、安溪寨、青山寨、小溪寨、帶頭寨、使君寨。
大關三年(1109年),劃縣境九支寨和安溪寨置九支縣、安溪縣,設純州統轄,州治九支城;在縣境東南部建滋州,轄承流、仁懷二縣。
宣和三年(1121年),裁純州及九支縣、安溪縣;廢滋州,以仁懷為堡,承流併入仁懷堡。
南宋嘉定(1206—1224)後,轄一鄉七里、20都、2團、441隊、2212甲。七里即白皓裏、安溪裏、雲翔裏、水北里、白馬裏、帶灘裏、中當裏。
元代設三鄉。
明代編户七里。
合江縣行政區劃圖 合江縣行政區劃圖
清雍正七年(1729年),縣城外編為東、南、西、北四鄉,又析為17支,即東鄉上匯支、中匯支、下匯支;南鄉堰壩支、明壩支、白鹿支、鏵頭支、大漕支、小漕支;西鄉丁山支、三花支、廟高支、堯壩支、九支;北鄉塘平支、石橋支、鹽井支。
民國元年(1912年),全縣設17區,區下設團。每區轄數團,每團數甲,每甲十牌,每牌十户。
民國37年12月,全縣轄44鄉鎮,553保,5343甲。直至1949年。
1950年,合江劃為10個區,設區公所,以區公所駐地命名。 10個區即城關區、望龍區、白沙區、大橋區、先市區、九支區、鳳鳴區、榕山區、先灘區、福寶區。同時,廢除保甲制度,成立鄉、鎮人民政府,全縣共133鄉,1鎮,562村。
1992年,實施撤區並鄉,撤銷區建置,將原10個區、1個區級鎮和66個鄉、6個鄉級鎮,調整為15個鄉(2011年減少為10個)、14個鎮(2011年增加為17個鎮)。 [2] 
2013年10月10日,撤銷白米鄉,設立白米鎮,鎮人民政府駐白米場,轄原白米鄉所屬行政區域;撤銷虎頭鄉,設立虎頭鎮,鎮人民政府駐堰壩場,轄原虎頭鄉所屬行政區域;撤銷二里鄉,設立法王寺鎮,鎮人民政府駐二里場,轄原二里鄉所屬行政區域;撤銷參寶鄉,設立參寶鎮,鎮人民政府駐參寶場,轄原參寶鄉所屬行政區域。
2015年3月18日,撤銷焦灘鄉,設立神臂城鎮,以原焦灘鄉的行政區域為神臂城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和平社區焦灘場;撤銷南灘鄉,設立南灘鎮,以原南灘鄉的行政區域為南灘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兩河社區兩河場;撤銷實錄鄉,設立實錄鎮,以原實錄鄉的行政區域為實錄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三江村;撤銷石龍鄉,設立石龍鎮,以原石龍鄉的行政區域為石龍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羅壩灘社區羅壩灘場。 [20] 

合江縣區劃詳情

合江縣城 合江縣城
截至2023年12月,合江縣轄19個鎮、2個街道:符陽街道臨港街道望龍鎮白沙鎮先市鎮堯壩鎮九支鎮鳳鳴鎮榕山鎮白鹿鎮甘雨鎮福寶鎮先灘鎮大橋鎮車輞鎮白米鎮法王寺鎮神臂城鎮石龍鎮真龍鎮荔江鎮 [1]  [3]  [29]  合江縣人民政府駐地符陽街道

合江縣地理環境

合江縣位置境域

合江縣位於四川省東南部,隸屬瀘州市,在赤水河與長江交匯三角地帶。地理座標東經105°32'至106°28',北緯28°27'至29°01'之間。東北部與重慶市永川、江津接壤,南連貴州省赤水市習水縣,西臨瀘州市江陽區納溪區瀘縣、西南角接敍永縣。幅員面積2414平方千米。 [1] 

合江縣地形地貌

合江縣地形地貌 合江縣地形地貌
合江縣分佈有婁山山脈中部向北延伸的的兩條半山脈和一些中、低斷頭山,地形南高北低,形如肺頁。深丘佔二分之一,淺丘佔三分之一,低山地帶佔五分之一。海拔多在200—300米範圍,最低為望龍鎮下關河邊203米,最高為福寶鎮互愛村轎子山1751米,高差1548米。
縣境山脈大體以長江為界,長江以北屬華鎣山山脈南緣的丘陵地帶。區內由於地內營力和流水切割作用,形成海拔300—400米的孤丘坳谷間平壩地形。長江以南主要為婁山山脈支系由東北向西南蜿蜒至境內,包括縣東部和西南部大部地區。 [4] 

