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純

(東漢末年起義軍將領)

鎖定
張純(?~189年),漁陽人,東漢末年起義軍將領,曾在漢朝擔任中山相(一作中山太守)。漢靈帝時,朝廷徵幽州烏桓突騎討伐涼州叛軍,張純自請統率烏桓突騎,卻被朝廷拒絕,因此圖謀叛漢。 [1] 
中平四年(187年),張純與同郡張舉聯合烏桓丘力居等起兵攻打郡縣,部眾到達了十多萬;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聲稱自己將取代漢朝。 [3]  中平五年(188年),張純在石門為公孫瓚所破,大敗而走。 [8]  幽州牧劉虞説服丘力居等歸附漢朝,並懸購張舉、張純的人頭;張純捨棄妻小,逃奔塞外。中平六年(189年),張純為門客王政所殺。 [10] 
全    名
張純
別    名
彌天將軍
安定王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逝世日期
189年
主要成就
起兵攻殺護烏桓校尉及兩郡太守 [3] 
籍    貫
漁陽

張純人物生平

張純圖謀代漢

張純,漁陽人,曾在漢朝擔任中山國相 [1]  [2]  [3]  (一作中山太守 [5]  [14-15]  )。
中平年間,涼州邊章等起兵作亂,車騎將軍張温為討伐涼州叛軍,請朝廷從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徵發三千烏桓精鋭騎兵。張純自請統率這支兵馬,朝廷不從,將三千騎兵交由涿縣令公孫瓚指揮,張純深感不滿。因朝廷剋扣軍糧、拖欠軍餉,公孫瓚到薊中時,三千騎兵全部叛歸本國。 [1]  [2]  (史書此處記載張純為“故中山相”,則當時張純已離任。 [2] 
張純對與自己同郡、曾任泰山太守的張舉説:“如今烏桓叛逃,皆願起兵作亂。涼州賊起兵,朝廷也不能平定;洛陽中又有人生出長着兩個頭的孩子,這是漢朝氣數衰盡,天下將出現兩位君主的跡象啊。你如果與我共率烏桓之眾起兵,或許能成就一番大業!” [3] 
另一種記載,張純對張舉説:“烏桓多次受到徵調,死亡略盡,今不堪命,皆願起兵作亂。國家做事如此,正是漢朝衰亡的跡象;天下傾覆,都是監子的問題。如果英雄起兵,則天下無人能御。我今願率烏桓,奉你為君,你覺得如何?”張舉説:“漢朝氣數將盡,自然會出現取代他的人,我哪能夠成為君王呢!”張純説:“王者網漏鹿走,則智多者得之,你不必為此擔憂。” [1] 

張純起兵稱王

中平四年(187年),張純、張舉聯合烏桓丘力居等人,成為諸郡烏桓的元帥;起兵攻打薊縣,焚燒城郭,虜略百姓,殺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張純的故人見到張純非常喜悦,都前去歸附他;張純的部眾到達十多萬,屯於肥如。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並移書州郡,聲稱自己將取代漢朝,讓漢朝的天子退位、公卿來迎。 [1]  [3]  [4-5]  漢朝將領公孫瓚率軍討伐張純,立下戰功。張純又派烏桓峭王等率步騎五萬,進入青、冀二州,並與丘力居等寇諸郡;叛軍侵犯漁陽、河間、渤海,深入攻破平原、清河,大肆殺掠吏民。 [6]  [17] 
中平五年(188年)九月,朝廷遣中郎將孟益率騎都尉公孫瓚討伐張純。 [7]  同年冬,公孫瓚與張純等戰於石門,張純等大敗逃走,公孫瓚軍奪回了之前被張純俘虜的男女。公孫瓚率兵深入,反被丘力居圍困於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最終糧盡潰散。 [8-9] 

張純身死塞外

中平五年(188年),漢朝任命劉虞為幽州牧。劉虞到薊縣後,罷省屯兵,廣施恩信,派遣使者對烏桓峭王等述説朝廷聖德仁厚,允許叛軍投降,給予出路,並懸賞求購張舉、張純。丘力居等人決定歸附劉虞,張純捨棄妻小,與張舉皆逃出塞外,餘眾或降或散。 [10-11]  [13] 
張純 張純
中平六年(189年)三月,逃入鮮卑的張純被門客王政殺死,他的首級也被王政送給劉虞。 [11]  [12] 

