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魚口鄉

鎖定
中魚口鄉,隸屬於湖南省益陽市南縣,位於南縣育樂垸境內東側,北抵南洲鎮,南與三仙湖鎮接壤,西有南茅運河與遊港鄉分界依連,東臨沱江與烏咀、沙港市鄉隔河相望,屬洞庭湖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地勢四周高中間呈“鍋底”狀。本鄉由原中魚口鄉和遊港鄉合併組建而成,主要企業有陶家湖建材廠、黑鴨子蚊香廠、朝陽蔬菜製品有限公司、凱利特種水產養殖公司。
中文名稱
中魚口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益陽市
面    積
94.51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49963人(2017年) [1] 
氣候條件
亞熱帶潮濕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湘H

中魚口鄉行政區劃

中魚口鄉下轄村:
小北洲村
北嶺村
曙光村
紅光村
農場村
常東村
廣伏村
常西村
五星村
四百弓村
石碼頭村
大路村
下魚口村
永慶村
中魚口村
同洲村
復興村
建安村
小蘭洲村
北坦洲村
全鄉面積94.51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耕地48000畝(旱土19200畝、水田28800畝),養殖水面面積6400畝,有49963人(2017年),4個漁場和1個居委會。縣屬棉麻總公司班咀軋花廠和南縣六中位於境內。
2002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1.2億元,財政總收入545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8元。2000年以來,曾榮獲全縣“鄉鎮人大工作先進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稱號,兩次獲“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鄉鎮”稱號。
中魚口鄉是個以糧、棉生產及水產養殖為主的純農業鄉鎮。糧、籽棉、油、麻常年產量分別為15000噸、1000噸、600噸、400噸,年總產常規淡水魚為主的水產品2000噸,出欄生豬13000頭,出籠雞50000羽、鴨2000羽。近年來,鄉黨委、政府解放思想、求真務實,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大科技投入,農業結構日趨合理,生產效益不斷提高。
湘晚秈11號、13號等優質稻,農雜62、湘雜棉3號等優質棉,湘雜油一號等優質雙低油菜得到大面積推廣;鱉、河蟹、黃牯魚、珍珠等名貴水產品養殖初具規模,養殖面積達到2000多畝;逐步形成常東、常西2村西瓜種植,石碼村瘦肉型生豬養殖,小南洲村牛羊養殖,建安村和曙光村速生楊種植等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種養格局。初步建成水產養殖、優質稻、優質棉、優質麻、瘦肉型豬養殖、牛羊養殖六大基地。

中魚口鄉特色農業

中魚口鄉有水面8000餘畝,其中鄉屬6000畝,分屬上湖、中湖、下湖、湘湖四大漁場,但由於管理體制不順,債務包袱沉重(達120多萬元),水產品市場低迷,每年上繳財政的收入寥寥無幾。從2002年初起,該鄉即決心以發展水產業為突破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是轉變管理體制。撤消代表政府行使管轄權的鄉水產養殖公司,公司及場幹部由原來的17人精減為9人,這樣一來,大大地節約了開支,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長遠規劃,大膽開發。
該鄉制定了招租與開發並舉,開發與調蓄兼顧,近期與長遠結合的水面綜合開發戰略。近兩年該鄉投資40多萬元相繼開發大湖1800畝,開發後,承包費每畝平均可提高100元左右,僅此一項,每年可為財政增收近20萬元。三是築巢引鳳、借力發展。2002年至今,該鄉竭力改善水產養殖條件,共引進浙江等地客商17人來鄉投資養殖珍珠、河蟹等,共承包水面4000多畝,已實現投資1000餘萬元。四是推廣科技、發展特色。該鄉在保持常規魚類養殖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實施科教興辦戰略,在大力發展珍珠、河蟹養殖的同時,積極探索和推廣黃顙魚魚主養、套養、魚鱉混養等高效特種養殖模式,引進和推廣名優特新品種11類,推廣新技術26項,養殖效益大大提高。
該鄉特種水產養殖面積突破4000畝,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特種水產”之鄉。近幾年來,該鄉水產品總量和產值也大幅度上升。全鄉水產品總量達5000噸,財政創收80萬元。

中魚口鄉民營工業

全鄉共有民營企業25家,主要涉及到四大行業,其中鞭炮生產廠7家,建材營銷場6外,木材加工廠7家,大米加工廠5家。民營工業總產值達1000多萬元,從業人員800多人,每年上交利税15萬元。特別是值得一提的是鞭炮加工業,7個廠家分別分佈在石碼頭、北檔子兩村,他們充分發揮了基地的龍頭作用,其功能已輻射到兩個村的大部分農户,有近百户農户共購置打筒機180餘台,從事專業運輸的農户有3户。
常年參與打筒、灌藥、插引、編織、打包的農户有700多人,生產模式已由動去的分散型轉變為運輸、加工、銷售一條龍生產,並逐步向集約型發燕尾服。目前,全鄉每年生產成品鞭炮20萬件,產值逾600萬元,利潤近100萬元,上交利税8萬元,產品在本縣佔據了50%以上的市場份額,石碼頭、北檔子也成了兩個遠近聞名的“鞭炮村”。同時,在該鄉黨委、政府的領導和組織下,鄉內成立了鳴炮管理協會,由業主自己組織起來,管理自己、服務自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中魚口鄉城鎮建設

