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先市鎮

鎖定
先市鎮,隸屬於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地處合江縣西南部,東接真龍鎮實錄鎮,南連車輞鎮,西與法王寺鎮堯壩鎮接壤,北與佛蔭鎮相交,鎮人民政府距合江縣城區22千米、距瀘州市城區47千米、距貴州省赤水市城區21千米 [3]  ,總面積64.96平方千米。 [4]  [7] 
唐朝時期,先市鎮境域屬劍南道瀘州;1992年,新殿鄉併入 [3]  ;截至2018年末,先市鎮有户籍人口37561人 [4]  ;截至2020年6月,先市鎮下轄2個社區、9個行政村 [5]  ;鎮人民政府駐幸福路社區幸福路 [3] 
2011年,先市鎮財政總收入3305.8萬元,比上年增長29.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616.5萬元,比上年增長19.8%,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375.7萬元,增值税460.5萬元,企業所得税160.4萬元,個人所得税47萬元 [3]  ;2018年,先市鎮有工業企業18個,規模以上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4] 
鎮內有醬油、酸菜、芽菜、豆腐乳等地方特色產品,素稱“醬油酸菜之鄉”,是四川省級文明單位、國家衞生鄉鎮、省級試點小城鎮。 [7] 
中文名
先市鎮
行政區劃代碼
510522104000 [8]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
地理位置
合江縣西南部
面    積
62.4 km² [1]  [7] 
下轄地區
2個社區、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幸福路社區幸福路
電話區號
0830
郵政編碼
646200
氣候條件
南亞熱帶温濕型氣候 [7] 
人口數量
4.15 萬 [7] 
著名景點
合江縣大佛寺 [7] 
先市醬油釀造作坊羣 [7] 
車牌代碼
川E

先市鎮建置沿革

唐朝時期,先市鎮境域屬劍南道瀘州。
清雍正年間,合江縣分為東南西北4鄉,先市屬西鄉,名廟高支。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區,屬西三區。
宣統二年(1910年),屬龍會鎮。
1950年,屬第三區。
1956年月,合江縣第三區、第四區合併為先市區。
1986年10月,先市鄉併入先市鎮。
1992年,新殿鄉併入 [3] 

先市鎮行政區劃

先市鎮區劃沿革

截至2011年末,先市鎮下轄2個社區、12個行政村:幸福路社區、之溪路社區、賈山村、下壩村、洋石橋村、安寧村、廟高村、新廟村、金鈎村、汪坳村、羅院子村、大土灣村、雄坪村、後壩村 [3] 
2020年,將金鈎村、新廟村合併,設金鈎村,駐地在原金鈎村村民委員會。將廟高村、羅院子村合併,設廟高村,駐地在原羅院子村村民委員會。將後壩村、雄坪村合併,設雄壩村,駐地在原後壩村村民委員會。 [9] 

先市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先市鎮下轄2個社區、9個行政村:幸福路社區之溪路社區下壩村賈山村洋石橋村安寧村廟高村大土灣村金鈎村汪坳村雄壩村 [5]  ;鎮人民政府駐幸福路社區幸福路 [3] 

先市鎮地理環境

先市鎮位置境域

先市鎮地處合江縣西南部,東接密溪鄉實錄鄉,南連車輞鎮,西與二里鄉堯壩鎮接壤,北與佛蔭鎮相交,鎮人民政府距合江縣城區22千米、距瀘州市城區56千米、距貴州省赤水市城區14千米 [3]  ,總面積64.96平方千米 [4] 

先市鎮地形地貌

先市鎮地處赤水河畔,四川盆地邊緣地帶,屬淺丘地區,地勢南高北低 [3] 

先市鎮氣候

先市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雨熱同季,晝夜温差小。多年平均氣温18.2℃,無霜期年平均35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39.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154.9毫米 [3] 

先市鎮水文

先市鎮境內屬赤水河流域,赤水河自新廟村流入境內,由南而北,流經新廟、金鈎、賈山、下壩村,由密溪鄉匯入長江 [3] 

先市鎮自然災害

先市鎮主要有旱災,每年發生在7—9月,2011年平均降水量比常年減少一半 [3] 

先市鎮自然資源

2011年,先市鎮有耕地面積2.6萬畝 [3] 

