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井都鎮

鎖定
井都鎮,隸屬於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地處潮南區東部,地處練江下游南岸,東、北隔練江與潮陽區文光街道、城南街道海門鎮相望,南瀕南海,西與隴田鎮毗鄰。 [2]  行政區域總面積45.9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井都鎮户籍人口為103689人。 [3]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井都鎮常住人口為74620人。 [7] 
屬潮陽縣豐歡鄉,、清至民國初稱隆井都。民國十年(1921年)屬第七區。1986年11月改為井都鎮。 [2]  截至2020年6月,井都鎮轄4個社區、9個行政村。 [5] 
2019年井都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5億元,同比增長5.2%,工業總產值6.45億元,同比增長1.3%,完成農業總產值8.34億元,同比增長3.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85億元,同比增長65%,完成工商各税765萬元。 [4] 
中文名
井都鎮
外文名
Jingdu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
地理位置
潮南區東部
面    積
45.99 km²
下轄地區
4個社區、9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754
郵政編碼
515144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粵D
地區生產總值
12.65 億元(2019年)
人    口
74620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井都鎮歷史沿革

屬潮陽縣豐歡鄉,、清至民國初稱隆井都。
民國十年(1921年)屬第七區。
1952年,第七區分為十四區、十五區,井都稱十五區。
1956年,改為井都鄉。
1958年,與沙隴、成田鄉合併成立金星公社。
1959年,從金星公社析出,稱井都公社。
1983年12月,改稱井都區。
1986年11月,改為井都鎮。 [2] 

井都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井都鎮轄古埕、神山、上南、平湖西4個居民委員會,和豐、連豐、平湖東、平湖新、鳳光、新明、隴尾、詩家雙山9個村民委員會。 [2] 
截至2020年6月,井都鎮轄4個社區、9個行政村。 [5] 
井都鎮區劃詳情
神山社區
古埕社區
平湖東村
新明村
隴尾村
上南社區
和豐村
平湖新村
詩家村
/
平湖西社區
連豐村
鳳光村
雙山村
/

井都鎮地理環境

井都鎮位置境域

井都鎮地處潮南區東部,地處練江下游南岸,東、北隔練江與潮陽區文光街道城南街道海門鎮相望,南瀕南海,西與隴田鎮毗鄰。 [2]  行政區域總面積45.99平方千米。 [3] 

井都鎮地形地貌

井都鎮呈葉狀半島形。地處沿海低丘地帶,地勢低窪。 [2] 
井都鎮地形圖

井都鎮水文

井都鎮境內水域面積廣闊,三面環水,東南臨南海,海岸線長7.5千米,沙灘向海面20米水深3~4米,北臨練江,西北臨龜頭海。 [2] 

井都鎮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主要有洪澇颱風等自然災害。 [2] 

井都鎮人口

2011年末,井都鎮總户數17677户,總人口96969萬人,另有流動人口4700人。旅外僑胞、旅港澳台胞約5萬人,是粵東地區重點僑鄉之一。 [2] 
截至2019年末,井都鎮户籍人口為103689人。 [3] 
根據汕頭市潮南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井都鎮常住人口為74620人。 [7] 

井都鎮經濟

井都鎮綜述

2011年,井都鎮農業總產值4.55億元,比上年增長11.8%;農民人均純收入3950元,比上年增長12.8%;工業總產值7.07億元,比上年增長4%。 [2] 
2019年,井都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5億元,同比增長5.2%,工業總產值6.45億元,同比增長1.3%,完成農業總產值8.34億元,同比增長3.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85億元,同比增長65%,完成工商各税765萬元。 [4] 
2019年,井都鎮有工業企業5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3] 

井都鎮農業

井都鎮耕地面積2.01萬畝,林地面積5000畝,水域面積1.76萬畝。井都歷來以農業海洋捕撈為主,經濟整體水平和鄉鎮面貌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變。初步形成了“蔬菜種植、禽畜飼養、水產養殖、海洋捕撈、水產品加工”五大農業主導產業,農業正朝着產業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區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 [2] 

井都鎮工業

2011年,井都鎮有工業企業5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家),水產品加工和毛織加工企業是主要的工業產業。 [2] 

井都鎮交通運輸

井都鎮深汕高速公路、井田公路穿越全境,井田公路往東可達深汕高速公路海門出入口,連接潮海路,往西可達深汕高速公路田心出人口,連接和葵路。雙向四車道的古埕進港通道直通海漁港潮南港區,工業轉移園區經一路使井田公路與深汕高速公路田心出入口對接。連接榕江和海門港,上航直達棉城、峽山等鎮,下航直下海門港、汕頭港。貨運船舶可直航汕頭珠海深圳港澳等港口。 [2] 

