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段德昌

(中國工農紅軍傑出指揮員、軍事家)

鎖定
段德昌(1904年8月—1933年5月),字裕厚,號魂,出生於湖南南洲廳九都山九屋場(即現在的南縣南洲鎮火箭村)。中國工農紅軍傑出的指揮員、軍事家。 [20] 
1924年,段德昌創辦新華中學,第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五卅”慘案後,發起組織“青滬慘案南縣雪恥會”,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後到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一師政治部工作,參加北伐戰爭,領導開展遊擊鬥爭,創建遊擊根據地。1933年5月,段德昌壯烈犧牲,年僅29歲 [19] 
1952年,毛澤東親自為段德昌簽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第一號烈士證書; [21]  1952年8月3日,毛澤東親筆簽發了這張證書。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犧牲的千萬名先烈中, “第一烈士”是中國共產黨對自己優秀戰士給予的最深情的懷念。 [28]  後中央軍委將段德昌列為共和國曆史上的36位軍事家之一 [22]  ;2009年段德昌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1]  [23]  [27] 
中文名
段德昌
別    名
裕後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4年8月
逝世日期
1933年5月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職    業
中國工農紅軍傑出指揮員,軍事家
主要成就
參與創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出生地
湖南南縣
裕後

段德昌人物年表

段德昌(1904—1933),湖南省益陽市南縣人,中國工農紅軍傑出指揮員、軍事家。
1922年入長沙雅各中學讀書,參與組織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進行愛國學生運動。
1924年和何長工一起在華容創辦新華中學,傳播進步思想。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段德昌和進步青年發起組織“ 青滬慘案南縣雪恥會”,經常到縣城沿河碼頭和交通要道查禁洋貨、嚴懲奸商。6 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9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後到廣州,先後入黃埔軍校第4期和中央政治講習班學習。
1926年6月畢業後,到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一師政治部工作,參加北伐戰爭。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段德昌在南縣、華容、石首、公安等地進行革命活動,曾任中共公安縣委書記,領導該縣年關暴動。 他還是彭德懷元帥的入黨介紹人和革命引路人,曾介紹時任國民黨軍湖南獨立第五師一團團長的彭德懷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6月起,段德昌先後任中共鄂西特委委員、鄂西遊擊大隊中隊長、遊擊總隊參謀長、獨立師師長,率部在監利、沔陽交界地區創建遊擊根據地。1930年2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副軍長兼第一縱隊司令,第二軍團第六軍政治委員、軍長,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赤色警衞隊總隊長,參與創建及鞏固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蘇區。
1931年4月段德昌任紅三軍(紅二軍團改編)第九師師長, 指揮部隊連戰連捷,取得三官殿、沙崗、普濟觀、郝穴、汪家橋、 龍王集、文家墩、新溝嘴等戰鬥的勝利。
在段德昌的軍事生涯中,有個“十六字訣”——“敵來我飛, 敵去我歸,敵多則跑,敵少則搞”。這是段德昌等洪湖革命根據地領導人創造出來的戰術,和毛澤東的游擊戰“十六字訣”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賀不倒,無段不勝”是當時湘鄂西地區流傳的一句民諺。 段德昌是湘鄂西根據地最主要的戰將和戰役組織者,洪湖蘇區所有的勝仗幾乎都有他的功勞,他也因此被湘鄂西蘇區軍民譽為“常勝將軍”。
1931年秋,在國民黨軍大規模“圍剿”下,紅三軍被迫離開洪湖蘇區。段德昌率第九師擔負阻擊、斷後等艱鉅任務,轉戰3500餘公里,於12月下旬到達湘鄂邊。
1933年5月,段德昌壯烈犧牲,年僅29歲。 [28] 

