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茅草街大橋

鎖定
茅草街大橋位於南縣茅草街輪渡口,是省道1831線跨越洞庭湖松澧洪道的特大型橋樑,屬洞庭湖區暢通工程中的省級重點工程。大橋全長7579.7米,概算總投資3.763億元,主橋橋型為三跨連續自錨中承式鋼管拱橋(俗稱“飛鳥式”)。
其主跨368米,為我國同類型橋樑單孔跨徑第一,寬跨比為世界第一。據“湖南路橋”總經理賈哲奎介紹,由於洞庭湖淤泥深厚,水流湍急,基樁至少要掘進近100米的深度,並且由於該橋的修建在許多方面無先例可循,是國內水下施工難度最大的一座橋樑。在建設過程中,“湖南路橋”首次採用了國內最先進的中承式鋼管單拱結構,是我國橋樑史上的又一重大技術突破。
中文名
茅草街大橋
外文名
Maocaojie Bridge
地    址
南縣茅草街鎮輪渡口
全    長
7579.7米
投    資
3.763億元
奠    基
2000年10月
通    車
2006年12月

茅草街大橋大橋簡介

茅草街大橋於2000年10月奠基開工,是S204線上茅草街渡改橋工程,是湖南省“八五”、“九五”期間省交通重點建設項目“十八路、十八橋”的最後一座橋樑,也是省八件實事洞庭湖暢通工程。
大橋跨南縣、沅江兩縣市,由淞澧洪道橋(主橋)、南漢垸高架橋及西洲匝道橋、藕池西支橋、南茅運河橋、沱江長春橋組合而成,如一條巨龍,盤旋在四水之間。 [1] 

茅草街大橋技術標準

主橋主孔橋寬:16m(2×0.5m防撞護欄+淨15m)
設計車輛荷載:汽車-20級,掛車-100
通航等 級:Ⅳ級,通航淨空8m ×60m
地震參數:地震動峯值加速度為0.0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徵週期為0.35s。

茅草街大橋施工特點

全長為2848.64m,主橋設計為80m+368m+80m三跨連續自錨中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俗稱“飛鳥式”),邊跨、主跨拱腳均固結於拱座,兩邊跨曲梁之間設置鋼絞線系杆。主拱拱肋所產生的水平推力由兩邊跨之間系杆承擔。湖區修建拱式結構與環境的協調性好,做到景觀藝術與經濟的完美結合。
主拱拱肋採用中承式雙肋懸鏈線無鉸拱,計算跨徑356.00m,矢跨比1/5,拱軸系數m=1.543,採用無支架纜索斜拉扣掛法吊裝施工。拱肋為鋼管混凝土桁式結構,截面寬3.20m,在拱腳處高度為8.00m,拱頂處高度為4.00m。每片拱肋由4根Φ1000×20(22、28)mm的鋼管組成,內灌C50混凝土作為弦杆。上弦和下弦橫向兩根鋼管之間在拱腳至橋面處用平聯鋼板,在橋面以上用φ650×10(16)mm平聯鋼管聯接,在平聯板內及吊杆處平聯管內灌注C50混凝土。上、下弦之間腹杆為φ550×10(12)mm空鋼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