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作興

鎖定
作興(繁體:作興),漢語詞彙,拼音zuò xīng,注音ㄗㄨㄛˋ ㄒㄧㄥ。 一般指:興起。指使振興、奮起。發起,推動。指縱容,嬌慣。器重,抬舉。也許,或者,可能。指習慣或情理上允許。如:你無緣無故打人,不作興。指賺進、撈進。作樂;湊趣。時興,時髦,流行。 [1] 
揚州、鎮江、泰州、南京、長沙、武漢、績溪、上海蘇州南通、寧波、温州、金華、南昌、樂平、修水、于都、婁底萍鄉黎川、建甌等地皆有此詞,但所表示的意思不完全一樣。 [2] 
中文名
作興
拼    音
zuò xīng [1] 
釋義1
興起
釋義2
指使振興、奮起
釋義3
發起,推動
釋義4
器重,抬舉
釋義5
指賺進、撈進
注    音
ㄗㄨㄛˋ ㄒㄧㄥ [1] 

作興基本釋義

zuò xīng 作興
(1)興起
元稹 《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 天寳之後,徭戍作興。”
(2)指使振興、奮起
岳飛 《辭太尉札子》:“作興文武,雪恥羣狄。”
(3)發起,推動
紅樓夢》第三七回:“既是三妹妹高興,我就幫着你作興起來。”
(4)器重,抬舉
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若非我將吳下舊譜傳授與你,看你整治些甚樣餚饌出來,能使各位爺這般作興你?”
《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只因上年國子監裏有一位虞博士 ,着實作興這幾個人。”
(5)指縱容,嬌慣
《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卻説賈昌的老婆,一向被老公在家作興石小姐和養娘,心下好生不樂。”
(6)指賺進、撈進
醒世姻緣傳》第十五回:“不過是每人作興了千把銀子,扶持了個飛過海的前程。”
(7)作樂;湊趣
蕩寇志》第八一回:“ 李逵叫道:‘阿也也!讓你們去罷,我是不要作興。’”
(8)時興,時髦,流行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自晉人作興那五石散寒食散之後,不知多少聰明的人被此壞了性命。”
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從前作興吃大菜看戲,現在作興開跳舞會。”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二十年前麼,衣服是不作興帶高領的。”
艾蕪 《某校紀事》一:“難道讀書人就不作興這樣風流大不拘麼?”
(9)指習慣或情理上允許
如:你無緣無故打人,不作興。
(10)也許,或者,可能
茅盾 《春蠶》:“這餘杭種,作興是慢一點的。”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六:“忘八犢子作興有槍的。”

作興眾説紛紜

作興——一個意思是估計猜測,另一個意思是贊成、喜歡。 蕭乾《北京城雜憶》:“所以我這篇小文也不能用純京白寫下去啦。我得花搭着來——‘花搭’這個詞兒,作興就會有人不懂。它跟‘清一色’正相反:就是京白和普通話摻着來。”這幾句話頗為精彩,輕重高低、抑揚頓挫,典型的京白。作者解釋了“花搭”(彌按:“花搭”不能獨立成詞,後邊必須加“着”),“作興”可能作者説慣了口,就沒作解釋。其實它也是京語,此處用作“估計”、“猜測”、“大概(可能性)”的意思。《現代漢語詞典》把“作興”列作方言,釋義為“可能”,是正確的。
然而,林斤瀾先生使用“作興”,就不是“可能”了。《歲燈》寫除夕之夜“■春”的習俗,即婦女們圍爐共飯,男人們篝火迎春,這種風習“老人説:個別人家,有也還是有。只是社會上不作興已經四五十年了,早二三十年關係政治,現在一二十年又忙着經濟。”這裏的“作興”是“贊成”、“支持”、“情理上許可”,也有“時興”的意思。
“作興”常用在否定意義方面,如林文。又如《紅樓夢》:“只因近來賈母不大作興邢夫人,所以連這邊的人也減了威勢。”(七十一回)義即如今我們常説的“不感興趣”。老舍《春華秋實》:“做活兒不作興亂抓,李先生!”義即“不贊成”、“不稱許”。郭德綱奚落捧哏的于謙,説:“我就不作興你們這行háng子!”是“不佩服”,含有“瞧不起”的意思。
再多説兩句“行子”。“行”不念xíng,但也不是“行業”,是個貶義詞:“東西”。詈人“不是東西”,就夠可以的了,“這行子”更加狠力鄙夷。《紅樓夢》:“我不希罕這行子。”老舍《文博士》:“見了唐老爺,別説呀,俺給這行子人買東西。”“這行子人”極其輕賤不屑之人也。民國《景縣縣誌》卷六“麼,讀若麻,行字,讀若杭,怒人之言語。不合,叱之曰‘麼行子’。以事物問人者,亦曰‘麼行子’,猶言‘什麼’也。”也可以説“行行兒”、“行行子”。《三俠五義》:“怎麼還吃那行行兒?”“這是嗎行行兒?”(八十回)傳為蒲松齡所撰的《醒世姻緣傳》:“周龍皋從袖中不知摸索了點子甚麼杭杭子,填在口裏,使酒送下,還裝着醉。”(七十二回)更準確地用在了“東西”的意思上。
郭德綱調侃于謙,本意是不贊成你們這個“行業”(相聲),但是語音一轉,變成了更加鄙斥的“行子”,瞬間機敏,觀者擊節。

