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僕散忠義

鎖定
僕散忠義(1115年—1166年),女真名烏者。上京路(治今黑龍江阿城南)人。女真族。金朝名將。
僕散忠義16歲時率兵跟從完顏宗輔攻宋陝西,以功授謀克天眷三年(1140年),為猛安。次年,率部從都元帥完顏宗弼攻克壽、廬等州。皇統四年(1144年),任博州防禦使。皇統八年(1148年),改知真定府兼河北西路兵馬都總管,遷西北路招討使、兵部尚書。完顏亮在位時,授震武軍節度使,歷臨洮、平陽、濟南尹、江南路行營副都統制大定二年(1162年),為平章政事兼右副元帥,統軍鎮壓契丹族移剌窩斡起義軍。旋以都元帥統軍10萬攻宋,連克盱眙、滁、廬、和等州,促成宋金“隆興和議“。師還,加左丞相兼都元帥。
大定六年(1166年)卒,終年五十二歲,諡號武莊。
概述圖參考資料: [28] 
全    名
僕散忠義
別    名
僕散烏者
諡    號
武莊
封    號
榮國公、沂國公 [11]  [15] 
所處時代
金朝
民族族羣
女真族
出生地
上京(治今黑龍江阿城南) [1] 
出生日期
1115年
逝世日期
1166年
主要成就
平定契丹,南伐宋朝
最高官職
左丞相、都元帥 [22] 
本    名
僕散烏者 [1] 

僕散忠義人物生平

僕散忠義出身顯赫

僕散忠義本名僕散烏者,是金朝上京(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拔盧古河(今黑龍江阿城白城子)人。他的父親是僕散背魯,是金朝開國時的世襲謀克,擔任婆速路統軍使,直至退休。
僕散家與金朝皇室通婚,僕散忠義的姑姑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宣獻皇后,僕散忠義的妹妹是金世宗的元妃 [1] 

僕散忠義初露鋒芒

僕散忠義身材魁偉,長髯飄飄,喜愛談論兵事,有雄才大略。天會八年(1130年),宋金川陝爭奪戰爆發,十六歲的僕散忠義率領本謀克的士兵隨大軍出征,跟隨完顏宗輔平定陝西,行軍時他射中南宋大將,南宋軍隊於是敗潰,僕散忠義因此一戰成名。帥府記錄了他的功勞,按制度簽署公文任命他為謀克。 [2] 
天眷三年(1140年),完顏宗弼(兀朮)再次進攻河南,上表舉薦僕散忠義為猛安。攻打冀州時僕散忠義首先登城,攻打大名府時他率本部士兵奮力作戰,打敗十多萬宋軍,完顏宗弼賞給他奴婢、馬牛、金銀、綵緞。
天眷四年(1141年)僕散忠義跟隨完顏宗弼渡過淮河攻打壽、廬等州,又立下戰功,完顏宗弼再賞給他馬五匹、一百五十頭牛、五百隻羊,並任命他為領親軍萬户,一躍升為寧遠大將軍,繼承他父親的世襲謀克之職。 [3] 

