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船調

(發源於湖北省利川市的民歌)

鎖定
《龍船調》是由燈歌《種瓜調》改編而來,是優秀的鄂西土家族民歌,也是世界25首優秀民歌之一。 [6] 
《龍船調》經調查考證並未有特別清晰的記載誕生於何年何月,但據推測發軔於清初,而其前身是源於《種瓜調》。《龍船調》屬於土家族民歌的燈歌一類。 [7]  該歌曲音樂的旋律、節奏、演唱、表演中體現了歌曲的歡快跳躍、風趣詼諧、抒情優美等風格特點。同時將其賦予時代的特徵的難度增大,音域擴寬,對於歌唱者的聲樂發聲技巧也有極大的要求。 [8] 
《龍船調》在傳承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衍化,併產生了許多以《龍船調》的音樂及內容為素材的多種文藝作品,體現出民族音樂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0世紀80年代,《龍船調》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選為世界25首優秀民歌之一。 [9] 
中文名
龍船調
外文名
Dragon-boat melody
別    名
種瓜調
龍船舞
龍船曲
歌曲類別
土家族民歌
重要傳唱者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人
歌曲體裁
燈歌 [1] 
演唱形式
對唱、合唱
分屬語系
漢語
發源地
湖北省利川市柏楊壩一帶
收集改編
周緒卿、黃業威 [2] 

龍船調歷史起源

龍船調民族背景

《龍船調》與民族歌唱傳統。有關土家族的族源研究主要分為巴人説、湘西土著説、烏蠻説,以及多元構成説四種看法。從大量史料記載中可以看出,土家族與古代巴人有着直接的淵源關係,《山海經·海內經》記載:“西南有巴國,太哮生鹹鳥,鹹鳥生後照,後照史為巴人。”而土家族的祖先巴人在藝術領域有着極高的天賦與極強的創造力,可以説土家族的藝術史與民族史一樣源遠流長。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巴師勇鋭,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稱之曰:武王伐紂,前歌後舞也。”巴師,也就是巴人的軍隊,他們不僅驍勇善戰,而且能歌善舞。其後《楚辭》中記載:“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和者,不過數人而已。”[3]這裏的《巴人》是對巴人所創作的音樂的泛稱,由此可見,巴人之歌在當時的楚國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有數千人可以和而歌之。這也證明,早在數千年前,能歌善舞的土家族人就已展現出傑出的藝術才能,並將其發揚光大。《三都賦·魏都賦》中對吳、蜀兩地風俗描寫到:“或明發而媚歌,或浮泳而卒歲”,張載注曰:“媚歌,巴土人之歌也”雖然並非以讚揚誇獎的口吻來描寫,但是提到巴蜀人,首先便想到能歌善舞,由此可見,優秀的藝術特長成為了巴人的突出才能與特點,這就為《龍船調》的形成提供了民族記憶與歷史源頭。
及至唐朝,在大一統王朝兼容幷包的思想指導下,經濟文化高度繁榮,各民族文化藝術交流空前活躍。這一時期來源於巴人的《竹枝詞》影響深遠,多見於詩人的作品中。
顧況《竹枝曲》:“巴人夜唱竹枝後,腸斷曉猿聲漸稀。”
白居易《竹枝詞四首》(其二):“蠻兒巴女齊聲唱,愁殺江南病使君。”
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引言》:“裏中兒聯袂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以曲多者為賢。”
以上詩詞明確寫到《竹枝詞》為土家族先人巴人所演唱,且尋着文人墨客所記載的關於《竹枝詞》的特徵,不難發現《龍船調》與其一脈相承的特點:夜唱、齊唱與聯袂等演唱形式;短笛、擊鼓等伴奏樂器以及慶祝節日、相互競賽等表演目的。可以説,如今廣為傳唱的《龍船調》在這些方面深受《竹枝詞》的影響,是對古代巴人巴歌《竹枝詞》的繼承與發展。
土家族祖先巴人善於歌舞,且隨着時代的變遷不斷髮展,影響力逐步擴大,土家族兒女世代口耳相傳,將這種藝術天分融入骨髓,這種民族歌唱傳統為《龍船調》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6] 