張純文學形象

小説《三國演義》中,張純登場於第2回。朝政混亂後,張舉、張純起兵漁陽,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大將軍。幽州牧劉虞派都尉劉備討伐叛軍。張純專一兇暴,後來被帳下頭目刺殺;張舉見大勢已去,也自縊而死。 [16] 
參考資料
  • 1.    《後漢孝靈皇帝紀下卷第二十五》:初,發幽州烏桓以討涼州。故中山相張純請將之,不聽,使涿令公孫瓚。純忿不得將,因説故太山太守張舉曰:「烏桓數被徵發,死亡略盡,今不堪命,皆願作亂。國家作事如此,漢祚衰亡之徵,天下反覆,率監子故。若英雄起,則莫能禦。吾今欲率烏桓奉子為君,何如?」舉曰:「漢祚終訖,故當有代之者,吾安可以若是!」純曰:「王者網漏鹿走,則智多者得之,子勿憂也。」遂共率烏桓作亂,故人喜悦歸純,日十餘萬。
  • 2.    《資治通鑑 卷五十八》:中平四年……初,張温發幽州烏桓突騎三千以討涼州,故中山相漁陽張純請將之,温不聽,而使涿令遼西公孫瓚將之。軍到薊中,烏桓以牢稟逋縣,多叛還本國。張純忿不得將,乃與同郡故泰山太守張舉及烏桓大人丘力居等連盟,劫略薊中,殺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眾至十餘萬,屯肥如。舉稱天子,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移收州郡,雲舉當代漢,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
  • 3.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中平初,黃巾作亂,攻破冀州諸郡,拜虞甘陵相,綏撫荒餘,以蔬儉率下。遷宗正。後車騎將軍張温討賊邊章等,發幽州烏桓三千突騎,而牢稟逋懸,皆畔還本國。前中山相張純私謂前太山太守張舉曰:“今烏桓既畔,皆願為亂,涼州賊起,朝廷不能禁。又洛陽人妻生子兩頭,此漢祚衰盡,天下有兩主之徵也。子若與吾共率烏桓之眾以起兵,庶幾可定大業。”舉因然之。四年,純等遂與烏桓大人共連盟,攻薊下,燔燒城郭,虜略百姓,殺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眾至十餘萬,屯肥如。舉稱“天子”,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移書州郡,雲舉當代漢,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
  • 4.    《後漢書 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漁陽人張純與同郡張舉舉兵叛,攻殺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楊終、護烏桓校尉公綦稠等。舉兵自稱天子,寇幽、冀二州。
  • 5.    《後漢書 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中平四年,前中山太守張純畔,入丘力居眾中,自號彌天安定王,遂為諸郡烏桓元帥,寇掠青、徐、幽、冀四州。
  • 6.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中平中,以瓚督烏桓突騎,車騎將軍張温討涼州賊。會烏桓反畔,與賊張純等攻擊薊中,瓚率所領追討純等有功,遷騎都尉。張純復與畔胡丘力居等寇漁陽、河閒、勃海,入平原,多所殺略。
  • 7.    《後漢書 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五年……九月,南單于叛,與白波賊寇河東。遣中郎將孟益率騎都尉公孫瓚討漁陽賊張純等。
  • 8.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瓚追擊戰於屬國石門,虜遂大敗,棄妻子逾塞走,悉得其所略男女。瓚深入無繼,反為丘力居等所圍於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糧盡食馬,馬盡煮弩楯,力戰不敵,乃與士卒辭訣,各分散還。時多雨雪,隊坑死者十五六,虜亦劍困,遠走柳城。
  • 9.    《後漢書 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十一月,涼州賊王國圍陳倉,右將軍皇甫嵩救之。遣下軍校尉鮑鴻討葛陂黃巾。巴郡板楯蠻叛,遣上軍別部司馬趙瑾討平之。公孫瓚與張純戰於石門,大破之。
  • 10.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恩積北方,明年,復拜幽州牧。虞到薊,罷省屯兵,務廣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寬弘,開許善路。又設賞購舉、純。舉、純走出塞,餘皆降散。純為其客王政所殺,送首詣虞。
  • 11.    《三國志 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朝議以宗正東海劉伯安既有德義,昔為幽州刺史,恩信流著,戎狄附之,若使鎮撫,可不勞眾而定,乃以劉虞為幽州牧。虞到,遣使至胡中,告以利害,責使送純首。丘力居等聞虞至,喜,各遣譯自歸。瓚害虞有功,乃陰使人徼殺胡使。胡知其情,間行詣虞。虞上罷諸屯兵,但留瓚將步騎萬人屯右北平。純乃棄妻子,逃入鮮卑,為其客王政所殺,送首詣虞。封政為列侯。
  • 12.    《後漢書 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六年春二月,左將軍皇甫嵩大破王國於陳倉。三月,幽州牧劉虞購斬漁陽賊張純。
  • 13.    《後漢書 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五年,以劉虞為幽州牧,虞購募斬純首,北州乃定。
  • 14.    《三國志 卷三十 魏書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中山太守張純叛入丘力居眾中,自號彌天安定王,為三郡烏丸元帥,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殺略吏民。靈帝末,以劉虞為州牧,募胡斬純首,北州乃定。
  • 15.    《後漢書 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中平四年,前中山太守張純反畔,遂率鮮卑寇邊郡。
  • 16.    三國演義(第2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2-15]
  • 17.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純又使烏桓峭王等步騎五萬,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殺害吏民。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