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縣

鎖定
南縣,隸屬湖南省益陽市,地處湘鄂兩省邊陲,洞庭湖區腹地,北與湖北省石首、公安、松滋相連,西接常德市的安鄉、漢壽兩縣,東臨岳陽市的華容縣,南與益陽市的沅江市隔河相望,東南與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南灣湖、千山紅等幾大農(漁)場連成一片,總面積1321平方千米 [29]  。截至2023年6月,南縣轄11個鎮、1個鄉。 [39]  截至2023年末,南縣常住人口47.33萬人。 [38]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劃割六縣交界之地,在境內烏嘴設置“南洲直隸廳撫民府”。民國二年(1913年),湖南都督府下令撤銷南洲廳,改稱南洲縣,民國三年(1914年),將南洲縣更名為南縣。南縣境內發現文化遺址40處(其中新石器時代遺址達20處)、古墓葬羣13處、古建築2處、古石刻文物點7處、近現代重要史蹟5處,其中有61處被載入《中國文物地圖集·湖南分冊》,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 [2]  。1988年,南縣被國務院批准為“革命老區縣”。 2019年1月9日,憑藉地花鼓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2023年,南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0.62億元,比上年增長4.1%。 [38] 
中文名
南縣
外文名
Nanxian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430921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益陽市
地理位置
湘鄂兩省邊陲,洞庭湖區腹地
面    積
1321 km²
下轄地區
11個鎮、1個鄉
政府駐地
南洲鎮
電話區號
0737
郵政編碼
4132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47.33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羅文花海塗鴉村德昌公園茅草街大橋、南州廣場等
車牌代碼
湘H
地區生產總值
280.62 億元(2023年)

南縣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晚期,華夏先人就在這裏繁衍生息。後因地殼構造運動,這裏淪陷為澤國
南縣
南縣(1張)
唐宋時期,縣境尚在浩渺洞庭之中,僅有寄山、明山、宋田山和太陽山浮峙水面。
清咸豐二年(1852年)六月,湖北省石首縣藕池江堤潰決,因頻年失修,至咸豐十年(1860年),長江洪水氾濫,夾大量泥沙從原潰口傾瀉南奔,直灌洞庭。同治末年(1874年前後),洞庭湖北部淤積若干洲渚,其中烏嘴和北洲南岸新淤一個狹長的湖洲,因地處北洲之南,當地羣眾稱之為“南洲”。爾後洲渚淤積連片,形成百里沃野,泛稱“南洲”。隨着南洲的形成,各地居民紛遷麋集,圍堤開荒,世代相息。是時分屬華容、岳陽、漢壽、沅江、安鄉、常德六縣管轄。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湖南巡撫吳大澄奏本清廷獲准,劃割六縣交界之地,在境內烏嘴設置“南洲直隸廳撫民府”,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遷置九都。
民國二年(1913年)十月,湖南都督府下令撤銷南洲廳,改稱南洲縣,民國三年(1914年)六月八日又根據內務部覆電轉令,將南洲縣更名為南縣。
新中國建國之初,南縣劃歸常德地區,1962年12月,改屬益陽地區,1994年7月後屬益陽市(地改市後)。 [5] 

南縣行政區劃

南縣區劃沿革

南縣城貌
南縣城貌(5張)
1996年,南縣面積1075.2平方千米,人口約64.5萬人。轄7個鎮、13個鄉:南洲鎮、廠窖鎮、三仙湖鎮、華閣鎮、茅草街鎮、明山頭鎮、武聖宮鎮、八百弓鄉、三岔河鄉、下柴市鄉、中魚口鄉、烏嘴鄉、北河口鄉、沙港市鄉、牧鹿湖鄉、河口鄉、荷花嘴鄉、浪拔湖鄉、麻河口鄉、遊港鄉。縣政府駐南洲鎮。【注:益陽市轄大通湖、金盆、北洲子3個農場、大通湖漁場和南灣湖軍墾農場的北半部位於縣境內】
2004年,南縣轄12個鎮、11個鄉:南洲鎮、茅草街鎮、三仙湖鎮、武聖宮鎮、明山頭鎮、廠窖鎮、華閣鎮、青樹嘴鎮、麻河口鎮、河壩鎮、金盆鎮、北洲子鎮、烏嘴鄉、河口鄉、八百弓鄉、荷花嘴鄉、中魚口鄉、遊港鄉、下柴市鄉、三岔河鄉、浪拔湖鄉、牧鹿湖鄉、北河口鄉。 [5] 
2009年,南縣下轄13鎮2鄉,分別是:明山頭鎮青樹嘴鎮廠窖鎮武聖宮鎮、河壩鎮、金盆鎮、北洲子鎮、南洲鎮、華閣鎮茅草街鎮三仙湖鎮麻河口鎮浪拔湖鎮烏嘴鄉中魚口鄉。43個社區,368個行政村。
2015年,根據南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調整後下轄2鄉13鎮:沙堡洲鎮與河壩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河壩鎮,並將大通湖漁場的行政職能剝離併入河壩鎮,保留大通湖漁場企業性質,實現政企分開。本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南縣共減少1個鄉級建制,現轄烏嘴、中魚口2個鄉和青樹嘴、明山頭、武聖宮、廠窖、茅草街、三仙湖、南洲、麻河口、華閣、浪拔湖、金盆、北洲子、河壩13個鎮。 [6] 
 南縣地圖 南縣地圖