先市鎮人口

2011年末,先市鎮轄區總人口4.3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萬人,城鎮化率25.2%,另有流動人口255人。 [3] 
截至2017年,先市鎮常住人口31256人。 [3] 
截至2018年末,先市鎮有户籍人口37561人。 [4] 
2019年常住人口12985户,41566人。 [7] 

先市鎮經濟

先市鎮綜述

2011年,先市鎮財政總收入3305.8萬元,比上年增長29.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616.5萬元,比上年增長19.8%,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375.7萬元,增值税460.5萬元,企業所得税160.4萬元,個人所得税47萬元 [3] 
2018年,先市鎮有工業企業18個,規模以上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4] 
2019年,完成地方公共財政收入766.3 萬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9 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 5.8 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額達 4.6 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8億元,服務業實現收入20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738元。 [7] 

先市鎮農業

2011年,先市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1.2億元,比上年增長5.3%,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2.1%,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高粱為主,生產糧食26331.3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荔枝、真龍柚等,荔枝產量189.6噸;真龍柚產量649.1噸;蔬菜種植面積0.6萬畝,產量16467.5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8萬頭;家禽飼養量100.4萬羽,上市家禽67.3萬羽;畜牧業總產值1億元 [3] 

先市鎮工業

2011年,先市鎮工業以酸菜生產加工、醬油釀造、釀酒、建工建材為主,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485人,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963萬元,比上年增長79.4%,工業園區1個 [3] 

先市鎮商貿

2011年,先市鎮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1564萬元,比上年增長18% [3] 

先市鎮社會事業

先市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先市鎮有幼兒園3所,民辦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1875人,專任教師2人;小學3所,在校生3456人,專任教師10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751人,專任教師6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5%,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其他教育機構12所,教育經費1025.38萬元,比上年增長12.15%;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1.02%。 [3] 
2016年投資1000萬元的先市職業中學教學大樓已破土動工。投入520萬元新建的先市中心幼兒園主體已完工,投入600萬元,新建、改擴建教育教學項目2500平方米,完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各項硬件設施建設。 [7] 

先市鎮文化事業

2011年,先市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3個,建築面積26平方米,藏書2.6萬冊。 [3] 
在中國人民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籌資餘20萬元,重樹抗日陣亡將士暨死難同胞紀念碑。新建文化休閒廣場2個,體育健身場地6個。每年定期舉辦“五月的花海”文化藝術節、“六一”兒童節文藝演出、“12.9” 學生愛國運動等系列活動,弘揚社會主旋律。 [7] 

先市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先市鎮有衞生院2個;病牀80張,執業醫生20人,執業助理醫生5人,註冊護士13人。 [3] 
新擴建醫療用房700平方米、村級衞生室6個,引進民營醫院1所,先市中心衞生院成功創建為AAA(3A)級預防接種門診,打造合江縣鄉鎮衞生院首個“牽手”門診,系一級甲等綜合性衞生院。 [7] 

先市鎮社會保障

2011年,先市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74户,人數278人,支出43.5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795户,人數887人,支出69.2萬元,月人均6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6人,支出12.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78人,支出29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1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14.8萬元,敬老院1所,牀位80張,收養農村五保60人,新增就業人員126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2100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5萬人 [3] 

先市鎮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先市鎮有郵政網點2個,全年投遞國內函件2.76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456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4200件,徵訂報紙3800份、期刊1100冊,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56萬元,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600門,固定電話用户3800户,移動電話用户2200户,寬帶接入用户1400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20萬元 [3] 
給排水
2011年末,先市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主幹線水管3.5千米,生產能力500噸/日,年生活用水14萬噸 [3] 
燃氣
2011年末,先市鎮鎮區有天然氣管線20千米,居民用户1390户,燃氣普及率36.86%;月天然氣平均用量2300立方米 [3] 

先市鎮交通運輸

2011年,先市鎮已形成由公路、水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縣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60千米;村級公路總長238千米,其中水泥路50千米,泥結石路60千米,境內通航河道1條,總長8千米,客渡碼頭1個,年客流量36.5萬人次 [3] 

