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徒單克寧

鎖定
徒單克寧(?-1191年),徒單氏,本名習顯,女真族,汾陽軍節度使況者之子。金朝大臣。 [21] 
徒單克寧善騎射,有勇略,精通女真、契丹文。熙宗時,為符寶祗候,充護衞,轉符寶郎,遷侍衞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改忠順軍節度使。娶遼王完顏宗乾女嘉祥縣主。海陵王時,降知滕陽軍,歷宿州防禦使、胡裏改路節度使、曷懶路兵馬都總管。1161年,以本路兵會東京,遷左翼都統。1162年,從右副元帥完顏謀衍鎮壓契丹移刺窩斡起義軍,後從新任右副元帥僕散忠義,屢為之出謀獻策,敗義軍於長濼、羅不魯等地。遷太原尹,旋駐軍平涼,改益都尹,兼山東路兵馬都總管、行軍都統。1164年,徒單克寧大敗宋軍於楚州,射殺宋將魏勝,取楚州及淮陰縣。改大名尹,歷河間、東平尹,召為都點檢。 [21] 
1171年,徒單克寧從丞相紇石烈志寧北伐。翌年,遷樞密副使,兼知大興府事,改太子太保,拜平章政事,封密國公。因女沈王永成妃得罪,罷為東京留守。1173年,改南京留守,兼河南統軍使。復拜平章政事,授世襲不扎土河猛安兼親管謀克。1179年,為右丞相,徙封譚國公。1181年,為左丞相,徙封定國公。翌年,賜名克寧。1184年,受命留中都輔佐皇太子守國。次年,行左丞相事。太子死,徒單克寧表請立皇太孫。1186年,為太尉,兼左丞相。1188,兼尚書令,封延安郡王。1189年,世宗卒,遵顧命,輔皇太孫完顏璟即位。封東平郡王。進拜太傅,兼尚書令。1191年,徒單克寧拜太師,封淄王,同年去世。 [21] 
別    名
徒單習顯
所處時代
金朝
民族族羣
女真
逝世日期
1191年
主要成就
平定契丹之亂;攻陷楚州;出將入相,輔弼二朝
本    名
徒單克寧
官    職
太師、丞相、太尉
封    爵
淄王
諡    號
忠烈

徒單克寧人物生平

徒單克寧初入仕途

徒單克寧,本名徒單習顯,其祖先是金源縣人,但遷居到比古土,後來在山東設置猛安,其祖先於是佔住萊州。其父徒單況者,官至汾陽軍節度使。
徒單克寧資質純厚,不苟言笑,善騎馬射箭,有勇有謀,通曉女真、契丹文字。金熙宗年間,在舅舅左丞相完顏希尹的推薦下,正式入朝為官。
金熙宗皇帝問完顏希尹表親中誰可以做侍衞,完顏希尹上奏:“徒單習顯可以任用。”徒單克寧被任為符寶祗候。這時,悼平皇后干預朝政,她的弟弟裴滿忽土侮辱徒單克寧,徒單克寧打了他。第二天,裴滿忽土把此事告訴了悼平皇后,悼平皇后説:“徒單習顯剛烈正直,一定是你的過錯。”不久,徒單克寧為護衞,轉為符寶郎,升為侍衞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改任忠順軍節度使。 [1] 
徒單克寧娶了完顏宗幹的女兒嘉祥縣主,他同母的哥哥徒單蒲甲為判大宗正事,完顏亮心裏憎恨他,讓他離朝去任西京留守,並構造罪狀殺了他,因此徒單克寧也降職為知勝陽軍。他歷任宿州防禦使、胡裏改路節度使、曷懶路兵馬都總管。 [2] 

