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元494年

鎖定
公元494年,甲戌年,年號為高宗明皇帝上建武元年。公元494年,北魏把都城從平城遷往洛陽,孝文帝詔令由平城遷到洛陽的百姓免除三年賦税,並開始用幾乎佔全國税賦一半的財力興建了洛陽龍門石窟。這座花了三十年時間營造起來的石窟,其主體石窟是著名的北魏三窟,古陽洞、賓陽洞和蓮花洞。
中文名
公元494年
干支年曆
甲戌年
其他年曆
高宗明皇帝上建武元年
大事件
都城遷往洛陽,興建龍門石窟

目錄

  1. 1 1月
  2. 2 2月
  3. 3 3月
  4. 4 4月
  5. 5 5月
  1. 6 6月
  2. 7 7月
  3. 8 8月
  4. 9 9月
  5. 10 10月
  1. 11 11月
  2. 12 大事件
  3. 13 逝世

公元494年1月

1、春季,正月丁未(初一),鬱林王蕭昭業改年號為隆昌,大赦天下。
2、辛亥(初五),鬱林王在南郊祭天;戊午(十二日)拜謁其父文惠太子墓崇安陵。
3、癸亥(十七日),北魏孝文帝南下巡視;戊辰(二十二日),經過比干的墳墓時,用牛、羊、豬三性祭於墓前,孝文帝親自撰寫祭文,其中説道:“嗚呼!如此耿直之士,為何不生於當今成為朕的大臣呢!”

公元494年2月

1、二月,北魏孝文帝駕臨河陽,勘測劃定築建夏至日祭地時所用方澤的地址。
2、辛卯(十六日),南齊鬱林王在明堂舉行祭祀儀式。
3、司徒參軍劉等人出使北魏。
4、丙申(二十一日),北魏改任河南王拓跋幹為趙郡王,潁川王拓跋雍為高陽王。
5、壬寅(二十七日),北魏孝文帝到北方巡視;癸卯(二十八日),渡過黃河

公元494年3月

1、三月壬申(二十七日),北魏孝文帝到了平城。
2、孝文帝讓諸大臣再次議論遷都的利害關係,各位臣子們都表述了自己對此問題的看法。
燕州刺史穆羆説:“如今天下四方沒有安定,所以不宜於遷都。況且到時軍中缺少戰馬,這樣如何能克敵取勝呢?”孝文帝回答説:“養馬的地方在平城地區,何愁沒有馬呢?如今的都城代京到處恆山的北邊,九州之外,並不是理想的帝王之都。”尚書於果接着説道:“我並不是認為代京這塊地方就比洛陽好,但是自從道武皇帝以來,就一直居住在這裏,老百姓已經安居於此,一旦讓他們往南邊搬遷,恐怕會產生不滿情緒。”平陽公拓跋丕説:“遷都是一件大事,應當通過卜筮來決定。”孝文帝説:“古代的周公、召公是聖賢之人,所以才能卜問宅居。如今沒有他們這樣的聖賢了,卜筮又有什麼用處呢?況且古人曾言:‘卜筮為了決疑,沒有猶疑,何必占卜?’過去,黃帝灼龜甲卜吉兇,龜甲燒焦了,黃帝的臣子天老説是‘吉’,黃帝聽從了。那麼,至美至善的完人知曉未發生的事情,是通過龜兆而審悉的。但是,統治天下做王稱帝的人以四海為家,南北不定,哪有常常居留一地而不動的呢?朕的遠祖,世世代代居住在北方荒涼之地,到平文皇帝之時方才建都於東木根山。其後,昭成皇帝又營建了盛東而遷居。道武皇帝之時,又遷都於平城。朕很幸運遇上了能平定天下、施行教化的時運,為什麼就不能遷都呢?”羣臣百僚們不敢再表示反對意見了。
3、癸酉(二十八日),孝文帝駕臨朝堂,主持部署了遷往新都洛陽和留在平城的人事、機構安排事項。

