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P/E

鎖定
P/E :上市公司市盈率,亦稱本益比,是衡量股份制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它還是一個風險指標,反映了某一時期內投資股票在成本與收益這兩個方面的特徵。市盈率還可用於股票市場的估價。
外文名
P/E
定    義
上市公司市盈率

P/E簡介

市盈率亦稱本益比,是衡量股份制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市盈率=每股價格/每股税後淨利,即反映了投資者對每元税後淨利所願支付的價格。P代表價格(Price),E代表淨利(Earnings)。

P/E計算方法

市盈率的標準計算方法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場價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上式中的分子是當前的每股市價分母可用最近一年盈利,也可用未來一年或幾年的預測盈利。市盈率是估計普通股價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例如:某股票的股價是24元,每股年淨收益為0.60元,則該股票的市盈率為24/0.6=40倍。其計算公式為:S=P/E。其中,S表示市盈率,P表示股票價格,E表示股票的每股淨收益
認為該比率保持在20-30之間是正常的,過小説明股價低,風險小,值得購買;過大則説明股價高,風險大,購買時應謹慎。但高市盈率股票多為熱門股低市盈率股票可能為冷門股。但是這不是絕對的,市盈率往往受到股價波動的影響。熱門股和冷門股是時常變動的,也就產生了投資機會
股票市場的平均市盈率(Average P/E ratio),指股票市場某個有代表性股價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平均市盈率要與股價指數相對應,如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平均市盈率(簡稱標準普爾500指數市盈率,下同)、日經225股價指數市盈率、道瓊斯股價平均市盈率、上證A股指數市盈率,等等,不能含混地説某某市場的平均市盈率。
某指數的市盈率就是某指數的成份股(剔除虧損股,因為虧損股的市盈率沒有意義)的總市值(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收盤價)除以淨利潤總額。
具體到上證A股指數市盈率,是指上證A股指數的樣本股(包括ST股,不包括PT股,截止2002年1月9日為627只),剔除其中的虧損股,他們的總市值與淨利潤總額的商。上證30指數的市盈率,是指上證30指數的30個樣本股,剔除其中的虧損股,它們的總市值與淨利潤總額的商。

P/E應用

市盈率還是一個風險指標,它綜合反映了某一時期內投資股票在成本與收益這兩個方面的特徵。例如,對於10倍市盈率(税後淨利為年報數據)的股票,就意味着在收益不變的情況下,股東可以在10年內收回在該證券上的投資成本
市盈率還可用於股票市場的估價。如果我們能夠分別估計出股票的市盈率(例如,取相關行業或板塊的平均值)和每股收益,那麼就可由市盈率公式大致估計出股票的價格。這種市盈率估價法還用於確定新股發行價格.