徒單克寧討平叛亂

大定初年(1161年),金世宗詔令徒單克寧率領本路兵到東京會合。擔任左翼都統。詔令他與廣寧尹僕散渾坦、同知廣寧尹完顏巖雅、肇州防禦使唐括烏也,跟從右副元帥完顏謀衍討伐契丹移剌窩斡。金軍奔赴濟州。
大定二年(1162年)四月一日,完顏謀衍用契丹投降的官吏礣者的計策攻擊叛軍的輜重,徒單克寧與紇石烈志寧殿後,在長濼與叛軍相遇。完顏謀衍在左翼埋伏軍隊。叛軍兩萬多人跟在後面,又用四百多騎兵突然從左翼伏兵之間出來,想繞出陣地後面來攻擊。徒單克寧與二十多善於射箭的人抵抗叛軍。諸將説:“叛軍人多我們人少,不如同伏兵聯合攻擊,或者與大部隊相依靠,這樣可以萬無一失。”
徒單克寧説:“不可以那樣。如果叛軍在陣地後出現,就是前後夾擊,我們會失敗,也不能等大部隊來。”於是他們奮力出擊,叛軍被打退。左翼萬户完顏襄與大軍聯合攻擊,叛軍於是大敗,追了十多里地,這一天是。過了九天,在駒雨松河又追上了叛軍。左翼軍隊先同叛軍作戰,徒單克寧率二千騎兵突然追擊叛軍十五里,叛軍跑到山澗邊不能很快渡過,被殺傷了很多。叛軍收軍返師,大軍還未到,徒單克寧命令戰士下馬射叛軍,叛軍於是向南撤退。 [3] 
此時,移剌窩斡已經再次敗北,元帥完顏謀衍為了利益進行掠奪,故駐軍白濼。金世宗對他長時間駐兵驚訝,派人前去問情況。完顏謀衍説:“叛軍的馬強壯,我們的馬瘦弱,在這駐一段時間是養馬。不然,不增加騎兵就不能打勝。”徒單克寧忿然説:“我們的馬本來不少,只是沒有得到好統帥罷了。他的意思是為了利益掠奪,叛軍到了就退避,叛軍走了就慢慢跟隨着他們,所以叛軍常常得到好牧草,而我們的馬常吃他們的馬吃剩踏過的牧草,這就是我們的馬體弱的原因。現在如果能更換統帥,即使不增加兵力,也可以有功。不然,即使有十倍的騎兵,也不能取勝。”
朝廷知道了徒單克寧的議論,召回完顏謀衍,用平章政事僕散忠義兼右副元帥。部隊準備出發,叛軍聲言乞求投降。徒單克寧説“:叛軍始初困窘,且無投降之意,他們揚言乞和的原因,是想延緩我軍的時間。不如乘其不備襲擊他們,叛軍如果被打敗,那麼他們會很快投降。如果他們不投降,乘他們懈怠而急速進攻他們,可以憑一次戰鬥平定他們。”僕散忠義認為是這樣,於是同徒單克寧出擊中路,在羅不魯打敗了叛軍。叛軍逃奔七渡河,負險設柵欄,徒單克寧偵察得知叛軍柵欄背後的山可以上去,於是夜裏派部隊攀登,朝下射箭,大軍又從下邊攻擊,叛軍潰敗,都逃跑了。 [4] 
契丹平定,徒單克寧被授予太原尹。不到一月,宋朝吳璘攻打略陝右,元帥左都監徒單合喜乞求增加兵力,派徒單克寧佩帶金牌駐軍平涼。皇帝金世宗下詔徒單合喜説:“朕派徒單克寧參議軍事,他的智勇足以敵萬人,不必增加軍隊。”徒單克寧到,下令安撫,不久,百姓都安定團聚。 [5] 

徒單克寧統兵攻宋

金朝治兵攻打宋朝,右丞相僕散忠義駐南京節制諸軍,左副元帥紇石烈志寧巡視邊疆事,徒單克寧改任益都尹,兼山東路兵馬都總管、行軍都統。
大定四年(1164年),元帥府想派遣左都監完顏璋率四千兵由水路進軍,金世宗下詔説:“此事可交付給都統徒單習顯,仍舊增加二千兵,選良將作為副職。完顏璋可以巡視山東。”
於是,徒單克寧出兵楚州、泗州之間,與宋將魏勝在楚州的十八里口相遇。魏勝找來破船鑿掉船底,用大木頭連貫,排列豎在水中,另外用船載着大石頭用鐵釒巢連貫,沉到水底,用來堵塞十八里口及淮渡的船路。他用四萬步兵防守在淮渡南岸、運河之間。徒單克寧派斜卯和尚選擇善於游泳的人潛到水中,把大繩子系在豎木上,幾百人在岸上拉繩扯豎木,全部拔出了它們,又撤除沉船。進軍到淮河口,宋兵來抵抗,隔河箭石齊發,斜卯和尚用竹編籬笆抵禦箭石,又拔去豎木撤除沉船,軍隊於是進入淮河。金軍與宋軍奪渡口,交戰幾個回合,猛安長壽先行到達岸邊,河水淺,先率領強兵幾人鍈水登岸,打敗了津口宋兵五百人,其餘的人都渡過了河。宋軍四百多人從清河口來,鎮國上將軍蒲察阿離合懣用一百步兵抵禦。徒單克寧親自與扎也銀術可五騎先行六七里同宋兵作戰,銀術可先登上,奮力攻擊打敗了宋兵。
宋軍大部隊整陣來抵抗,徒單克寧指揮軍隊前去作戰,從早晨到中午,宋軍被打敗,他們越過運河擺陣,其他的兵都跑回營中。徒單克寧派人用火箭射宋兵的營帳,全部燒燬了它們,宋軍越過河拆去橋樑,與他們的大軍會合。金軍隔河射箭,宋兵不能佈陣。猛安鈔兀用六十個騎兵攻擊宋一千多騎兵,戰況不利,金兵稍微退卻。徒單克寧用猛安賽剌九十個騎兵出其不意前去攻擊,宋兵大敗。追到楚州,射死魏勝,於是攻取楚州及淮陰縣。這次戰役賽剌的功最大。此時,宋朝多次派遣使者請求和議,僕散忠義、紇石烈志寧向宋約定金宋兩國世代為叔侄國,割還海、泗、唐、鄧四州。宋人故意拖延歸還,等到徒單克寧攻下楚州,宋人很害怕,於是一一按約執行。 [6] 

