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88年

鎖定
公元188年,中國農曆戊辰年(龍年), 東漢中平五年。
董卓平定羌人的起兵。
中文名
(公元)188年
農    曆
戊辰年
年    號
東漢中平五年
大事記
董卓平定羌人的起兵等

188年中國大事記

黃巾餘部復起
中平五年(188)二月開始,中原黃巾餘部紛紛起事。二月,郭太等於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永固鎮)起事,攻略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河東郡(今山西夏縣西北)等地。四月,汝南郡(今河南平輿北)葛陂(古湖泊名,在今河南新蔡北)黃巾軍再起,攻沒郡縣。十月,青州(今山東淄博)、徐州(今山東郯城)黃巾軍又起,攻略郡縣。十一月,漢廷派遣下軍校尉鮑鴻進討聲勢最大的葛陂黃巾。雙方大戰於葛陂。鮑鴻軍敗。次年二月以征戰無功下獄死。黃巾各部此伏彼起,聲勢復盛。
刺史改置州牧
中平五年(188)三月,太常劉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書靈帝,建議改刺史為州牧,以重其職。刺史本為監察官。東漢以來,漸向地方行政官轉化,擁有一州軍政大機,靈帝為鎮壓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遂從劉焉之議,改刺史為州牧,並選派列卿、尚書出任州牧。於是,州牧成於居於郡之上和行政長官,握有一州行政大權,職位甚重。從此州牧各據一方,形同割據政權。這種狀況最終演化成為漢末諸侯割據分爭的局面。
置西園八校尉
中平五年(188)八月,漢廷在西園成立統帥部,組織起一支新軍。新軍統帥部共設八校尉:上軍校尉宦官蹇碩、中軍校尉袁紹、下軍校尉鮑鴻典軍校尉曹操、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瓊。其中上軍校尉何進也要聽蹇碩指揮。上軍校尉蹇碩成為全國軍隊的最高統帥。
巴郡板楯蠻復反
中平五年(188),巴郡(今四川重慶北嘉陵江北岸)黃巾軍起,巴郡板楯蠻乘勢再起,攻打郡縣,抄略城邑。漢廷派遣西園上軍別部司馬趙瑾率軍進討,隨即將板楯蠻平定。
服虔撰《春秋左氏傳解》
服虔,初名重,又名祗,字子慎,河南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人。少貧好學,有雅才,善作文。入洛陽太學肄業,尤明《左氏春秋》。曾變姓名為廚工,入大儒崔烈之門,竊聽崔烈與其弟子講論《春秋》。鄭玄聞其説《春秋》事,大為讚賞。時玄注《左傳》未畢,遂以注稿相贈。虔專心致志,撰成《春秋左氏傳解》。後舉孝廉,靈帝中平五年(188),官至九江太守。
馬相、趙祗起義
中平五年(188)六月,益州(今四川成都)百姓馬相、趙祗等於綿竹(今屬四川)起兵,自稱黃巾,殺益州刺史卻儉,進攻巴郡(今四川重慶北嘉陵江北岸)、犍為郡(今四川彭山東)。一月之間,攻略三郡,馬相自稱天子,有兵數萬人。益州從事賈龍集聚州郡兵進討,馬相軍很快失敗。
王芬謀廢靈帝
中平五年(188),冀州(今河北臨漳西南)刺史王芬、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許攸沛國(今安徽濉縣西北)人周旌等見天象不利於宦者,準備盡誅宦官,廢掉漢靈帝,改立漢宗室合肥侯為帝。於是,王芬等邊結豪傑,預作準備,曾連結曹操(魏太祖),曹操認為時機未到,不可輕動。回信拒絕。不久,靈帝欲北巡間(今河北獻縣東南)舊宅,王芬等準備乘機發難,乃止書詭稱黑山軍攻劫郡縣,求起兵進討。這時,太史認為天時不利,“不宜北行”。靈帝遂止,並敕王芬罷兵,隨之又徵王芬入朝。王芬懼事敗露,自殺身死。