P/E相關問題

不同市場市盈率橫向比較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市盈率是一個非常粗略的指標,考慮到可比性,對同一指數不同階段的市盈率進行比較較有意義,而對不同市場的市盈率進行橫向比較時應特別小心。
(1)綜合指數的市盈率與綜合指數的市盈率比,成份指數的市盈率與成份指數的市盈率比。綜合指數的樣本股包括了市場上的所有股票(滬深市場上PT股除外),市盈率一般比較高,而成份指數的樣本股是精挑細選的,通常平均股本較大、平均業績較好,所以其市盈率比較低一些。而我們經常看到的國外股票市場的市盈率大多是成份指數的市盈率,如果將它們與我們綜合指數的市盈率相比較,則犯了概念性錯誤。
(2)市盈率應與基準利率掛鈎。基準利率是人們投資收益率的參照系數,也反映了整個社會資金成本的高低。一般來説,如果其他因素不變,基準利率的倒數與股市平均市盈率存在正向關係。如果基本利率低,合理的市盈率可以高一點,如果基準利率很高,合理的市盈率就應該低一些。目前我國央行再貼現率為2.97%,一年期儲蓄存款收益率為1.80%,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為1.75%,美聯儲再貼出率為1.25%,中美基準利率差別不大,但縱向看,中國基準利率是很低的。另據權威部門研究顯示,根據我國物價水平及國家未來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貨幣政策取向,中國存在再次調低利率的可能。
(3)市盈率應與股本掛鈎。平均市盈率總股本流通股本都有關,總股本和流通股本越小,平均市盈率就會越高(思騰思特管理諮詢中國公司,2001),反之,就會越低,中西莫不如此。據統計,2001年10月16日中國滬深市場770只樣本股(剔除了PT股、ST股虧損股和2001年中期每股收益低於0.05元股票)算術平均市盈率為29.43倍,其中,總股本最小的100家上市公司算術平均市盈率為42.74倍,而總股本最大的100家上市公司算術平均市盈率只有19.82倍,前者是後者的2.16倍。在美國,小盤股的平均市盈率也高於大盤股平均市盈率的好幾倍,NASDAQ市場市盈率高於紐約證券交易所市盈率,部分地與股本因素有關。
因此,看一個市場平均市盈率水平,還應考慮到這個市場的上市公司結構,如果是以小股本公司為主的市場,它的合理市盈率就應高一些。如果不考慮股票市場上市公司的股本構成,就不能解釋為什麼即使原有上市公司價格水平不變,只要上一個中石化,若再上中石油、中移動、中海油,就會把平均市盈率降下十幾倍,就會把市盈率降到所謂的“合理區域”。事實上,2001年12月 31日上證A股指數市盈率降為37.59倍,如果中石化尚未上市,這一數字將戲劇性地升為43.31倍。
(4)市盈率應與股本結構掛鈎。市盈率跟股本結構也有關係。如果股份是全流通的,市盈率就會低一些,如果股份不是全流通的,那麼流通股的市盈率就會高一些。原因在於,如果上市公司的總價值不變,股份分成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而資產的流動性會增加資產的價值(流動性溢價),從一般意義上説,流通股的每股價格自然要高於非流通股的價格,非流通股的價格越低,流通股的價格就越高,其結果就必然是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高於非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流通股在中股本中所佔的比例越小,流通股與非流通股價格差異越大,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就越高。
中國市場上的各股本公司,非流通股佔到總股本的三分之二,在它們沒有流通的情況下,流通股的市盈率較高,也是正常的。(隨着股改的完成,這個已經不適用了)
(5)市盈率應與成長性掛鈎。同樣是20倍市盈率,上市公司平均每年利潤增長7%的市場就要遠比上市公司平均每年利潤增長3%的市場有投資價值。根據經典的股票內在價值評估模型,如式(1)所示。其中V為股票內在價值,D。為在未來無限時期支付的每股股利,k為到期收益率,g為股利每期固定的增長率。從式(1)可以看出,假定其他因素不變,成長性對股票的內在價值,從而對市場價格平均市盈率影響巨大。
V= D。(l+g)
K – g (1)
舉個簡化的例子,假設上市公司淨利潤與經濟同步增長,中國年均經濟增長率7%,,美國年均經濟增長率為3%,那麼中國股票的平均內在價值就是美國的2.42倍,中國股市的合理市盈率也是美國的2.42倍。從成長性這個角度看,NASDAQ指數的市盈率比較高,新興市場國家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比較高,都是有道理的。
(6)市盈率與一些制度性因素有關,居民投資方式的可選擇性、投資理念、一國制度(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外匯管制等制度性因素,都與平均市盈率水平有關。