南縣區劃現狀

截至2023年6月,南縣轄11個鎮、1個鄉。 [39]  南縣人民政府駐南洲鎮 [7]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430921102000
明山頭鎮
430921103000
青樹嘴鎮
430921106000
廠窖鎮
430921107000
武聖宮鎮
430921125000
南洲鎮
430921126000
華閣鎮
430921127000
茅草街鎮
430921128000
三仙湖鎮
430921129000
麻河口鎮
430921131000
浪拔湖鎮
430921132000
中魚口鎮
430921201000
烏嘴鄉

南縣地理環境

南縣位置境域

南縣北與湖北省石首公安松滋相連,西接常德市的安鄉漢壽兩縣,東臨岳陽市的華容縣,南與益陽市的沅江市隔河相望,東南與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南灣湖、千山紅等幾大農(漁)場連成一片,為湖南省36個邊境縣之一。介於東經112°10′53″—112°49′06″,北緯29°03′03″—29°31′37″之間,總面積1321平方千米 [29]  。東距沿長江開放城市岳陽100千米,南離省會長沙200千米,北到長江30千米。 [8] 

南縣地形地貌

南縣地處長江中下游,系洞庭湖新淤之地。地勢自西向東南微傾,平均海拔28.8米,高差不足10米,除明山、寄山兩處山崗外,一馬平川,屬於典型的平原地形。 [8] 

南縣氣候特徵

南縣境內氣候適宜,年平均氣温16.6℃,降水量1237.7毫米,雨日136.3天,日照時數1775.7小時,蒸發量1236.2毫米。屬亞熱帶過渡到季風濕潤氣候類型,冬涼夏暖,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充沛,日照時長,有霜期短。 [8] 
截至2022年9月25日,湖南省南縣等68個縣市區累計雨量突破當地歷史同期最少紀錄 [33] 

