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研究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直屬的國家級藝術科研機構,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在新中國建立初期成立的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音樂研究所、中國美術研究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80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定名。
[1]
中國藝術研究院形成了以藝術科研、藝術教育、藝術創作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確立了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藝術科研中心、藝術教育中心和國際藝術交流中心的發展目標。
- 博士後流動站
- 1個
- 博士點
- 4個一級學科
- 碩士點
- 4個一級學科
- 機構地點
- 北京市朝陽區惠新北里甲1號
- 屬 性
- 國家級綜合性學術機構
中國藝術研究院歷史沿革
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三大前身
- 中國戲曲研究院
1951年4月,在中央文化部戲曲改進局京劇研究院基礎上成立中國戲曲研究院,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百花齊放,推陳出新”並題寫院名。
1959年,中國戲曲學院成立。
1961年,中國戲曲研究院歸屬中國戲曲學院,成為戲曲研究所。
1964年,恢復中國戲曲研究院建制。
- 中國美術研究所
1954年,中國繪畫研究所更名為民族美術研究所。
1957年,文化部建立中國藝術科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劃歸藝術科學院領導,並改稱“中國美術研究所”。
- 中國音樂研究所
1949年11月,中央音樂學院研究部成立。
1954年3月,在中央音樂學院研究部基礎上成立中央民族音樂研究所。
1959年,改稱中國音樂研究所,直屬文化部藝術局。
1961年,再次歸屬中央音樂學院,改稱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研究所。
中國藝術研究院合併歷程
20世紀70年代初,文化部組建文化部藝術研究機構。
1975年,文化部藝術研究機構更名為文學藝術研究所。
1978年,文學藝術研究所改為文學藝術研究院。同年,院屬研究生部成立。
1979年,由中國戲曲研究院部分人員組成的戲曲研究室,組建為文學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
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文學藝術研究院更名為中國藝術研究院。
中國藝術研究院開拓發展
1980年,話劇研究所成立;在原電影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了電影研究所;在原編譯室的基礎上成立了外國文藝研究所。3月,文化藝術出版社成立
1982年,在舞蹈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了舞蹈研究所。
1993年,中國文化研究所成立。
2001年,建築藝術研究室改建為研究所;攝影藝術研究室改建為研究所。
2005年,組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並於2006年正式掛牌;經文化部批准,組建了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成立藝術創作中心,2013年更名為藝術創作院。
2007年9月,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成立。
2009年11月,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當代藝術研究院成立。
2010年3月,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設計藝術院成立。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的“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在研究院揭牌。
2012年1月,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青島分院成立。
[8]
2022年5月25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週年學術研討會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行。在研討會上,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韓子勇代表中國藝術研究院發佈《〈講話〉精神照耀下——百部文藝作品榜單》。
[18]
中國藝術研究院組織體系
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機構概況
據2017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開設14個職能機構、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16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設有展覽演出中心、文化藝術出版社、圖書館、中國工藝美術館、梅蘭芳紀念館、研究生院。
職能機構:院辦公室、院黨委辦公室、紀檢監察辦公室、院團委、工會、科研管理處、人事處、計劃財務處、外事處、保衞處、行政基建管理處、物業中心、離退休幹部處、醫務室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中心
戲曲研究所 | 紅樓夢研究所 |
音樂研究所 |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 |
美術研究所 | 中國文化研究所 |
工藝美術研究所 | 建築藝術研究所 |
舞蹈研究所 | 攝影藝術研究所 |
話劇研究所 | 藝術人類學研究所 |
曲藝研究所 | 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
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 |
中國藝術研究院人員編制
據2017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共有在職人員近800人,其中研究人員621人,包括高級專業人員294人,博士研究生導師70餘人,碩士研究生導師和具有碩士生導師資格者近200人。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
法蘭西騎士勳章獎獲得者:範曾
匈牙利“最高文化獎”獲得者:袁熙坤
中國藝術研究院國際交流
據2017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通過舉辦研討、展覽、演出、考察及互訪,先後同五十多個國家建立學術聯繫與交流,遍及全球五大洲。同時形成了中國藝術研究院自己的品牌論壇和文化對話活動。如“亞洲文化藝術界高層學術論壇”、“中歐文化對話”、“中美文化論壇”等文化交流活動。
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研究
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創作單位