作興詞詳解

作興揚州話

作興在揚州話裏的使用頻率比較高,它可以表示一種估計,相當於普通話裏的“可能”。比如説:“他作興曉得這件事。”“老張今個作興要上南京。” “天悶哩,作興要下雨。”“我前個説的話作興你們已經記不得了。”這些用法和普通話裏的“可能”大致相當。但“可能”前面可以加上“很”或“不” 來表示加強肯定或否定估計。比如説:“他很可能曉得這件事。”“他不可能曉得這件事。”“作興”前既不能加“很”來表示肯定估計,也不能加“不”來表示否定估計。如果加了“不”,成了“不作興”,那在揚州話中就是另一個詞,或者説是“作興”的另一個義項的否定形式。揚州話裏也有“不作興不”的用法,那否定之否定,還是一種肯定,並且有強調的意味。比如説,“這麼悶的天,不作興不下雨。”“他不作興不曉得這件事。”這裏的“不作興不”就包含有“應該”的成分。
揚州話裏“作興”的另一個義項也和“應該”有關係,但和應該又有不同,表示的是根據傳統禮俗是准許的,情理上是需要的,作為習慣的。比如説“端午節作興吃粽子”這句話中的“作興”換成“應該”雖不算錯,但就是沒有“作興”所表示的意思到位。“不作興”也同樣如此,比如説“晚上不作興去看病人、送禮不作興送鍾”等,換成“不應該”也可以,但就是沒有“不作興”貼切。《老殘遊記》有許多揚州、鎮江的方言成分,也用到了“不作興”:“大盜相傳有這個規矩,不作興害鏢局的。”這裏的“不作興”就是不合規矩。揚州人請人評理時常會用到“作興不作興”這句話,這就不是簡單的“應該不應該”所能替代的了,這裏還包含着許多生活中的常理和民俗上的規範。民俗有的可以講出道理,有的現在不一定能講出什麼道理,最初總有一定的緣由,沿久成習,大家都這麼遵守了。民俗雖不具有法律的約束力,但具有道德、倫理、習慣上的約束力,所以“作興”就不是“應該”能對應的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一定每個人都具有語言學的知識,但在使用語言的時候一般都是最經濟、最實惠的,也就是用最少量的詞,表達最精當的意思,不至於引起歧義。其實揚州話裏與“應該”相對應的是“應派”,和“該”相對應的是“派”。我們品味一下“派不派”和“作興不作興”就可以發現這兩者之間的區別。

作興鎮江話

鎮江話裏的作興和揚州的相同,其他地方的“作興”有的和“應該”有一定的關係,有的地方和應該無關,如温州就表示“喜愛”,建甌、黎川表示“時新、時髦”,萍鄉表示“尊重、看得起”,金華表示“振興”。作興這個詞在揚州、鎮江、南京、長沙、武漢、績溪、上海、蘇州、寧波、温州、金華、南昌、于都、婁底、萍鄉、黎川、建甌等十幾個地方都有,但所表示的意思不完全一樣。

作興辭海

按辭海中的註釋,作興一詞主要有三個意思。一是發動;幹;搞的意思。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我就幫着你作興起來。二是抬舉;縱容的意思。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只因上年國子監裏有一位虞博士着實作興這幾個人”。三、是應該,習慣上容許的意思。如:你這樣做是不作興的。據此解釋,郭先生説的“我作興相聲這行”裏的作興一詞應該是用第一個解釋,鋼絲嘴裏的“我作興郭先生的相聲”這句,應該用第二種方法解釋,但不是很貼切。

作興南昌話

辭海里的二、三註釋,基本可以解釋“作興”一詞在南昌方言中的意思。
南昌話裏,“作興”是一個動詞。單一個“作”,就是指“幹、搞”的意思。“興”指“流行”“興起”
辭海二的用法:(喜歡、崇拜、欣賞)
在對人的時候,我們一般説“我好作興郭先生”,意思為“我好欣賞(喜歡、敬佩、崇拜)郭先生”
辭海三的用法:(風俗的習慣、流行)
在對某一件事物的時候,我們一般説“現在好作興看中國好聲音”,意思為“現在好流行看中國好聲音”;“南昌人作興中午擺喜酒,上海人作興晚上擺喜酒”,意思為“南昌人的風俗習慣中午擺喜酒,上海人的風俗習慣晚上擺喜酒”
“作興”一詞在南昌話裏基本上和老北京話裏面的“作興”一詞基本一致。
以下為我——falcon_20的補述。
原作者的解釋非常到位,讓我開了眼。原以為作興一詞只有在老北京話裏有,沒想到祖國山河一片紅啊!
作興這詞兒,在老北京話裏有,表示欣賞,贊成這一類意思。例如:我很欣賞你的做法,就可以説“我作興你”,或者“我就作興你這樣兒的”。作興,在老北京話裏就是這意思。