段德昌人物生平

段德昌孩童時代

段德昌,1904年8月出生在湖南南洲(今南縣)九都山九屋廠,段德昌的父親是一個新式知識分子,很重視對段德昌的教育,段德昌7歲開始念私塾,後轉讀小學,18歲時已從南縣第一高等小學畢業,考入了長沙雅各中學,參與組織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進行愛國學生運動;他同南縣、華容一帶在長沙求學的劉革非、彭令、朱登瀛、歐陽賢等革命青年來往密切,曾一起組織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學習《共產黨宣言》和《國家與革命》等著作,閲讀《新青年》等進步刊物。1923年,段德昌父親因病去世,家裏斷了收入來源,段德昌不得不輟學回鄉。 [2] 

段德昌青年時代

1924年和何長工一起在華容創辦新華中學,並任校董會副主任兼英文教員,傳播進步思想;1925年,他調任南縣縣城第一小學英文教員,接觸到《嚮導》《新青年》等進步書刊,受到共產主義思想的薰陶。“五卅”慘案發生後,他和進步青年發起組織了“青滬慘案南縣雪恥會”,經常到縣城沿河碼頭和交通要道,查禁洋貨。6月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9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後到廣州,先後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和中央政治講習班學習。192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 [27] 

段德昌革命歲月

段德昌 段德昌
1926年6月段德昌畢業後,到國民革命軍第8軍第1師政治部工作;“中山艦事件”後,被國民黨右派開除出軍校,轉入毛澤東李富春等主辦的中央政治講習班學習。結業後參加北伐戰爭,先後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五師政治部秘書和第二師政治部秘書長。
段德昌畫像 段德昌畫像
1927年,段德昌擔任賀龍任軍長的國民革命軍二十軍三師二團黨代表,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大革命失敗後,在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確定的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方針指導下,段德昌按照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轉入鄂西一帶農村,從事農民運動。恢復公安縣委後,他擔任縣委書記、鄂西特委委員兼共青團特委書記。 [3]  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大革命失敗後,轉入鄂西開展農民運動,1927年底,任中共鄂西特委委員、公安縣委書記,成功組織領導了公安縣年關暴動,點燃荊江兩岸的革命火炬,期間介紹彭德懷加入中國共產黨。 [27] 
1928年春節前夕,段德昌成功地組織和領導了公安縣年關暴動,點燃了荊江兩岸的革命火炬,組織農民武裝,開展游擊戰爭。同年5月,他率領游擊隊渡江東下,初創了洪湖根據地的基礎。後來,段德昌與周逸羣賀龍一道,成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後曾介紹國民黨軍湖南獨立第5師第1團團長彭德懷加入中國共產黨。 [4-5] 
1928年5月,與賀龍、周逸羣共同創建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領導開展游擊戰爭,歷任鄂西遊擊總隊參謀長、總隊長,紅軍獨立第一師師長,紅六軍參謀長、副軍長、軍長。 [27]  1928年6月起,段德昌任中共鄂西特委委員,鄂西遊擊總隊參謀長、獨立師師長,率部在監利、沔陽交界地區創建遊擊根據地。
1929年春,段德昌率洪湖游擊隊進入江陵石首、監利開展游擊戰爭,建立了三縣紅色政權。8月,鄂西遊擊總隊成立,段德昌任參謀長,後代總隊長。在游擊戰中,段德昌與周逸羣一道,提出“敵來我飛、敵去我歸、敵多則跑、敵少則搞”的游擊戰術 [21]  ,與1930年12月毛澤東提出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術原則有同曲異工之妙。同年底,鄂西遊擊總隊擴編為紅獨一師,段德昌任師長。 [5] 
1930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在監利縣汪家橋成立,段德昌任副軍長兼第1縱隊司令。此後,他和軍長曠繼勳、政治委員周逸羣率紅6軍馳騁荊江兩岸,創建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蘇區,使江陵石首、監利、沔陽、潛江等縣的蘇區基本連成一片,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洪湖蘇區正式誕生。同年7月,紅2軍團成立,段德昌任紅6軍政治委員,不久改任軍長。先後率部參加東進和南下作戰,連克華容、南縣、公安等地,擴大了蘇區。 [6] 
段德昌舊居 段德昌舊居
1930年12月初,段德昌被調任湘鄂西聯縣政府赤色警衞隊總隊長,紅2軍團在楊林市作戰失利,他收攏一部分失散的紅軍戰士和傷病員返回洪湖,並很快同湘鄂西特委書記周逸羣取得聯繫,把先後回到洪湖蘇區的近千名紅軍戰士集中起來,組建新6軍(後改為獨立團),他任軍長,周逸羣任政委。在國民黨軍重兵“圍剿”的嚴峻形勢下,採取“避其主力,打其虛弱”的戰術,在運動中靈活機動地殲滅敵人,相繼挫敗了國民黨軍第一、第二次“圍剿”,恢復和鞏固了洪湖蘇區,壯大了紅軍和地方武裝力量。 [7] 
段德昌雕像 段德昌雕像
1931年1至5月,率部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洪湖蘇區的兩次“圍剿”,軍民譽稱他為“火龍將軍”和“常勝將軍”。 [27]  國民黨先後調集五個旅的兵力,向洪湖蘇區發動兩次大規模的“圍剿”,蘇區大部分地區被敵佔領。段德昌回洪湖後即率領新六軍和赤色警衞總隊,採取“只打虛,不打實;不勝不打,要打必勝”的戰術,靈活機動地與敵周旋,勝利粉碎了敵人的“圍剿”,恢復了洪湖蘇區,新六軍也發展到2000餘人。3月以後,以王明為首的中共中央派夏曦主持湘鄂西工作,新六軍改編為紅三軍第九師,段任師長。周逸羣犧牲後,段德昌成為洪湖蘇區的主要領導人。 [8] 
1931年4月,紅二軍團奉令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段德昌任紅9師師長。同年夏,國民黨政府軍向洪湖蘇區發動第三次“圍剿”,段德昌率紅九師二十六團北上開闢天(門)潛(江)蘇區,破除洪湖北面之敵,並勝利迎接賀龍紅三軍東進洪湖,同年11月,段代表洪湖蘇區出席瑞金全國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至1932年上半年,在粉碎第三次“圍剿”的過程中,段德昌率領紅九師取得了龍王集、文家墩、新溝嘴三大戰鬥的勝利,共殲敵一萬多人,繳槍一萬餘支。此後,湘鄂西根據地軍民就送給了段德昌“常勝將軍”的美名。 [9] 
1932年上半年,段德昌率領紅9師,採取游擊戰和運動戰相結合的方法,連續取得了龍王集、文家墩、新溝嘴等戰鬥的勝利,保衞和擴大了蘇區。同年秋,由於“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指導,未能挫敗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第3軍被迫離開洪湖蘇區。他率領紅9師擔負阻擊、斷後等艱鉅任務,經豫西南、陝南、川鄂邊,轉戰3500餘公里,於12月下旬到達湘鄂邊。 [10] 