龍船調改編來源

熱愛歌舞的土家族人,喜愛一邊觀燈,一邊歌舞。改土歸流後,土家族地玩燈的習俗未改,正月玩燈,種類繁多,有龍燈、獅子燈、彩龍船、蚌殼燈、地龍燈、花燈,燈歌由此大興。正如同治版《咸豐縣志》記載:“上九後,鄉城有龍燈戲,雜以紙製獅子戲,及紙糊龍船、車子等戲,沿門舞蹈、唱歌。利川傳統燈歌仍保留下近百首,《龍船調》就是由利川燈歌《種瓜調》整理改編而成 [2] 
1953年春夏,利川文化館音樂幹部周敍卿聽農民歌手丁鴻儒哼唱而記錄的《種瓜調》歌詞為:
正月是新年(咿喲喂),
瓜子才進園(喲喂)。
二月起春風(咿喲喂),
瓜子才定根(喲喂)。
三月是清明(咿喲喂),
瓜苗成了林(喲喂)。
四月是立夏(咿喲喂),
瓜兒上了架(喲喂)。
五月是端陽(咿喲喂),
瓜兒把新嘗(喲喂)。
六月三伏熱(咿喲喂),
瓜兒正吃得(喲喂)。
七月秋風涼(咿喲喂),
瓜兒皮色黃(喲喂)。
八月中秋節(咿喲喂),
要把瓜兒摘(喲喂)。
九月是重陽(咿喲喂),
瓜子已下場(喲喂)。
十月瓜完了(咿喲喂),
瓜種要留到(喲喂)。 [2] 
從歌詞可知,《種瓜調》分十個月敍述種瓜的經過,是一首標準的農事歌。
1955年夏,利川縣文藝館舉辦全縣農村業餘文藝匯演,周敍卿建議柏楊壩排練他由《種瓜調》改編的《龍船舞》參演。排練中,文化館舞蹈幹部黃業威建議去掉彩龍船等實物道具,以二人表演唱的形式演繹此曲,獲得好評 [2] 
1956年,經過進一步整理的《龍船舞》,參加恩施專區第一屆民間歌舞文藝表演,被評為優秀節目 [2] 
1958年,《龍船調》(又名《龍船曲》)列入湖北羣眾藝術巡迴輔導演出團演出節目,《龍船調》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傳唱到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被評為世界最流行的曲之一。幾十年來,有獨唱、對唱、合唱、領唱合唱、歌舞、舞蹈等多種形式廣泛地活動於國家以及很多省、市文藝團體的舞台上,利川市更是以《龍船調》故鄉引以自豪,無論是業餘還是專業劇團都滿腔熱情地反覆對它進行多種文藝形式的改編和再創作 [2] 
有學者研究,《龍船調》的旋律美妙而動聽,其旋法與西漢年間《宋玉對楚王問》中“引商刻羽,雜以流徵”的“巴人”(土家族祖先)歌有關,這是鄂西地區最典型的傳統歌曲特點之一。

