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東郡

(中國古代郡)

鎖定
河東郡,秦朝初期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夏縣、臨汾市、萬榮縣、永濟市、聞喜縣一帶地區。晉移治蒲坂,在今山西省永濟市東南,隋廢,尋復置,即今永濟縣治,唐改蒲州,復改為河中府 [1-4] 
中文名
河東郡
外文名
East County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漢朝
下轄地區
安邑聞喜猗氏等20縣
政府駐地
安邑

河東郡管轄範圍

河東郡
河東郡(2張)
據正史記載,河東郡自秦漢以來轄下縣稍有變動,但大致上領以下二十縣:安邑聞喜猗氏、大陽、河北、蒲坂汾陰皮氏、絳邑、臨汾、襄陵楊縣平陽永安北屈蒲子端氏、濩澤、東垣解縣 [1-2] 

河東郡史料記載

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河東郡,秦置。莽曰兆陽。有根倉、濕倉。户二十三萬六千八百九十六,口九十六萬二千九百一十二。縣二十四:安邑,巫咸山在南,鹽池在西南。魏絳自魏徙此,至惠王徙大梁。有鐵官、鹽官。莽曰河東。大陽,吳山在西,上有吳城,周武王封太伯後於此,是為虞公,為晉所滅。有天子廟。莽曰勤田。猗氏,解,蒲反,有堯山、首山祠。雷首山在南。故曰蒲,秦更名。莽曰蒲城。河北,《詩》魏國,晉獻公滅之,以封大夫畢萬,曾孫絳徙安邑也。左邑,莽曰兆亭。汾陰,介山在南。聞喜,故曲沃。晉武公自晉陽徙此。武帝元鼎六年行過,更名。獲澤,《禹貢析城山在西南。端氏,臨汾,垣,《禹貢》王屋山在東北,沇水所出,東南至武德入河,軼出滎陽北地中,又東至琅槐入海,過郡九,行千八百四十里。皮氏,耿鄉,故耿國,晉獻公滅之,以賜大夫趙夙。後十世獻侯徙中牟。有鐵官,莽曰延平。長修,平陽,韓武子玄孫貞子居此。有鐵官。莽曰香平。襄陵。有班氏鄉亭。莽曰幹昌。彘,霍大山在東,冀州山,周厲王所奔。莽曰黃城。楊,莽曰有年亭。北屈,《禹貢》壺口山在東南。莽曰朕北。蒲子,絳,晉武公自曲沃徙此。有鐵官。狐讘,騏。侯國。 [2] 
後漢書·志第十九·郡國一》:秦置,雒陽西北五百里。《博物記》曰:“有山澤近鹽。沃土之民不才,漢興少有名人,大衣冠三世皆衰絕也。”二十城,户九萬三千五百四十三,口五十七萬八百三。 [1] 
晉書·卷十四·志第四·河東郡》:河東郡(秦置。統縣九,户四萬二千五百。)安邑(舊舜都。) 聞喜(故曲沃。晉武公自晉陽徙此。) 垣(王屋山在東北,沇水所出。) 汾陽(公國相。) 大陽(吳山在西,周武王封西周太伯後於此) 猗氏(古猗頓城。) 解(有鹽池。) 蒲坂(有歷山,舜所耕也。有雷首山,夷齊居其陽,所謂首陽山。) 河北。 [3] 
隋書·卷三十·志第二十五·地理中·河東郡》:河東郡(後魏曰秦州,後周改曰蒲州。)統縣十,户十五萬七千七十八。河東(舊曰蒲坂縣,置河東郡。開皇初郡廢,十六年析置河東縣。大業初置河東郡,並蒲坂入。有酒官。有首山。有媯、汭水。)桑泉(開皇十六年置。有三疑山。)汾陰(舊置汾陰郡,開皇初郡廢。有龍門山。)龍門(後魏置,並置龍門郡。開皇初郡廢。)芮城(舊置,曰安戎。後周改焉,又置永樂郡,後省入焉。有關官。)安邑(開皇十六年置虞州,大業初州廢。有鹽池、銀冶。)夏(舊置安邑郡,開皇初郡廢。有巫咸山、稷山、虞坂。)河北(舊置河北郡,開皇初郡廢。有關官。有砥柱山。有傅巖。)猗氏(西魏改曰桑泉,後周復焉。)虞鄉(後魏曰安定,西魏改曰南解,又改曰綏化,又曰虞鄉。有石錐山、百梯山、百徑山。)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