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川集

鎖定
南宋著名愛國文人陳亮的集子,他被歸入辛派詞人
中文名
龍川集
所屬朝代
南宋
作    者
陳亮
派    別
辛派詞人

龍川集辛詞介紹

12世紀下半葉,詞壇上大家輩出,名作紛呈。以辛棄疾陸游張孝祥陳亮劉過姜夔等詞壇主將為代表的“中興”詞人羣把詞的創作推到高峯。辛派詞人將詞體的表現功能發揮到了最大限度,詞不僅可以抒情言志,而且可以同詩文一樣議論説理。從此,詞作與社會現實生活、詞人的命運和人格更緊密相連,詞人的藝術個性日益鮮明突出。詞的創作手法不僅是借鑑詩歌的藝術經驗,“以詩為詞”,而且吸收散文的創作手段,“以文為詞”;詞的語言在保持自身特有的音樂節奏感的前提下,也大量融入了詩文中的語彙。雖然詞的詩化和散文化有時不免損害了詞的美感特質,但詞人以一種開放性的創作態勢容納一切可以容納的內容,利用一要可以利用的創作手段和藴藏在生活中、歷史中的語言,空前的解放了詞體,增強了詞作的藝術表現力,最終確立了詞體與五七言詩歌分庭抗禮的文學地位。
此期詞壇並非辛派獨霸天下,姜夔史達祖高觀國盧祖皋張輯等人,另成一派,從而形成雙峯對峙的局面。

龍川集創作道路

英雄的才情將略與“歸正人”的苦悶怨憤 “剛拙自信”的氣質個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經歷 抒寫人生行藏的創作主張和追求雄豪壯大的審美

龍川集作者介紹

辛棄疾的密友陳亮(1143~1194),是位豪俠奇士,詞風也辛相似。其詞多表現抗戰復仇、救國安民的思想懷抱,故他每詞寫就,“輒自嘆曰:‘平生經濟之懷,略已陳矣。’”(葉適《書龍川集後》)陳亮又長於政論,《宋史》本何以説他“論議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他也常常用詞來表達他的政治軍事主張,其詞所論時事往往可以跟他的政論文相互印證。如果説辛棄疾是以文為詞,那麼,陳亮幾乎可以説是“以詞為文”。強烈的現實針對性、鮮明的政治功利性和縱橫開闔的議論性構成了陳亮詞最突出的特點。如《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不見南師久,漫説北羣空。當場隻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羶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陳廷焯説換頭五句“精警奇肆,幾於握拳透爪。可作中興露布讀”(《白雨齋詞話》卷一),確是會心之論。《念奴驕·登多景樓》也是他“以詞為文”的代表作。
陳亮詞以氣勢見長,往往直抒胸臆,語言斬截痛快,風格雄放恣肆。但過分外露,缺乏內斂而少餘藴。其詞風雖與稼軒詞相似,如湖之會後與稼軒昌和的三首《賀新郎》,豪氣縱橫,足與稼軒原唱抗衡,擔存詞僅74首,佳作也有限,整體的藝術成就和影響遠遜於稼軒。
如果説陳亮是因為與辛棄疾氣質相近而詞風自然趨身一致,那麼,劉過(1154~1206)則是有意識地效法稼軒。劉過對辛棄疾十分崇拜,有詩説: “書生不願黃金印,十萬提兵去戰場。只欲稼軒一題品,春風俠骨死猶香。” (《呈稼軒》)因崇拜其人而學其詞,他的名作《沁園春》即是“有意效稼軒體者”:
斗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東坡老,駕勒吾回。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台”。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銜杯。
白雲“天竺習來。圖畫裏、崢嶸樓觀開。愛東西雙澗,縱橫水繞,兩峯南北,高下雲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動,爭似孤山先探梅。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此詞是仿效辛棄疾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的對話體,將先後相隔幾百年的白居易林逋和蘇軾請來幫忙説項,構思煞是奇特。詞中巧借三人的詩句來對話,縱筆馳騁,揮灑自如,深得辛詞豪邁狂放、幽默俏皮的神韻。而《沁園春·御閲還上郭殿師》和《沁園春·張路分秋閲》中語;《六州歌頭·題嶽鄂王廟》為岳飛鳴不平,激昂慷慨,也都神似稼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