據2017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擁有藝術創作院、中國油畫院、中國書法院、中國畫院、中國篆刻藝術院、中國雕塑院、中國紫砂藝術院、中國設計藝術院、中國當代藝術院、中國版畫院、文學院、範曾文苑、秋雨書院等創作機構。
中國藝術研究院建設成果
- 科研成果
據2017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承擔和完成的國家級、部級重點科研項目達300餘項。
部分論文
孔德平.元代畫家趙孟頫藝事,中國文化報,2010年12月22日第6版
王瑜瑜.中國古代目錄與戲曲文體地位的變遷,四川戲劇,2011年第2期
崔柯.文本與主體革命.克里斯特娃的文本理論,文藝理論與批評,2012年第1期
李松睿.弱者的姿態_評電影_我的名字叫可汗
孫萌.電影中國的文藝青年,藝術界,2010年第4期
王瑜瑜.中國古代戲曲文本閲讀羣體淺析,劇作家,2013年第2期
王瑜瑜.《曲考》考述,中華戲曲第44輯
崔柯.現實與心靈的辯證法,中國藝術報,2013年10月25日
孫萌.輪迴的路徑——從藝術家與鋼的琴看詩性懷舊電影,文藝研究,2012年第8期
李松睿.自戀的迷宮_讀拉什的_自戀主義文化_心理危機時代的美國生活
孫萌.吳冠中.走進海的深處,名作欣賞,2010年第4期
林琳.由中美電視電影歷程反觀當下中國文化產業,中國藝術報,2011年5月18日
王瑜瑜.明清戲曲目錄視野中的戲曲文本傳播,戲劇藝術,2013年第3期
孔德平.春歸聖澤長綿遠——山東曲阜春聯習俗調查,美術觀察,2011年第3期
王瑜瑜.試論中國古代歷史的倫理觀念,劇作家,2012年第5期
孫萌.有容乃大.杜大愷先生的水墨藝術
林琳.電影需要怎樣的價值判斷,文藝報,2010年3月31日
李松睿.貝尼特_米勒_內心世界的探索者
孔德平.沒骨山水與董其昌的原型想象,美術2013年第5期
孫萌.電影中國的文藝青年,藝術界,2010年第4期
李松睿.弱者的姿態——評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
學術著作
據2017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發表了一批藝術學科的奠基性著作和一批在研重大課題。
《中國藝術科學大系》 | 《中國先進文化論》 | 《西部人文資源研究叢書》 |
《中國戲曲通史》 |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 | 《崑曲藝術大典》 |
《中國戲曲通論》 | 《中國少數民族劇種發展史》 | 《京劇藝術大典》 |
《中華藝術通史》 | 《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 | 《藝術科學綜論》 |
《中國美術史》 | 《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研究與和諧文化建設》 | 《中國西北人文資源環境基礎數據庫》 |
《中國舞蹈史》 | 《中國評劇發展史》 |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與策略》 |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 | 《中國音樂文物大系》 | 《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研究》 |
《中國話劇史》 | 《延安文藝史》 | 《中國廉政史鑑》 |
《中國建築藝術史》 | 《共和國書法大系》 | 《中國傳統營造技藝數據庫》 |
- 主題展覽
據2017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近年來舉辦了“同在藍天下——為農民工塑像中國畫主題創作展”、“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中國當代青年雕塑展”、“中國國際攝影雙年展”、“中國攝影家響沙灣國際攝影周”、“中國當代藝術展”、“中國精神——油畫風景學術邀請展”、“當代中國與俄羅斯寫實油畫展”、“中國寫實畫派2012年展”、“2012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展”等大型現實主義中國繪畫主題展。
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在聯合國總部舉辦“文心鑄魂——吳為山雕塑藝術國際巡展聯合國特展”;中國篆刻院院長駱芃芃在倫敦奧運會期間舉辦了2012年倫敦書展中國主賓國的重要展事“‘中國印’的世界——駱芃芃篆刻書法藝術展”。
中國藝術研究院資源條件
- 館藏資源
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以藝術類藏書著名,據2017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有善本30000餘冊,藏有音響、音像、檔案數據20000小時;其中有近7000小時民族民間音樂的錄音數據,囊括了北京等20餘個省市地區的漢族民間音樂以及少數民族民間音樂,這批數據已於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記憶名錄”。
據2017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擁有清末以來的戲曲唱片30000餘張,包括260個劇種,有的已成為絕響。院藏美術書畫作品3000件,書法、印譜5000件,碑帖拓片10萬餘件,圖片80000張,其中包括30000張屬1949年以前的戲曲照片。館藏還有中國各民族樂器和外國樂器2000餘件,其中最珍貴的是唐宋時期的古琴。
戲曲類收藏的明清戲曲劇本,許多版本十分珍貴,如清代演劇機構南府和昇平署的劇本;還收藏有許多藝人手稿,如評劇創始人成兆才的十幾種手稿。大量的民間曲本收藏中,大部分為手抄本,許多為清朝著名書鋪如百本張等所出,涉及子弟書、鼓詞、彈詞、梅花落、牌子曲及各類雜曲等。善本中也有音樂類、美術類的多種收藏,如美術類的《唐詩畫譜》、《唐六如畫譜》、《漢六朝服飾》、《石濤畫譜》等。圖書館還藏有著名藏書家傅惜華、著名音樂家盛家倫所有藏書,以及音樂家冼星海、聶耳的手稿和遺物等。
- 學術期刊
據2017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擁有20種學術期刊。其中《文藝研究》、《文藝理論與批評》、《美術觀察》、《紅樓夢學刊》、《中國音樂學》被CSSCI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4—2015)來源期刊(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收錄;《藝術評論》被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4—2015)來源期刊(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收錄。
《文藝研究》 | 《中華文化畫報》 | 《戲曲研究》 | 《中國建築藝術年鑑》 |
《文藝理論與批評》 | 《中國攝影家》 | 《中國藝術時空》 | 《中國音樂年鑑》 |
《美術觀察》 | 《傳記文學》 | 《中華英才》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年鑑》 |
《藝術評論》 | 《中國文化》 | 《炎黃春秋》 | 《藝術科學通訊》 |
《紅樓夢學刊》 | 《中國音樂學》 | 《中國藝術年鑑》 |
中國藝術研究院人才培養
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學科建設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藝術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含美術設計)
二級學科碩士點:文藝學
專業學位碩士點: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學建設
- 教學概況