徒單克寧出將入相

金朝罷兵休戰,徒單克寧改任大名尹,歷任河間、東平尹,召為都點檢。
大定十一年(1171年),他跟從丞相紇石烈志寧北伐,不久班師。十一月皇太子生日,金世宗在東宮設酒宴,賜徒單克寧金帶。第二年,他升為樞密副使,兼知大興府事,後改為太子太保,樞密副使不變。徒單克寧被授予平章政事,封為密國公。 [7]  徒單克寧的女兒嫁給瀋王完顏永成做妃子,徒單克寧不高興,請求退休,沒被批准,罷職為東京留守。
大定十二年(1172年),金世宗想恢復他的官職,改任他為南京留守,兼河南統軍使。皇帝派使者告訴他“統軍使未曾用留守兼職的,這是朕的意思。經過京城時你可入朝拜見。”徒單克寧到京城,又授予為平章政事,並授世襲不扎土河猛安兼親管謀克。金世宗想用制書親自授給徒單克寧,主持此事的人不瞭解皇帝的意思,等到徒單克寧接受了命令,金世宗對徒單克寧説:“此命令朕想親自授給你,不想被外人授給你。”金世宗又説:“朕想把你在山東的宗族遷到距京城近的地方居住,你宗族人多,公田少,他們不能全部到這裏。”於是挑選他最親的人遷居。 [8] 
大定十九年(1179年),徒單克寧被授予右丞相,升封譚國公。徒單克寧推辭説:“臣沒有功勞,不清楚國家大事,更是內外受重用,很慚愧。臣乞求迴歸田園故鄉,以享晚年。”金世宗説:“朕考慮眾人的功勞沒有比你大的,你慎重能為大臣着想,不要再多謙讓。”徒單克寧離開朝廷,金世宗派徒單懷忠告訴他説:“凡人醉時和醒時處事不相同,你今天親臨慶祝宴會,可以飲酒,過了今天可不要再飲酒了。”徒單克寧叩頭致謝説“:陛下這樣為臣着想,這是臣的福氣。” [9] 
徒單克寧任丞相,堅持正守大體,至於簿書期會,不屑一顧。金世宗曾經説:“徒單習顯在樞密職上,不曾有過薦舉。”他對徒單克寧説:“宰相的職責,薦舉賢能是上策。”徒單克寧謝罪説“:臣愚笨有幸為宰輔,卻不能明察瞭解人,因此常悔恨。”
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左丞相完顏守道為尚書令,徒單克寧為左丞相,遷封定國公,他懇求退休。金世宗説:“你立功立事,才登上相位,朝廷需要你,你年齡雖到了,但不能離去。”三天後,徒單克寧與完顏守道上奏,都跪下請求説“:我們牙齒脱落,頭髮發白,幸求陛下賜給我們晚年。”金世宗説:“皇帝丞相坐下討論道理,不圖他的官職只圖人,豈可多次改變?”不久,徒單克寧改任樞密使,而很難去上任。又任完顏守道為左丞相。
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金世宗下詔賜徒單習顯名為徒單克寧。
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徒單克寧再次因年老而求退休。金世宗説“:你昔日在政府,整夜操勞,任你為樞密使也可以悠閒安逸了。朕想舊臣沒有幾人,萬一邊疆有警報,選舉將帥,授謀略,山川險要如何用兵,舍你誰可以與之討論?盡力為我留下!”徒單克寧於是不敢再説退休。 [10] 