合江縣氣候

合江縣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型,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357天。常年平均氣温18.2℃。北部淺丘和部分谷地18—18.3℃,積温6570—6670℃;中部深丘地區16.7—18.1℃,積温6090—6630℃;低山區海拔300—700米之間,常年氣温15.9—18.1℃;中山區海拔700—1700米之間,常年氣温15.3—9.9℃。河谷積温6600℃左右,1600米高度積温3800℃左右。從北到南氣温由高到低,相差801℃,積温相差3000多度。 [4] 
2022年,合江縣平均氣温19.5℃,年降水量876.7毫米,日照時數1370小時。 [28] 

合江縣水文

合江縣境有長江、赤水河兩大水系,大小河溪108條。長江在神臂城鎮大岸溪入境,至望龍鎮踩溪出境,境內長55公里。江面最寬(神臂咀外灌子口)約1000米,最窄約500米。常年流量每秒53400立方米,平均流速每秒3.71立方米。有觀音溪、赤水河、小洋洞等大小河溪8條注入。入境高程216.4米,出境高程203米,落差13.4米。水流平緩,長年通航。赤水河自九支鎮截角埡入境,至縣城南注入長江,境內長62公里。河牀寬100—300米。常年流量每秒64立方米。有沙溪河、馬哮洞、佛龍溪、習水河等大小河溪8條注入。入境高程225.4米,入長江高程206米,落差19.4米。是川南黔北水上交通要道。 [4] 

合江縣自然資源

合江縣水資源

合江縣境內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7943279萬立方米。其中:長江、赤水河、習水河等過境總量為27742030萬立方米,佔水資源總量的99.3%。地表水資源總量為173173萬立方米,佔水資源總量的0.6%。長江在焦灘鄉大岸溪入縣境,入境點海拔高程216.4米,在望龍鎮高洞溪出境,出境海拔高程203.00米。合江縣地下水資源總量為28076萬立方米。佔水資源總量的0.1%。人均佔有量從1985年的2180.8立方米下降到2005年的2019.8立方米。 [5] 

合江縣礦產資源

合江縣具有開採價值的礦產主要有天然氣、頁岩、沙岩、卵石和河沙,截至2005年底,合江縣境內共有天然氣井182口,年產量兩億方。 [5] 

合江縣動物資源

合江縣獸類(含兩棲類爬行動物)主要有:草豹、馬耳狗、獼猴等40餘種;禽(鳥)類主要有:金雞、黑鸛(青莊)等70餘種;蛇類主要有:烏梢蛇碎蛇等20餘種;水產類主要有:黃鱔、魚鰍、蚌殼、螺螄、螃蟹、鯉、鯽、鱘、鰻魚等30餘種。 [5] 

合江縣人口

截至2023年末,合江縣公安户籍登記户數297922户,户籍總人口870232人,其中,城鎮人口238027人,鄉村人口632205人。全年出生人口3584人,人口出生率為5.3‰,死亡人口7110人,人口死亡率為10.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 [33] 

合江縣經濟

合江縣綜述

地區生產總值
航拍合江縣 航拍合江縣
2022年,合江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21年增長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7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141.2億元,增長4%;第三產業增加值110.3億元,增長4.1%。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9%、43.4%和37.6%,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8、1.8、1.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16.8:46.7:36.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3845元,增長4%。 [28] 
2023年,合江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1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5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39.5億元,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128.1億元,增長7.1%。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0%、48.3%和41.7%,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7、3.1、2.7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16.1:43.8:40.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6247元,增長6.4%。
民營經濟
2023年,合江縣民營經濟增加值193.2億元,增長6.5%。民營經濟增加值對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9.9%,拉動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3.9個百分點,佔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60.6%。
財政收支
2023年,合江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2億元,比上年自然增長3.7%。其中税收收入9.5億元,增長17.5%;非税收入2.7億元,下降26.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9.0億元,增長0.2%;民生支出36.4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74.2%。其中,教育支出11.3億元,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0.3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3億元,衞生健康支出6.0億元,農林水事務支出7.5億元,交通運輸支出1.5億元,住房保障支出2.2億元,公共安全支出1.5億元。 [33] 
固定資產投資
2023年,合江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5.3%。截至2023年末,合江縣房地產開發企業24家,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9.8億元,比上年下降37.3%。商品房施工面積209.0萬平方米,下降16.4%,其中住宅施工面積133.5萬平方米,下降13.5%。商品房新開工面積33.9萬平方米,下降1.7%。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64.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4.5萬平方米,下降0.1%。商品房銷售額38.2億元,下降11.7%,其中住宅銷售額30.0億元,下降22.0%。 [33] 

