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安州裴長史書

鎖定
《上安州裴長史書》一文應當作於天寶十二載,即公元753年,其中除了通過申述自己輕財好施、存交重義、養高忘機以及富有才情種種品行,向時為安州長史的裴寬辯解自己遭受誹謗讒言,蒙受不白之冤的情況,更多的是投詩干謁,希望裴長史能夠重視自己,任用自己。
作品名稱
上安州裴長史書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體裁
散文

上安州裴長史書作品原文

上安州裴長史書
白聞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白人焉,非天地也,安得不言而知乎?敢剖心析肝,論舉身之事,便當談筆,以明其心。而粗陳其大綱,一快憤懣,惟君侯察焉。
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難,奔流鹹秦,因官寓家。少長江漢,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矣。常橫經籍書,製作不倦,迄於今三十春矣。以為士生則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南窮蒼梧,東涉溟海。見鄉人相如大誇雲夢之事,雲楚有七澤,遂來觀焉。而許相公家見招,妻以孫女,便憩於此,至移三霜焉。
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是白之輕財好施也。又昔與蜀中友人吳指南同遊於楚,指南死於洞庭之上,白禫服慟哭,若喪天倫。炎月伏屍,泣盡而繼之以血。行路間者,悉皆傷心。猛虎前臨,堅守不動。遂權殯於湖側,便之金陵。數年來觀,筋骨尚在。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負之而趨。寢興攜持,無輟身手。遂丐貸營葬於鄂城之東。故鄉路遙,魂魄無主,禮以遷窆,式昭明情。此則是白存交重義也。
又昔與逸人東嚴子隱於岷山之陽,白巢居數年,不跡城市。養奇禽千計。呼皆就掌取食,了無驚猜。廣漢太守聞而異之,詣廬親睹,因舉二以有道,並不起。此白養高忘機,不屈之跡也。
又前禮部尚書蘇公出為益州長史,白於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禮。因謂羣寮曰:“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如比肩也”。四海明識,具知此談。前此郡督馬公,朝野豪彥;一見禮,許為奇才。因謂長史李京之曰:“諸人之文,猶山無煙霞,春無草樹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語,絡繹間起,光明洞澈,句句動人”。此則故交元丹,親接斯議。若蘇、馬二公愚人也,復何足盡陳?倘賢賢也,白有可尚。
夫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是知才難不可多得。白,野人也,頗工於文,惟君侯顧之,無按劍也。伏惟君侯,貴而且賢,鷹揚虎視,齒若編貝,膚如凝脂,昭昭乎若玉山上行,朗然映人也。而高義重諾,名飛天京,四方諸侯,聞風暗許。倚劍慷慨,氣幹虹霓。月費千金,日宴羣客。出躍駿馬,入羅紅顏。所在之處,賓朋成市。故時節歌曰:“賓朋何喧喧!日夜裴公門。願得裴公之一言,不須驅馬將華軒”。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聲於壤之間,豈不由重諾好賢,謙以得也?而晚節改操,棲情翰林,天才超然,度越作者。屈佐國,時惟清哉。稜威雄雄,下懾羣物。
白竊慕高義,已經十年。雲山間之,造謁無路。今也運會,得趨未塵,承顏接辭,八九度矣。常欲一雪心跡,崎嶇未便。何圖謗詈忽生,眾口攢毀,將欲投杼下客,震於嚴威。然自明無辜,何憂悔吝!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過此三者,鬼神不害。若使事得其實,罪當其身,則將浴蘭沐芳,自屏於烹鮮之地,惟君侯死生。不然,投山竄海,轉死溝壑。豈能明目張膽,託書自陳耶!昔王東海問犯夜者曰:“何所從來?”答曰:“從師受學,不覺日晚”。王曰:“吾豈可鞭撻甯越以立威名?”想君侯通人,必不爾也。
願君侯惠以大遇,洞天心顏,終乎前恩,再辱英眄。白必能使精誠動天,長虹貫日,直度易水,不以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許門下,遂之長途,白既膝行於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觀國風,永辭君侯,黃鵠舉矣。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

