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377年

鎖定
公元377年,農曆丁丑年(牛年)。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公元377年),朱序被任命為梁州刺史,鎮守襄陽。
慧永自公元377年來山,三十六年如一日, “跡不入俗,影不出山”,終年布衣素食,清心克已,敬重香客,語不傷物,自身修養達到了很高境界,開創了一代禪風,贏得佛像,叢林又一度復興。西林寺雖迭經變故,但發展是主要方面,唐宋和崇禎時期的兩度中興就很能説明這一事實。
中文名
377年
所屬年代
東晉太元二年

377年大事

郗超大元二年(公元377年)卒,終年四十二歲。
祝英台,引生於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即公元377年。

377年本年年表

377年人物

太元三年(公元377年),襄陽被苻堅攻陷,慧遠法師南遊弘法,到達廬山腳下,建精舍於危巖之下。慧遠法師與眾僧在此建齋立誓,追求西方淨土的境界,至老不渝。從那一年到耳順之年(六十歲),足跡從沒有出過廬山。桓玄以位高權重的威勢,命慧遠出山為官府效力。慧遠艱貞不屈,以年老多病為理由推辭不就。後桓玄又制定沙門禮敬官員的法規。慧遠法師擔心佛未能將沉淪,著文與萬乘(權重者)抗爭。桓玄知不可以強壓沙門,於是順從了慧遠法師“沙門不敬王者”的主張。慧遠法師的思想廣泛傳播中國,名聲流傳到遠邦,外國的許多僧人,都來向慧遠法師行禮問道。
苻堅建元十三年(公元377年)正月,太史上奏説:“有星見於外國上空,當有大德大智的人來輔助中國。”苻堅説:“膚聽説西域有高僧鳩摩羅什,襄陽有高僧道安,可能是指他們吧廣苻堅即派出使者前去邀請他們來前奏。”到建元十七年(公元381年)二月,善善王、前部王等人又遊説苻堅,請他出兵向西域征伐。
東晉太元二年丁丑(公元377年)為守父墓而遷家黃墩。去世後,葬在黃墩父親的墓左。娶妻姚氏,生有兩子:原奕、貞奕。

377年災害

公元377年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農業災害存在多個集中頻發的時段。第一個災害多發期是公元267—303年,長達36年之久。這個時段農業災害的年發生峯值出現在公元301年,當年農業災害發生12次。第二個災害多發期比較短暫,出現在公元316—327年,連續十一年都有災害發生,但這個時段災害發生頻次較低,年度災害發生頻次的峯值出現在公元323年。在公元377年也出現一個災害發生的峯值,但連續性比較差。第三個災害集中頻發的時段因此向後推移,為公元392—415年,年度災害發生的最高峯值為8次,出現在公元414年。第四個比較明顯的災害多發期為公元463—469年,只有7年時間,但在公元469年出現了一個高達11次的年度災害發生峯值。第五個災害多發期表現明顯,在公元472—510年之間出現,時間跨度為38年,是本時期最突出的農業災害多發期,年度農業災害發生的最高峯值為13次,發生在公元507年。第六個災害多發期出現在公元515—523年,時間跨度為8年,這個時段農業災害年度發生的最高峯值得出現在516年,發生5次災害事件;第七個災害多發期出現在公元556—578年,時間跨度為22年,農業災害的年度峯值出現在公元563年,當年發生5次農業災害。
古蹟 西林寺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境內。公元377年,由開山祖師慧永法師創建,迄今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西林寺與東林寺均依廬山而立,相距不過百丈,景觀各有千秋。東林寺規模宏大,氣勢雄偉;西林寺則小巧緊湊,秀麗嚴謹。