僕散忠義治理地方

皇統四年(1144年),僕散忠義任博州(今山東省聊城市)防禦使,他工作之暇學習女真文字及古代算術,一個月後,全部精通。他在郡中任職期間不打獵,不遊玩,整天做好本職工作,郡中被治理得很安定。忽然在一個陰晦的夜晚,囚犯們打算越獄,倉促中,將校們都驚慌失措,僕散忠義很從容,只是派守更的官吏打鼓吹號,囚犯以為天將亮,不敢向外跑,自己回到獄中。等到考核他的時候,郡中人到官府請他留下,皇帝批准了。 [4] 
皇統八年(1148年),僕散忠義改任同知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馬都總管,升為西北路招討使,後進京入朝擔任兵部尚書。 [5] 
皇統九年(1149年),完顏亮弒君稱帝,改元天德。僕散忽土曾經參與完顏亮篡奪皇位,由此他仰仗完顏亮而傲視同事,僕散忠義因在一個酒宴上當眾侮辱了他,引得完顏亮不高興,把僕散忠義趕出朝廷做震武軍(故治在今山西代縣)節度使。盤踞在火山的盜賊李鐵槍乘着夏天前來進攻城池,僕散忠義穿着單衣只帶一個隨從騎馬迎頭攻擊,射死了幾個人,盜賊於是退卻。 [6] 
後來僕散忠義改任臨洮尹,兼熙秦路(治今甘肅臨洮縣)兵馬都總管。完顏亮把僕散忠義召到京城對他説“:洮河同吐蕃、木波接壤,他們時時剽劫殘害良民,州縣不能安定。你是一員老將,所以命令你前去。”僕散忠義被賞賜條服、玉具、佩刀。等到再次考核他,他被遷任平陽尹,再遷任濟南尹。 [7] 

僕散忠義平定契丹

正隆六年(1161年),完顏亮親率大軍南征南宋,僕散忠義以濟南尹之職兼任漢南路行營副統制,率軍攻打南宋,一舉攻克通化軍(即光化軍,治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完顏亮南征時,金朝東京(遼陽)留守完顏雍稱帝,改元大定,即金世宗。不久,徵宋軍隊譁變,完顏亮在揚州被部下所殺,攻宋金兵停戰撤軍,僕散忠義回到京城朝拜新帝,被任命為尚書右丞 [8] 
完顏亮伐宋時強徵契丹丁壯從軍。激起契丹人反金,自從海陵王被殺,金軍北撤,契丹人更囂張,正隆六年(1161年)十二月一日,契丹人首領移剌窩斡稱帝,大定二年(1162年)正月,金世宗命右副元帥完顏謀衍統軍向北出發鎮壓契丹人,但完顏謀衍師久無功。 [9-10] 
僕散忠義對金世宗説:“移剌窩斡不過是契丹小賊寇,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消滅他,這不用皇帝擔憂。我聽説君主擔憂是做臣的恥辱,我願意出死力消滅契丹軍。”金世宗很高興,立即召回完顏謀衍,勒令完顏斜哥改除惡習。任命僕散忠義為平章政事,兼右副元帥,封為榮國公,賞賜給他御府貂皮衣,鑌鐵吐鶻弓箭大刀、具裝對馬及安山鐵甲、金牌。 [11] 
僕散忠義到達軍中後,契丹軍攻陷了靈山縣同昌縣惠和縣(今遼寧省建平縣北部)等地,然後向西而去。僕散忠義追擊契丹軍,在花道(今內蒙古赤峯東南)追上了契丹軍,金將完顏宗亨作為左翼,完顏宗敍作為右翼,與契丹軍隔河對陣。契丹軍渡過河,先進攻僕散忠義的左翼部隊,左翼被打敗,右翼前去救援,契丹軍撤走。移剌窩斡於是讓精鋭部隊跟着自己,讓老弱之兵保護他的母親、妻子、輜重從其他的道路向西去,然後按約定時間在山後會合。僕散忠義在嫋嶺(今內蒙古喀喇沁旗西南)以西的陷泉又追上了契丹軍。金兵與契丹軍相遇,這時黃昏大霧四起,半步之外就看不見東西,僕散忠義祈禱説:“狂寇肆暴,殘殺無辜,上天如不幫助邪惡,就應當把霧驅開。”祭奠完畢,大霧果然散去。等到雙方作戰,僕散忠義在左邊佔據南岡,擺出偃月陣,右邊綿延向北,打敗了契丹軍,俘虜移剌窩斡的弟弟,活捉三十萬軍隊,獲得牲畜十多萬,車帳金珍不計其數,僕散忠義把它們全部分給各軍。 [12]  少數漏網契丹軍逃向奚地,僕散忠義派大將追擊,到七渡河(今北京市懷柔區境內懷河),又打敗了契丹軍。金軍過了渾嶺,又進軍攻襲契丹軍,契丹軍望風而潰,逃到奚地境內,一路之上契丹軍紛紛投降。 [13]  金世宗下詔給僕散忠義説:“你的才能平常就很顯著,能大破契丹軍,朕很高興。現在派人前去慰勞你,就像朕去一樣。賞賜你御衣、及骨睹犀具佩刀、通犀帶等。把俘獲的東西,均勻分給士兵。” [14] 
移剌窩斡被打敗後,逃到了奚境。金將高忠建在栲栳山打敗奚人,移剌道也攻下抹白各奚族部落的家園,抹白各奚於是投降金兵,移剌窩斡的力量越來越弱。紇石烈志寧俘獲契丹軍將領稍合住,又把他放回去,約定用計策逮捕移剌窩斡來贖罪,並答應給他官和獎賞。大定二年(1162年)九月七日,稍合住夥同其他人一起,捉拿移剌窩斡到完顏思敬軍中投降。契丹起義平定了。僕散忠義到京城朝拜皇帝,被授予尚書右丞相,改封沂國公,世宗用玉帶賞賜他。 [15] 