龍船調發展歷程

龍船調 龍船調
清代以來,《種瓜調》一直在利川市城和汪營、柏楊等地廣為流傳,在歌唱間伴有打擊樂器 [4] 
1955年夏,利川縣文藝館舉辦全縣農村業餘文藝匯演,周敍卿建議柏楊壩排練他由《種瓜調》改編的《龍船舞》參演。排練中,文化館舞蹈幹部黃業威建議去掉彩龍船等實物道具,以二人表演唱的形式演繹此曲,獲得好評 [4] 
1956年春節,利川召開全縣文化代表大會,到會代表1994人,演出節目39個。隨後,舉辦骨幹訓練,對《龍船舞》等節目進行進一步潤色改編;1956年2月,利川以《龍船舞》的形式,參加《恩施地區第一屆民間歌舞文藝會演》,評為優秀節目。同年,湖北省舉辦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王國勝、張順堂以二人對唱後一個唱、一個吹木葉,最後再合唱的方式演唱。獲得好評 [4] 
1957年03月,利川汪營農民歌手王國盛,張順堂在北京懷仁堂舉行的“第二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比賽大會”上首次奉獻給首都觀眾《龍船調》,獲得領導和專家的好評。
1958年01月01日,在全國舉行的“通美杯”歌曲大賽中竟出現北京和湖北兩個組都選中《龍船調》這首歌的動人場面 [2] 
1958年,《龍船調》(又名《龍船曲》)列入湖北羣眾藝術巡迴輔導演出團演出節目,受到觀眾喜愛 [2] 
1958年9月,《湖北省羣眾藝術巡迴輔導演出團演出節目之一:歌曲集》印行,收錄了由《種瓜調》整理的《龍船曲》 [2] 
1958年《長江歌聲》第12期,發表《龍船調》歌譜 [2] 
1959年《長江歌聲》第1期發表文章,盛讚湖北羣眾藝術巡迴輔導演出團演唱的《龍船調》,有着濃重的湖北鄉土氣息 [2] 
1959年9月,恩施地區歌舞團參加在湖北劇院舉行的全省音樂舞蹈曲藝匯演,《龍船調》是匯演的第三個節目,演出取得成功,《湖北日報》發表了相關攝影報道 [2] 
1959年,湖北羣眾藝術巡迴輔導演出團到北京進行彙報演出,楊青雲演唱了《龍船調》 [2] 
1961年,湖北省啓動《中國民歌集成·湖北民間歌曲集》編輯計劃,周敍卿先生參與該書的編輯;1962年《湖北民間歌曲集》出版,收入《種瓜閻》 [2] 
1962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湖北民歌20首》,收入《龍船曲》 [2] 
1979年《種瓜調》收入《中國民歌集成》 [2] 
1980年至1989年,《龍船調》被眾多王玉珍等國內眾多知名歌唱家、歌手演唱,或錄製唱片,其中有劉家宜(1981年)、王潔實謝莉斯(1983年)、鬱鈞劍(1983年)、《羣星璀璨電視歌會實況鄉音集》(1983年)等 [2] 
1980年代,關於《龍船調》的研究文章開始湧現。如宋運昭《關於〈龍船調〉——兼談民歌創作的集體性》 、張漢卿《龍船調、竹枝詞、流徽曲》(1988年《音樂研究》第3期) [2] 
1994年5月30日,中央電視台地方台30分鐘節目專題報道了由柏楊民間老藝人演唱的《龍船調》,《龍船調》的發源地利川柏楊壩為世人矚目 [2] 
1998年9月,湖北省第四屆民運會在利川召開,五千人在開幕式上表演了名為《龍船調的故鄉》的大型歌舞 [2] 
1999年,湖北電視台專程到利川為《龍船調》拍攝MTV [2] 
1990以來,關於《龍船調》的研究論文日益增多,如鄒婉華《簡論恩施土家民歌“龍船調”的音樂特徵》;潘順福《論龍船調的民族屬性》;匡傳英、趙娜《合唱曲龍船調:傳承基礎上的再創作》;張靈騰《論土家族民歌龍船調的藝術形態》;張瀲《從民歌的多種改編看當代民歌的傳播——以利川民歌龍船調為例》;範心恆《符號學視野下“妹娃兒”身份仿擬萌屬性研究——以湖北恩施利川《龍船調》為個案研究》 [2] 
2000年8月,中央電視台在韓國釜山參加“第二屆奧林匹克國際合唱比賽”,《龍船調》獲得銀獎 [2] 
2002年12月20日,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音樂廳舉行獨唱音樂會,將《龍船調》唱響世界 [2] 
2002年,武漢星海合唱團一行50餘人家情韻,再推利川《龍船調》。8月,利川與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了由著名歌星湯燦演唱的MTV《利川民歌龍船調》在“魅力12”等欄目播放 [2] 
2003年06月,中央電視台錄播電視專題片“土以《龍船調的故鄉》為名”到利川拍攝專題片 [2] 
2003年-2006年,《龍船調》連續三次作為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悉尼歌劇院肯尼迪藝術中心幾個世界頂尖級藝術殿堂固定的選曲唱響,再次將“妹娃要過河,哪個來推我嘛”的唱詞推向世界 [2] 
2006年07月,《龍船調》入選中國探月搭載候選曲目 [2] 
2009年06月21日,《龍船調》榮獲湖北傳世金曲之首 [2] 
2009年10月,由中國舞蹈家協會和利川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龍船調”藝術節在清源體育場隆重開幕 [2] 