合江縣第一產業

2023年,合江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8.1億元,比上年增長3.6%。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2.9億元,比上年增長3.7%。
2023年,合江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21.8萬畝,比上年下降1.3%;油料播種面積12.8萬畝,增長38.7%;蔬菜播種面積18.3萬畝,增長4.7%;藥材播種面積4.0萬畝,增長3.9%。
2023年,合江縣糧食總產量52.0萬噸,比上年增長2.3%。其中,穀物類總產量42.4萬噸,增長3.6%;豆類總產量2.0萬噸,增長13.4%;薯類總產量7.6萬噸,下降6.7%。油料產量1.4萬噸,增長41.3%;其中油菜籽產量1.2萬噸,增長51.8%。
2023年,合江縣生豬出欄82.8萬頭,比上年增長1.3%;牛出欄0.5萬頭,增長11.3%;羊出欄18.7萬隻,下降1.9%;家禽出欄922.0萬隻,下降1.9%;兔出欄70.8萬隻,增長0.3%。禽蛋產量1.5萬噸,增長1.4%。水產品產量2.3萬噸,增長3.9%。全年竹材產量1958.6萬根,增長17.6%。全年農機總動力45.751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6%。主要農業機械擁有量224844台,主要農作物機收面積52.76萬畝,增長4.9%。 [33] 

合江縣第二產業

2023年,合江縣工業增加值92.1億元,比上年增長4.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
2023年,合江縣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行業看,化工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0%,能源行業增加值下降0.2%,酒的製造增加值下降28.8%,農副食品加工和食品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6.6%,造紙和紙製品業增加值下降14.6%,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增長29.0%。
2023年,合江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18.3億元,比上年下降10.4%;實現利潤總額26.2億元,下降13.9%;實現利税總額35.4億元,下降10.5%。
2023年,合江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白酒產量4.4萬千升,增長11.7%;傢俱18.9萬件,下降77.3%;紙製品1.6萬噸,下降41.1%;商品混凝土115.4萬立方米,下降5.2%;聚碳酸酯9.0萬噸,增長169.0%;粗鋼140.2萬噸,下降2.4%;鋼材270.5萬噸,增長39.2%。
截至2023年末,合江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96家,其總產值比上年增長0.6%。 [33] 

合江縣第三產業

服務業
合江縣城 合江縣城
2023年,合江縣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28.1億元,比上年增長7.1%,佔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比重40.1%,拉動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2.7個百分點。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6.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6.8%,金融業增加值增長6.1%,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3.1%,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7%。 [33] 
國內貿易
2023年,合江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億元,比上年增長10.8%。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0億元,同比增長10.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4億元,增長11.1%。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102.7億元,同比增長11%;餐飲收入31.3億元,同比增長10.1%。
2023年,合江縣限額以上企業(單位)主要商品零售額看,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0.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2.6%,化妝品類零售額增長45.3%,日用品類下降2.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36.1%,中西藥品類增長20%,傢俱類增長12.1%,石油及製品類增長9.7%,汽車類下降9.9%。 [33] 
對外經濟貿易
2023年,合江縣進出口總額3015.9萬美元,其中進口總額54.9萬美元,出口總額2961.0萬美元。 [33] 
郵電
2023年,合江縣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4204.1萬元,比上年增長29.4%。全年電信主營業務收入5.4億元。年末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户總數83.1萬户,其中,固定電話用户2.4萬户,移動電話用户80.7萬户。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25.4萬户。 [33] 
金融業
2023年,合江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480.65億元,比上年增長7.99%。其中,住户存款餘額436.43億元,增長9.9%。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76.21億元,增長12.28%。 [33] 

合江縣交通運輸

合江縣綜述

截至2023年末,合江縣貨物運輸總量1404萬噸,貨運週轉量685627萬噸公里。全年客運量563萬人,客運週轉量26870萬人公里。全年客貨運總週轉量688314萬噸公里,公路運輸總週轉量98736萬噸公里,水上運輸總週轉量589578萬噸公里。 [33] 

合江縣公路

繁忙的赤水河航運 繁忙的赤水河航運
合江縣境內有合渝路、合習路、合赤路、瀘合路等二級水泥路,以及瀘渝高速公路(G93成渝環線高速公路)和成自瀘赤高速公路(G4215成遵高速)。其中瀘渝高速公路在合江境內兩跨長江、設有四個互通,建成通車後,合江距重慶外環57公里、距重慶市區不足100千米。
截至2023年末,合江縣境內公路總里程3182公里,其中等級公路里程3005公里,高速公路60公里。全年營運性客車375輛、營運性貨車2513輛、公交車52輛、出租車188輛。 [33] 