僕散忠義南伐南宋

移剌窩斡被打敗後,他的部下括裏、移剌扎八率殘部逃到南宋,宋人用他們的計謀,在宋金邊境發動進攻,攻下了泗、壽、唐、海州等地。此時宋高宗已經傳位給宋孝宗,宋孝宗雖然曾經派使者來往金朝,卻想用對待敵國的禮節對待金朝。
大定二年(1162年),金世宗派紇石烈志寧巡視邊疆,下詔僕散忠義以丞相的身份管理部隊的事,住南京(今河南開封)節制各軍。 [16]  僕散忠義準備前往軍中就職,到朝中向金世宗辭行,金世宗告諭他説:“他們如果歸還了侵略我們的邊疆,貢禮像過去一樣,就可以罷兵。”僕散忠義到達南京後,檢閲軍隊,把軍隊分開防守各個要塞,告誡諸將嚴加防備。同時他派左副元帥紇石烈志寧通牒南宋樞密使張浚,上面大略是:“償還侵佔本國的土地,各自遵守本來劃定的疆界,大小事都依照皇統以來的老盟約進行,帥府應解除戒備。如果一定想對抗,就請兵戎相見。”南宋宣撫使張浚回覆文書給紇石烈志寧説:“疆土或在我國或在你國,以及兵家勝負,是沒有常規的,説不出道理。謹派官吏,前往您軍中議論此事。”這時,金軍已收復了泗、壽、鄧州,僕散忠義請求毀掉這些城池,把裏面的百姓遷往宿、亳、蔡等州。金世宗説:“泗、壽、鄧三州本來就是我們的土地,得到就可以了。”僕散忠義讓將士選擇水草好的地方休整,等到了明年去攻打淮南。起初,金世宗詔令諸將由泗、壽、唐、鄧三道進軍出發,宋軍聽説後,即把方城、葉縣一帶的田野燒得乾乾淨淨,使金軍無法割草餵馬。僕散忠義命令唐、鄧道的軍在許、汝兩地之間割草餵馬。 [17] 
大定三年(1163年),僕散忠義進朝上奏,於是金世宗任他為丞相兼都元帥。不久,又回到軍中。僕散忠義與宋軍相持很久,考慮到夏天多雨,弓箭的效力減退,宋軍有可能會乘機來攻襲,於是預先挑選了一萬張弓及箭放在另外的軍庫中。等到僕散忠義從汴京前往宮廷議事,臨時駐紮在浚州(今河南省浚縣)時,宋將李世輔果然突然攻取靈璧(今安徽靈璧)、虹縣(今安徽固鎮仁和集),於是奪取了宿州(今安徽宿州)。僕散忠義派人回到汴京,把貯藏的強弓及箭撥給紇石烈志寧軍,和宋軍作戰,於是大獲全勝,收復了宿州。 [18] 