據2017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面向港澳台地區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以及招收外國留學生,共有在讀藝術學博士、碩士生研究生近800人。30多年來,研究生院共培養博士、碩士學位研究生及各類研修生3000多人。
- 學制年限
博士研究生全脱產學習三年。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脱產學習三年,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非脱產學習四年。
[12]
- 獎助體系
研究生獎學金用於獎勵支持在校成績優良的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分為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以下簡稱國家獎學金)和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學業獎學金(以下簡稱學業獎學金)。
國家獎學金用於獎勵學業成績特別優秀、科學研究成果顯著、社會公益活動表現突出的研究生,面向全體二、三年級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進行評選。
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獎項
據2017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設立了多個文化藝術界的重要學術獎項。
獎項名稱 | 獎項説明 |
---|---|
文化藝術獎 | |
表彰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做出傑出貢獻的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 |
中國青年藝術家提名獎 | 包含國畫、雕塑、書法、篆刻、油畫、當代藝術等6個藝術門類 |
獎勵遵循中華文化主流價值取向,積極從事藝術創作實踐,具有紮實藝術基本功和執著純粹藝術追求的青年藝術家 |
中國藝術研究院創新文化
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形象標識
- 院徽
院徽是刻有“中國藝術研究院”名稱的印章。 |
- 名人題詞
1951年,毛澤東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前身中國戲曲研究院題詞 | |
周恩來題詞 | |
郭沫若題詞 |
中國藝術研究院社團活動
- 研究生會
研究生會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由研究生獨立自主開展學生工作的重要團體,由主席團主持日常工作,下設有學術部、文體部、外聯部、宣傳部、生活部、協調部等六個部門。
研究生會開展的活動有“新年聯歡會”、“校園歌手大賽”、“校園體育節”、“讀書大賽”等,並配合研究生院學生處多次組織春遊活動,組織研究生參加文化部等上級部門開展的各項活動,如文化部青年與奧組委的聯誼活動、文化部合唱比賽、文化部職工籃球賽、職工運動會、文化部“楊善洲先進事蹟”演講比賽等。
中國藝術研究院領導集體
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名譽院長 | |
院長、中國工藝美術館館長 | 韓子勇
[17]
|
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 | |
副院長、非遺中心主任(正局級) | |
副院長、研究生院院長 | |
副院長、中國工藝美術館副館長 | |
副院長 | |
紀委書記(副局級) | |
辦公室副主任 | 王冠 |
中國藝術研究院歷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任期 |
---|---|---|
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 | 1951年4月 | |
中國繪畫研究所所長 | 黃賓虹 | 1953年 |
中央民族音樂研究所所長 | 楊蔭瀏、李元慶 | 1954年 |
中國戲曲學院戲曲研究所所長 | 郭漢城 | 1961年 |
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所所長 | 袁水拍 | 1975-1978 |
文化部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 | 1978.10-1986.11 | |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 | 1980-1986.11 | |
1986.11-1990.05 | ||
文化部文化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 蘇一平 | 1979.12-1986.11 |
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 蘇一平 | 1980-1986.11 |
1986.11-1996.11 | ||
中國藝術研究院非遺信息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院校概況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2017-01-19]
- 2. 中國藝術研究院簡介 .中國藝術研究院[引用日期2017-01-19]
- 3. 中國藝術研究院官網 .中國藝術研究院官網[引用日期2019-01-11]
- 4.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 .中國藝術研究院[引用日期2017-01-19]
- 5.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 .中國藝術研究院[引用日期2017-01-19]
- 6.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 .中國藝術研究院[引用日期2017-01-19]
- 7. 中國藝術研究院發展簡史 .中國藝術研究院[引用日期2017-01-19]
- 8. 大事記 .中國藝術研究院[引用日期2017-01-19]
- 9. 機構設置 .中國藝術研究院[引用日期2017-01-19]
- 10. 2014年9—10月我院在職人員期刊論文發表存目 .中國藝術研究院[引用日期2017-01-19]
- 11. 學術論文 .中國藝術研究院[引用日期2017-01-20]
- 12. 招生工作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2017-01-19]
- 13.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獎學金評審辦法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2017-01-19]
- 14.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會概況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2017-01-19]
- 15. 歷任領導 .中國藝術研究院[引用日期2017-01-19]
- 16.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公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 . 文化和旅遊部[引用日期2019-12-13]
- 17. 中國藝術研究院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引用日期2022-05-14]
- 18. 中國藝術研究院發佈百部文藝作品榜單 .北京日報[引用日期2022-05-27]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