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石散

鎖定
五石散,其藥方託始於漢人,由魏人何晏首先服用。關於五石散中的“五石”,葛洪所述為“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也”,隋代名醫巢元方則認為是“鍾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儘管“五石”配方各不相同,但其藥性皆燥熱繪烈,服後使人全身發熱,併產生一種迷惑人心的短期效應,實際上是一種慢性中毒。傳説何晏耽聲好色,服了五石散後,頓覺神明開朗,體力增強。在他的帶動下,五石散廣為流傳。然而,許多長期服食者都因中毒而喪命,唐代孫思邈呼籲世人“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
中文名
五石散
別    名
寒食散
配    方
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

目錄

五石散由來

是古代神仙服食範疇中的一種。求仙藥之事,起於秦始皇漢武帝時,信奉方士李少君欒大等,燒煉金石一類礦物,物為石藥。寒食散與成仙無關,服之者多稱去病強身,實際上為濟其色慾。西漢時名醫淳于意診籍(病歷記錄)中,曾提到醫治因服五色散而發疽之事。三國魏時清談家、駙馬何晏是寒食散的提倡者。當時,貴族中人相繼服用,一時成為風氣。

五石散不良後果

服此藥致癱而死者,有裴秀、晉哀帝司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等,學者皇甫謐則因服散而成殘疾。其風自魏晉至唐,歷五六百年而未中斷。
曹歙、皇甫謐、靳邵、範曲、釋道弘等,對寒食散深有研究,對藥理學產生影響。唐初孫思邈《千金方》中錄散方甚多,但深斥其禍。其後孟詵薛曜又推挹乳石之功備至,故唐人用乳石、硫磺之類,也頗常見。降及明代,則演變為紅鉛巢元方諸病源侯論》引晉皇甫謐曰:“近世尚書何晏,耽聲好色,始服此藥,必加開朗,體力轉強,京師翕然,傳以相授......晏死之後,服者彌繁,於時不輟,餘亦豫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