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麻黃屬

鎖定
麻黃屬,是蓋子植物綱、麻黃目、麻黃科的一個屬,約40種,中國有12種。 在高等植物系統中佔有特殊的位置。古老的植物。
麻黃屬植物的現代分佈主要在舊大陸和新大陸的乾旱荒漠區,長期以來為人類開發利用。
中文名
麻黃屬
拉丁學名
Ephedra L.
植物界
裸子植物門
麻黃科
麻黃屬 [5] 
分佈區域
亞洲美洲歐洲東南部及非洲北部
模式種
雙穗麻黃

麻黃屬形態特徵

灌木、亞灌木或草本狀,稀為纏繞灌木,高5釐米至2.5米,最高可達8米(Ephedra altissima),莖直立或匍匐,分枝多,小枝對生或輪生,綠色,圓筒形,具節,節間有多條細縱槽紋,橫斷面常有棕紅色髓心。葉退化成膜質,在節上交叉對生或輪生2-3片合生成鞘狀,先端具三角狀裂齒,通常黃褐色或淡黃白色,裂片中央色深,有兩條平行脈
雌雄異株,稀同株,球花卵圓形或橢圓形,生枝頂或葉腋雄球花單生或數個叢生,或3-5個成一復穗花序,具2-8對交叉對生或2-8輪(每輪3片)苞片,少苞片厚膜質或膜質,每片生一雄花,雄花具膜質假花被,假花被圓形或倒卵形,大部分合生、僅頂端分離,雄蕊2-8,花絲連合成1-2束,有時先端分離使花葯具短梗,花葯1-3室,花粉橢圓形,具5-10條縱肋,肋下有曲折線狀萌發孔雌球花具2-8對交叉對生或2-8輪(每輪3片)苞片,僅頂端1-3片苞片生有雌花,雌花具頂端開 口的囊狀革質假花被,包於胚珠外,胚珠具一層膜質珠被,珠被上部延長成珠被管,自假花被管口伸出,珠被管直或彎曲;雌球花的苞片隨胚珠生長髮育而增厚成肉質、紅色或桔紅色,稀為乾燥膜質、淡褐色,假花被發育成革質假種皮。
麻黃屬
麻黃屬(4張)
種子1-3粒,胚乳豐富,肉質或粉質;子葉2枚,發芽時出土。 [1] 

麻黃屬主要價值

麻黃屬生物價值

麻黃以其驚人的生命力和神奇的藥用價值而被譽為“黃金植物”、“沙漠衞士”、“綠色黃金”、“大漠之寶”。
第一、麻黃是特產於中國而聞名於世界的藥用植物,具有興奮中樞神經,誘發出 汗,抗過敏、抗流感病毒、利尿等作用,在中醫藥、蒙醫藥、西醫藥中都有廣泛的應 用;
第二、麻黃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麻黃經提取製成麻黃素系列產品,屬於出口創 匯型產品,銷路好,附加值高, 麻黃加工產業是資源轉換型產業,經濟效益較好;
第三、麻黃具有較高的飼用價值,麻黃營養豐富,含熱量高,是優良的冷季放牧飼草;
第四、麻黃有較高的生態價值,麻黃根系發達,適應性強,多分佈在氣候條件惡 劣的風沙乾旱地區,是優良的固沙植物, 對保護風沙乾旱地區的生態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五、麻黃是優良的景觀植物,麻黃四季常綠,常密集分佈,形成純植叢羣落,盛夏時節,紅果滿枝,景色美麗怡人,是較好的景觀植物和園林綠化植物。

麻黃屬經濟價值

麻黃是優良的景觀植物,麻黃四季常綠,常密集分佈,形成純植叢羣落,盛夏時節,紅果滿枝,景色美麗怡人,是較好的景觀植物和園林綠化植物。 [1] 

麻黃屬生態價值

麻黃有較高的生態價值,麻黃根系發達,適應性強,多分佈在氣候條件惡劣的風沙乾旱地區,是優良的固沙植物,對保護風沙乾旱地區的生態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麻黃屬飼用價值

麻黃營養豐富,含熱量高,是優良的冷季放牧飼草;麻黃具有較高的飼用價值,麻黃營養豐富,含熱量高,是優良的冷季放牧飼草。

麻黃屬分佈情況

麻黃屬廣佈於亞洲、美洲、歐洲東南部及非洲北部等乾旱、荒漠地區。中國有12種4變種除長江下游及珠江流域各省區外,其他各地均有分佈,以西北各省區及雲南、四川高山地帶種類較多,麻黃屬常生於乾旱山地及荒漠中。

麻黃屬下級分類

膜果麻黃組 Sect. Alatae Stapf
麻黃組 Sect. Ephedra [2] 

麻黃屬代表植物

草麻黃EphedrasinicaStapf
草本狀灌木,高20-40釐米;木質莖短或成匍匐狀,小枝直伸或微曲,表面細縱槽紋常不明顯,節間長2.5-5.5釐米,多為3-4釐米,徑約2毫米。葉2裂,鞘佔全長1/3-2/3,裂片鋭三角形,先端急尖。
雄球花多成復穗狀,常具總梗,苞片通常4對,雄蕊7-8,花絲合生,稀先端稍分離;雌球花單生,在幼枝上頂生,在老枝上腋生,常在成熟過程中基部有梗抽出,使雌球花呈側枝頂生狀,卵圓形或矩圓狀卵圓形,苞片4對,下部3對合生部分佔1/4-1/3,最上一對合生部分達1/2以上;雌花2,胚珠的珠被管長l毫米或稍長,直立或先端微彎,管口隙裂窄長,約佔全長的1/4-1/2,裂口邊緣不整齊,常被少數毛茸。雌球花成熟時肉質紅色,矩圓狀卵圓形或近於圓球形,長約8毫米,徑6-7毫米。
種子通常2粒,包於苞片內,不露出或與苞片等長,黑紅色或、灰褐色,三角狀卵圓形或寬卵圓形,長5-6毫米,徑2.5-3.5毫米,表面具細皺紋,種臍明顯,半圓形。花期5-6月,種子8-9月成熟。 [3] 