龍船調歌曲歌詞

正月是新年(哪咿喲喂
妹娃子去拜年(哪喂)
金哪銀兒梭銀哪銀兒梭
陽雀叫(哇咿呀喂子喲,那個咿呀喂子喲)
(女白)妹娃要過河哇,哪個來推我嘛
(男白)我就來推你嘛
艄公你把舵扳哪
妹娃(兒)請上(啊)船
(哪個喂呀ZUO,哪個喂呀ZUO)
把妹娃推過河喲喂
二月裏是春分(哪咿喲喂)
妹娃(兒)去探親(哪喂)
金哪銀兒梭銀哪銀兒梭
陽雀叫(哇咿呀喂子喲,哪個咿呀喂子喲)
(女白)妹娃要過河哇,哪個來推我嘛
(男白)還是我來推你嘛
艄公你把舵扳哪
妹娃(兒)請上(啊)船
(哪個喂呀ZUO,哪個喂呀ZUO)
把妹娃推過河喲喂
三月裏是清明哪咿呦喂
妹娃我去探親哪呵喂
金哪銀兒索銀哪銀兒索
陽雀叫咿呀喂子喲
白:妹娃要過河哪個來推我嘛
答:還是我來推你嘛/艄公你把舵扳哪妹娃子我上了船
啊喂呀唑啊喂呀唑
將阿妹推過河呦呵喂 [2-3] 

龍船調歌曲特點

龍船調思想感情

從民族精神來講,《龍船調》體現了土家人民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民歌傳達了一種詩意的人生境界,這種潛在的詩性傳統,在音樂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塑造了土家族人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龍船調》歌頌美好的事物與純潔的情感,由心靈深處生髮出對美好生活的讚美與期待。妹娃兒活潑的語言,一出場就奠定了整首歌輕鬆歡快的基調:青春活潑的豆蔻少女,一蹦一跳地來到渡口,在探親訪友途中和艄公互相唱和,簡單的生活化場景,傳達了一種歡快的情緒和對生活的熱愛。智慧的勞動人民將樂觀的人生態度凝結在民歌中,用歌聲來傳達歡快的心情,將土家族人民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傳達出來。
從民族情感來講,《龍船調》體現了土家族樂觀開朗的個性與追求自由的愛情觀。《龍船調》歌詞淺顯易懂、明白曉暢,短短數字刻畫出形象鮮明的兩個人物,體現了土家兒女活潑開朗、直率樂觀的性格特點。作為一首試探情歌,不僅表現了土家族對待男女婚姻愛情的態度,也展示了對歌划船定親的風俗。正月初,在清江源頭,河流兩岸,頭包青絲帕,身着對胸衣,腳踩白底鞋的土家小夥兒們與身穿開襟無領鑲邊繡衣、八幅羅裙,佩戴金玉飾物土家妹娃兒齊聚於此,敲鑼打鼓,鞭炮和鳴。不同於忸怩矜持的害羞姑娘,土家妹子先率直大膽的問道“是哪個來推我嘛”進行試探,而後土家小夥子樸實誠懇的答道“我就來推你嘛”,表明二人情投意合,真心相愛。而在祖輩留下的風俗中,正月初賽歌定親,在《龍船調》輕快的節奏中,把佳人送到彼岸的畫面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在歡快的旋律下,我們也被這種男女間純潔的愛情所感染。 [6] 

龍船調演唱方式

《種瓜調》主要流傳於利川市柏楊壩一帶,主歌歌詞有十段,從“正月瓜子才進園”、一直唱到“十月的瓜種要留到”。瓜多子,歷來被視為多子多福的象徵。在土家族地區,瓜更是生殖崇拜的隱語,體現了土家人浪漫的天性。
《種瓜調》通唱的唱法是,一男一女領唱,眾人幫腔。演出時,用竹篾彩紙紮成彩龍船,“麼妹”立於船中,船尾一男性丑角稱“艄公”,兩側數女伴舞。每到一地,劃地為台,麼妹領唱,唱完一曲踩着鼓點扶船起舞,艄公前後划槳,動作滑稽,博取觀眾一笑 [4] 

龍船調音樂特點

經過改編的《龍船調》,在音樂保留了土家族地區民歌的傳統音樂特點,一是旋律下行,首句是全曲高音出現次數最多的樂句,之後樂句全呈下行趨勢,這種旋律風格雖然很難表現波瀾壯闊的氣勢,卻很能表現高山流水、鳥語花香的細膩情緒。二是旋律級進。江漢平原民歌旋律一般具有音域較寬,音程較大,音符跳進的風格,而《龍船調》最高音和最低音相距只有八度,形成以級進為主的特徵。三是調式主音不被強調。土家族民歌大多數都有為骨幹音行腔,《龍船調》旋律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共35次,其次是,共30次,再就是,共18次 [2]  。而調式主音只有11次。調式出現不多,正是土家族民歌的一個顯著特點,不僅沒有不穩定的感覺,反而形成一種對比強烈的徵羽交替調式。全曲從羽調式開始,中部成對比性展開,結束在徵羽交替調式的,表現力豐富,層次分明 [2] 