井都鎮社會事業

井都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井都鎮有初級中學2所,小學14所,近年來,新建和擴建了一批校舍,改善了教學環境,校舍基本實現樓房化。現有小學生7207人,初中學生4629人,高中學生803人,教職員工659人。 [2] 

井都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井都鎮有衞生院1所,13個村(社區)均設有醫療門診。全鎮參加醫保7.49萬人,醫保報銷1115萬元。 [2] 

井都鎮郵政電信

2011年,井都鎮程控電話裝機容量1.2萬門,固定電話用户超過1萬門,電話普及率86%;移動電話用户14143户,普及率80%。 [2] 

井都鎮社會保障

井都鎮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2011年,培訓員工1000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2003人,新增城鎮就業崗位40人。 [2] 

井都鎮風景名勝

福田古寺
井都鎮福田古寺位於平湖西荔頭山西北,曾有福田院、福田古剎、練江古庵諸稱。為元中統元年(1260年)僧人曉雲師募建。古埕農民協會舊址天后聖廟始建無考。佔地面積45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大革命時期曾是大南山革命根據地在練江西南岸邊沿一處秘密聯絡點。 [2] 
金獅藍寺
西林庵在廣東汕頭潮南井都鎮上南居委北側,因其兩邊有神山荔頭山及與之相距2.5公里的平湖西荔頭山,被稱為兩隻獅眼,西林庵處於“獅地”,因而也被稱為金獅藍寺
西林庵
西林庵是明朝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由邑人、河南開封府蘭陽縣令鄭有武拓建的,建築面積五百平方米。這裏曾是潮人、江西撫川通判鄭廣文早年的讀書處。後該庵寺被倭寇所毀。清康熙壬申年(1692年),邑人武舉鄭宣籌資復建。清光緒年間,鄉人又集資重修。兩次修建的碑記現仍保存於庵寺內。
革命遺址
井都鎮 井都鎮
民國十五年(1926年),革命先驅劉廷波彭湃委派來到井都上店鄉組建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衞隊,他為壯大革命力量範圍、傳播革命火種和培養革命骨幹,以西林庵為據點,宣傳發動勞苦大眾參加農會,劉廷波的革命行動得到廣大農民羣眾的積極支持和熱烈響應,當即有200多人農民兄弟報名參加 [1]  ,劉廷波培養志士,壯大黨的組織,就這樣,“上店鄉農民協會”於西林庵內成立,農民自衞隊隊員們振臂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打倒土豪劣紳”等革命口號,聲勢浩大,威震匪心。
劉廷波將農民團結在農會的大家庭裏,領導農民開展減租運動,跟盤踞在井都的國民黨反動派和壓迫羣眾的土豪劣紳作鬥爭,有力地維護了農民的權益,有效地打擊了反動派的囂張氣焰,同時也在潮汕大地播下革命的火種;國民黨井都聯團對此恨得咬牙切齒,當即派並圍剿遊行隊伍,並放火焚燒農民自衞隊隊部(西林庵廂房)及農民協會會址(西林庵後庫)。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底,中共黨員姚念(井都古埕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突尼斯特命全權大使)回家鄉組織青年抗日救亡同志會期間曾寄宿於西林庵。次年,中共黨員教師鄭亦凡(井都神山人)以教書為掩護,在此開展革命活動。此後,西林庵成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革命活動的秘密聯絡站。

井都鎮地方特產

井都蘿蔔
井都菜脯 井都菜脯
蘿蔔俗稱菜頭。井都鎮地處沿海,大部分土地由濱海半流動沙土聚積而成,土層深厚鬆散,適宜種植蘿蔔,已有數百年的栽培歷史。其所產蘿蔔,個大皮薄、肉白嫩,為大宗特產。井都蘿蔔有早、晚種之分。早蘿蔔有“馬耳”、“長葉”2個品種,多作家常食蔬。晚蘿蔔為南畔州品種,多醃製為酸甜菜頭片,曬製成菜脯或製成蘿蔔罐頭。其種子可入藥,稱萊菔子。
井都菜脯色澤碧黃鮮豔,肉厚酥脆,味道鮮甜,可調煮多種潮汕湯菜,且富含糖份、維生素C、鈣、磷等無機鹽及澱粉分解酶,能助消化,促食慾。

井都鎮所獲榮譽

2021年9月,入選第三批廣東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名單。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