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糕

鎖定
黃糕是北方的一種面類食物,也叫黃米糕、米糕、糕、黍糕、黍子糕,由黍子加工製作而成,五穀之一黍的主要食用製法。主要流行於山西北部(大同忻州朔州),河北北部(張家口陽原縣蔚縣),陝西榆林內蒙古河套地區及周邊等。娶妻生子各大宴會必上的美食就是油糕,有些地方赴宴也叫吃油糕。
黍一直是作為五穀之一,是中國大地的主要糧食產物。
中文名
黃糕
分    類
麪食
口    味
別    名
黃米糕、米糕、糕、黍糕、黍子糕
主要食材
黃米麪

黃糕歷史淵源

黍原產地是中國,人類最早的栽培穀物之一,是地域特徵比較強的一種糧食。
五穀:一般指稻、黍、稷、麥、豆。即大米、黍子(黃米)、穀子(小米)、白麪、豆子。
1、《周禮·天官·疾醫》:“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 鄭玄 注:“五穀,麻、黍、稷、麥、豆也。”
2、《孟子·滕文公上》:“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 趙歧 注:“五穀謂稻、黍、稷、麥、菽也。”
3、《楚辭·大招》:“五穀六仞。” 王逸 注:“五穀,稻、稷、麥、豆、麻也。”
4、《素問·藏氣法時論》:“五穀為養。” 王冰 注:“謂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也。”
《詩經·碩鼠》:“無食我黍”。
《論語·微子篇》:“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丈人)殺雞為黍而食之”。
《幽明錄》記:“漢武帝與近臣宴於未央殿,啖黍臛也。”。
漢 崔寔 《四民月令·十一月》:“十一月。冬至之日,薦黍糕,先薦 玄冥 於井,以及祖禰。
唐 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黃糕大同黃糕

黃糕
黃糕(7張)
原料:黃米麪,有時加入少許玉米麪
製作方法:事先用水將黃米麪活好,然後放在籠屜上蒸幾十分鐘(根據火候以及麪粉品質不一)。最後將之整個翻在準備好的的盆子裏,來回揉打(當地人俗叫搋糕),最終一團勁道的麪食成型,當面食成型正熱時,往上面擦點油,一股油香味迎面撲鼻。
吃法:拿這個當主食,配着普通家常菜,如炒雞蛋燉菜,或者蘸羊雜湯,或者麪條湯去吃,好比大眾吃的主食大米飯一樣,不過當地人習慣伴着菜大口不嚼的吃下,外地人很難習慣。

黃糕山西懷仁米糕

大燴菜就糕 大燴菜就糕
山西懷仁的米糕有兩種做法,一種是素糕,這是糕最普遍的吃法。平時不這樣吃的不能叫作吃糕吧,就是把黃米麪用水活好撒在蒸籠裏,放在鍋上蒸,蒸好後,趁熱在盆裏扐(cai二聲,用力揉,原字字典沒有,用扐替代)好,就完成了。扐糕也是有技巧的,因為太燒手,一般要把手放在涼水裏過一下。這種現扐出的米糕叫現糕,過幾個小時就涼了,涼會變硬,再吃的時候就再熱下,比如切片蒸或煮。米糕一般都是和吃什麼菜關聯的,比如雞蛋碰糕、米糕沾肉、大燴菜就糕、羊雜米糕等。小時侯家窮,只在米糕上塗一層輔料沒有菜也能吃得津津有味,比如塗肉鍋的鍋邊油,或塗一層醬,或米糕上塗一層熟油上面再塗一層鹽,當然也有沾白糖的。
素糕 素糕
也有懶的做法,直接弄糕片片的,就是把黃米麪用水活好,揉成面魚兒狀,蒸或煮好即可。也在素糕的範疇。
有時黍米不完全去皮(也叫粗米)也做素糕,小時侯家窮,只為能吃飽一點,有的人家連這種都吃不上,只能吃高梁米製成的高梁糕充飢,而現在這兩種又成為了稀罕吃法。
圓型油糕 圓型油糕
第二種就是油糕,這是被大多數人所認知的一種吃法。一般是在米糕裏面包餡再下油鍋炸制而成,餡一般分為三種:糖、紅豆沙、土豆絲菜餡,一般土豆絲菜餡的捏成半月型(就像餃子的包法),糖或紅豆沙的捏成圓形的。
月型油糕 月型油糕
糕是一種相對難消化的主食,腸胃不好不要長期吃。糕特別耐飢,本地有種説法叫“四十里的莜麪,三十里的糕,二十里的玉蕉(即玉米)窩窩餓斷腰”,大意是莜麪最耐飢,吃飽後走路能走四十里,吃糕能走三十里,而玉米窩窩連二十里地都走不了。
米糕是一種地域性較高的食品,大同懷仁這邊吃的較多,南邊過了懷仁,吃米糕就漸漸少了,尤其是素糕。
黃米糕是以黃米麪(或叫糕面)製作而成,黃米麪當然就是黃米磨製而成,而黃米(在當地妓女也叫黃米,古時候糧食是一種主要的實物貨幣)是由黍子去皮而成。

黃糕北京黃糕

【附圖】
原料:麪粉、雞蛋、白糖紹酒糖桂花
掌故説明:
北京特色風味小吃。具有色澤鮮黃,質地鬆軟,味甜香潤,營養豐富的特色。
製作方法:
將麪粉放入籠屜中,用旺火蒸十五分鐘取出,過細籮;將雞蛋打入盆中,加入白糖、糖桂花和紹酒,攪打半小時成糊狀時,加入蒸好的麪粉攪成稠糊;在籠屜上放好模子,鋪上濕屜布,倒入稠糊攤平;將鍋中水燒沸,放上籠屜蒸二十分鐘,取出晾涼,切成小塊即成。
3、黃米:黃糕面原料,黍子去皮後即得。也作粗語,意為妓女,貶義,應用於河北蔚縣及其周邊縣市,村莊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