徒單克寧委以腹心

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金世宗前往上京,皇太子完顏允恭留守京城,金世宗詔令左丞相完顏守道與徒單克寧都留在中都輔助太子。金世宗對徒單克寧説:“朕巡省之後,萬一有情況,你一定要過問,不管細微,把難的變成容易的,就可以了。”
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左丞相完顏守道被賜宴北部邊區,詔令徒單克寧執行左丞相之職。 [11]  此時,金世宗從上京返朝,臨時駐在天平山避暑,完顏允恭病死於京城,諸王妃都進宮哭悼,奴婢跟的很多,喧囂嘈雜。徒單克寧趕出了他們,親自在宮門把守,嚴厲按制度整頓殿廷宮門門衞,然後,讓宗室外戚進去憑悼,跟從的人有限制。
徒單克寧對東宮的官吏説:“皇上前去巡視,沒回宮中,太子不幸死了,你們此時能以死報國嗎?我也不敢愛惜我的生命。”言辭臉色都嚴厲,聽的人都肅然敬畏。完顏璟當時為金源郡王,悲哀過度,徒單克寧勸諫説:“哭,是常禮。郡王你身居冢嗣,難道因為常禮而忘了宗族社稷之重任嗎?”徒單克寧召喚太子侍讀完顏匡説:“你侍候太子很長時間,是親臣。郡王悲哀過度,你應當堅決勸諫。謹慎看待郡王,不要離開他身邊。”金世宗在天平山,皇太子訃告至,他十分悲哀。金世宗聽説徒單克寧嚴厲整頓宮廷警衞,謹慎保護皇孫,表揚他的忠誠且更加看重他。 [12]  九月,金世宗回到京城。十一月,徒單克寧上表請求立金源郡王為皇太孫,以安天下人的願望。其奏表大略説:“現在宣孝皇太子埋葬已完畢,東宮無人住居,這是社稷安危的大事,陛下明聖超過以往,難道沒有覺察這件事,此事貴在果斷,不可以延緩。延緩此事就會起覬覦之心,流傳讒言。此事很可怕,大大需要慎重,東宮的位子不能空虛,否則骨肉相殘的禍患,從此就會開始。臣不避危害自身的罪狀,惟願皇上趕快立嫡孫金源郡王為皇太孫,以解除天下的迷惑,堵塞覬覦的苗頭,斷絕構成禍患的萌發,那麼宗廟就會獲得安定,臣民就會有福。臣為宰相,不敢不盡言,惟陛下裁決明察。”
一個月後,金世宗詔令起用皇孫金源郡王完顏璟為判大興尹,封為原王。金世宗諸子中趙王完顏永中最大,其母是張玄徵的女兒,張玄徵的兒子張汝弼為尚書左丞。
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金世宗調張汝弼離開朝廷前去任廣寧尹。在這時,左丞相完顏守道退休,於是用徒單克寧為太尉,兼左丞相,原王完顏璟當為右丞相,讓徒單克寧輔導他。
完顏璟任丞相剛四天,金世宗問他説“:你治理政事幾天了?”完顏璟回答説“:四天。”世宗皇帝又問:“京尹與省事相同嗎?”原王回答説“:不同。”金世宗笑着説“:京尹廣大興盛,尚書省統領大事,所以不同。”幾天後金世宗又對完顏璟説:“宮中有四方的地圖,你可以看看,瞭解邊疆遠近及要塞地方。”世宗皇帝與宰相討論錢的事,皇帝説:“中外都擔憂錢少,現在京城積累的錢只五百萬貫,除了屯兵路,其他郡縣的錢可以運到京城。”徒單克寧説:“郡縣的錢都運到京城,民間的錢就更少了。如果只運一半,其餘一半改運物質,差不多錢和物都能流通鋪開。”金世宗高興地接受了他的建議。
完顏璟雖然被封為原王,任丞相,徒單克寧還因為他沒有被立為皇太孫,屢次向世宗皇帝請求。金世宗嘆説:“徒單克寧是社稷的大臣。” [13] 
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十一月十五日,宰相入朝在香閣拜見,退下後,原王出來,徒單克寧率宰臣屏退左右奏立太孫,金世宗允許了。十一月十七日,金世宗下詔立完顏璟為皇太孫。
第二天,徒單公弼向息國公主下聘禮,金世宗在慶和殿賜宴六品以上官員。金世宗對諸王大臣説:“太尉忠誠明達,似漢朝的周勃。”再三稱讚。徒單克寧進酒,金世宗舉杯。下詔書給徒單克寧三天假。
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正月,徒單克寧再請求退休。金世宗説:“你急切要求退休,難道朕用你未盡其才?或是因為喜怒用於刑罰和獎賞嗎?其他宰相沒有你的能力,你應該盡力留下來輔佐朕。你如果思念鄉土,可以回去一趟,不必辭公職。三月一日是朕的生日,你不必到朝祝賀,你從從容容到暑天再回京城相見。”四月,徒單克寧返回京城,進朝拜見皇帝。
金世宗問他:“你回到家鄉,百姓都安居樂業嗎?”徒單克寧説:“都很安居樂業,只是剛遷移到那裏,沒有更大的發展罷了。”不久,用丞相監督修國史。皇帝問史事,徒單克寧上奏説:“我聽説古代君主不觀史,希望陛下不要觀。”金世宗説:“朕難道想觀史?朕深知史事不詳盡,所以問起它。”起初,瀘溝河決口很長時間不能堵上,徒單克寧加封安平侯不久,河水又流入故道。”金世宗説:“鬼神不能窺測,只是有所感覺。”徒單克寧上奏説:“神幫助的人都是正人君子,此人如果違背了人心,就不能再享受神的輔佐,報應來源於違揹人心。”金世宗説:“你説的對。”世宗很信神仙佛教之事,所以徒單克寧説這些。
南宋太上皇趙構駕崩,宋孝宗派使者向金朝進獻遺留物,金世宗責怪禮物少。徒單克寧説:“這不是常規的進貢,斥責他們近似好利。”金世宗説:“你説的對。”於是拿五件玉器、二十件大小玻璃器及茶具刀劍等返還宋朝。 [14] 