段德昌錯殺犧牲

1933年在“肅反”中遭誣陷,5月1日被殺害於湖北巴東縣金果坪江家村,年僅29歲。 [5]  [24] 

段德昌家庭成員

妻子
肖知娣 [11]  [25]  (1924年肖知娣參加遊行集會,成為愛國學生運動的積極分子,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共青團,參與組建宜昌婦女協會。1927年2月,與段德昌結為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侶。)

段德昌軼事典故

結識毛澤東
1921年4月的一天,毛澤東以省督學的身份,與新民學會會員易禮容、陳書農到安鄉考察教育。上任才兩個月的督學嚴世傑向毛澤東介紹南縣教育情況,自然有“才來不久,瞭解膚淺的謙語。客人們也就問起由來,於是扯出了段德昌。 [12] 
原來早些時候,這裏鬧過一場風波。原任督學貪污,把伙食搞得一塌糊塗,於是學生們起來造反了,領頭者就是段德昌。上司平息風波的手段就是各打五十大板,段德昌受了警告處分,原督學被撤職。毛澤東聽了,想見一見這個“有勇有謀”的段德昌。 [13] 
恰好,在長沙商專讀書的段德昌這段時間回家照料卧病在牀的老父,聽縣勸學所有召,便急匆匆地趕到文武廟。就這樣,段德昌——日後中共重要將領,毛澤東——日後中共領袖第一次握手了。 [14] 