僕散忠義回到汴京,寫信責備南宋。南宋同知樞密院事洪遵、計議官盧仲賢,派兩個使者前去送給紇石烈志寧信及手狀文書,願意歸還海、泗、唐、鄧州的土地,金宋兩國結盟為叔侄國。最初得到消息説南宋使者十一月才能入境,這時南宋又派人來説,禮物還未備齊,等到十二月才能動身前來。僕散忠義把這些事快馬報奏金世宗,請求決定文書的格式,並且説南宋的文書如果符合格式要求,就讓他入境,否則,就把他們的使者遣回去,再稟告他們的君主,如果像這樣反覆往返,需要七八十天,恐怕耽誤了軍隊的進攻。金世宗下詔對他説:“如果南宋歸還我們的邊疆土地,像過去一樣進貢,可以免去他奉表稱臣,許他世代為侄國。”於是僕散忠義寫信給南宋,前後共七次,南宋藉故不從。僕散忠義調動大部隊到淮河邊向南宋施壓,派紇石烈志寧率領部分軍隊渡過淮河,攻下了盱眙、濠、廬、和、滁等州,南宋十分恐懼。而金世宗考慮天下人討厭戰爭,要讓老百姓休養生息,於是詔令僕散忠義忖度適時進軍。 [19] 
大定四年(1164年)正月,僕散忠義派右監軍完顏宗敍進朝上奏説,現在快到暑天了,請求等到秋天涼爽時再進軍。金世宗批准了他的奏請。南宋使者胡窻拿着右僕射湯思退的書信到金軍大營,上寫南宋願意稱侄國,卻不肯加“世”字。僕散忠義把胡窻扣留在軍中,他給南宋回信,並向金世宗告知這件事。金世宗下詔説:“使者沒有罪,送胡窻回國。邊界的事要從容解決。”八月,金世宗又下詔給僕散忠義説:“前時請求等到秋涼時進軍,現在已經是八月了,又要等到何時?”此前,僕散忠義請求增加金、銀牌,金世宗説:“太師梁王身兼數職,也沒有增加金銀牌。”至此給都元帥增加一枚金牌、二十枚銀牌,左右副元帥各一枚金牌、十枚銀牌,左右監軍各一枚金牌、六枚銀牌,左右都監各一枚金牌、四枚銀牌,三路都統府各二枚銀牌。於是還決定了南邊邊界的官員、老百姓歸附的獎賞。 [20] 
不久,徒單克寧在十八里莊打敗宋將魏勝,攻取了楚州,金世宗詔令金軍進軍,在這種情況下南宋樞密院周葵、同知樞密事王之望寫信同意盟約,至此宋金議和才決定下來。南宋派遣禮部尚書魏杞、崇信軍承宜使康湑充通國信使,拿着南宋君主的國書及其副本,內容是:南宋世代做金朝的侄國,每年進貢二十萬兩銀、二十萬匹絹,國書上仍寫着再拜,卻不稱“大”字。
大定五年(1165年)正月,魏杞、康湑到金朝拜見,文書上寫:“侄南宋皇帝謹再拜致文書給叔叔大金聖明仁孝皇帝閣下。”魏杞回南宋,金朝寫給南宋的文書不用“叔大金皇帝”的名字,也不寫“謹再拜”,只寫“致文書給侄子南宋皇帝”,不用宋的尊號,不用閣下,這就是隆興和議。宋金和好已經定下,金朝撤兵,詔諭天下。 [21] 
戰爭結束之後,僕散忠義回到京城朝拜,金世宗慰勞他説:“南宋請求和解,軍隊休整百姓生息,都是你的功勞。”於是授予他為左丞相,兼都元帥。 [22] 