(7)中國股票市場的平均市盈率還應考慮發行價因素。1997年以前,參照當時中國的利率水平管理層對股票初次發行定價控制得比較嚴,一般初次發行市盈率不得超過15倍,為了照顧邊遠地區,像西藏金珠這樣的股票才發到20倍左右的市盈率。後來為了推進證券市場市場化改革,對發行定價的控制漸漸放鬆了,閩東電力2000年發行時達到了88倍的市盈率,一般股票的平均發行市盈率也維持在四五十倍的水平。發行市盈率四五十倍都可以,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四五十倍怎能説不正常?從理論上説,發行市盈率越高,籌集的資金越多,上市公司潛在的發展、盈利能力就越強,上市公司帳面資產的含金量也就越高,而這一點從靜態的市盈率指標中是看不出來的。既然靜態市盈率指標中沒有充分反映上幾年度來發行市盈率較高的影響,那麼現年度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比以上一年度份稍高一些也是正常的。
市盈率指標評判股票市場投資價值的缺陷:
市盈率指標用來衡量股市平均價格是否合理具有一些內在的不足:
(1)計算方法本身的缺陷。成份股指數樣本股的選擇具有隨意性。各國各市場計算的平均市盈率與其選取的樣本股有關,樣本調整一下,平均市盈率也跟着變動。即使是綜合指數,也存在虧損股與微利股對市盈率的影響不連續的問題。舉個例子,2001年12月31日上證A股的市盈率是37.59倍,如果中石化2000年度不是盈利161.54億元,而是0.01元,上證A股的市盈率將升為48.53倍。更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中石化虧損,它將在計算市盈率時被剔除出去,上證A股的市盈率反而降為43.31倍,真所謂“越是虧損市盈率越低”。
(2)市盈率指標很不穩定。隨着經濟的週期性波動,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會大起大落,這樣算出的平均市盈率也大起大落,以此來調控股市,必然會帶來股市的動盪。1932年美國股市最低迷的時候,市盈率卻高達100多倍,如果據此來擠股市泡沫,那是非常荒唐和危險的,事實上當年是美國曆史上百年難遇的最佳入市時機。
(3)每股收益只是股票投資價值的一個影響因素。投資者選擇股票,不一定要看市盈率,你很難根據市盈率進行套利,也很難根據市盈率説某某股票有投資價值或沒有投資價值。令人費解的是,市盈率對個股價值的解釋力如此之差,卻被用作衡量股票市場是否有投資價值的最主要的依據。實際上股票的價值或價格是由眾多因素決定的,用市盈率一個指標來評判股票價格過高或過低是很不科學的。
正確看待市盈率
股票市場中,當人們完全套用市盈率指標去衡量股票價格的時候,會發現市場變得無法理喻:股票的市盈率相差懸殊,並沒有向銀行利率看齊;市盈率越高的股票,其市場表現越好。是市盈率沒有實際應用意義嗎?其實不然,這只是投資者沒能正確把握對市盈率的理解和應用而已。
1.市盈率指標對市場具有整體性的指導意義
2.衡量市盈率指標要考慮股票市場的特性。
3.以動態眼光看待市盈率
市盈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對公司增長潛力的認同,不僅在中國股市如此,在歐美、香港成熟的投票市場上同樣如此。從這個角度去看,投資者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高科技板塊的股票市盈率接近或超過100倍,而摩托車製造、鋼鐵行業的股票市盈率只有20倍了。當然,這並不是説股票的市盈率越高就越好,我國股市尚處於初級階段,莊家肆意拉抬股價,造成市盈率奇高,市場風險巨大的現象時有發生,投資者應該從公司背景基本素質等方面多加分析,對市盈率水平進行合理判斷。

P/E市盈率

市場廣泛談及的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靜態市盈率,即以市場價格除以已知的公開的每股收益後的比值。但是,眾所周知,我國上市公司收益披露仍為半年報一次,而且年報集中公佈在被披露經營時間期間結束的2至3個月後。這給投資人的決策帶來了許多盲點和誤區。
動態市盈率,其計算公式是以靜態市盈率為基數,乘以動態係數,該係數為1/(1+i)n,i為企業每股收益的增長性比率,n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存續期。比如説,上市公司股價為20元,每股收益為0.38元,上一年度同期每股收益為0.28元,成長性為35%,即i=35%,該企業未來保持該增長速度的時間可持續5年,即n=5,則動態係數為1/(1+35%)5=15%。相應地,動態市盈率為7.8倍即:52(靜態市盈率:20元/0.38元=52)×15%。兩者相比,相差之大,相信普通投資人看了會大吃一驚,恍然大悟。動態市盈率理論告訴我們一個簡單樸素而又深刻的道理,即投資股市一定要選擇有持續成長性的公司。於是,我們不難理解資產重組為什麼會成為市場永恆的主題,及有些業績不好的公司在實質性的重組題材支撐下成為市場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