段德昌人物榮譽

1994年,中央軍委將段德昌列為共和國曆史上的36位軍事家之一。 [22] 
1952年10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向段德昌的親屬頒發了第一號“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等同於烈士),落款“主席”二字簽名是毛澤東親筆寫的。
2009年,段德昌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段德昌人物評價

1980年11月,五峯蘇區調查組在採訪時,樊哲祥説:“段德昌是一個常勝將軍”。 [26] 
198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60週年大會上,中央領導同志稱讚段德昌:“段德昌是我軍中為黨為國捐軀的早期傑出將領”。
1981年7月1日,建黨60週年大會上,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報告中説:“段德昌具有很高的軍事才能和遠見卓識,是紅軍早期著名將領”。
2011年5月1日是段德昌的忌日,其孫子段蓉生説:“爺爺是一位正直樸實的英雄”。

段德昌後世紀念

段德昌德昌公園

德昌公園 德昌公園
為紀念段德昌,1983年南縣縣慶100週年之際,南縣縣委、縣政府在湖南省益陽市南縣城區西北南洲鎮九都山修建德昌公園。公園於1995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公園佔地30多公頃,由陵園、景園、遊園三部組成。公園分左、中、右三門,高30餘米,上蓋黃色琉璃瓦,三垛氣檀,造型高雅古典。陵園東側為遊園,建有兒童遊樂場,游泳池,子奇塔等遊樂觀賞設施,陵園北部為洪山禪寺。公園於2010年7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公佈為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段德昌紀念銅像

段德昌銅像 段德昌銅像
段德昌將軍全身銅像屹立於德昌公園正中,段德昌烈士紀念碑在德昌公園中心,1983年始建,1995年重建。碑身為稜柱體,通高19.95米,鋼筋混凝土結構,鑲嵌大理石,正面鐫刻“段德昌烈士永垂不朽”,何長工題書。1983年,縣政府將其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市政府將其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碑於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15] 

段德昌段德昌中學

段德昌中學 段德昌中學
金果坪鄉段德昌中學位於湖北恩施州巴東縣最南端的魚米之鄉——金果坪,因“共和國第一號烈士”段德昌在此長眠而得名。 [5] 

段德昌烈士墓地

段德昌烈士之墓 段德昌烈士之墓
1933年5月1日,段德昌在湖北巴東縣鶴峯金果坪犧牲,湘鄂西蘇區羣眾含淚埋葬了他的遺體,並在墳前栽下了代表他年齡的29顆青松。1953年1月,段德昌的遺骸被遷葬於鶴峯下坪,1962年再遷至鶴峯滿山紅烈士陵園。現段德昌墓在湖北鶴峯土家族自治縣(現鶴峯縣 [29]  )八峯山上,墓前是革命烈士紀念塔,山麓有革命博物館。 [16] 

段德昌紀念詩句

段德昌烈士紀念碑 段德昌烈士紀念碑
2014年10月,益陽市黨史研究室劉建新寫詩《一代名將段德昌》來紀念段德昌:“常勝將軍段德昌,疆場馳騁威名揚;滾滾長江七捷奏,滔滔洪湖九擒王;熱血不為主義灑,同室操戈實可殤;吾輩勿忘英烈志,復興中華慰忠良。 [17-18] 

段德昌毛澤東題詞

1945年6月11日,中共“七大”召開的中國死難烈士追悼大會上,毛澤東題輓詞贊段德昌:“死難烈士萬歲”。

段德昌獲得榮譽

將軍雖逝,風範長存。德昌身死,精神不滅。
1989年, 段德昌被中央軍委評為中國人民解放軍33位軍事家之一;
2009年, 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2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