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但姓

鎖定
Dan Xing但姓,讀音作dàn(ㄉㄢˋ)但姓,為中文姓氏之一。本非他姓,襍出於百家之編 [1]  。在全中國13.3億人口的姓氏數據庫(2008-2010)中,中國四百大姓的姓氏排行榜列第三百八十位 [2] 
中文名
但姓
拼    音
dàn xìng
讀    音
ㄉㄢ
源    於
公孫氏

但姓歷史發展

但姓起源始祖

  • 姓氏源流
一、源於公孫氏,出自軒轅黃帝之二子含宏,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但氏在中國是十分古老的姓氏之一。原始漢語部族在連續不斷的東遷過程中,逐漸散佈整於個黃土高原華北平原西半部,在那片土地上,他們創造了發達的前仰韶文化。原始漢人與原始東夷經過多年的征戰和文化交融,形成了太昊(伏羲氏)文化。
但姓淵源 但姓淵源
太昊文化是仰韶文化與海岱文化的融合,所以太昊被公推為黃河流域上中游和下游所有居民一致認同的人文始祖。公元前三十世紀,原始漢人進入了以農業種植為主要經濟生產的階段,首領稱神農氏。神農氏文化也是原始漢人與東夷文化的融合。
但氏一族得姓,已經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了,雖然人口稀少,卻是非常古早、神聖的姓氏之一。該支但氏正確姓氏讀音作dàn(ㄉㄢˋ)。
二、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周公旦之孫,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西周初期,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姬旦,在周成王姬誦即位後出任周公,與另一弟弟姬奭(召公)共同輔佐周成王。周公旦有個孫子名叫姬但,接繼周公旦為周公,其後裔子孫世為周王室大夫,與召公奭的後裔子孫輪流為周公、召公之職。在姬但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但氏,世代相傳,史稱但氏正宗。
但
但氏族人大多尊奉姬但為得姓始祖,該支但氏正確姓氏讀音作dàn(ㄉㄢˋ)。
三、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桓公之後裔,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春秋時期,齊國君主齊桓公姜小白為首任春秋霸主,九合中原諸夏,討伐戎、狄、徐、楚諸方,安定周室,一時勢力遮天。周惠王姬閬十四年(燕莊公二十八元年,公元前663年),山戎民族擊敗燕國,都城亦被攻破,燕莊公失國逃亡,向齊桓公求救。至周惠王十五年(公元前664年),齊桓公出兵北伐山戎,將山戎擊潰並驅趕向西遠遁,遂救了燕國。在此期間,齊桓公乘火打劫,藉機佔據了燕國的大片領土不歸,燕莊公惱在心裏卻也莫可奈何。之後,兩國君主在燕國都城相互致謝後,燕莊公就親送齊桓公回國,並假裝不知不覺,熱情十分地一直送齊桓公入齊國之境。按周王朝典制,諸侯國君不得隨意進入他國之境,待齊桓公醒悟時,燕莊公已經入齊國之境五十里了。齊桓公已經佔據了燕國大片領土,因此很有些不好意思,乾脆就將齊國這邊境五十里之地贈送給了燕莊公。燕莊公好歹也撈回了一點損失。雷旦(今河北沙河),原是燕國之地,在漯水與灅水之間,這次就被齊國借擊戎救燕之際所霸佔了。齊桓公回國後,就將自己的一個兒子封在雷旦。
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雷氏、旦氏,到了春秋中期以後,旦氏族人中有將姓氏加“亻”偏旁,遂稱但氏,世代相傳,與姜姓雷氏、旦氏同宗同源,史稱燕山但氏。該支但氏正確姓氏讀音作dàn(ㄉㄢˋ)。
四、源於官位,出自古代帝王儀仗官吏但馬,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但馬”,亦稱䩥馬、誕馬、徒馬,是古代官制儀仗中的先導引馬,騎於特別裝飾的馬隊吹竽引導王室、官府的儀仗向指定地點。這種官儀形式在秦朝時期興起,至漢、唐、宋時期大盛,成為聲威顯赫的象徵,逐漸演變為後世的國家級儀仗隊。先導馬隊的首領亦稱作“但馬”,歸少府制,即由太子衙門管轄。這在史籍《程式·演繁露》中有記載:“誕馬猶徒馬。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名坐馬。亦曰引馬,即但馬也。中作䩥馬。”
在但馬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但馬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但氏、馬氏,世代相傳。該支但氏源出官職,姓源繁複,不可一論,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其姓氏讀音皆作chú(ㄔㄨˊ),不讀作dàn(ㄉㄢˋ)。
五、源於國名,出自傳説中的西域古國但國,屬於以國名漢化為氏。傳説,在強漢、盛唐時期,西域地區有一古但國,國民為猶太民族,曾一度依附於中原王朝,其國人中後來有通商於中原者,留居不返,後按漢俗以原國名的諧音漢字為漢化姓氏,稱但氏,逐漸融入漢族大家庭,世代相傳。
該支但氏正確姓氏讀音作dàn(ㄉㄢˋ)。
  • 得姓始祖
含宏、姬旦。