南縣自然資源

南縣水資源

南縣水資源總量1133億立方米,其中降水徑流5.6億立方米,客水徑流1125.1億立方米,地下水2.3億立方米(可開採量)。

南縣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南縣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耕地72266.45公頃(1083996.75畝)。
其中,水田63873.83公頃(958107.45畝),佔比88.39%;旱地8392.62公頃(125889.30畝),佔比11.61%。另外還有863.19公頃(12947.85畝)位於城鎮村莊範圍內尚未建設的土地中,現狀為耕地,其中水田309.44公頃(4641.60畝),旱地553.75公頃(8306.25畝)。
南縣地處洞庭湖區腹地,系典型的湖區平原縣,耕地整體位於國家劃定的一年兩熟制區域,均位於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地區,且絕大部分耕地屬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72078.16公頃(1081172.40畝),佔比99.74%;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35.23公頃(2028.45畝),佔比0.19%;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48.95公頃(734.25畝),佔比0.07%;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3.73公頃(55.95畝);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0.38公頃(5.70畝)。
(二)園地545.90公頃(8188.50畝)。
其中,果園363.15公頃(5447.25畝),佔比66.52%;茶園8.35公頃(125.25畝),佔比1.53%;其他園地174.40公頃(2616.00畝),佔比31.95%。
(三)林地5045.81公頃(75687.15畝)。
其中,喬木林地1644.98公頃(24674.70畝),佔比32.60%;竹林地53.02公頃(795.30畝),佔比1.05%;灌木林地26.01公頃(390.15畝),佔比0.52%;其他林地3321.80公頃(49827.00畝),佔比65.83%。
(四)草地79.13公頃(1186.95畝)。
其中其他草地79.13公頃(1186.95畝),佔比100%。
(五)濕地5990.60公頃(89859.00畝)。
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包括8個二級地類,南縣涉及2個二級地類。其中森林沼澤293.07公頃(4396.05畝),佔比4.89%,內陸灘塗5697.53公頃(85462.95畝),佔比95.11%。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3531.92公頃(202978.80畝)。
其中建制鎮用地2852.22公頃(42783.30畝),佔比21.08%;村莊用地10387.64公頃(155814.60畝),佔比76.76%;採礦用地82.50公頃(1237.50畝),佔比0.61%;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209.56公頃(3143.40畝),佔比1.55%。
(七)交通運輸用地2815.24公頃(42228.60畝)。
其中,公路用地747.60公頃(11214.00畝),佔比26.56%;農村道路2064.72公頃(30970.80畝),佔比73.34%;港口碼頭用地2.92公頃(43.80畝),佔比0.10%。總體來看,交通運輸用地中面積佔比最大的地類是農村道路和公路用地,佔全縣交通運輸用地的99.90%。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32332.26公頃(484983.90畝)。
其中,河流水面4585.33公頃(68779.95畝),佔比14.18%;湖泊水面8240.95公頃(123614.25畝),佔比25.49%;水庫水面14.42公頃(216.30畝),佔比0.04%;坑塘水面10285.09公頃(154276.35畝),佔比31.81%;溝渠7353.01公頃(110295.15畝),佔比22.74%;水工建築用地1853.46公頃(27801.90畝),佔比5.74%。 [35] 

南縣礦藏資源

南縣累計煤探明儲量34940.5萬噸,保有資源儲量24585.6萬噸,保有儲量中無煙煤佔68.81%,焦煤佔4.12%,貧煤佔4.04%,氣煤佔2.30%,瘦煤佔20.72%。 [9] 

南縣人口

截至2023年末,南縣户籍人口62.5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6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4.58萬人、鄉村人口37.97萬人。常住人口47.3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8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50萬人、農村人口23.83萬人;城鎮化率49.7%,比上年末提高0.7個百分點。 [38] 

南縣經濟

南縣綜述

2022年,南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4.48億元,比上年增長5.2%(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7.13億元,比上年增長4.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3.42億元,比上年增長8.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3.93億元,比上年增長3.7%。三次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21年的23.8:29.4:46.8調整為24.5:30.4:45.1。截至2022年末,南縣共有市場主體36042户,其中:新增加6497户。 [34] 
2023年,南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0.62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8.12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82.75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129.75億元,增長3.3%。三次產業結構為24.3:29.5:46.2。第一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上升0.5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9.5%,上升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0.1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8757元,增長5.4%。 [38] 
固定資產投資
2023年,南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8.4%。其中,民間投資增長47.1%,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8.0%;產業投資增長7.2%,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87.7%。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投資下降1.9%,非國有投資增長13.6%。分投資方向看,民生工程投資增長4.1%,生態環境投資下降17.2%,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3.8%,工業技改投資下降13.5%,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下降54.4%,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6%;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0%,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2.1%;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0.0%,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6.3%。全年實現商品房銷售面積13.14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7.0%;商品房銷售額6.37億元,下降42.9%。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增長13.4%。 [38] 
財税收支
2023年,南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12億元,比上年增長10.5%。一般公共預算地方收入8.22億元,增長7.8%(税收收入6.52億元,增長8.6%;非税收入1.70億元,增長4.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8.64億元,下降3.6%(一般公共服務支出5.13億元,增長15.7%;教育支出10.08億元,增長3.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73億元,增長12.5%;衞生健康支出3.45億元,下降52.4%;城鄉社區支出1.43億元,下降27.9%;農林水事務支出9.41億元,增長13.8%)。 [38] 
人民生活
2023年,南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76元,比上年增長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00元,增長3.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00元,增長5.0%。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721元,比上年增長6.0%。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642元,增長4.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761元,增長7.6%。 [38] 
南縣 南縣