僕散忠義死後哀榮

大定六年(1166年)正月,僕散忠義患病,金世宗派太醫前去診斷,賜給他御用藥物,不時派人前去問候。二月,僕散忠義去世,終年五十二歲。金世宗親自前去弔唁,哭的很悲痛,並停朝奠祭他,送給他家一千五百兩白銀、五十端綵綢、五百匹絹幫助辦喪事。金世宗要去巡視西京(今山西大同),行前又親自前去奠祭。金世宗命令參知政事唐括安禮護衞喪事,凡葬祭都從優辦理,官府拿錢。大宗正丞竟為充敕祭使,中都轉運副使王震為充敕葬使,百官送葬,準備一品的儀節和物器,設立大將旗幟戰鼓,送到墓地。諡號武莊。 [23] 
大定十一年(1171年),金世宗下詔説:“已故左丞相僕散忠義的同族人,及昭德皇后的親族,有可用的人才,左副點檢烏古論元忠去考察報告上來。”
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金世宗帝思念僕散忠義的功勞,命令為他雕刻一塊墓碑。泰和元年(1201年),僕散忠義的畫像被陳列在衍慶宮,配享世宗廟廷。 [24] 

僕散忠義主要影響

僕散忠義鎮壓起義

契丹人移剌窩斡稱帝后,僕散忠義以平章政事兼右副元帥身份率兵鎮壓契丹人,先在花道打敗契丹軍,又在嫋嶺以西的陷泉消滅了契丹軍的主力,接着又追擊逃往奚族境內的移剌窩斡,迫使窩斡北走沙陀,最終被金兵生俘。 [11]  [12]  [13]  [13]  [14]  [15] 

僕散忠義南下攻宋

金世宗鎮壓了契丹人反抗後,又調派僕散忠義統領重兵侵宋,僕散忠義駐紮南京,指揮軍事。金兵在宿州大敗宋軍,宋將李世輔敗退到符離,宋軍損失慘重。南宋派使臣求和。和議未定,僕散忠義、紇石烈志寧再次發兵侵宋,壓迫南宋就範。金軍渡過淮水,攻佔盱眙及濠、廬、和、滁等州。南宋派使臣魏杞求和。大定五年(1165年)正月,議定南宋割讓海、泗、唐、鄧等州及商、秦兩州地給金朝。宋對金稱侄皇帝,不再稱臣。每年向金貢獻銀、二十萬兩、匹。此次和議後,金、宋約三十年間,不再有大的戰事。 [25] 

僕散忠義歷史評價

  • 金世宗:“宋國請和,偃兵息民,皆卿力也。” [27] 
  • 完顏宗弼:“此子勇略過人,將帥之器也。” [27] 
  • 金史》 :“忠義動由禮義,謙以接下,敬儒士,與人極和易,侃侃如也。善御將士,能得其死力。及為宰輔,知無不言。自漢、唐以來,外家多緣恩戚以致富貴,又多不克其終,未有兼任將相功名始終如忠義者。” [27] 

僕散忠義軼事典故

大定初年,金世宗對宰臣説:“凡是已經上奏的事,朕再看一次,你們不要擔心害怕。朕對於大臣,豈有不相信的?但是軍國之事,不敢輕易處理,恐怕有的處理有錯誤。”僕散忠義回答説:“我們豈敢暗地裏懷疑陛下,只是智力不如您罷了。陛下日理萬機,是天下的福氣。” [26] 

僕散忠義親屬成員

僕散忠義祖上

高祖父:僕散斡魯補
曾祖父:僕散班睹
祖父:僕散胡闌,世襲謀克。 [1] 

僕散忠義父親

父親:僕散背魯,世襲謀克,在婆速路統軍使職務上致仕。

僕散忠義子孫

兒子:僕散揆,僕散忠義子,授駙馬都尉。歷任參知政事、尚書右丞、平章政事等職。泰和六年(1206年),南宋平章軍國事韓侂冑攻金,僕散揆任左副元帥率軍反擊,大破宋軍,迫宋遣使議和。泰和七年(1207年)卒,諡武肅。
孫子:僕散安貞,僕散揆子。曾擊敗山東紅襖軍,俘殺義軍領袖劉二祖,後率軍伐宋先敗後勝,回朝被誣謀反,興定五年(1221年)為金宣宗所殺。