合江縣航運

長江黃金水道在合江境內流長55千米,宜港岸線近9千米,港口分佈眾多,年吞吐能力近千萬噸。3000噸級船舶可全年晝夜通航,中水期6000噸級船舶可直航至上海。距合江40千米的國家二類開放口岸——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具有100萬標箱的年吞吐能力,是四川及雲貴北部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合江縣政治

合江縣現任領導(更新於2024年5月)
縣委書記
王波 [6]  [23]  [31] 
縣委副書記、縣政府黨組書記、縣長
李慶 [32] 

合江縣社會事業

合江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合江縣共有小學57所,在校學生41165人,專任教師2686人;初中16所,在校學生26464人,專任教師2076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學生19725人,專任教師1270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19656人,專任教師793人;普通高等專科院校1所,在校學生17023人,專任教師599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55人,專任教師24人;幼兒園110所,在園兒童數15052人,專任教師736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升學率98.6%,高中升學率86.7%。 [33] 

合江縣科學技術

截至2023年末,合江縣共有農業科技和服務機構22個。全年商標申請數725項,其中專利申請授權144項。 [33] 

合江縣文化廣電

截至2023年末,合江縣文物保護點1317個,博物館、展覽館2個,劇場1個。年末實有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總藏量195千冊。全縣擁有電視發射機8部,通有線電視的村(社區)個數為200個。廣播覆蓋率100%,電視覆蓋率100%。 [33] 

合江縣體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合江縣共有體育場館2個,全年共舉辦運動會48次,參加運動會的運動員4.63萬人。 [33] 

合江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3年末,合江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750個,擁有牀位總數6106張;醫院、衞生院技術人員423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743人。 [33] 

合江縣社會保障

截至2023年末,合江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442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2916人。參加居民醫療保險人數72.1萬人,失業保險覆蓋人數3.5萬人,工傷保險覆蓋人數4.9萬人,企、事業單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 15.8 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32.2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3.4萬人。全年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數3085人。 [33] 

合江縣安全生產

2023年,合江縣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1件,經濟損失840萬元。 [33] 

合江縣歷史文化

明末清初,四川戰事頻繁,人口鋭減。《四川通志》載:“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辰星。”康熙七年(1664年),四川巡撫張德地奏請康熙皇帝移民到四川開墾土地,重建家園。之後,四川地方官員不斷奏請向四川移民。康熙三十三(1694年)正月初七,康熙頒佈《招民填川詔》,下令從湖廣等地大舉向四川移民。詔文稱“凡有開墾百姓,任從通往,毋得關隘阻撓。俟開墾六年外候旨起科。凡在彼官員,招撫有功,另行嘉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後,大批楚、粵、閩、贛之民移居合江。大量外省人的遷入,帶來了不同地域的生產技術、生活方式和傳統文化,為合江注入了新鮮血液,促進了合江的開發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形成了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福寶古鎮的湖北會館(禹王廟)、江西會館(萬壽宮)、福建會館(天后宮),白鹿古鎮的江西會館(萬壽宮)等,是不同省區的移民開展聯誼、接洽商務的場所。 [9] 

合江縣名優特產

合江豆花
萬利平發展的真龍柚基地
萬利平發展的真龍柚基地(3張)
合江豆花為農家自種的天然黃豆為原料,以傳統膽巴自家打的豆腐,再用傳統發酵技術製作的天然紅豆腐(本地稱為“紅灰門兒”,表面鋪着一層手工辣椒粉其中還有些花椒粒)。
合江荔枝
合江荔枝是瀘州的特產,早負盛名。以其晚熟(一般在7、8月份上市,比兩廣荔枝晚熟2個月左右),合江荔枝中晚熟配套成龍,有大紅袍、妃子笑、糯米餈、降紗蘭、桂味、坨提、帶綠、楠木葉、鹿角等10多個品種。
合江真龍柚
合江真龍柚果實倒卵形,果頸較粗。平均單果重1036克。果梗深凹,有放射溝紋,果頂廣圓,中心淺凹,果皮黃色,果面較粗糙,有乳狀凸起,油胞中大,密生,果皮厚1.8—2釐米,易裂果。囊瓣梳形,每果14—17瓣,果實汁胞綠白色,披針形,脆嫩、化渣、多汁,無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3%,味甜,無苦麻味,品質上等。成熟期11月初,耐貯運。 [10] 