南縣第一產業

2023年,南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8.16億元,比上年增長3.9%。其中,農業產值60.27億元,增長3.8%;林業產值0.39億元,增長3.6%;牧業產值26.31億元,下降0.6%;漁業產值33.43億元,增長6.7%;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7.76億元,增長8.9%。
2023年,南縣農作物播種面積(複種)195.47萬畝。糧食播種面積86.34萬畝,其中早稻、中稻、晚稻播種面積分別為17.30萬畝、40.94萬畝、18.16萬畝。棉花播種面積4.35萬畝,油料播種面積55.59萬畝,蔬菜播種面積33.32萬畝。
2023年,南縣糧食產量39.07萬噸,增產2.3%。其中早稻產量6.69萬噸,增產0.1%;中稻及一季晚稻產量22.09萬噸,增產1.6%;晚稻產量6.75萬噸,減產2.4%。油料產量7.21萬噸,增產0.8%。棉花產量0.41萬噸,增產1.8%。蔬菜及食用菌產量95.87萬噸,增產3.1%。
2023年,南縣生豬存欄31.55萬頭,下降 [38]  13.7%;生豬出欄43.02萬頭,下降4.3%。牛存欄2.21萬頭,下降9.8%;牛出欄1.09萬頭,下降11.4%。羊存欄5.49萬頭,下降0.4%;羊出欄5.68萬頭,下降10.1%。家禽存欄421.32萬羽,增長1.3%;家禽出欄445.69萬羽,下降7.2%。禽蛋產量3.20萬噸,增長4.9%。
2023年,南縣水產品產量16.28萬噸,增長4.8%。淡水養殖面積15.26萬畝(池塘9.80萬畝,湖泊4.37萬畝,河溝1.08萬畝,其他0.02萬畝),稻田養殖59.67萬畝。
2023年,南縣林地面積7.02萬畝,森林覆蓋率10.6%,森林蓄積量43.58萬立方米,濕地保護率50.7%。自然保護區1個,保護區面積2.35萬畝。
2023年,南縣農業機械總動力90.55萬千瓦,比上年增加1.426萬千瓦。機耕面積9.46萬公頃(復耕),機播面積5.74萬公頃,機收面積9.17萬公頃。綜合機械化水平87.9%,其中機耕水平98.0%、機播水平63.8%、機收水平98.3%。 [38] 

南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3年,南縣全部工業增加值54.75億元,比上年增長5.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0%。年末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6家,其中本年新增1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3.4%,實現利潤增長56.9%。 [38] 
建築業
2023年,南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8.05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13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增長10.0%。房屋建築施工面積同比下降4.8%,房屋建築竣工面積下降6.0%。 [38] 

南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3年,南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55億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完成零售額22.61億元,增長7.6%;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完成營業額1.21億元,下降0.5%。從商品類別看,食品、飲料及煙草製品類零售額增長17.9%,文化、體育用品及器材類增長13.1%,醫藥及醫療器材類增長8.8%,家用電器及電子產品類增長2.4%,五金、傢俱及室內裝飾材料類增長13.2%,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3.1%,汽車類下降5.0%。 [38] 
招商引資和對外貿易
2023年,南縣實際引進內資總額33.70億元,比上年增長17.0%,其中域外省內3.60億元,增長16.1%。外貿進出口總額2.89億元,下降81.7%;實體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8%。
2023年,南縣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5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8個。當年開工建設項目28個,已投產項目18個。 [38] 
金融和保險
2023年,南縣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301.08億元,比年初增加30.65億元,增長9.0%。保費收入6.77億元,比上年增長6.6%(壽險保費收入3.85億元,增長4.0%;財產險保費收入2.92億元,增長10.2%)。保險賠付支出3.43億元,增長26.3%(壽險賠付支出1.19億元,增長80.6%;財產險賠付支出2.24億元,增長8.9%)。 [38] 
郵電通信業
2023年,南縣完成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7.19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全年電信完成業務總量11903萬元,完成率97.6%,比上年增長7.8%;移動完成業務總量16300萬元,增長1.8%;聯通完成業務總量4698萬元,增長2.7%。年末全縣擁有固定電話用户3.08萬户,移動電話用户49.23萬户,互聯網寬帶用户16.14萬户。 [38] 
旅遊業
2022年,南縣累計接待遊客666.6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72.6億元。打造“羅文夜總彙”,打響“人間煙火,尋味南縣”夜市品牌,夯實“湘鄂邊消費新藍海”文化底藴;完善“青年毛澤東遊學社會調查之路”基礎設施建設,用活段德昌烈士陵園、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兩塊“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招牌,推出“兩館一路”紅色旅遊精品路線;做好“地花鼓+旅遊”文章,完善非遺旅遊精品線路。 [34] 
南縣國際塗鴉藝術節 南縣國際塗鴉藝術節