龍船調音調

《龍船調》是以[Sol(梭)、La(拉)、Do(多)、Re(來)]四聲音列作為傳統五聲音階的基礎,以[La、Do、Re]和[Sol、La、Do]為骨幹音創腔編曲。第一樂句為以[Do、re、mi]為骨幹音向以[La、Do、Re]為骨幹音的靠攏進行,歌曲的中間樂句為以[Mi、La、do] 為骨幹音向以[La、Do、Re] 為骨幹音的靠攏進行。這些均為當地傳統的行腔編曲習慣。在歌曲的調式色彩方面,《龍船調》是一首終止於[Sol](徵)調式的民歌。但是,由於其編創者受制於傳統的行腔編曲習慣,以[La、Do、Re]為旋律骨幹音創腔編曲,所以整首歌中,調式主音[Sol](徵)十次出現,但八次系經過音,而[La](羽)、[Re](商)兩音在旋律中卻非常突出,反覆吟唱,給人留下這首[Sol](徵)調式民歌含有[La](羽)、[Re](商)特性和色彩的鮮明印象。像這樣具有濃郁的[La](羽)、[Re](商)特性和色彩的[Sol](徵)調式的民歌,當地的人們可以信手拈來。 [9] 

龍船調文體

從文體上看,《龍船調》基本上保留了《種瓜調》的副歌,主歌歌詞則由十段壓縮為二段(亦有三段版本),去掉鋪陳,“種瓜”這一歷史悠久的生殖意象被弱化,使愛情主題更加突出,反而更體現了土家族民歌的場景化特點,一聽到《龍船調》,我們就彷彿就看到清江渡口發生的一幕浪漫故事 [4] 
《龍船調》是利川民間劃龍船唱腔的主體。《龍船調》之所以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主要由於它詞曲都很有特色。歌詞通俗又洗煉,以淺顯質樸的詞成功地塑造藝術形象。歌中描繪了一個活潑俏麗的少婦回孃家時途經渡口,請艄公擺渡過河的一幅鮮明生動畫面。它的音樂特色在於旋律起伏較大,單域較寬,節奏較自由,腔調高亢婉轉,有很強的抒情性,感染力強。

龍船調語言

《龍船調》體現了鄂西地區獨特的語言藝術。《龍船調》在演唱中帶有很多襯字,這些襯字或為地方方言或為日常常用的語氣詞,具有濃烈的鄂西地區特色。雖然這些襯字多半沒有具體釋義,但是在整首歌中起承轉合,使曲調一唱三嘆韻味十足。首先,襯字的使用奠定了整首歌曲歡快輕鬆的意境。“正月裏是新年(哪咿喲喂),妹娃去拜年(哪喂) 金(哪)銀兒梭,銀(哪)銀兒梭,陽雀叫(啊)捎着鶯鴿(啊)捎着鶯鴿”,襯字的使用,讓歌曲充斥着喜慶、歡快的節日氛圍。其次,襯字的使用便於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開篇將一個腳步輕盈,盼望過節的妹娃兒送入我們眼前,而後的問句“妹娃要過河(哇),是哪個來推我(嘛)”則將一個可愛,活潑的女孩刻畫得栩栩如生。最後,襯字的使用有利於抒發情感,“把妹娃推過河(喲呦喂)”句末連用語氣詞抒發了一種強烈的情感,這種情感是複雜的,難以表述的,將可愛嬌俏的妹娃兒推過河,既有一種喜悦與開心,又有一種分別的不捨,將這一句高亢嘹亮地唱出來,在情感上是一種宣泄和表達,達到“情動於中而發乎聲”的效果。而“哪個咿呀佐,哪個咿呀佐”一整句歌詞全部用襯字,更是土家族民歌獨特的形式,這些民歌中的襯字,充分展示了鄂西地區特有的民歌文化。 [6] 

龍船調所獲榮譽

CCTV到《龍船調》的故鄉 CCTV到《龍船調》的故鄉
《龍船調》是世界優秀民歌,榮獲湖北傳世金曲之首,是湖北“十大區域特色文化品牌 [2] 