麻黃屬化學研究

麻黃主要成分為生物鹼(1%-2%).總生物鹼的80%-85%為麻黃鹼(左旋麻黃鹼,L-ephedrine);其次為偽麻黃鹼(D-pseudo-ephedrine,以及微量的L-N-甲基麻黃鹼(L-N-methyl-ephedrine)、D-N-甲基偽麻黃鹼(D-N-methyl-pseudo-ephedrine)、去甲基麻黃鹼(L-nor-ephedrine)、去甲基偽麻黃鹼(D-nor-pseudo-ephedrine)和麻黃次鹼(ephedine,麻黃定)等;麻黃含有少量揮發油,油中含I-a-松油醇(I-a-terpineol,萜品烯醇)、2,3,5,6-四甲基毗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尚含鞣質等。

麻黃屬種植技術

麻黃種植技術
一、生物學特性
麻黃屬 麻黃屬
麻黃是草本狀灌木,木質莖。由於主根發達,根櫱能力強,所以耐乾旱瘠薄,抗風蝕沙埋性強。葉膜質呈鱗片狀,對生而基部連着。雌雄異株,二年生開始結實,六月份開花,八月中旬至九月上旬種子成熟,成熟以後種子自然脱落,種子長卵園形,黑褐色或灰褐色,表面具有皺紋,並有苞片
麻黃的根系非常發達,一般深度在2米以上。其最大特性在地下30-40釐米的土層內可形成羣片狀結構根狀莖,是麻黃最發達的器官,承擔着吸收養分、水份、繁衍後代的重任。根狀莖粗可達4釐米,上有節,每一節上有2-4個不定芽和若干個不定根,不定芽可形成一個麻黃無性系單株。
二、育苗
麻黃種子採收難度大,價格昂貴,一旦育苗失敗,經濟損失較大,所以育苗工作十分重要。
1、圃地選擇
圃地應選在地勢平坦,背風向陽處,土壤以結構疏鬆、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或粘壤土為宜,PH值要低於7.5,一定要避開鹽鹼地
為改善土地壤理化性質,以利幼苗根系伸展,應在播種的前一年秋天進行全面整地,耕翻深度要達到25釐米以上。在整地前需用克菌丹拌成藥土撒在育苗地上,耕翻時每畝施入2500-5000公斤農家肥
根據土壤及氣候情況作成平牀或高牀。高牀牀面高15釐米,寬1米,長度依圃地而定,一般在10米左右,作好牀後灌足底水待播。
3、播種
為預防苗木猝倒病,播前咱子要進行消毒處理。方法是:先把種子用濃度為200PPm的育苗靈溶液浸泡兩小時,撈出後晾至能用手撒開,然後再均勻地拌入用克菌丹拌成的藥土中(克菌丹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5%,土為克菌丹重量10-15倍),播種量每畝10-15公斤。也可用0.5%食用糖溶液浸泡24小時,然後混沙催芽,沙與種混合比為2:1,催芽2-3天,有1/3種子發芽種子即可播種。
根據地表温度確定播種時間,一般在地表温度達到10℃以上時,即可進行播種。一般採用條播,播幅寬4-5釐米,條間距10釐米。由於麻黃種子出土能力弱,復土一定薄,以種子不外露為宜,復土後要稍加鎮壓。
4、苗期管理
麻黃播種後4-5天開始出苗,12天左右苗木出齊。在此期間,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澆水應多次少量。一般隔兩天澆一次即可。苗木出齊後結合澆水追施一次硫酸亞鐵。在生長期內再加施一次硫酸亞鐵和氮肥,並進行2-3次鬆土除草。8月份要控制澆水以利蹲苗,10月中旬澆防凍水,麻黃耐寒可露天越冬。麻黃苗木一般2年生出圃。
三、栽培技術
麻黃栽植在春季和雨季均可進行。但以清明節前後栽植成活率最高。麻黃既可成片栽植,亦可與果樹間種、與農作物套種,在沙土、沙壤土、粘土上都能栽植。栽前如有條件可進行施肥,一般採用穴栽法,每穴1-2株,栽植深度以根際深入土中1-2釐米為宜,株行距20×30釐米或30×30釐米,每畝約為6000-10000株。栽後要及時澆水。
麻黃為多年生植物,一般可生長30年左右,人工種植的麻黃二年後即可採收。採收季節在8-9月進行,收割時要注意茬口應高出地面1釐米,過低可能造成傷根引起麻黃死亡,過高可能造成生理乾旱死亡。 [4] 
參考資料
  • 1.    麻黃屬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3-11-02]
  • 2.    麻黃屬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3.    草麻黃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4.    馬德滋 劉惠蘭.《寧夏植物誌 第一卷》:寧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
  • 5.    麻黃屬 Ephedr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