南縣交通運輸

2022年,南縣前哨至長春公路實現通車,G234,S217已分別納入交通運輸部及省交通廳“十四五”規劃。 [34] 
2023年,南縣完成交通運輸發送旅客520.80萬人次,其中公路運輸發送449.30萬人次(含公共客運),水運運輸發送71.50萬人次。水陸(路)貨物運輸676.90萬噸,其中陸路貨物運輸614.75萬噸,水路貨物運輸62.15萬噸。行政村客運班線通達率100.0%。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1708.4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63公里、國道56.81公里、省道163.17公里、縣道264.14公里、鄉道386.16公里、村道784.51公里。有水泥硬化路及瀝青路1603.42公里。 [38] 

南縣社會事業

南縣科技事業

2022年,南縣稻蝦米獲得2022第107屆美國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特等金獎和第二十九屆楊凌農高會“后稷獎”。 [34] 
2023年,南縣有78家擁有高新技術或高新產品企業,其中省科技廳認定的高新企業54家,擁有高新產品的企業23家。78家企業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產值130.51億元,比上年增長35.3%,實現高新增加值45.13億元,增長45.0%。全年專利授權166件,比上年下降24.8%;有效發明專利107件,增長11.5%。全縣有法定計量檢定機構1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2300餘台件。重點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162批次。工業產品定期抽查合格率81.5%。 [38] 

南縣教育事業

2023年,南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87所,幼兒園91所(其中民辦53所),普通小學65所(其中小學教學點14所),普通初中20所,普通高中4所(其中民辦1所),完全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其中民辦1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職業高中2所(其中民辦1所)。在校學生60451人,其中學前教育在校學生8988人、小學在校學生27234人、初中在校學生13543人、高中在校學生6412人、特殊教育在校學生196人、職業高中在校學生407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83.8%。全縣有教職工5800人,其中學前教育教職工1068人、小學教職工2149人、初中教職工1590人、高中教職工669人、特殊教育教職工18人、職業高中教職工306人。 [38] 

南縣文化事業

2022年,南縣圖書館為迎接第七次評估定級,對總分館、數字資源、少兒閲覽室進行提質改造,實現鄉鎮分館全覆蓋,並形成了以“四館、一站、一中心”為主體,覆蓋城鄉、功能齊備、三級聯動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認定了南縣烈士公墓、赤松亭、南山村遺址、盤龍石刻、彭德懷駐軍舊址等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高標準建設五環時代全民健身中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做好“送戲下鄉”“送文化下鄉”“送電影下鄉”“國際博物館日”“全民閲讀日”“地花鼓培訓”等文化惠民活動。 [34] 
2023年,南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9個,羣眾藝術文化館13個。公共圖書館18個,藏書總量17萬冊。博物館1座,文物藏品1260件,參觀人數94萬人次。廣播電視台發射塔一座,縣城區有線電視用户1.6萬户,農村有線電線用户數2.3萬户,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0%。 [38] 

南縣體育事業

2023年,南縣體育場地1057個,其中公共體育場館3座。全年共開展全民健身運動34項次。總接待遊客834.35萬人次,增長37.1%;旅遊總收入77.16億元,增長47.2%。 [38] 

南縣醫療衞生

2023年,南縣各類衞生機構489個,醫院14家(綜合醫院1家,中醫院1家,專科醫院12家),基層醫療機構470家(鄉鎮衞生院21家、村衞生室405家、門診部2個、普通診所 37家),專業衞生機構數7家(包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婦幼保健院1家,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5家)。衞生機構實有牀位3626張。全縣有衞生技術人員2943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235人,註冊護士1368人,藥師142人,技師198人。 [38] 