龍船調傳承保護

龍船調傳承價值

1.文學價值。《龍船調》字句精煉,反覆使用襯詞,如:“今哪葉兒梭,明哪葉兒梭”,大量使用方言詞彙,對於民族文化的交流有着實際的意義;《龍船調》裏的經典對話“妹娃要過河,是哪個來推我嘛”,“我就來推你嘛”,藴含情緒飽滿,演唱體現鮮明地域色彩和民族風情;《龍船調》的研究對於荊楚方言中遣詞造句部分的選擇和方言系統音調音變的探討有着深遠的作用,而《龍船調》本身可以被當作是一首“詩歌”,一首能深入挖掘出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的“詩歌”。
2.美學價值。《龍船調》是美的,首先,從歌詞;“二月是春分,瓜子才定根 三月是清明,瓜苗成了林”可以看出《龍船調》經過時間的洗滌,具備了審美的內容和形態,成了一種美的藝術,具有了對美的要求;其次,演唱《龍船調》的人,以及各種外在形式是美的,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經驗;最後,《龍船調》本身是美的,其字詞句生動,結構完整,讓人產生畫面感,極具藝術欣賞力,本身能給人帶來審美體驗,滿足對美的想象。
3.傳承價值。《龍船調》是中華兒女的財富,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有被深入挖掘的必要,進一步瞭解土家族特色民歌文化離不開對《龍船調》的來源、歷史脈絡、發展現狀、未來前景展望做系統全面的工作。對《龍船調》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展現獨特的傳承價值。 [7] 

龍船調傳承狀況

《龍船調》的發展面臨瓶頸期,中國知網上能找到的近三年關於《龍船調》的文獻寥寥無幾,《龍船調》在新時代湧現的新問題也值得做研究調查。另一方面,文化產業在進一步與旅遊業結合的同時也面臨諸多問題,在打響旅遊景點的同時要注重對文化的保護,亟待培養一批專業的演唱者,進一步擴大年輕人對《龍船調》的喜愛之情。 [7] 

龍船調保護措施

利川市政府為了更好地推進《龍船調》的發展,保證龍船調的傳承,制定了相關的政策,比如成立了龍船調民族文化研究會,專門負責龍船調的開發與保護工作。其在市政府的領導下,由民族宗教局牽頭,文化局、工商局等部門配合,對作為一種包括民歌、地域文化、民族精神在內的具有深層次民族文化內涵的龍船調申請商標註冊,把龍船調的商標批量印刷在賀卡和信封上。這不僅讓當地人意識到文化貴在傳承,也達到了對外宣傳的目的。
2012年開始,利川市舉辦了龍船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演等一系列活動。這些演出活動,都是在民歌傳承人指導下,由當地民間藝術團所表演。 [10] 

龍船調衍生作品

世界優秀民歌《龍船調》音樂電視,2009年8月9日下午在其故鄉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楊鎮封鏡
大型音樂電視片《龍船調》由中央電視台和利川市人民政府聯合攝製,曾執導過《血戰台兒莊》、《大決戰》、《驚濤駭浪》等影視劇的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翟俊傑藝術指導。被稱為“新民歌的領軍人物”的國家一級演員湯燦擔任主唱。中央電視台文藝綜合部編導張東輝任總導演。總政話劇團高級舞美設計師餘景新任美工。恩施州民俗專家譚宗派和《龍船調》的收集整理者周緒卿的兒子周華擔任顧問。期間, 湯燦和張東輝為柏楊李子小學捐款1萬元 [5] 
參考資料
  • 1.    利川燈歌《龍船調》  .中國利川網[引用日期2018-05-16]
  • 2.    龍船調介紹   .利川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5-18]
  • 3.    湖北民歌大家唱  .網易[引用日期2015-03-25]
  • 4.    龍船調  .中國利川網[引用日期2018-05-17]
  • 5.    相關信息  .中國利川[引用日期2018-06-10]
  • 6.    楊光宗, 金琪. 《龍船調》的歷史記憶與傳承創新[J].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 第36卷(6):82-87.
  • 7.    王雍, 張雨晴. 土家族民歌調查研究 ——以《龍船調》為例[J]. 今古文創, 2021, (46):82-83.
  • 8.    馬珊. 湖北民歌《龍船調》的風格和演唱特點[J].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1, (7):88,146.
  • 9.    黃中駿. 論民歌《龍船調》的歷史傳承、藝術特色和啓示[J]. 中國文藝評論, 2019, (10):32-40.
  • 10.    鄧敏. 民族政策視閾下《龍船調》的傳承現狀及對策[J].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