徒單克寧受詔輔政

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金世宗前去徒單克寧家。起初,金世宗帝想用好房子賜給徒單克寧,徒單克寧堅決推辭,於是賜錢把舊家改造擴大。竣工後,金世宗臨,賜給金器錦繡綵綢。金世宗飲酒飲得很高興,脱去御衣給徒單克寧穿。金世宗下詔畫徒單克寧的像藏在內府。 [15] 
十二月十四日,金世宗病重不起。十二月二十三日,徒單克寧率領宰執入朝問安。金世宗説:“朕的病很危險了。”他對徒單克寧説:“皇太孫年紀剛及弱冠,不過生性明達,你們要竭力輔助他。”又説:“尚書省的政務權且聽從皇太孫的決定。”徒單克寧啓奏説:“陛下前往上京時,宣孝太子守國,允許他授予六品以下的官吏,今天也可以給皇太孫這種權力。”金世宗説:“五品以下也沒有不可以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詔令皇太孫掌管政事,可授予五品以下官吏。詔令皇太孫與諸王大臣都宿在禁宮中。徒單克寧上奏説:“皇太孫與諸王應該有區別,在一處住宿,不合禮儀。”詔令皇太孫住慶和殿東廂房。”十二月二十五日,下詔徒單克寧以太尉兼尚書令,封為延安郡王。平章政事完顏襄為右丞相,右丞張汝霖為平章政事。十二月二十七日,詔令徒單克寧、完顏襄、張汝霖在內殿住宿。 [16]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正月初二,金世宗在福安殿駕崩。這天,徒單克寧等宣讀皇帝世宗的遺詔立皇太孫完顏璟即位,是為金章宗。徒單克寧改封為東平郡王。金章宗詔令徒單克寧每月初一、十五朝拜,朝拜時為其在殿上設座。徒單克寧堅決推辭,金章宗詔令近臣告訴他。徒單克寧感動得流淚致謝説:“憐憫老臣,有幸免去我常常朝拜,豈敢有坐下之禮。”其後,每次朝拜必為徒單克寧設立座位,徒單克寧更加尊敬地侍立着。
金章宗即皇帝位下詔文説“凡是除名開除的官吏一併要量才錄用”。張汝霖上奏偷盜枉法不可饒恕,徒單克寧説:“陛下剛即皇帝位行非常之制度,貪官污吏使皇恩受害可寬恕他們的小罪過,國家的大信用不可失。”金章宗認為他説的對。不久,徒單克寧進遷徙為太傅,兼尚書令,賜給尚衣玉帶。徒單克寧請求退休,沒被批准。皇帝章宗詔令譯《諸葛孔明傳》賜給徒單克寧。
金章宗詔令尚書省説:“太傅年高,除每旬休息外每四天休息一天,大事情記錄下來給他看,小事情不須他親為。”賜徒單克寧五百兩黃金、五千兩白銀、千萬錢,二百端綵緞、二千匹絹。 [17] 

徒單克寧壽終正寢

尚書省上奏猛安謀克願意考進士的人聽便,金章宗説:“世襲猛安謀克的人在太學學習可以嗎?”徒單克寧説“:太平日子太久,現在的猛安謀克其才能武功不如前輩人,萬一有警報,派誰去抵禦?學習文章六藝,忘了武功,對國家不利。”金章宗説:“太傅説的對。”金章宗初即皇帝位,頗好辭章,而邊疆正有戰事,所以徒單克寧説到這些。
明昌二年(1191年),徒單克寧生病,金章宗前往探視。徒單克寧叩頭致謝説:“臣沒有才,曾蒙先帝重用,陛下即位,授予我上相,現在臣年老有病,沒有輔助好明主安撫四方百姓。陛下親自來看我,我死也有罪呀。”這天,在病榻前授予徒單克寧太師,封為淄王,賜賞很豐厚。 [18] 
同年二月,徒單克寧死去,他遺留下奏章,其大意是:“人君往往重君子而後反而疏遠他,輕小人而最終愛暱他。願陛下始終如一,安不忘危,言不及私。”金章宗下詔有司統轄徒單克寧的喪事,送回萊州安葬,諡號忠烈。
明昌五年(1194年),徒單克寧配享世宗廟廷祭祀,圖像掛於衍慶宮。
大安元年(1209年),徒單克寧改為配享章宗廟廷祭祀。 [19] 

徒單克寧歷史評價

完顏希尹:習顯可用。 [20] 
悼平皇后:習顯剛直。 [20] 
完顏雍:①朕遣克寧參議軍事,此其智勇足敵萬人,不必益軍也。②克寧,社稷之臣也。③太尉忠實明達,漢之周勃也。 [20] 
脱脱:徒單克寧可謂大臣矣,功高而身愈下,位盛而心愈勞。《經》曰:“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貴。故曰忠信匪懈,不施其功,履盛滿而不忘,德之上也。孜孜勉勉,恪守職業,不居不可成,不事不可行,人主知之,次也。諫期必行,言期必聽,為其事必有其功者,又其次也。 [20] 