南縣社會保障

2023年,南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123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比上年末增長0.14個百分點。失業人員再就業4552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831人。
2023年,南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總人數345934人,比上年增長0.02%,基金支出19493.23萬元,增長15.0%;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總人數86732人,增長3.1%,徵繳基金31228.10萬元,增長4.0%;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總人數21983人,增長0.9%,徵繳基金20564.26萬元,增長1.0%;失業保險參保21347人,增長2.1%,失業保險徵繳基金1120.43萬元,增長11.1%;工傷保險參保41805人,下降14.9%,工傷保險徵繳基金1134.00萬元,下降5.7%。
截至2023年末,南縣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17個,牀位1819張,收養救助1127人。其中,鄉鎮敬老院14個,牀位1466張;福利院1個,牀位數310張;醫養中心1個,牀位18張;民辦機構1個,牀位25張。兒童福利機構1個,牀位22張;救助管理機構1個,牀位50張,共收養救助684人。
截至2023年末,南縣享受城市低保人數3239人,人均救助水平達到每人每月391元,全年累計發放救助資金1592萬元;享受農村低保人數10538人,人均救助水平達到每人每年257元,全年累計發放救助資金2983萬元。 [38] 

南縣環境保護

2022年,南縣完成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7個、污染防治“夏季攻勢”任務32項。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均達上級考核要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2%,無重污染天氣。漁尾渠、南洲電排渠黑臭水體得到有效治理,完成德昌公園、知青農場等截污納管工程。打造了全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整縣推進南縣樣板。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麋鹿、長江鱘首次現身南縣。 [34] 
2023年,南縣綠化覆蓋率42.6%。城鎮污水處理率95.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0%。全社會用電量8.38億千瓦時,下降3.0%,其中工業用電量2.54億千瓦時,增長9.9%。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88.8%;達到或優於III類標準的水質斷面比例為100.0%。全年降水總量993毫米,比歷年平均降水量1281毫米明顯偏少288毫米。日照時數1645小時,比歷年平均日照時數1494小時偏多151小時。 [38] 

南縣安全生產

2023年,南縣發生各類生產經營性安全事故2起,死亡人數2人。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人。發生道路交通事故7417起,比上年下降3.6%,死亡人數29人,下降25.6%。 [38] 

南縣平安建設

2022年,南縣信訪問題一次性化解率94.8%,73件信訪積案全部得到有效處理,綜合指標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浪拔湖鎮獲評市級鄉村治理示範鎮。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增長19.6%,公眾安全感民意調查滿意度位居全市第一。全年事故發生率下降50%、人員死亡率下降53.8%。 [34] 
南縣南洲鎮南洲村 南縣南洲鎮南洲村

南縣歷史文化

衣着習俗
20世紀初至40年代,南縣民眾多穿青、藍、紅大布和白夏布,男人穿布紐開胸衫,帶青色“缸罩帽”,年長者多穿大檔褲(褲腰肥大,穿時前腰摺疊,以帶系之)。富家男人穿長衫,戴禮帽。女人穿大襟衣,富家女人穿旗袍。 [10] 
幫工習俗
生產活動中,有些事情靠一人或一家一户難以完成,需要眾人的力量。南縣人歷來有親友鄰居相互幫助,集中人力和時間完成生產任務的幫工習俗,稱之為“幫忙”。“幫忙”的農活主要為插田、扮禾及其他農事。每逢春耕夏收時節,只要主家打一聲招呼,鄰居們便主動上門“幫忙”,不取報酬。主家則以茶煙酒飯款待。 [10] 

南縣風景名勝

洪山禪寺
洪山禪寺 洪山禪寺
洪山禪寺初創於中平元年(184年),關羽之師善淨祖師(洪山始祖)創建淨土道場,後有白衣大士(即觀音)顯化,蓮池藉益等大士增駐錫於此。清咸豐、同治年間被一場大火毀滅,重建於1992年,中興於2008年,在寺延心大和尚晉院為洪山禪寺第一位方丈,為中興初祖。
洪山禪寺主在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南嶽殿、洪山殿、觀音殿閣、侍郎塔等建築,建築風格為五開五進式大眾林格局。 [11] 
羅文花海國際塗鴉藝術村
羅文花海國際塗鴉藝術村位於南縣洞庭湖生態經濟創新示範區羅文村,藕池河東支從旁邊穿流而過,自然風光優美,境內有“萬畝油菜花海”景觀,獲評湖南省美麗鄉村示範村稱號。
2015年,羅文村通過打造“塗鴉+花海”迎來鄉村發展轉型,嘗試在鄉村融入塗鴉藝術,組織對居民住宅進行牆體彩繪,同時流轉村內土地栽種四時不同花卉,每年舉辦一屆羅文花海國際塗鴉藝術節。 [12] 
德昌公園由陵園、景園、遊園三大景區組成。
陵園中軸線上建有段德昌將軍全身銅像和紀念碑,紀念碑後建有懷英亭和縣博物館,供遊人憑弔先烈,瞭解南縣的古今歷史。從陵園後行數百步,是南縣洪山禪寺。
廠窖慘案紀念碑
廠窖慘案紀念碑位於南縣西部的廠窖鎮旁,紀念碑左側建有一處“廠窖慘案民族教育展覽館”,右邊建有警鐘亭,亭下就是當年日軍留下的萬人坑。