僕散忠義史料記載

《金史·卷八十七·列傳第二十五》
參考資料
  • 1.    《金史·僕散忠義傳》:僕散忠義,本名烏者,上京拔盧古河人,宣獻皇后侄,元妃之兄也。高祖斡魯補。曾祖班睹。祖胡闌。父背魯,國初世襲謀克,婆速路統軍使,致仕。
  • 2.    《金史·僕散忠義傳》:忠義魁偉,長髯,喜談兵,有大略。年十六,領本謀克兵,從宗輔定陝西,行間射中宋大將,宋兵遂潰,由是知名。帥府錄其功,承製署為謀克。
  • 3.    《金史·僕散忠義傳》 :宗弼再取河南,表薦忠義為猛安。攻冀州,先登,攻大名府,以本部兵力戰,破其軍十餘萬,賞以奴婢、馬牛、金銀、重彩。從宗弼渡淮攻壽、廬等州,宗弼稱之曰:“此子勇略過人,將帥之器也。”賞馬五匹、牛一百五十頭、羊五百口,領親軍萬户,超寧遠大將軍,承其父世襲謀克。
  • 4.    《金史·僕散忠義傳》:皇統四年,除博州防禦使,公餘學女直字,及古算法,閲月,盡能通之。在郡不事田獵、燕遊,以職業為務,郡中翕然稱治。忽一夕陰晦,囚徒謀為反獄。倉猝間,將校皆惶駭失措,忠義從容,但使守更吏撾鼓鳴角。囚徒以為天且曉,不敢出,自就桎梏。及考,郡民詣闕願留,詔從之。
  • 5.    《金史·僕散忠義傳》:八年,改同知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馬都總管,遷西北路招討使,入為兵部尚書。
  • 6.    《金史·僕散忠義傳》:僕散忽土嘗與海陵篡立,恃勢陵傲同列,忠義因會飲眾辱之,海陵不悦,出為震武軍節度使。火山賊李鐵槍乘暑來攻,忠義單衣從一騎迎擊之,射殺數人,賊乃退。
  • 7.    《金史·僕散忠義傳》:改臨洮尹,兼熙秦路兵馬都總管。海陵召至京師謂之曰:“洮河地接吐蕃、木波,異時剽害良民,州縣不能制。汝宿將,故以命汝。”賜條服、玉具、佩刀。閲再考,徙平陽尹,再徙濟南尹。
  • 8.    《金史·僕散忠義傳》:世宗立,海陵死揚州,罷兵入朝京師,拜尚書右丞。
  • 9.    《金史·僕散忠義傳》:移剌窩斡慄號,兵久不決。右副元帥完顏謀衍既敗之於霿{雨松}河,乃擁眾,貪滷掠,不追討,而縱其子斜哥暴橫軍中,士卒不用命。賊得水草善地,官軍踵其遺餘,水草乏,馬益弱,賊軼出山西,久無功。
  • 10.    《金史·僕散忠義傳》:自海陵遇弒,大軍北還,而窩斡鴟張,命將徂徵。
  • 11.    《金史·僕散忠義傳》:忠義請曰:“契丹小寇,不時殄滅,致煩聖慮。臣聞主憂臣辱,願效死力除之。”世宗大悦。即召還謀衍,勒歸斜哥本貫。拜忠義平章政事,兼右副元帥,封榮國公,賜以御府貂裘、賓鐵吐鶻弓矢大刀、具裝對馬及安山鐵甲、金牌。
  • 12.    《金史·僕散忠義傳》:義至軍,賊陷靈山、同昌、惠和等縣,陣而西行。忠義追之,及於花道,宗亨為左翼,宗敍為右翼,與賊夾河而陣。賊渡河,先攻左翼,偏敗,右翼救之,賊引去。窩斡乃以精鋭自隨,以羸兵護其母妻輜重由別道西走,期于山後會集。追復及於嫋嶺西陷泉。與賊遇,時昏霧四塞,跬步莫睹物色,忠義禱曰:“狂寇肆暴,殺戮無辜,天不助惡,當為開霽。”奠已,昏霧廓然。及戰,忠義左據南岡,為偃月陣,右迤而北,大敗之,獲其弟嫋,俘生口三十萬,獲雜畜十餘萬,車帳金珍以鉅萬計,悉分諸軍。