合江縣風景名勝

佛寶景區
福地聖水
福地聖水(5張)
佛寶景區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同時還是福寶國家級森林公園、佛寶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位於縣城東南部,是貴州高原大婁山褶皺北緣向北延伸的尾部,處在北緯28°52′至28°28′,東經106°01′至106°23′之間,擁有原始森林60萬畝,成片楠竹林13萬畝,景區面積432平方公里,分為福寶古鎮、玉蘭山、天堂壩、自懷三個主景區,享有“林海”的美譽。 [11] 
堯壩古鎮
堯壩古鎮以知名影視拍攝基地、古民居活化石、名人故里著稱。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川南影視基地。
法王寺
清朝同治年間,法王寺第七代祖師果山和尚,大興土木,形成了法王寺的巨大規模。並且派其師弟果端、果欽上京師奏請皇上,頒賜印刷柏林寺藏經,請領法王寺方丈代慈禧太后修行,欽賜“法王禪寺”匾額,開創了法王寺鼎盛的局面。法王寺成為川南黔北的十方叢林,住寺有四百餘僧眾。
明代城幹垣
合江,遺存在城區內的明代城幹垣近2000米,張家溝、河街、水洞街的城垣舊貌依然;與縣城隔江相望的清代白塔,為合江古縣城的象徵。白沙鎮唐代合江縣城遺址,九支鎮宋代安溪縣城遺址,榕右鄉榕山城遺扯,合江鎮安樂山城遺址,城郊隋代劉珍修道“成仙”的雲台寺,縣西建於穴元之際的川南古剎法王寺,城南的明代石刻流杯池,清代摩崖石刻霞洞和城內的清代街區、古民居。
南宋神臂城
南宋神臂城位於焦灘鄉境內神臂山上,距縣城30公里。古城東西長1200米,南北寬800米,四周懸崖絕壁,三面環水,長江從北流來,再繞西轉南而去。神臂山山勢奇特,懸崖矗立,地形十分險要,是長江上的一道天然屏障。宋元抗兵之際,宋瀘州知州曹致大受命修築神臂城。公元1243年城就,乃遷瀘州治所於此,以拒元兵。從公元1243年至1277年,瀘州軍民在此堅持抗元戰爭34年。期間神臂城曾五度易手,於1277年城陷。神臂城因此被後人譽為“鐵打的瀘州”,史有“鐵瀘城”的美稱。 [12] 
崖墓
合江崖墓有上千座之多。主要分佈在長江、赤水河、高洞河及大、小槽河流域兩岸的二級台地或高波崖壁之上。四川漢畫像石棺,發現和出土21具之多,合江漢畫像石棺,主要分佈於合江鎮、實錄鄉、白米鎮、榕右鄉、密溪鄉等地的崖墓中,用本地產青白石料,整石雕琢而成。漢代崖墓隨葬品中,陶俑較多。合江出土收藏100餘件,主要有各式傳教俑、文吏俑、武士俑、舞樂百戲俑、畜禽俑及各類陶器。

合江縣著名人物

人物
時間
相關簡介
(1898—1930)
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優秀黨員,中共四川省委早期領導人、四川臨時省委書記兼軍委書記、組織部長。
(1900—1976)
名暢英、鴻相,號如章。建國後,歷任四川省省長、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中共四川省委書記、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等職。 [13] 
(1887—1950)
字亮工,榕山鎮(今虎頭鄉)人。1905年8月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11月5日夜,夏之時等人在成都龍泉驛土地廟率230餘名士兵誓師起義,夏之時被公推為革命軍總司令。曾任孫中山大元帥的靖國招討軍司令,川西護法軍總司令等職。1950年逝於合江,享年63歲。
(1909—2004)
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為延安中央黨校大禮堂創作的大型毛澤東浮雕像,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央美術學院副教務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華美學學會會長、名譽會長,中國作家協會顧問,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政協第三、四、五、六屆委員等。 2004年11月11日23時1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13] 

合江縣榮譽稱號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7] 
2020年3月31日,合江縣入選2019年度四川省農村改革工作先進縣(市、區)名單; [14]  6月2日,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8]  6月30日,合江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5]  7月,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國家衞生城市(區)和國家衞生鄉鎮(縣城),合江縣為國家衞生縣城。 [16]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17]  3月,入選四川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縣公示名單; [18]  3月,入選四川省民政廳、四川省財政廳公佈的四川省第二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單位名單 [19]  5月7日,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去冬今春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1]  2021年6月21日,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2] 
2022年4月19日,入選2022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市、區)名單。 [24]  10月,入選四川省第六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公示名單 [25]  、第四批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市、區)名單。 [26] 
2023年1月5日,獲評為四川省縣域民營經濟改革試點地區。 [2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