南縣地方特產

麻辣肉
南縣麻辣肉是湖南省益陽市南縣的特產。南縣麻辣肉是由本地的土豬肉精製而成,麻辣肉製作比較複雜,加入了21種調料,經過了選料、醃製、碼味、蒸煮、切片、烤制等8道工序才能製成。它外觀紅亮,片大而薄,乾爽有嚼頭。南縣麻辣肉是湖南南縣的特產,是由本地的土豬肉精製而成,而不是豆製品。麻辣肉的麻也不是花椒的意思,而是使用高品質芝麻油的麻,屬於高蛋白、低脂肪、即食型產品、口感柔韌、芳香可口、肉味獨特。麻辣肉製作比較複雜,加入了鹽、糖、味素、料酒、紅曲、香粉等21種調料,經過了選料、醃製、碼味、蒸煮、切片、烤制等8道工序才能製成。它外觀紅亮,片大而薄,乾爽有嚼頭。 [13] 
醬板鴨
醬板鴨成品色澤深紅,皮肉酥香,醬香濃郁,滋味悠長,具有活血、順氣、健脾、養胃、美容之功效。 [13] 

南縣著名人物

段德昌,1904年生於南縣,是工農紅軍早期的著名將領,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創始人,1933年壯烈犧牲。1952年,毛澤東為段德昌簽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第一號烈士證書。1994年,中央軍委將段德昌列為共和國曆史上的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劉鎮武,湖南省南縣人,1945年8月25生,上將軍銜,1997年7月1日成為首任駐港部隊司令員成為家喻户曉的人物,後任廣州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黃伯雲,男,漢族,1945年11月生,湖南南縣人,美國愛阿華州立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獲得者。中南大學黨委常委、校長。
周緒紅,男,漢族,1956年10月出生,湖南南縣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蘭州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劉伯操,湖南省南縣人,1940年3月7日生,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院士,中國金屬學會、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的常務理事,材料工程專業學會主任委員,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兼職教授。
鄧漢民,1944年9月生,湖南南縣人,少將軍銜,歷任廣東省軍區副政委、海南省軍區副政委、湖南省軍區政委、42集團軍政委。
湯谷良,男,1962年生於湖南南縣,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工商大學會計學院院長。2010年4月起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
陳冬林,男,漢族,1964年10月出生,湖南南縣人,湖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畢業,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湖南農業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
黃惠勇,男,漢族,1963年11月出生,湖南南縣人,2011年9月湖南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省中醫藥研究院黨委書記。
張維新,男,湖南南縣人,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博士,湖南文理學院法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劉志國,男,1957年生,湖南南縣人,湖南工業大學教授。
劉成林,男,1967年生,湖南南縣人,現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 [14] 
王可 王可
王可,男,1962年11月生 [15]  ,湖南南縣人,現任山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省委黨校校長 [16]  [17] 

南縣榮譽稱號

1988年,南縣被國務院批准為“革命老區縣”。 [1] 
2018年9月,在第十六屆中國國際糧油產品及設備技術展示交易會上,南縣被授予“中國蝦稻米之鄉”。 [18] 
2019年1月9日,憑藉地花鼓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1]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19]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 
2019年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湘鄂西片區分縣名單。 [21]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2] 
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23] 
2019年,南縣被評為“全國糧油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3] 
2020年1月2日,南縣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24] 
2020年7月,全國愛衞會決定命名南縣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縣城。 [4]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十屆湖南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模範縣(市)。 [25] 
2021年1月18日,獲“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26] 
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2021年1月29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的縣市區,給予100萬元標準獎勵。 [27]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湖南省文明城市”稱號。 [28]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30] 
2021年11月,擬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31] 
2022年4月14日,入選“賽迪顧問鄉村振興百強縣(2021)”名單,位列全國第92名。 [32] 
2023年10月27日,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 [36-3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