徒單克寧親屬成員

父:徒單況者
母:完顏氏
兄:徒單蒲甲
舅:完顏希尹
妻:嘉祥縣主,完顏宗幹之女
女:徒單氏,嫁給完顏永成

徒單克寧史書記載

《金史·列傳第三十》 [20] 
參考資料
  • 1.    《金史》:徒單克寧,本名習顯,其先金源縣人,徙居比古土之地,後徙置猛安於山東,遂佔籍萊州。父況者,官至汾陽軍節度使。克寧資質渾厚,寡言笑,善騎射,有勇略,通女直、契丹字。左丞相希尹,克寧母舅。熙宗問希尹表戚中誰可侍衞者,希尹奏曰:“習顯可用。”以為符寶祗候。是時,悼後干政,後弟裴滿忽土侮克寧,克寧毆之。明日,忽土以告悼後,後曰:“習顯剛直,必汝之過也。”已而充護衞,轉符寶郎,遷侍衞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改忠順軍節度使。
  • 2.    《金史》:克寧娶宗乾女嘉祥縣主,同母兄蒲甲判大宗正事,海陵心忌之,出為西京留守,構致其罪誅之,因降克寧知滕陽軍。歷宿州防禦使、胡裏改路節度使、曷懶路兵馬都總管。
  • 3.    《金史》:大定初,詔克寧以本路兵會東京。遷左翼都統。詔與廣寧尹僕散渾坦、同知廣寧尹完顏巖雅、肇州防禦使唐括烏也,從右副元帥完顏謀衍討契丹窩斡。趨濟州。謀衍用契丹降吏颭者計策襲賊輜重,克寧與紇石烈志寧為殿,與賊遇於長濼。謀衍使伏兵於左翼之側。賊二萬餘躡吾後,又以騎四百餘突出左翼伏兵之間,欲繞出陣後攻我。克寧與善射二十餘人拒之。眾曰:“賊眾我寡,不若與伏兵合擊,或與大軍相依,可以萬全。”克寧曰:“不可。若賊出陣後,則前後夾擊,我敗矣,大軍不可俟也。”於是奮擊,賊乃卻。左翼萬户襄與大軍合擊之,賊遂敗,追奔十餘里,二年四月一日也。越九日,復追及賊於霿{松}河。左翼軍先與賊戰,克寧以騎二千追掩十五里,賊迫澗不得亟渡,殺傷甚眾。賊收軍返旆,大軍尚未至,克寧令軍士下馬射賊,賊遂引而南。
  • 4.    《金史》:是時,窩斡已再北,元帥謀衍利滷掠,駐師白濼。世宗訝其持久,遣問之。謀衍曰:“賊騎壯,我騎弱,此少駐所以完養馬力也。不然,非益萬騎不可勝。”克寧奮然而言曰:“吾馬固不少,但帥不得人耳。其意常利虜掠,賊至則引避,賊去則緩隨之,故賊常得善牧,而我常拾其蹂踐之餘,此吾馬所以弱也。今誠能更置良帥,雖不益兵,可以有功。不然,騎雖十倍,未見其利也。”朝廷知其議,召還謀衍,以平章政事僕散忠義兼右副元帥。師將發,賊聲言乞降。克寧曰:“賊初困蹙,且無降意,所以揚言者,是欲緩吾師期也。不若攻其未備,賊若挫衄,則其降必速。如其不降,乘其怠而急擊之,可一戰而定也。”忠義以為然,乃與克寧出中路,遂敗賊兵於羅不魯之地。賊奔七渡河,負險為柵,克寧覘知賊柵之背其勢可上,乃潛師夜登,俯射之,大軍自下攻,賊潰,皆遁去。
  • 5.    《金史》:契丹平,克寧除太原尹。未閲月,宋吳璘侵陝右,元帥左都監徒單合喜乞益兵,遣克寧佩金牌,駐軍平涼。詔合喜曰:“朕遣克寧參議軍事,此其智勇足敵萬人,不必益軍也。”克寧至,下令安輯,未幾,民皆完聚。
  • 6.    《金史》:治兵伐宋,右丞相僕散忠義駐南京節制諸軍,左副元帥紇石烈志寧經略邊事,克寧改益都尹,兼山東路兵馬都總管、行軍都統。四年,元帥府欲遣左都監璋以兵四千由水路進,詔曰:“可付都統徒單習顯,仍益兵二千,擇良將副之。璋可經略山東。”於是,克寧出軍楚、泗之間,與宋將魏勝相拒於楚州之十八里口。魏勝取弊舟鑿其底,貫以大木,列植水中,別以船載巨石貫以鐵鎖,沉之水底,以塞十八里口及淮渡舟路。以步兵四萬人屯於淮渡南岸、運河之間。克寧使斜卯和尚選善遊者沒水,系大繩植木上,數百人於岸上引繩曳一植木,皆拔出之,徹去沉船。進至淮口,宋兵來拒,隔水矢石俱發。斜卯和尚以竹編籬捍矢石,復拔去植木沉船,師遂入淮。與宋兵奪渡口,合戰數四,猛安長壽先行薄岸,水淺,先率勁卒數人涉水登岸,敗其津口兵五百人,餘眾皆濟。宋兵四百餘自清河口來,鎮國上將軍蒲察阿離合懣以步兵百人御之。克寧自與扎也銀術可五騎先行六七里與戰,銀術可先登,奮擊敗之。宋大兵整陣來拒,克寧麾兵前戰,自旦至午,宋兵敗,逾運河為陣,餘眾數千皆走入營中。克寧使以火箭射其營舍,盡焚,逾河撤橋,與其大軍相會。隔水射之,宋兵不能為陣。猛安鈔兀以六十騎擊宋騎兵千餘,不利,少卻。克寧以猛安賽剌九十騎橫擊之,宋兵大敗。追至楚州,射殺魏勝,遂取楚州及淮陰縣。是役也,賽剌功居多。是時,宋屢遣使請和,僕散忠義、紇石烈志寧約以世為叔侄國,割還海、泗、唐、鄧四州。宋人尚遷延有請,及克寧取楚州,宋人乃大懼,一一如約。