上安州裴長史書註釋譯文

上安州裴長史書詞句註釋

(1)憤懣:氣憤;抑鬱不平。
(2)桑弧蓬矢:古代男子出生,禮官需用桑木做的弓和六支蓬草做的箭,射向天、地、四方,以示之志向遠大。
(3)曩昔:從前。

上安州裴長史書白話譯文

我聽人講過,蒼天閉口不言,卻使四季不斷運行;大地默默不語,卻讓萬物蓬勃生長。我是普通人,不是天地,怎麼能不通過語言表達就讓人瞭解我呢?我就冒昧地向你説出心裏活,申述自己立身處事的觀點,相當言笑談心,而粗略地説一大概,以一泄心中的煩悶為快,希望長史明察。
我本家住於金陵,屬地位較高的世家。外敵侵擾遭難,流落秦地,先輩因官場矛盾而住家中。我少年時代在蜀中生活,五歲背誦甲子,十歲就讀諸子文章。古來史事,瞭解很多。枕邊經常放着書籍,不知疲倦地寫作詩文,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我認為一個有志男兒,要用桑弧蓬矢之類的精良弓箭,敢射天地四方。應該知道,大丈夫必有輔佐帝王治理天下的宏偉志向。於是持劍而去,離別故土,辭別親人,遠遊他鄉。足跡所到之處,南至湖南寧遠,東至海濱。遇到同鄉司馬相如子虛賦》中談及七澤、雲夢之事,故來楚遊覽。到此以後,被原宰相許圉師招為孫女婿,便就此安家,一住就是三年光景
以往旅遊揚州,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為全力接濟潦倒失意的讀書人,耗去資金三十餘萬。這就是我慷慨解囊,樂於助人的具體表現。 當年曾與四川朋友吳指南同遊於楚,指南不幸死於洞庭湖上,我身穿素白喪服痛哭流涕,如同失去親骨肉兄弟。正值炎熱的夏天,伏屍哀哭欲絕,路人聽到,都感到十分傷心。為保護指南的屍體,猛虎前來,仍堅守不懼。我將指南暫葬於湖側,才到金陵遊歷。數年之後來看,指南筋骨還在,我拭淚持刀,懷着誠敬之情,親自洗削屍骨,然後包裹好了,揹着徒步快走,白天趕路,晚上睡覺,都不離身。靠借賬將指南禮葬於武昌城東。故鄉路遠,指南無親,我只好以禮遷葬,以顯示朋友間的深情。這是我重義交友的又一實例。
遊歷結友未打開出路,我就和東嚴子隱居於岷山之南,過着極為簡樸的山野生活,連續幾年都沒有涉足城市。在岷山飼養了數以千計的奇禽珍鳥,一呼而來,在手掌上啄食,一點也不驚詫。廣漢太守聽到此事就覺奇異,曾親自到家拜訪,並推薦兩人蔘加有道科的考試,但都謝絕不去。這就表現出我不屈於權貴的高貴品德。
前禮部尚書蘇頲為益州長史,我曾於路中投名片拜見,蘇以禮相待,十分賞識我的文學天才,對他的屬官稱讚道:“這位書生,才華傑出,縱筆揮灑。雖然風骨未能定型,但文章氣象宏大。若再深造,可與司馬相如取得同等成就。”天下具有卓識遠見的人,都知道這一評價。 此郡前任都督馬正會,是朝廷和地方上的英豪,初次相見,就以禮相待,讚許我是奇異的人才。因此對裴長史之前任李京之説:“他人之文就像山無煙霞,春無草樹,淡然寡味。李白的文章,清新雄奇,氣勢奔放,名篇佳句,接連不斷。通篇明晰、暢達,句句動人。”這是我的老朋友元丹丘親自聽到的評論。 假如蘇、馬兩人是愚人,又有什麼必要向您陳述呢?倘若是推敬賢人的人,我就有可崇尚之處。
賢才在堯舜時代與周朝初期最盛。就在那時,十人之中,尚有一位婦人,此外只有九個賢人而已,由此可知人才難得。我是一個村野布衣,但很有文學才華,希您看重,不要輕意呵叱。您是貴而且賢,威武雄壯。齒如編排整齊的貝殼,皮膚潔白健美,容貌出眾,光彩照人。而且,高義重諾的美名傳遍京都。各地方長官傳聞無不私下讚許。仗劍慷慨行事,氣衝霄漢。每月不惜耗資千金,天天宴請眾多賓客。出外騎着駿馬,歸家美女環列。所在之處,賓客眾多,喧鬧如市。因此,當時人們歌頌道:“賓客多熱鬧,日夜裴公門。願得裴公一句話,不須驅馬當乘車。”我不知道你為什麼名聲如此之大,難道不是由於重諾好賢和謙虛得來的嗎?而到暮年改變操守,傾心文翰,天才高遠,超越一般作者。您屈居安州都督的輔佐,但政事清明。威風凜凜,為人所畏服。
我私下羨慕長史崇高的節義,已有十年之久,只因為山水阻隔,無從登門拜會。如今幸得良機,得以跟隨趨走,會面接談,已有八九次之多。經常想表白心中所想之事,但因遇到阻礙未能如願。豈料誹謗之言忽然傳開,眾人交口毀謗。但恐誣陷不實之詞也使您相信,感到震恐,因而逐客。然而自知無罪,為何憂慮恥辱和悔恨。孔子説過:“敬畏天所賦的正理,敬畏有德位的大人,敬畏聖人所説的話。”除此三者,鬼神也不可怕。假使所言屬實,罪有應得,則將芳草沐浴,自己真願退居受刑之地。死生由您處置。若非如此,則逃竄山林海邊,輾轉死於溝壑之中,怎敢明目張膽地上書,陳述已見呢!昔日王東海問過了宵禁時間的人:“從哪裏來?”答道:“向老師求教,不知不覺時間已晚:”王説:“我難道可以鞭撻甯越以樹立自己的威風!”想來您是博古通今之人,必不如此的。
願您待我以極大的禮遇,寬大為懷,在以前對我厚愛的基礎上,再次對我器重。一顆真誠之心能使蒼天感動,長虹穿日而過。可效荊軻,直接渡過易水,心中不覺寒冷。假若您不諒解,赫然大怒,不準進門,把我驅逐到遙遠的地方去,我將膝行門前,再拜而離去,往西到長安,一覽朝廷景象,和您永別,黃鵠高飛。你不能納賢,為什麼別的王公大人之門,我不可以轉投呢? [2] 

上安州裴長史書作者簡介

李白像 李白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公元727年,仗劍去國,定居安陸,生下兩兒一女,開始了漫長的漫遊生活。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李陽冰。卒於公元761年,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山東濟寧、安徽馬鞍山有紀念館。
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相傳作詩文三千餘篇,現存世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傳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