但姓遷徙分佈

但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羣體,源流繁多,正宗一支,但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五百二十一位,以南陽、開封、燕山為郡望,宗支稱“南陽世家”。但姓早期居住於陝西一帶,漢時已因仕宦等原因遷居於河南、山西、安徽等地,並在河南宛縣一帶形成郡姓望族,以南陽郡為郡望。唐宋以後,則逐漸遍佈全國各地,西至甘肅、寧夏,北至遼寧吉林,南至四川、廣東,東至山東、江蘇,都有但氏家族蹤。但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但姓人口分佈

但姓,在2013年《中國四百大姓》排行380位,四川為第一大省。 [3]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什邡市、崇州大邑縣自貢市、瀘州市遂寧大英縣眉山市、自貢市、仁壽縣榮縣樂山市、眉山市綿竹市,重慶市綦江區長壽區雲陽縣合川區忠縣江津區,雲南的大理州,河北省邢台市,江西省的九江市星子縣瑞昌市、都昌縣鄱陽縣湖北省武漢市襄陽市、赤壁市天門市、黃石市、孝感市恩施市漢川市通城縣大悟縣鄂州市黃岡市團風縣仙桃市、監利縣、十堰市、咸寧崇陽縣湖南省張家界市常德市臨澧縣沅江市,株洲市遼寧省丹東市瀋陽市河南省固始縣羅山縣安徽省的六安霍山縣浙江省的杭州市,寧波市,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海原縣,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貴州省的貴陽市、織金縣遵義市,上海市,北京市,江蘇省南京市陝西省的西安市、漢中市、南鄭縣、安康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市,廣東省的廣州市、東莞市深圳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省,美國洛杉磯等地,均有但氏族人分佈。

但姓傳統文化

但姓郡望堂號

郡望
南陽郡:設於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治所在宛縣(今河南省南陽)。
開封府:
燕山郡:在宋朝時期稱燕山府路
堂號
南陽堂:以望立堂。
開封堂:以望立堂。
燕山堂:以望立堂。
德讓堂:昔堯以天下與舜史臣稱為峻德為克讓舜以天下與禹史稱為元德為温恭後太伯三以天下讓夫子稱曰至德讓之名其來必有所自稱必有所由乃吾大華公修譜取名以顏陽於台者曰德讓果何妨乎其亦曾以天下讓而名之欷然披閲帝王前後總紀從無蹤跡似名之者出於無謂也吾思之此非由後人之事而竊取也蓋由我始祖含宏公為軒轅次子在三皇時兄弟壽各以百千其傳天下也皆以兄弟為世及吾祖居次以世及論之亦直有天下者也乃竟不有焉想必伐逐鹿之後退處遐方如後世之避河南避陽域不肯涉帝位而履至祚雖其讓隱微而實自有不能掩者故大華公修譜之曰或得其實於文獻之遺若曰吾祖在溝穆時亦曾以德相讓也乎故取名堂者一以闡祖親之軼事一以垂子孫之家模使吾但氏子孫世世成禮讓之俗息競爭之風也餘特表而出之以示不忘所自雲。