188年《資治通鑑》記載

孝靈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
春,正月,丁酉,赦天下。2月,有星孛於紫宮。
黃巾餘賊郭大等起於河西白波谷,寇太原、河東。
3月,屠各胡攻殺幷州刺史張懿。
太常江夏劉焉見王室多故,建議以為:“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離叛。宜改置牧伯,選清名重臣以居其任。”焉內欲求交趾牧。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乃更求益州。會益州刺史郤儉賦斂煩擾,謠言遠聞,而耿鄙、張懿皆為盜所殺,朝廷遂從焉議,選列卿、尚書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以焉為益州牧太僕黃琬豫州牧,宗正東海劉虞幽州牧。州任之重,自此而始。焉,魯恭王之後;虞,東海恭王之五世孫也。虞嘗為幽州刺史,民夷懷其恩信,故用之。董扶及太倉令趙韙皆棄官,隨焉入蜀。
詔發南匈奴兵配劉虞張純,單于羌渠遣左賢王將騎詣幽州。國人恐發兵無已,於是右部?盆落反,與屠各胡合,凡十餘萬人,攻殺羌渠。國人立其子右賢王於扶羅為持至屍逐侯單于。
夏,4月,太尉曹嵩罷。
五月,以永樂少府南陽樊陵為太尉;6月,罷。
益州賊馬相趙祗等起兵綿竹,自號黃巾,殺刺史郤儉,進擊巴郡、犍為,旬月之間,破壞三郡,有眾數萬,相自稱天子。州從事賈龍率吏民攻相等,數日破走,州界清靜。龍乃選吏卒迎劉焉。焉徙治綿竹,撫納離叛,務行寬惠,以收人心。
郡國七大水。
故太傅陳蕃子逸與術士襄楷會於冀州刺史王芬坐,楷曰:“天文不利宦者,黃門、常侍真族滅矣。”逸喜。芬曰:“若然者,芬願驅除!”因與豪傑轉相招合,上書言黑山賊攻劫郡縣,欲因以起兵。會帝欲北巡河間舊宅,芬等謀以兵徼劫,誅諸常侍、黃門,因廢帝,立合肥侯,以其謀告議郎曹操。操曰:“夫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權成敗、計輕重而行之者,伊、霍是也。伊、霍皆懷至忠之誠,據宰輔之勢,因秉政之重,同眾人之慾,故能計從事立。今諸君徒見曩者之易,未睹當今之難,而造作非常,慾望必克,不亦危乎!”芬又呼平原華歆、陶丘洪共定計。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廢立大事,伊、霍之所難。芬性疏而不武,此必無成。”洪乃止。會北方夜半有赤氣,東西竟天,太史上言:“北方有陰謀,不宜北行。”帝乃止。敕芬罷兵,俄而徵之。芬懼,解印綬亡走,至平原,自殺。
秋,7月,以射聲校尉馬日磾為太尉。日磾,融之族孫也。
8月,初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皆統於蹇碩。帝自黃巾之起,留心戎事;碩壯健有武略,帝親任之,雖大將軍亦領屬焉。
9月,司徒許相罷;以司空丁宮為司徒,光祿勳南陽劉弘為司空。
衞尉條侯董重為票騎將軍。重,永樂太后兄子也。
冬,10月,青、徐黃巾復起,寇郡縣。
望氣者以為京師當有大兵,兩宮流血。帝欲厭之,乃大發四方兵,講武於平樂觀下,起大壇,上建十二重華蓋,高十丈。壇東北為小壇,復建九重華蓋,高九丈。列步騎數萬人,結營為陳。甲子,帝親出臨軍,駐大華蓋下,大將軍進駐小華蓋下。帝躬擐甲、介馬,稱“無上將軍”,行陳三匝而還,以兵授進。帝問討虜校尉蓋勳曰:“吾講武如是,何如?”對曰:“臣聞先王?翟德不觀兵。今寇在遠而設近陳,不足以昭果毅,只黷武耳!”帝曰:“善!恨見君晚,羣臣初無是言也。”勳謂袁紹曰:“上甚聰明,但蔽於左右耳。”與紹謀共誅嬖倖,蹇碩懼,出勳為京兆尹。
11月,王國圍陳倉。詔復拜皇甫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合兵4萬人以拒之。
張純與丘力居鈔略青、徐、幽、冀四州;詔騎都尉公孫瓚討之。瓚與戰於屬國石門,純等大敗,棄妻子,逾塞走;悉得所略男女。瓚深入無繼,反為丘力居等所圍於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糧盡眾潰,士卒死者什五六。
董卓皇甫嵩曰:“陳倉危急,請速救之。”嵩曰:“不然。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兵。陳倉雖小,城守固備,未易可拔。王國雖強,攻陳倉不下,其眾必疲,疲而擊之,全勝之道也,將何救焉!”國攻陳倉八十餘日,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