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護軍將軍

鎖定
中國古代官銜的一種,始於漢代,盛行於魏晉南北朝,後逐漸衰微 [1] 
中文名
護軍將軍
始    於
漢代
盛    行
魏晉、南北朝
人    物
李廣利 法正 蔣濟
衰    弱
唐以後
職    責
統領軍隊,掌管軍事 [1] 
性    質
武官

護軍將軍職位演變

護軍將軍西漢

漢武帝時以韓安國為之,督護諸將軍。不常置 [1] 

護軍將軍魏晉

東漢獻帝建安十二年 (207) 曹操改丞相府護軍為中護軍,其資重者遷護軍將軍,職掌相同,典武官選舉,與中領軍(領軍將軍) 同掌禁軍,出征時督護諸將,隸屬領軍
西晉不典選舉,不隸領軍,自領禁衞營兵,三品。東晉元帝永昌元年 (322) 省併入領軍,明帝太寧二年 (324) 復分置 [1] 

護軍將軍南北朝

南北朝沿置,掌督護京師以外諸軍,屬官有長史司馬功曹主簿五官等,出征時置參軍權任頗重,諸將軍皆敬之 [2]  中護軍與護軍將軍同職,資質則略輕於護軍將軍 [2]  南梁時中護軍為十四班,護軍將軍為十五班 [3] 
北齊護軍府長官,領東、西、南、北四中郎將府及各地關尉、津尉,皇帝出則護駕,屬官有長史、司馬、功曹、五官、主簿、錄事及諸曹參軍。

護軍將軍官品及班次

晉三品,宋三品,梁十五班,陳三品、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為二品上,二十三年改從二品,北齊從二品。皆金章紫綬。
魏、晉、宋、陳其品皆與中護軍同。梁、北魏、北齊則比中護軍高一階 [1-2] 

護軍將軍史料記載

漢書·李廣傳》:“廣為驍騎將軍,屬護軍將軍。”魏晉皆置護軍將軍,掌武職選用及中央軍隊。《晉書·職官·護軍將軍》:“魏初,因置護軍將軍,主武官選,隸領軍,晉世則不隸也。”南朝宋置護軍將軍,掌外軍。《宋書·百官下·護軍將軍》:“護軍將軍一人,掌外軍。”“蓋護軍護諸將軍。”“護軍猶別有營也。領、護資重者為領軍、護軍將軍,資輕者為中領軍、中護軍。官屬有長史、司馬、功曹、主簿、五官。受命出征,則置參軍。”梁朝也設護軍將軍。《隋書·百官上》:“領軍、護軍、左右衞、驍騎、遊騎等六將軍,是為六軍。”北齊也置護軍將軍。《隋書·百官中·護軍府》:“將軍一人,掌四中關津;輿駕出則護駕。” [1-2]  [3] 
參考資料
  • 1.    護軍將軍  .詞典網[引用日期2021-03-06]
  • 2.    《南齊書.卷十六.百官》:護軍將軍、中護軍。凡為中,小輕,同一官也。諸為將軍官皆敬領、護。諸王為將軍,道相逢,則領、護讓道。置長史、司馬、五官、功曹、主簿。
  • 3.    《隋書.卷二十六.百官上》:天監初,武帝命尚書刪定郎濟陽蔡法度,定令為九品。秩定,帝於品下注一品秩為萬石,第二第三為中二千石,第四第五為二千石。至七年,革選,徐勉為吏部尚書,定為十八班。以班多者為貴,同班者,則以居下者為劣。   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為十八班。   諸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左右光祿開府儀同三司,為十七班。   尚書令、太子太傅、左右光祿大夫,為十六班。   尚書左僕射,太子少傅,尚書僕射、右僕射,中書監,特進,領、護軍將軍,為十五班。   中領、護軍,吏部尚書,太子詹事,金紫光祿大夫,太常卿,為十四班。   中書令,列曹尚書,國子祭酒,宗正、太府卿,光祿大夫,為十三班。   侍中,散騎常侍,左、右衞將軍,司徒左長史,衞尉卿,為十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