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分庭抗禮

鎖定
分庭抗禮(拼音:fēn tíng kàng lǐ)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該成語最早見於《莊子·漁父》。 [3] 
“分庭抗禮”原義是客人與主人分立在庭的兩側,以平等的地位相對行禮(庭:庭院。抗:對等)。後用來比喻彼此地位或勢力相等,平起平坐或互相對立。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也作定語。 [3-4] 
中文名
分庭抗禮
拼    音
fēn tíng kàng lǐ
近義詞
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反義詞
望洋興嘆和衷共濟甘拜下風
注音字母
ㄈㄣ ㄊㄧㄥˊ ㄎㄤˋ ㄌㄧˇ
來源出處
《莊子·漁父》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

分庭抗禮成語出處

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通“抗”)禮,夫子猶有倨敖之容。(《莊子·漁父》) [3] 
“分庭抗禮”由句中的“分庭伉禮”演變而來。

分庭抗禮成語故事

成語漫畫《分庭抗禮》 成語漫畫《分庭抗禮》 [6]
一天,孔子與眾弟子到杏壇(今山東省曲阜市孔廟大成殿前)遊玩,走到一處景色優美的樹林邊時,眾人紛紛進入林中休息。弟子們讀書,孔子獨自彈琴。一曲未了,一條船停在附近的河岸邊,一位鬚眉全白的老漁夫走上河岸,坐在樹林的另一頭,側耳傾聽孔子的彈奏。孔子一曲終了,漁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貢子路到他跟前,問道:“這位彈琴的老人是誰?”
子路高聲説道:“他就是我們的先生,魯國的君子孔子啊!”起初,老漁夫並不知道孔子是誰,他問子路,孔子是何許人,姓甚名誰,子路一一作答。
老漁夫又問孔子以何“道”修心養德,子路還沒有回答,子貢便接過問話説:“我家先生生性忠信,身行仁義,精通修飾禮樂之術,深諳鑑選人才之道;對上忠於君王,對下教化百姓,他的一言一行對天下都是有利的。”
老漁夫聽了子貢的話無動於衷,他接着詢問孔子的爵號,是否輔佐王侯施政,子貢回答説,孔子既無封爵,也沒有參政。漁夫笑道:“這樣説的話,孔子仁則仁矣,但恐怕是勞累身心、損傷天性、偏行仁愛。他與我追求的“道”相差太遠。子貢覺得這老漁夫不是常人,立即把他的話轉告給孔子。孔手聽後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驚喜地説:“這位是聖人呀,快去把他請回來!”
孔子快步趕到河邊,老漁夫正要划船離岸,孔子尊敬地一拜再拜,虛心向他請教世間的真理,説道:“我從小讀書求學,到現在已經六十九歲了,還沒有聽到過像您這樣高深的教導,怎麼取個盛心地請求您幫助呢?”
老漁夫也不客氣,走下船對孔子説:“所謂真,就是精誠所至。不精不誠,就不能動人。所以,強哭者雖悲而不哀,強怒者雖嚴而不威,強親者雖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沒有聲音也能感到哀傷、真正的怒沒有友作就顯得威嚴,真正的親沒有笑容也能感到和平。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貴的。用於人間的情理,侍奉親人則慈孝,侍奉君主則忠貞,飲酒則歡樂,處喪則悲哀。”
孔子聽後深受啓發,不住地點頭。最後,孔子謙誠地對漁夫説:“能遇見先生真是我的幸運。我願意做您的學生,接受您的教導,請告訴我您住在哪裏好嗎?”
老漁夫並沒有告訴孔子他的住址,而是跳上小船,獨自划船走了。這時,弟子顏淵已把車子拉過來,子路把上車拉的帶子遞給孔子,但孔子兩眼直勾勾地望着漁夫的小船,一直到連船的影子都看不見了,才惆悵地上車。
子路對孔子出乎尋常的表現不理解,在車旁問道:“我為您駕車已經很久了,還沒見過像那個漁夫一樣傲慢的人平日裏,無論天子諸侯,還是達官顯貴,一律要與您‘分庭抗禮’,平起平坐,而您非但不彎腰行禮,反而面帶尊嚴之色,可今天您面對一個無名漁夫卻卑躬屈膝,先敬拜然後説話,是不是太過分了呢?我們幾個弟子都對您這舉動感到奇怪。對一個普通的漁夫,您怎麼可以這樣恭敬呢?”
孔子聽了子路的話很不高興,伏着車嘆口氣説:“唉,子路,你真是難以教化。你那俗陋之心至今未改!遇到年長者不敬是失禮,遇到賢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愛就是發生禍患的根源啊。今天這位漁夫是位懂得大道理的賢人,我怎麼能不尊敬他呢?” [2]  [5] 

分庭抗禮成語寓意

無聲而哀,無怒而威,無笑而藹,在其真。真在內者,神動於外,這種真是非常可貴的。孔子一生宣揚仁愛教化,周遊列國,但沒有得到重用。故事中的老漁夫在點化孔子,不要為此而耿耿於懷。孔子也明白了老漁夫的話,佇立河邊,遠望着老漁夫遠去。 [5]  [7] 

分庭抗禮成語用法

分庭抗禮成文用法

“分庭抗禮”原指賓主相見,站在庭院的兩邊,相對行禮。後用來指雙方平起平坐,實力相當,可以抗衡。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也作定語;中性。僅用於雙方。常與“跟”“同”等介詞配合使用。 [4]  [3] 

分庭抗禮運用示例

南朝陳·姚最《續畫品·序》:“至如長康(顧愷之)之美,擅高往冊……分庭抗禮,未見其人。” [4]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知縣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禮,留着吃了飯,叫他拜做老師。” [1] 
蔡東藩《明史演義》:“文龍也不謙讓,居然分庭抗禮,與崇煥對坐談天。” [4] 
錢鍾書《圍城》:“就像辛楣罷,自己要仰攀他,不比從前那樣分庭抗禮了。” [4] 
姚雪垠《李自成》:“但吳孟明認為曹化淳畢竟是皇上的家奴,所以對曹化淳處處表示尊敬,不敢分庭抗禮。” [4] 

分庭抗禮成語辨析

分庭抗禮—平起平坐
兩者都含有“地位平等”的意思。區別在於:“平起平坐”往往還含有“權力相等”之意(如,“慈禧故意使董福祥與榮祿平起平坐”),“分庭抗禮”沒有。“分庭抗禮”僅用於雙方;“平起平坐”多用於雙方,有時還可用於多方,如“他希望跟楊大剝皮、呂二細鬼三足鼎立,平起平坐”。“分庭抗禮”可比喻互相對立或搞分裂,鬧獨立,爭奪權力,“平起平坐”不能。 [3] 
參考資料
  • 1.    分庭抗禮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4-07-16]
  • 2.    鄭永安 編著.中華成語典故.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114-115
  • 3.    周宏溟編著.九用學生成語大詞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08:419
  • 4.    王俊編著.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能力篇 1[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6:52-54
  • 5.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 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8.01:105-106
  • 6.    崔曉光主編. 學生漫畫成語故事 逸聞哲理[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5.07:48
  • 7.    水中魚,袁鈺編著.中華成語故事大全集 超值金版[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0.0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