  • 13.    《金史·僕散忠義傳》:賊走趨奚地,遣將追躡,至七渡河,又敗之。既逾渾嶺,復進軍襲之,望風奔潰,遁入奚中,降者相屬於路。
  • 14.    《金史·僕散忠義傳》詔忠義曰:“卿材能素著,果能大破賊眾,朕甚嘉之。今遣勞卿,如朕親往。賜卿御衣、及骨睹犀具佩刀、通犀帶等。就以俘獲,均散軍士。”
  • 15.    《金史·僕散忠義傳》:窩斡既敗,遂入於奚中。高忠建敗奚於栲栳山,移剌道取抹白諸奚之家,抹白奚乃降,窩斡勢益弱。紇石烈志寧獲賊將稍合住,縱之使歸,約以捕窩斡自贖,仍許以官賞。稍合住與其黨,執窩斡詣完顏思敬降。契丹平。忠義朝京師,拜尚書右丞相,改封沂國公,以玉帶賜之。
  • 16.    《金史·僕散忠義傳》:及窩斡敗,其黨括裏、紥八奔入於宋,宋人用其謀,侵掠邊鄙,攻取泗、壽、唐、海州。於是,宋主傳位於宗室子甗,是為宋孝宗,雖嘗遣使來,而欲用敵國禮。世宗以紇石烈志寧經略宋事,制詔忠義以丞相總戎事,居南京節制諸將,時大定二年也。
  • 17.    《金史·僕散忠義傳》:忠義將行,陛辭,上諭之曰:“彼若歸侵疆,貢禮如故,則可罷兵。”既至南京,簡閲士卒,分屯要害,戒諸將嚴守備。使左副元帥志寧移牒宋樞密使張浚,其略曰:“可還所侵本朝內地,各守自來畫定疆界,凡事一依皇統以來舊約,帥府亦當解嚴。如必欲抗衡,請會兵相見。”宋宣撫使張浚復書志寧曰:“疆埸之一彼一此,兵家之或勝或負,何常之有,當置勿道。謹遣官僚,敬造麾下議之。”是時,已復泗、壽、鄧州,請隳其城,遷其民於宿、亳、蔡州,上曰:“三州本吾土也,得之則已。”忠義使將士擇善水草休息,且牧馬,俟來歲取淮南。初,世宗詔諸將由泗、壽、唐鄧三道進發,宋人聞之,即自方城、葉縣以來田野皆燒夷之,使無所芻牧。忠義命唐、鄧道軍芻牧許、汝間。
  • 18.    《金史·僕散忠義傳》:三年,忠義入奏事,遂以丞相兼都元帥。無何,還軍中。忠義與宋相持日久,慮夏久雨,弓力易減,宋或乘時見攻,豫選勁弓萬張於別庫。及自汴赴闕議事,次浚州,宋將李世輔果掩取靈璧、虹縣,遂陷宿州。忠義使人還汴,發所貯勁弓給志寧軍,與宋人戰,遂大捷,竟復宿州。
  • 19.    《金史·僕散忠義傳》:忠義還,以書責宋。宋同知樞密院事洪遵、計議官盧仲賢,遣使二輩持與志寧書及手狀,歸海、泗、唐、鄧州所侵地,約為叔侄國。報書期十一月使入境,宋又使人來言,禮物未備,請俟十二月行成。忠義以其事馳奏,請定書式,且言宋書如式,則許其入界,如其不然,勢須遣還本國,復稟其主,若是往復,動經七八十日,恐誤軍馬進取。世宗以詔諭之曰:“若宋人歸疆,歲幣如昔,可免奉表稱臣,許世為侄國。”忠義乃貽書宋人,前後凡七,宋人他託未從。忠義移大軍壓淮境,遣志寧率偏師渡淮,取盱眙、濠、廬、和、滁等州,宋人懼。而世宗意天下厭苦兵革,思與百姓休息,詔忠義度宜以行。
