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劈柴院

鎖定
劈柴院位於青島市市南區中山路商業圈,是中山路、北京路、河北路和天津路圍合的街坊。其實劈柴院有個路名叫江寧路,德國佔領青島後,於1902年修建了此路。
它是“卜”字形,東端連着中山路,北邊連北京路,西邊通河北路。“江寧”是南京的古稱,這裏也是青島最早的“南京路”。
5月--10月最佳,這段時間也是青島的旅遊旺季,各類海鮮都比較新鮮。
中文名
劈柴院
外文名
Pichaiyuan
地    址
青島市南區中山路商業圈
修建時間
1902年
所在路名
江寧路
開放時間
全天
著名景點
青島江寧會館
建議遊玩時長
2-3小時

劈柴院佈局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4張)
江寧路的主街上多是酒館、飯店,除有元惠堂、李家餃子樓、張家罈子肉,多數是一些不起眼兒的小飯鋪、糖果店、書場和遊樂場。北街則是賣熟肉的,有德州扒雞福山燒雞、南肚、醬肝等。論小吃,這裏的鍋餅爐包餛飩豆腐腦最為有名,也最搶手。市民們來逛劈柴院,都是一邊買着一邊吃,一邊吃着一邊逛。
江寧路10號好似娛樂大院,有一家電影院叫大光明,周圍有永安、共樂幾家茶社。“戲法大王”王鼎臣,外號“王傻子”在此演過,新鳳霞西大森的演出空閒時,還獨自跑來為“王傻子”幫工。還有相聲演員馬三立、評書演員葛兆洪、山東快書演員高元鈞、曲藝世家劉泰清等等,也都曾在這裏練過攤兒。
幾個大院中,如4號院有舊書店、文具店、雜貨店,8號院加10號院是娛樂場所。

劈柴院源由

劈柴院 劈柴院
至於劈柴院這名字的來歷,有人説,這裏原先是個“劈柴市”,全是賣劈柴的。還有人説,這些劈柴除了供市民燒火做飯,還供應大窯溝窯爐燒製磚瓦等等。在劉筠的詩集《青島百吟》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段註釋:“劈柴院近中山路,最繁鬧之區。院內皆劈柴架屋,故名。貴人不屑一顧,然房租輕而價廉,窮措大得往來其中焉。”這就是説,劈柴院是因為裏面蓋了許多臨時的商用“劈柴屋”而得名的。這些“劈柴屋”,為一些老青島人所熟知,大多是一些隨意搭建的破板房,低矮潮濕。 從上個世紀20年代中期,青島建為城市後,在這裏修了一條江寧路,建了幾個大院,江寧路逐漸成了一條商業步行街,街上幾個大院多為商店、飯鋪,劈柴院從一個院子的名稱成了這一商業街的名稱。

劈柴院經過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3張)
劈柴院像老北京東安市場一樣,是個門類齊全的市場,40年代《青島晚報》設有“劈柴院”的欄目,每天報道這裏的新聞。老青島人幾乎沒有沒去過劈柴院的,外地來青島的也多去劈柴院。江寧路有二十幾個院,整條街和幾個院是商業、餐飲、娛樂集中的地區,是青島人逛街的集中去處。劈柴院的熱鬧是出了名的,許多南來北往的小客商也時常住進這裏,為的就是享受一下這裏的“碼頭文化”。曾是青島平民娛樂中心。上海的大光明電影院曾是全國最大、設備最好的電影院,這裏的一家電影院也叫大光明,卻只能容100多個座位,以後成為演出地方戲的戲院,解放後是三好魔術團,是一個家庭三代人組成的魔術團,演員及售票服務者全是一家人。劈柴院有鮮豔茶社、永安茶社、共樂茶社等幾家茶社。
曾有歌女(演員)達23人。此處還有苗心誠説書場等曲藝場。在院子裏則是“撂地’的藝人,即露天演出,擺上幾條或十幾條長凳,演完一段就收錢,站着看的可以不交錢,坐着的則一定要交錢。還有些測字、算卦的散落在江寧路上。

劈柴院發展

小吃 小吃
到上世紀40年代餛飩、鍋餅、爐包和豆腐腦等名吃彙集劈柴院,這裏成為青島最早的美食城。 江寧路的主街上,兩側主要是飯店,其中有元惠堂、李家餃子樓、增盛樓、天興樓、協聚福、異美齋等家,其中元惠堂最大,也最有名,除街上兩層樓房外,在後院樓上還有幾個單間。魯菜分濟南菜系、膠東菜系,元惠堂是濟南菜系的名店。江寧路西段,以賣糖果及花生、瓜子、栗子等炒貨為主,多為前店後廠,零售加批發,主街通往北京路一段主要是酒館,門前則是熟肉攤,經營豬頭肉、醬肝、醬牛肉等,有的也是前店後場,酒館,主要賣散酒,店中一個大缸,紅紙寫着斗大一個“酒家”,顧客買酒用2兩或4兩的“酒提子”提出來。只供應豆腐乾,花生米酒餚,如需肉食,需從門外的熟肉攤上買了送進來。

劈柴院背景介紹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6張)
一些後來很有名的藝人開始卻是在劈柴院裏嶄露頭角的。如著名相聲演員馬三立,1932年,年方18歲來青島闖江湖,與劉寶瑞搭檔,演出了《對對字》、《大上壽》等段子,很受歡迎。以後,他成了相聲大師。1984年他來青島出席會議,專程到劈柴院尋訪舊地。
山東琴書演員商業興關雲霞結婚後來青島也曾在劈柴院演出,後稱為“東路琴書”代表性演員,解放後參加全國曲藝會演,1959年重回青島,任青島市曲藝團副團長,以後成為著名山東琴書演員的朱麗華出自他的門下。
西河大鼓演員劉泰清1932年在10號院內開了泰清茶社,他演唱西河大鼓,自創一派,其表演字正腔圓,形神兼備,唱腔多變,創“快打慢唱”,刻劃人物細膩逼真,演出劇目有《殘唐五代》、《封神演義》等,也演唱《草船借箭》等段子活。解放後獲山東省一等獎,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
劉泰清是劈柴院裏著名的曲藝世家。他的妻子系平度人,是山東大鼓演員,二弟劉泰喜是木板大鼓演員,三弟劉泰盛和兒子劉吉祥、大女兒劉立琴均是伴奏。二女兒劉書琴繼承父業成為著名西河大鼓演員,獲山東省曲藝二等獎。三女兒劉惠琴是中央廣播説唱團主要演員,學過西河大鼓,山東琴書,又向曲藝家白風鳴學河南墜子、多次出國演出。前些年,她在北京舉辦了個人演唱會,她一個人演出河南墜子山東琴書,又演唱民歌、西洋美聲歌曲,風靡京城,被譽為“青島劉三姐’。
劈柴院藝人中有著名評書藝人葛兆洪、王寶亨等人,1948年葛兆洪在電台連續播講《三俠劍》,是收聽率最高的節目,也是第一個在電台播出長篇曲藝的演員。

劈柴院變化

解放後,在“三大改造”中,藝人及攤販都組織了起來,離開了劈柴院,只餘下了元惠堂等幾家飯店,這裏逐漸成了居民區。新時期以來,江寧路西段新開了十幾家飯店經營海鮮及爐包餛飩甜沫等風味小吃,被稱為小吃一條街。
途經線路:2路、5路、205路、218路、222路、228路、231路、301路、305路、320路、325路、366路、隧道3路、隧道7路。

劈柴院附近住宿

民俗客棧:青島多米人客棧
青島多米人青年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