作興相關作品

作興 勿作興
中秋節,老李一家好熱鬧。兒子、女兒都帶着孫子、孫女回家看望父母。對子女來説,中秋節回家,買月餅孝敬爸爸媽媽是最要緊的事了。這不,小李也買了兩盒廣式月餅給父母品嚐。 “這月餅做得漂亮來,現在作興廣式月餅哩。”老李説,“不過,我還是喜歡蘇式月餅。”
“爸爸,你別急,你看這是啥?”小李笑了,又拿出兩筒剛買的蘇式月餅。
小明聽不懂了,“爺爺説什麼啊?現在做新的月餅嗎?”
“小笨蛋,”媽媽説,“爺爺是説現在流行廣式月餅。”
“噢。”小明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那麼,作興到底是什麼意思,是指流行嗎?應該説有點這個意思,但是不全面。作興在老嘉興話裏使用是比較多的,含義很豐富,隨語言的變化而變化。比如説,“老張明朝作興要到上海去了。”“雲堆起來哩,森拉克颱風作興要來哩!”那是表示可能、也許的意思。典型的例子是茅盾先生在其名著《春蠶》中的描寫:“你就先‘窩’起來罷!這餘杭種,作興是慢一點的。阿四看着他老婆,勉強自家寬慰。”在文中,四大娘見自家的蠶蟻一直孵不出,急煞了。她丈夫阿四於是安慰她,這裏的作興就表示阿四的一種估計。
但語言是複雜的,我們説在表示可能的時候,嘉興話是説作興,但是表達不可能的意思呢?是像普通話一樣,在前面加一個用作否定形式的“勿”字,説“勿作興”嗎?比如把“老張明天不可能去上海”説成“老張明朝勿作興要到上海去了”?那可説錯了,嘉興話里根本就沒這個表達方式。那有沒有説“勿作興”的?有。但不是不可能的意思,而是不可以、不應該。所以同理,作興自然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應該、可以。在表達這個意思時,常用於否定。比如李寶嘉的晚清諷刺名著《官場現形記》第10回:“倪格人説一句是一句,説話出仔嘴,一世勿作興忘記格。耐格聲説話,阿是三禮拜前頭就許倪格?”
書中人物陶子堯到上海軋姘頭,想要娶新嫂嫂。但是又沒有多少錢,於是新嫂嫂説出這一番話來。話的大意是,人説話要算數,一輩子不可以忘記的。搞得陶子堯“也曉得這軋姘頭事情是不輕容易的。”其實,按新道德來看,我們自可以大喝一聲:“軋姘頭是勿作興的!”
回過頭來説老李“現在作興送廣式月餅哩”的那句話,這句裏的“作興”既然不是可能的意思,那麼是應該、可以的意思嗎?我們説也不是。這句裏“作興”的意思就相當於流行、時興了,進一步説也就是因為某種習俗、習慣,形成了一種共同的遊戲規則。比如“中秋節是作興吃月餅的”,“如今是作興網絡啦”,還比如《官場現形記》第55回:“可是一樣,外國人不作興磕頭的,就是你朝他磕頭,他也不還禮的。所以我們到了船上,無論他是多大的官,你也只要同他拉手就好了。”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立此存照(七)》:“近來的日報上作興附‘專刊’。”等都是這層意思。
最後來看《辭源》中“作興”的義項:“1.振興;2.發動;3.抬舉、縱容。”這三個義項在現代嘉興話口語裏用得都很少見。後兩個義項,《辭源》舉的是《紅樓夢》第37回:“我就幫着你作興起來”;《儒林外史》第49回:“只因上年國子監裏有一位虞博士着實作興這幾個人”的例子。再看《辭源》舉“作興”表示“振興”的例子用的是《書經·益稷》裏的句子:“率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嚴格意義上來説,我認為舉這個例子是不妥的,因為“作興”在這裏並不是一個詞,它在句讀上應該分為“率-作-興事”。乾嘉名家孫星衍為《書經》這段作疏:“率,循也……作,為也;興,起也。”所以“率作興事”可以直譯為“信守常法去做起振興的事情。”(見《尚書今古文註疏》)
雖然如此,《辭源》似乎倒是歪打正着,因為“作興”確實有振興的意思,如果振興是它本義的話,那麼,我們倒可以理解為什麼嘉興話把應該、可以或流行這些意思説成作興了,因為從事振興的事情是從古到今都應該的,也是無論哪朝哪代都時興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