  • 20.    《金史·僕散忠義傳》:四年正月,忠義使右監軍宗敍入奏,將近暑月,乞俟秋涼進發。詔從之。宋使胡昉敢以右僕射湯思退書來,宋稱侄國,不肯加世字。忠義執昉留軍中,答其書,使使以聞。詔曰:“行人何罪,遣胡昉還國。邊事從宜措畫。”八月,詔忠義曰:“前請俟秋涼進發,今已八月,復俟何時?”先是,忠義乞增金、銀牌,上曰:“太師梁王兼數職,未嘗增也。”至是增都元帥金牌一、銀牌二十,左右副元帥金牌各一、銀牌各十,左右監軍金牌各一、銀牌各六,左右都監金牌各一、銀牌各四,三路都統府銀牌各二。乃定南界官員、百姓歸附遷賞格。
  • 21.    《金史·僕散忠義傳》:及徒單克寧敗宋魏勝於十八里莊,取楚州,世宗下詔進師,於是宋知樞密院周葵、同知樞密院事王之望書一一如約,和議始定。宋遣試禮部尚書魏杞,崇信軍、承宣使康湑,充通問國信使,取到宋主國書式,並國書副本,宋世為侄國,約歲幣為二十萬兩、匹,國書仍書名再拜,不稱“大”字。大定五年正月,魏杞、康湑入見,其書曰:“侄宋皇帝甗謹再拜致書於叔大金聖明仁孝皇帝闕下。”魏杞還,復書“叔大金皇帝”不名,不書“謹再拜”,但曰“致書於侄宋皇帝”,不用尊號,不稱闕下。和好已定,罷兵,詔天下。
  • 22.    《金史·僕散忠義傳》:忠義朝京師,上勞之曰:“宋國請和,偃兵息民,皆卿力也。”拜左丞相,兼都元帥。
  • 23.    《金史·僕散忠義傳》:大定六年正月,忠義有疾,上遣太醫診視,賜以御用藥物,中使撫問,相繼於道。二月,薨。上親臨哭之慟,輟朝奠祭,賻銀千五百兩、重彩五十端、絹五百匹。世宗將幸西京,復臨奠焉。命參知政事唐括安禮護喪事,凡葬祭從優厚,官為給之。大宗正丞竟充敕祭使,中都轉運副使王震充敕葬使,百官送葬,具一品儀物,建大將旗鼓,送至墳域。諡武莊。
  • 24.    《金史·僕散忠義傳》:十一年,詔曰:“故左丞相忠義族人,及昭德皇后親族,人材可用者,左副點檢烏古論元忠體察以聞。”二十一年,上思忠義功,勒銘墓碑。泰和元年,圖像衍慶宮,配享世宗廟廷。
  • 25.    金朝封建統治的鞏固 和經濟的發展  .中華五千年[引用日期2018-06-16]
  • 26.    《金史·僕散忠義傳》:大定初,事多權制,詔有司刪定,上謂宰臣曰:“凡已奏之事,朕嘗再閲,卿等毋懷懼。朕於大臣,豈有不相信者?但軍國事,不敢輕易,恐或有誤也。”忠義對曰:“臣等豈敢竊意陛下,但智力不及耳。陛下留神萬幾,天下之福也。”
  • 27.    金史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6-16]
  • 28.    車吉心主編.中國宰相全傳 第22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05:57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