377年歷史記載

慕容農議謀復燕
苻堅以原石趙政權的將作功曹熊邈為秦國的將作長史,領將作丞。大修舟艦、兵器,並以金銀裝飾之,頗為精巧。降秦燕臣慕容農認為,前秦自從王猛死後,法制日漸頹麋,而今又奢侈無度,看來前秦將要滅亡了。前秦建元十三年(377)春,慕容農建議慕容垂結納英雄豪傑,以待時機,謀求光復,慕容垂雖然心動,但仍不動聲色,笑而答道:“天下事並非如你料想的那樣!”
謝安不拜司徒
東晉太元二年(377)七月,東晉朝廷以尚書僕射謝安為司徒,謝安不願失去實權,故作謙讓而不拜。東晉朝廷給謝安另加侍中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諸軍事。
桓衝移鎮上明
太元二年(377)七月,晉徵西大將軍桓豁卒。十月十一日以桓衝都督江、荊、梁、益、寧、交、廣七州諸軍事、領荊州刺史。以桓衝子桓嗣為江州刺史。這一安排為桓氏族在長江中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桓衝到鎮後,以前秦勢力強大,將荊州治所從位於長江以北的江陵(今湖北)移到江南的上明(今湖北松滋)。使冠軍將軍劉波鎮守江陵,諮議參軍楊亮鎮守江夏(郡名,今湖北雲夢),以阻扼前秦的南侵。
王彪之字叔武,琅邪臨沂(今山東)人。王敦從弟、晉尚書右僕射王彬之子。生於晉永興二年(305)。累官遷廷尉。常與謝安共同牽制桓温,輔助晉室。簡文帝時,任僕射。簡文帝崩,羣臣疑懼,都以為須待大司馬桓温建康處分。彪之指出:“天子崩,太子代立,大司馬何容得異!”朝議才決定由太子即位,是為考武帝。彪之也因此遷尚書令太元二年(377)十二月十三日卒,享年七十三歲。
郗超卒
郗超字景興,一字嘉賓,高平金鄉(今山東金鄉)人。生於東晉成帝鹹康二年(336)。篤信佛教,曾與支遁交遊。桓温當政時,出任桓温的參軍,深受信任。後出任中書侍郎等職。參預桓温的廢立密謀。他與父郗愔政見極為相反。自廢海西公立簡文帝后,勢焰囂張,驕橫跋扈,一時間朝廷大臣知謝安等均畏其權勢。桓温死後,郗超失勢去職。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十二月卒,年四十一歲。

377年史料記載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二年(丁丑,公元三七七年)
春,高句麗、新羅、西南夷皆遣使入貢於秦。趙故將作功曹熊邈屢為秦王堅言石氏宮室器玩之盛,堅以邈為將作長史,領尚方丞,大修舟艦、兵器,飾以金銀,頗極精巧。慕容農私言於慕容垂曰:“自王猛之死,秦之法制,日以頹靡,今又重之以奢侈,殃將至矣,圖讖之言,行當有驗。大王宜結納英傑以承天意,時不可失也!”垂笑曰:“天下事非爾所及。”
桓豁表兗州刺史朱序梁州刺史,鎮襄陽。
秋,七月,丁未,以尚書僕射謝安為司徒,安讓不拜;復加侍中、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諸軍事。
丙辰,徵西大將軍、荊州刺史桓豁卒。冬,十月,辛丑,以桓衝都督江、荊、梁、益、寧、交、廣七州諸軍事,領荊州刺史;以衝子嗣為江州刺史。又以五兵尚書王藴都督江南諸軍事,假節,領徐州刺史;徵西司馬領南郡相謝玄為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桓衝秦人強盛,欲移阻江南,奏自江陵徙鎮上明,使冠軍將軍劉波守江陵,諮議參軍楊亮守江夏。王藴固讓徐州,謝安曰:“卿居後父之重,不應妄自菲薄,以虧時遇。”藴乃受命。
初,中書郎郗超自以其父愔位遇應在謝安之右,而安入掌機權,愔優遊散地,常憤邑形於辭色,由是與謝氏有隙。是時朝廷方以秦寇為憂,詔求文武良將可以鎮御北方者,謝安以兄子玄應詔。超聞之,嘆曰:“安之明,乃能違眾舉親;玄之才,足以不負所舉。”眾鹹以為不然。超曰:“吾嘗與玄共在桓公府,見其使才,雖履屐間未嘗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驍勇之士,得彭城劉牢之等數人。以牢之為參軍,常領精鋭為前鋒,戰無不捷。時號“北府兵”,敵人畏之。
壬寅,護軍將軍散騎常侍王彪之卒。初,謝安欲增修宮室,彪之曰:“中興之初,即東府為宮,殊為儉陋。蘇峻之亂,成帝止蘭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營新宮。比之漢、魏則為儉,比之初過江則為侈矣。今寇敵方強,豈可大興功役,勞擾百姓邪!”安曰:“宮室弊陋,後世謂人無能。”彪之曰:“凡任天下之重者,當保國寧家,緝熙政事,乃以修室為能邪?”安不能奪其議,故終彪之之世,無所營造。
十二月,臨海太守郗超卒。初,超黨於桓氏,以父愔忠於王室,不令知之。及病甚,出一箱書授門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後,若以哀惋害寢食者,可呈此箱;不爾,即焚之。”既而愔果哀惋成疾,門生呈箱,皆與桓温往反密計。愔大怒曰:“小子死已晚矣!”遂不復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