但姓家譜文獻

湖北蒲圻七續但氏家譜,(清)孫萬珍、但崇煒撰,清嘉慶二十年(公元年)手抄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蒲圻縣檔案館。
江西德安顏陽但坊分遷總記,(清)但漢卿、但漢卿撰,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德安市檔案館。

但姓字輩排行

新疆烏魯木齊但氏字輩:“一弘正開傳尚德茂功昭漢唐家崇仁讓代顯賢良學宗孔孟品重端方博厚恆遠鹹期同昌”。
重慶長壽但氏字輩:“維文開天運道大國家興富貴傳宗寶永遠萬年青”。
重慶墊江但氏字輩:從啓學鳳林,永作盛朝相;汝可長連登,人才萬代興
重慶合川但氏字輩:“鳳應守為紅秦開大春家山河天光秀豐玉正新發”。
四川榮縣但氏字輩:“傳尚德茂功昭漢唐家崇仁讓代顯賢良學宗孔孟品重端方博厚恆遠鹹期同昌”。
四川大英但氏字輩:“一弘正開傳尚德懋功啓承光裕必大圖中廣其天序如日之同”。
四川但氏一支字輩:“益鴻正開白權尚德茂功昭漢堂家崇仁讓代顯賢良學宗孔孟品重端方博厚恆遠鹹期同昌”。
湖北蒲圻但氏字輩:“伏興應文勝淑存時維希近信一弘正開傳尚德懋功啓承光裕必大圖中廣其天序如日之同同昌品重瑞方博厚恆遠鹹”。
湖北漢川但氏字輩:“傳尚德懋功昭漢唐家崇仁讓代選賢良學尊孔孟品重端方博厚恆遠鹹期同昌”。
江西鄱陽但氏字輩:“漢盛楊先譽分芳積慶長教家敦信讓立品效賢良繼述讀書人貽謀訓典光綿延開□緒發跡志三昌”。
江西都昌但氏字輩:“萬宗一本世德相傳漢盛楊先譽”。效賢良,繼述詩書久,貽謀訓典光,綿延開統緒,發跡志三昌
安徽六安霍山但氏字輩(廣公系時傑公支 [4]  ):“世守本業 正心修德 孝友傳宗 才能輔國 慶習恩榮 克紹先哲 (後為2012年廣公系時傑公支下修譜新增字輩)永泰民富 澤合治長 薄厚恆遠 鹹期同昌
江西瑞昌但氏字輩:肇啓河南、榮昭漢唐、家傳孝義、代顯賢良、學尊孔孟、品尚端方、博厚恆遠、鹹期同昌

但姓宗祠對聯

  • 四言
周公後裔;齊桓子孫。
指但姓得姓源流。
  • 五言
武陵傳美德;敍州播芳名。
上聯:明朝但元行,知武陵,開荒田,興水利,吏民愛之。下聯:明朝成化舉人但存學,官至重慶府通判。
  • 六言
漢時西域都護;明代武德將軍。
上聯:西漢但欽,官西域都護。下聯:明朝但應龍,官至武德將軍。
  • 十言
敷政宣猷,濟陰謳歌載道;開荒興利,武陵依賴如山。
上聯:漢朝人但邑,曾官濟陰太守。下聯:但元行。
開荒田,興水利,功德多矣;歷險阻,採木材,績能大哉。
上聯:但元行。下聯:但存學。