公元494年4月

1、夏季,四月庚辰(初六),北魏免去了西郊祭天儀式。
2、辛巳(初七),南齊武陵昭王蕭曄去世。
3、戊子(十四日),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因憂鬱成疾而去世。鬱林王常常擔憂蕭子良謀反,聽到他死了,大喜過望。
4、已亥(二十五日),北魏免除五月五日、七月七日祭祀祖先的禮俗。
5、閏四月丁卯(二十三日),南齊鎮軍將軍蕭鸞以這個名號,開府儀同三司
6、戊辰(二十四),新安王蕭昭文任揚州刺史。

公元494年5月

五月甲戌(初一),發生日食

公元494年6月

六月已巳(二十六日),北魏派遣兼員外散騎常侍盧昶、兼員外散騎侍郎王清石來訪。盧昶是盧度世的兒子。王清石世代做官於江南,北魏孝文帝告訴他説:“你不要因為是南方人而有顧慮,他們之中如果有誰與你相識,想見面就見面,想説什麼就説什麼。做使節出訪別國,要以和為貴,不要一味地矜持誇耀,尤其不能從言談舉止中表現出來,否則就失去了奉命出使的本體。”

公元494年7月

1、秋季,七月乙亥(初三),北魏任命宋王劉昶為使持節、都督吳越楚諸軍事、大將軍、鎮守彭城。孝文帝親自為他餞行。又派遣王肅為劉昶府署的長史。劉昶到了彭城之後,沒有能安撫接收過去受過他的恩義的部屬,所以未能取得成功。
2、壬午(初十),北魏安定靖王拓跋休去世。從去世到出殯,孝文帝三次駕臨他的府上。安葬時的禮儀與拓跋尉元的一樣,孝文帝親自送靈柩到郊外,然後失聲慟哭返宮。
3、壬戌(二十),北魏孝文帝在北方巡視。
4、丁酉(二十五日),新安王蕭昭文即皇帝位,其時他年紀才十五歲。任命西昌侯蕭鸞為驃騎大將軍、錄尚書事、揚州刺史、宣城郡公。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延興。
5、辛丑(二十九日),北魏孝文帝到達朔州。

公元494年8月

1、八月甲辰(初二),南齊任命司空王敬則為太尉,鄱陽王簫鏘為司徒,車騎大將軍陳顯達為司空,尚書左僕射王晏為尚書令。
2、北魏孝文帝到達陰山
3、癸丑(十一日),北魏孝文帝來到懷朔鎮;己未(十七日),又到了撫宜鎮;甲子(二十二日),到達柔玄鎮;乙丑(二十三日),南下返回;辛未(二十九日),到了平城

公元494年9月

1、九月壬申(初一),北魏孝文帝下詔令説:“每三年考評一次官員們的政績,考評三次後根據情況對他們進行罷免或提升。把考評者分為優劣三等,其中上等和下等仍然再分為三等。六品以下的官員,由尚書複核審查,五品以上的官員,朕將親自與各位公卿一起評議其好壞,上上者提升使用,下下者罷免不用,中等的原任不變。”
2、午(十一日),北魏孝文帝親臨朝堂,宣佈對眾臣百官們的罷黜或提升情況。
3、丁亥(十六日),任命廬陵王蕭子卿為司徒,桂陽王蕭鑠為中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公元494年10月

1、冬,十月,丁酉,解嚴。任命宣城公蕭鸞為太傅、領大將軍、揚州牧、都督中外諸軍事,並加以特殊的禮儀,進爵位為王。桂陽王蕭鑠、衡陽王蕭鈞、江夏王蕭鋒、建安王蕭子真、巴陵王蕭子倫同時被殺害。
2、癸卯(初二),任寧朔將軍蕭遙欣為豫州刺史,黃門郎蕭遙昌為郢州刺史,輔國將軍蕭誕為司州刺史。蕭遙昌是蕭遙欣的弟弟;蕭誕是蕭諶的哥哥。
3、甲辰(初三),北魏任命太尉東陽王拓跋丕為太傅、錄尚書事,並令其留守平城。
4、戊申(初七),北魏孝文帝親自去太廟祝告,又責成高陽王拓跋雍和於烈奉命遷神主於洛陽。辛亥(初十),開始從平城出發。
5、癸亥(二十二日),明帝蕭鸞即位,大赦天下,改換年號為建武。
6、丁卯(二十六日),明帝詔令:“州郡長官們時常給朝廷上貢禮品,今後除去當地的土產外,別的一概加以禁止。”

