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元鈞

鎖定
高元鈞(1916年3月29日-1993年3月3日),原名高金山,出生於河南省寧陵縣張弓鄉西四里和莊,幼年家貧,7歲即背井離鄉,賣唱乞討,度過了苦難的童年。11歲時,來到了南京。幾經周折,從藝人戚永立處學會了一些“武老二”唱段。又在走碼頭賣藝過程中,得到同路的大師兄郭元順的指導,藝術上逐步完善。通過郭元順代師收徒,他才正式成為戚門弟子。幾年後又正式拜師,得到了戚老先生的親自傳授。
本    名
高元鈞
民    族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南省寧陵縣張弓鄉西四里和莊
出生日期
1916年3月29日
逝世日期
1993年3月3日
代表作品
魯達除霸
李逵奪魚
趙匡胤大鬧馬家店
一車高粱米
武松傳
職    業
山東快書演員

高元鈞個人履歷

高元鈞(1916—1993),原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原名高金山,河南寧陵人。1993年3月3日,高元鈞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高元鈞童年流落街頭乞討賣唱。他在汲取民間曲藝精華的基礎上刻意求新,使這一藝術從民間走向舞台,成為山東快書“高派”藝術的創始人。他創作表演的有《武松打虎》《武松趕會》《魯達除霸》等歌頌歷代民間英雄人物的著名段子,還有《一車高粱米》《偵察兵》《長空激戰》等一批反映現代生活的新段子。
高元鈞
高元鈞(11張)
他與人合作編著的《表演山東快書的經驗》《山東快書藝術淺論》《快板快書研究》等傳世之作,填補了山東快書理論上的空白。
高元鈞童年流落街頭乞討賣唱。演唱武墜子,後來在南京拜戚永立為師學演山東快書。山東快書早期俗稱“武老二”、“説武老二的”或“説大個子的”。因為早期藝人主要説唱《水滸》裏的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且武松作為古代的打虎英雄,不僅氣力大,武藝高而且身材魁偉,體格高大,故名。約在20世紀40年代末期,在上海電台演播並出版唱片,便依表演所採用的方言及當時主要的流行地而定名“山東快書”。山東快書在流傳中形成了兩個主要藝術流派,一派的代表性傳人為山東省濟南楊立德,稱“楊派”;另一派即為在北京的部隊從事藝術工作的高元鈞,稱“高派”。在全國範圍內流傳的山東快書,絕大多數演員都宗法“高派”。
高元鈞的山東快書表演憨中見巧,剛柔相濟,張弛有致,舉重若輕,輕鬆風趣中透着雋永與靈氣。由於山東快書的語言富於鄉土氣息,從而使其表演也含着質樸與親切。他培育了200多名有一定成就的山東快書演員和作家,使50年代初才由他定名的山東快書迅速推向全國。高元鈞還擅長相聲、雙簧等,曾與侯寶林劉寶瑞等同台獻藝。
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解放軍總政文工團和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當演員和藝術指導,曾當選為中國文聯委員,被中國藝術研究院聘為特邀研究員。創作演出之外,高元鈞還與人合作編著的《表演山東快書的經驗》《山東快書藝術淺論》《快板快書研究》等傳世之作,填補了山東快書理論上的空白。著有《山東快書漫談》《我和山東快書》等。其編演的節目曲本,也以《高元鈞山東快書選》的書名出版。

高元鈞個人作品

高元鈞 高元鈞
高元鈞早年即四處行藝,見多識廣。除創作或整理改編傳統題材的節目上演外,還編演過一些反映新時代生活的新節目。代表性的節目有《魯達除霸》《李逵奪魚》《趙匡胤大鬧馬家店》,以及《一車高粱米》《偵察兵》《智斬欒平》等。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性節目,是長篇山東快書《武松傳》。
《武松傳》共十六回,即從武松出世一直説到被官府逼迫,與眾英雄一同造反上梁山為止。全書以幽默風趣的語言,鮮明的愛憎,生動地刻畫了一個行俠仗義打抱不平的英雄形象。其中《武松打虎》即《景陽岡》一節通常單獨演出,最受觀眾歡迎。全書的曲本1987年由中國曲藝出版社出版。

高元鈞活動年表

1951年3月12日,農曆辛卯年二月初八日:中國人民第一屆赴朝慰問團赴朝
3月12日至5月底,以廖承志為總團長,陳沂、田漢為副總團長的中國人民赴朝慰問總團赴朝,北京文藝界有23人蔘加了由部分曲藝雜技演員組成的“赴朝慰問團曲藝服務大隊”,領隊張輔臣,隊長連闊如,副隊長曹寶祿,演員有高元鈞、侯寶林郭啓儒常寶堃魏喜奎高鳳山、孟憲友、孫硯琴、尹福來顧榮甫金業勤三兄妹等。中華雜技團部分演員也參加了這次赴朝慰問演出。北京市文聯編輯沈彭年隨隊前往。
1952年9月28日,農曆壬辰年八月初十日:中國人民第二屆赴朝慰問團赴朝
9月28日至12月5日以劉景範為總團長,陳沂、胡厥文等人為副總團長的中國人民第二屆赴朝慰問團赴朝,北京戲劇、曲藝界著名演員譚富英裘盛戎、小白玉霜、高元鈞、曹寶祿、關學曾白鳳鳴、尹福來、顧榮甫、王世臣等參加文藝工作團赴朝。
1989年10月12日,農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揭曉
作為山東快書的發源地,臨清市於1994年11月舉辦了“全國第一屆山東快書藝術研討會暨高元鈞大師塑像揭幕儀式”。高元鈞塑像現坐落於臨清大眾公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