  • 7.    《金史》:兵罷,改大名尹,歷河間、東平尹,召為都點檢。十一年,從丞相志寧北伐,還師。十一月皇太子生日,世宗置酒東宮,賜克寧金帶。明年,遷樞密副使,兼知大興府事,改太子太保,樞密副使如故。拜平章政事,封密國公。
  • 8.    《金史》:克寧女嫁為沈王永成妃,得罪,克寧不悦,求致仕,不許,罷為東京留守。明年,上將復相剋寧,改南京留守,兼河南統軍使。遣使者諭之曰:“統軍使未嘗以留守兼之,此朕意也。可過京師入見。”克寧至京師,復拜平章政事,授世襲不扎土河猛安兼親管謀克。
  • 9.    《金史》:世宗欲以制書親授克寧,主者不知上意,及克寧已受制,上謂克寧曰:“此制朕欲親授與卿,誤授之於外也。”又曰:“朕欲盡徙卿宗族在山東者居之近地,卿族多,官田少,無以盡給之。”乃選其最親者徙之。十九年,拜右丞相,徙封譚國公。克寧辭曰:“臣無功,不明國家大事,更內外重任,當自愧。乞歸田裏,以盡餘年。”上曰:“朕念眾人之功無出卿右者,卿慎重得大臣體,毋復多讓。”克寧出朝,上使徒單懷忠諭之曰:“凡人醉時醒時處事不同,卿今日親賓慶會,可一飲,過今日可勿飲也。”克寧頓首謝曰:“陛下念臣及此,臣之福也。”
  • 10.    《金史》:克寧為相,持正守大體,至於簿書期會,不屑屑然也。世宗嘗曰:“習顯在樞密,未嘗有過舉。”謂克寧曰:“宰相之職,進賢為上。”克寧謝曰:“臣愚幸得備位宰輔,但不能明於知人,以此為恨耳。”二十一年,左丞相守道為尚書令,克寧為左丞相,徙封定國公,懇求致仕。上曰:“汝立功立事,乃登相位,朝廷是賴,年雖及,未可去也。”後三日,與守道奏事,俱跪而請曰:“臣等齒髮皆衰,幸陛下賜以餘年。”上曰:“上相坐而論道,不惟其官惟其人,豈可屢改易之邪?”頃之,克寧改樞密使,而難其代。復以守道為左丞相,虛尚書令位者數年,其重如此。未幾,以司徒兼樞密使。二十二年,詔賜今名。二十三年,克寧復以年老為請。上曰:“卿昔在政府,勤勞夙夜,除卿樞密使亦可以優逸矣。朕念舊臣無幾人,萬一邊隅有警,選將帥,授方略,山川險要,兵道軍謀,舍卿誰可與共者?勉為朕留!”克寧乃不敢復言。
  • 11.    《金史》:二十四年,世宗幸上京,皇太子守國,詔左丞相守道與克寧俱留中都輔太子。上謂克寧曰:“朕巡省之後,萬一有事,卿必躬親之,毋忽細微,圖難於其易可也。”二十五年,左丞相守道賜宴北部,詔克寧行左丞相事。
  • 12.    《金史》:是時,世宗自上京還,次天平山清暑,皇太子薨於京師,諸王妃主入宮吊哭,奴婢從入者多,頗喧雜不嚴。克寧遣出之,身護宮門,嚴飭殿廷宮門禁衞如法,然後聽宗室外戚入臨,從者有數。謂東宮官屬曰:“主上巡幸,未還宮闕,太子不幸至於大故,汝等此時能以死報國乎?吾亦不敢愛吾生也。”辭色俱厲,聞者肅然敬憚。章宗時為金源郡王,哀毀過甚,克寧諫曰:“哭泣,常禮也。郡王身居冢嗣,豈以常禮而忘宗社之重乎?”召太子侍讀完顏匡曰:“爾侍太子日久,親臣也。郡王哀毀過甚,爾當固諫。謹視郡王,勿去左右。”世宗在天平山,皇太子訃至,哀慟者屢矣。聞克寧嚴飭宮衞,謹護皇孫,嘉其忠誠而愈重之。
  • 13.    《金史》:九月,世宗還京師。十一月,克寧表請立金源郡王為皇太孫,以系天下之望。其略曰:“今宣孝皇太子陵寢已畢,東宮虛位,此社稷安危之事,陛下明聖超越前古,寧不察此。事貴果斷,不可緩也。緩之則起覬覦之心,來讒佞之言。讒佞之言起,雖欲無疑得乎?茲事深可畏、大可慎,而不畏不慎,豈惟儲位久虛,而骨肉之禍,自此始矣。臣愚不避危身之罪,伏願亟立嫡孫金源郡王為皇太孫,以釋天下之惑,塞覬覦之端,絕構禍之萌,則宗廟獲安,臣民蒙福。臣備位宰相,不敢不盡言,惟陛下裁察。”逾月,有詔起復皇孫金源郡王判大興尹,封原王。世宗諸子中趙王永中最長,其母張玄徵女,玄徵子汝弼為尚書左丞。二十六年,世宗出汝弼為廣寧尹。於是,左丞相守道致仕,遂以克寧為太尉,兼左丞相,原王為右丞相,因使克寧輔導之。原王為丞相方四日,世宗問之曰:“汝治事幾日矣?”對曰:“四日。”“京尹與省事同乎?”對曰:“不同。”上笑曰:“京尹浩穰,尚書省總大體,所以不同也。”數日,復謂原王曰:“宮中有四方地圖,汝可觀之,知遠近厄塞也。”世宗與宰相論錢幣,上曰:“中外皆患錢少,今京師積錢止五百萬貫,除屯兵路分其他郡縣錢可運至京師。”克寧曰:“郡縣錢盡入京師,民間錢益少矣。若起運其半,其半變折輕齎,庶幾錢貨流佈也。”上嘉納之。章宗雖封原王,為丞相,克寧猶以未正太孫之位,屢請於世宗,世宗嘆曰:“克寧,社稷之臣也。”十一月戊午,宰相入見於香閣,既退,原王已出,克寧率宰臣屏左右奏立太孫,世宗許之。庚申,詔立原王右丞相為皇太孫。