公元494年11月

1、十一月癸酉(初三),南齊任命始安王蕭遙光為揚州刺史。
2、丁丑(初七),北魏孝文帝到了鄴城
3、庚辰(初十),南齊明帝蕭鸞封皇子蕭寶義為晉安王,蕭寶玄為江夏王,蕭寶源為廬陵王,蕭寶寅為建安王,蕭寶融為隨郡王,蕭寶攸為南平王。
4、甲申(十四日),明帝詔令:“各縣令俸薄祿少,從今開始,連田賦常貢,也悉加減免。”
5、乙酉(十五日),明帝追尊始安貞王為景皇帝,其妃子為懿後。
6、丙戌(十六日),任命聞喜公蕭遙欣為荊州刺史,豐城公蕭遙昌為豫州刺史。當時,明帝蕭鸞的長子蕭寶義有痼疾難醫,其他兒子又都幼小,所以就讓蕭遙光鎮守揚州,蕭遙欣鎮守荊州。
7、戊子(十八日),明帝立皇子蕭寶卷為太子。
8、庚子(三十日),明帝發佈詔令,依照舊例銓敍百官。又對在攝政期間所殺害的諸位藩王,都重新列入皇室宗族,封他們的兒子為侯。
12月
1、十二月辛丑(初一),北魏派遣行徵南將軍薛真度統領四個將領向襄陽進發,大將軍劉昶、平南將軍王肅向義陽進發,徐州刺史拓跋衍向鍾離進發,平南將軍廣平人劉藻向南鄭進發。
2、北魏孝文帝想改革舊的風俗習慣,壬寅(初二)發佈詔令,禁止士大夫與民眾穿胡服,鮮卑族人大多不樂意。
3、北魏孝文帝要親自掛帥入侵南齊。癸卯(初三),內外戒嚴。
4、戊申(初八),孝文帝詔令由平城遷到洛陽的百姓免除三年賦税。
5、辛亥(十一日),北魏從洛陽發兵,以北海王拓跋詳為尚書僕射,留下來統管朝中之事;使李衝兼僕射,固守洛陽。又以給事黃門侍郎崔休為左丞,使趙郡王拓跋幹都督中外諸軍事。以始平王拓跋勰率領皇族子弟兵擔任左右侍衞。
6、戊辰(二十八日),孝文帝到達懸瓠。
7、己巳(二十九日),孝文帝詔令壽陽、鍾離、馬頭三地的軍隊把所掠奪的男女都放歸江南去。

公元494年大事件

南齊鬱林王寵幸偏愛中書舍人綦毋珍之、朱隆之、直將軍曹道剛、周崐奉叔、宦官徐龍駒等人。凡是綦毋珍之所論定、薦舉的事情和人選,沒有得不到信任、答應的。因此,綦毋珍之把朝廷內外的重要官職統統劃定價格,然後交錢任命,一月之間,他就富得家累千金。他還擅自攫取朝中物品,佔用差役人員供自己驅使,不等待朝廷的詔旨。朝中的官員在一起言談時説:“寧可抗拒皇上的聖旨,也不可以違背綦毋珍之的命令。”明帝任徐龍駒為後舍人,徐龍駒經常住在含章殿中,戴着黃綸帽,披着貂皮大衣,面朝南坐在案前,代替皇帝批閲文告,左右侍奉,與皇帝沒有什麼兩樣。

公元494年逝世

1、南齊武陵昭王蕭曄去世。
2、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因憂鬱成疾而去世。
3、北魏安定靖王拓跋休去世。
[3] 書部落網 ;id=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