先市鎮歷史文化

先市鎮地名由來

先市鎮,因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5年)七歲神童先汪“舉於朝,蒙詔試,授神童,伴讀宮中十四年,賜進士,授合江令”,先市由此而得名。
先市鎮據載建於晚唐,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此前早有先民繁衍生息,他們自創了一種名為“杞醬”的美味食品,自給之餘銷到境外。唐憲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時任合江縣令的先汪對杞醬情有獨鍾,成為生活之至愛,臨終前囑葬產杞醬之地。後人遵囑,將其由故居觀音溪(今合江縣焦灘鄉)遠葬於縣西五十華里孝禪寺側(《先氏族譜》同治二年版記載)。古之市乃商品集散交易場所,有市無名。為官清正、政聲卓著的先汪葬於此,老百姓因人而名,先市之名由此而來。 [7] 

先市鎮民間藝術

先市鎮民間藝術有腰鼓、耍龍燈、太極拳劍等 [3] 

先市鎮名勝古蹟

先市鎮大佛寺、合龍橋

位於先市鎮西面約1公里的合龍溪邊,始建於清代。寺為法王寺的支系,民間捐資自建。為一進院落三合院式佈局,建築在山壁,穿鬥式樑架結構,形制古樸,現閣尚存。合龍橋為合江建築最早、跨度最長的單拱石橋,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歷史悠久,傳説眾多,文化內涵豐富。

先市鎮先市醬油釀造陳列館

佔地面積較大,歷史悠久,傳統釀造工藝保存完好,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第八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陳列品種繁多,文化內涵豐富,是長江上游地區醬油釀造工藝展示的唯一場所,極具觀賞、遊玩、考古價值。

先市鎮先汪墓

位於先市場團結路。先汪為唐朝神童,三歲能背《四書》、《五經》,陪皇子17年,21歲任合江縣令,老年在筆架山教書,死後葬於此,是川南先氏家族的始祖,是先市鎮名稱的由來,其一生寫了近百首詩,流傳下來的只有兩首,是四川的歷史名人。

先市鎮明清古寨

在現先汪墓以下區域,古樓“紫來樓”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內樓“拱賜”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民國和解放後被毀壞。相傳古寨建築藝術考究,結構獨特,共有樓房54間(內樓18間,外樓36間)、水井3口(內樓1口,外樓2口);首層為生活居住,二樓儲備糧草雜物;寨中心廣場埕心用鵝卵石砌成一直徑約2米的陰陽八卦圖,內樓設祖廳一間,用於安置家族先祖靈位供後代子孫祭拜;祖廳為獨特的雙層屋頂結構,中間夾層可容40多人應急藏身。整樓防禦功能齊全,易守難攻。外牆用特殊成份的三合土夯築,構成平面多角圓形,牆角之間用鐵鏈鈎接連成環形整體,內隔牆則用田土夯築,牆體厚而堅實;各樓房後牆上方均開一槍眼,外樓大門兩側各開一土炮眼,內外樓門門板堅厚牢固,上方各開一潑水孔,當遇外敵火燒樓門時可往外潑水滅火,樓內各住户門前還築有一個平時積蓄糞水和雨水的方形坑,以應急滅火時補充井水之不足,可見造樓者其時的用心和智慧。民國期間,劉伯承元帥來先市招兵籌款,在此居住半月有餘,對此環境十分滿意,曾説,另日再來。

先市鎮抗日英雄紀念碑

位於現先市中學內,始建於1937年,是先市地區積極支持抗日救國的壯舉,極具教育性和社會性。2015年8月,恢復重建。

先市鎮古戰場遺址

石達開戰場遺址——位於先市鎮赤水河邊。相傳石達開曾率軍在此聯營十里,據守備戰,但因清軍眾多,失去後方支援,而退到赤水河以南,後又兩次在先市渡過赤水河,欲攻佔合江北上而不得,最後被清軍追擊,只得沿赤水河而上,進入貴州境內。保糧拒匪戰場遺址——位於先市鎮糧站一帶,相傳真龍支部領導的西鄉聯防大隊為保衞西鄉與鼓樓山土匪在此多次展開戰鬥。 [7] 

先市鎮地區名人

除了唐代的神童先汪之外,先後誕生了中國著名書畫家張靜濤,中國美學奠基人王朝聞,中科院院士王華明等。 [10] 

先市鎮榮譽稱號

2020年7月,全國愛衞會決定命名先市鎮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 [2] 
2021年8月,被命名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