  • 14.    《金史》:明日,徒單公弼尚息國公主納幣,賜六品以上宴於慶和殿。上謂諸王大臣曰:“太尉忠實明達,漢之周勃也。”稱歎再三。克寧進酒,上舉觴為之酹。有詔給太尉假三日。明年正月,復求解機務。上曰:“卿遽求去邪?豈朕用卿有未盡乎?或因喜怒用刑賞乎?其他宰相未有能如卿者,宜勉留以輔朕。卿若思念鄉土,可以一往,不必謝政事。三月一日朕之生辰,卿不必到,從容至暑月還京師相見。”四月,克寧還朝,入見上。上問曰:“卿往鄉中,百姓皆安業否?”克寧曰:“生業頗安,然初起移至彼,未能滋殖耳。”未幾,以丞相監修國史。上問史事,奏曰:“臣聞古者人君不觀史,願陛下勿觀。”上曰:“朕豈欲觀此?深知史事不詳,故問之耳。”初,瀘溝河決久不能塞,加封安平侯,久之,水復故道。上曰:“鬼神雖不可窺測,即獲感應如此。”克寧奏曰:“神之所佑者正也,人事乖,則弗享矣。報應之來皆由人事。”上曰:“卿言是也。”世宗頗信神仙浮圖之事,故克寧及之。宋前主殂,宋主遣使進遺留物,上怪其禮物薄。克寧曰:“此非常貢,責之近於好利。”上曰:“卿言是也。”乃以其玉器五事、玻璃器大小二十事及茶器刀劍等還之。
  • 15.    《金史》:二十八年十一月癸丑,上幸克寧第。初,上欲以甲第賜克寧,克寧固辭,乃賜錢,因其舊居宏大之。畢工,上臨幸,賜金器錦繡重彩,克寧亦有獻。上飲歡甚,解御衣以衣之。詔畫克寧像藏內府。
  • 16.    《金史》:十二月乙亥,世宗不豫。甲申,克寧率宰執入問起居。上曰:“朕疾殆矣。”謂克寧曰:“皇太孫年雖弱冠,生而明達,卿等竭力輔之。”又曰:“尚書省政務權聽於皇太孫。”克寧奏曰:“陛下幸上京時,宣孝太子守國,許除六品以下官,今可權行也。”上曰:“五品以下亦何不可。”乙酉,詔皇太孫攝行政事,注授五品以下官。詔太孫與諸王大臣俱宿禁中。克寧奏曰:“皇太孫與諸王宜別嫌疑,正名分,宿止同處,禮有未安。”詔太孫居慶和殿東廡。丙戌,詔克寧以太尉兼尚書令,封延安郡王。平章政事襄為右丞相,右丞張汝霖為平章政事。戊子,詔克寧、襄、汝霖宿於內殿。
  • 17.    《金史》:二十九年正月癸巳,世宗崩於福安殿。是日,克寧等宣遺詔,立皇太孫為皇帝,是為章宗。徙封為東平郡王。詔克寧朝朔望,朝日設坐殿上。克寧固辭,詔近臣勉諭。克寧涕泣謝曰:“憐憫老臣,倖免常朝,豈敢當坐禮。”其後,每朝必為克寧設坐,克寧侍立益敬。即位詔文“凡除名開落官吏並量材錄用”,張汝霖奏真盜枉法不可恕,克寧曰:“陛下初即位,行非常之典,贓吏誤霑恩宥其害小,國之大信不可失也。”章宗深然之。無何,進拜太傅,兼尚書令,賜尚衣玉帶。乞致仕,不許。詔譯《諸葛孔明傳》賜之。詔尚書省曰:“太傅年高,旬休外四日一居休,大事錄之,細事不須親也。”賜金五百兩、銀五千兩、錢千萬、重彩二百端、絹二千匹。
  • 18.    《金史》:尚書省奏猛安謀克願試進士者聽之,上曰:“其應襲猛安謀克者學於太學可乎?”克寧曰:“承平日久,今之猛安謀克其材武已不及前輩,萬一有警,使誰御之?習辭藝,忘武備,於國弗便。”上曰:“太傅言是也。”章宗初即位,頗好辭章,而疆埸方有事,故克寧言及之。
  • 19.    《金史》:明昌二年,克寧屬疾,章宗往視之。克寧頓首謝曰:“臣無似,嘗蒙先帝任使,陛下即位,屬以上相,今臣老病,將先犬馬填溝壑,無以輔明主綏四方。陛下念臣駑怯,親枉車駕臨幸,死有餘罪矣。”是日,即榻前拜太師,封淄王,加賜甚厚。是歲二月,薨,遺表,其大概言:“人君往往重君子而反疏之,輕小人而終暱之。願陛下慎終如始,安不忘危,而言不及私。”詔有司護喪事,歸葬於萊州,諡曰忠烈。明 昌五年,配享世宗廟廷,圖像衍慶宮。大安元年,改配享章宗廟廷。
  • 20.    《金史·列傳第三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1-18]
  • 21.    高文德主編;盧勳,史金波,白濱等副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第1892-1893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