班嘴集鎮是該鄉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發發展的新集鎮,由於諸多因素的制約,集鎮並未實現按規劃如期發展,到2001年,仍有不少土地閒置,集鎮建設僅見雛形。2002—2003年,該鄉決定下大力氣啓動班嘴集鎮建設。首先,他們以全新的思維為班嘴集鎮重新定位。明確提出“中心”集鎮和縣城“門户”集鎮的概念,要打造大班嘴經濟圈。重新定位後,該鄉又採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一是完成政府搬遷,2003年,該鄉籌措資金80萬元,新建辦公樓,完成了歷時8年之久的政府機關遷址,使班嘴集鎮成為了該鄉真正意義上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二是投資20萬元,完成了兩條主街道路面硬化,進一步完善了配套設施;三是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有效地激起了民間投資的熱情;四是組織羣眾投資投勞,3年間,周邊村共興修水泥公路25公里,耗資近百萬元,完善了交通網絡。這樣一來,班嘴集鎮開發迅速啓動,土地升温。2002—2004年,集鎮土地出讓共為財政收入40萬元。目前,集鎮共有人口1200多人,商業網點6個,個體工商户85户,全鄉商品零售額1800萬元,每年可上交利税近10萬元。

中魚口鄉水域生態

南縣中魚口鄉大興渠兩旁站滿了戴紅領巾的小學生,一場別開生面的“放魚”比賽在這裏舉行。50個大盆一字排開,近2萬尾魚苗活蹦亂跳。比賽開始,小學生們爭相將這些由縣、鄉政府購買的魚苗,舀放到溝渠裏。人工放流,這是南縣修復垸內水域生態的一項重要舉措。
位於洞庭湖“鍋底”的南縣享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但近些年,水域生態環境令人擔憂,垸內溝渠湖泊裏魚蝦越來越少。網友“洞庭漁夫”給縣委書記、縣長留言:“身處洞庭湖腹地,建設生態南縣理當恢復水域生態。”縣委、縣政府虛心聽取意見,決定將漁業資源保護列為“十件大事”之一,動員全民積極保護水生生物資源、水域生態環境,切實維護水域生態系統平衡和漁業可持續發展。縣、鄉鎮兩級政府大力實施“魚蝦恢復工程”,由政府購買魚苗,鄉村幹部和水產局技術人員組織村民、學生開展人工放流活動。全縣共投入860萬元,向320多處溝渠湖泊投放各類魚苗22萬尾。
同時,南縣出台了關於切實保護漁業資源的通告,廣泛宣傳發動,並採取多部門聯合執法方式,嚴厲打擊非法炸魚、電魚、毒魚和無證捕撈等行為,堅決取締燈光誘捕網、定置網和迷魂陣、攔河網等漁具,為放流魚苗生長創造良好環境,提高成活率。
目前,南縣已拆除垸內水域麻布網、“迷魂陣”等近3000條,各級幹部500多人次進村入户收購電魚機3100多台,查處在公共水域毒魚、電魚和禁漁期捕魚等違法案件32起。

中魚口鄉招商引資

2002年至今,該鄉相繼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中魚口鄉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關於對招商引資、爭資立項有功人員或單位實施獎勵的若干規定》、《中魚口鄉主要投資項目指南》、《中魚口籍同鄉回鄉接待辦法》、《外地客商投資服務承諾》等辦法和規定,吸引外商投資。同時,該鄉多次組織“小分隊”外出招商,他們上北京、下廣州,找客商,引投資。功夫不負有心人,3年來,該鄉先後共引進投資2300萬元。
現已到位1900萬元。其中爭取上級投資項目5個,新建或改擴建大型水利工程四處,對鄉敬老院進行了全面維修和擴建,共爭取資金400多萬元。引進外地客商22家,分別投資水產養殖、城鎮開發和民營企業,投資總額達1900萬元。外地客商的到來,充分顯示了“火車頭”的作用,有力地帶動了鄉內經濟的發展,培植了財源税源。

中魚口鄉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 
總人口
28151
14640
13511
家庭户户數
7360
家庭户總人口(總)
28130
家庭户男
14619
家庭户女
13511
0-14歲(總)
5932
0-14歲男
3079
0-14歲女
2853
15-64歲(總)
20060
15-64歲男
10531
15-64歲女
9529
65歲及以上(總)
2159
65歲及以上男
1030
65歲及以上女
112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7641
49963人(2017年)。
中魚口鄉 中魚口鄉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361頁.
  • 2.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