但姓姓氏名人

但捭(約公元前322年至公元前316年),楚國縣正,楚國中央政府主管司法官員左尹屬下地方縣級政府所設專職司法官員。(《包山楚簡》1987年出土於湖北省荊門市包山二號戰國楚墓)。
但欽 (公元?~13年),漢將領。其在公元1年至公元13年任西漢第十八任西域都護
《康熙字典》.子集中.人部.但 《康熙字典》.子集中.人部.但
但巴(生卒年待考),漢時,任濟陰太守 [5] 
但望,生卒年不詳。字伯闔,東漢泰山(今山東泰安市)人。東漢桓帝時(147—167)由幷州刺史升為巴郡太守,在任期間勤於政事,體恤民情,廣受當地百姓好評。曾請子代侄罪和請分巴郡,《華陽國志·巴志》存有《請分郡疏》。由下而上要求分郡第一人,常璩在《華陽國志·巴志》中評價道:“分郡之議,始於是矣”。
但元行,明湖廣安陸人。洪武中曾任武陵知縣。在任率民開墾荒田,興修水利,民賴之得利。(《古今圖書集成》氏族典卷一六八)
但存學,明湖廣蒲圻人,字宗儒。威化二十二年舉人。授敍州府推官。在任禮仕恤民,屢辨疑獄,自持嚴正。遷重慶府通判。承辦採木之役。親歷險阻,調度有方,民德之。(《古今圖書集成》氏族典卷一六八)
但應隆,明湖廣蒲圻人。國初以功擢指揮。從太祖徵陳友諒鄱陽湖,敍功不及,逃去山中,如芥子推故事。後御史羅洪論列其功,乃拜武德將軍。(《古今圖書集成》氏族典卷一六八)
但明倫(生卒年待考),字雲湘,河南廣武人(今河南成皋)。著名清朝大臣。清道光年間任兩淮鹽運使,有政績。
但燾(公元1881 —1970年),字植之,湖北赤壁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但懋辛 (公元1886~1965年),一名但興茂,字怒剛;四川合川人,一説四川榮縣人。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
但杜宇 (公元1896~1972年),名繩武,字杜宇。原籍貴州。著名中國電影業先驅。主要作品有《海誓》、《盤絲洞》。
但遠長 (公元1916~1985年),著名醫學家。
但茱迪 (公元1931~今),出生於上海,成長於香港。著名1952年“世界小姐”。
但樹成(生卒年待考),河南長葛人。著名中醫師。
但德忠(公元1947~今),四川榮縣人。著名地質環境學專家。
但昭義(公元1940~今),四川重慶人。著名音樂家。
但漢源(公元1942~今)湖北蒲圻人。著名翻譯家。
但黨豐(公元1950~今),湖北赤壁人。湖北省赤壁市茶庵嶺鎮青石橋村黨支部書記。
但漢珍(公元1956~今),湖北鄂州人。著名醫藥企業家。武漢富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武漢市第二生物化學製藥廠廠長,高級經營師
但竟成(公元1958~今),湖北赤壁人。著名運輸企業家。
但新球(公元1963~今),湖南沅江人。著名個人收藏家。
但斌(公元1967~今),浙江省東陽市人。深圳東方港灣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目前被稱為“複製巴菲特最成功的中國人”。
但佳萍(公元1982~今),四川省自貢人。畢業於四川理工學院工商企業管理本科,原烏魯木齊晚報記者,現任烏魯木齊鋒動映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
但懋義(公元1940~2015年),四川什邡人。畢業於西南石油大學(原西南石油學院)石油工程系本科。原四川省鑽採設備廠副總工程師、廠辦主任。
但小鵬(公元1986~今),重慶梁平人。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通訊工程本科,郵電大學哲學管理碩士,工商行政管理博士。原重慶郵電大學講師院長助理,現任安特魯七哥食品(香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餐服天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參考資料
  • 1.    《但氏六續家乘》全六十五卷,清.同治三年[1864年]歲次甲子年版,但傳清號蓉浦編修。
  • 2.    袁義達,邱家儒主編.《中國四百大姓》上中下(三冊).江西省: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下冊,第911頁至913頁
  • 3.    袁義達、邱家儒.中國四百大姓(下):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911-913
  • 4.    南陽但氏家譜(廣公系時傑公支六霍2012年新修版)
  • 5.    [清]張玉書等.《康熙字典》:清康熙五十五年內府刊本,1716年:《康熙字典》.子集中.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