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整地

鎖定
整地(site preparation)是指作物播種或移栽前進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總稱,整地的主要作業包括淺耕滅茬、翻耕、深松耕、耙地、耮地、鎮壓、平地、耖田、起壟、作畦等。
整地目的是創造良好的土壤耕層構造和表面狀態 ,協調水分、養分、空氣,熱量等因素,提高土壤肥力,為播種和作物生長、田間管理提供良好條件。
中文名
整地
外文名
site preparation
目    的
創造良好的土壤結構
性    質
名詞
學    科
農業

整地概念

整地基本定義

整地的目的是創造良好的土壤耕層構造和表面狀態 ,提高土壤肥力,為播種和作物生長、田間管理提供良好條件。在中國,整地的主要作業包括淺耕滅茬、翻耕深松耕、耙地、耮地、鎮壓、平地、耖田、起壟、作畦等。

整地整地方式

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
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於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
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
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台等。 [1] 

整地操作步驟

整地淺耕滅茬

淺耕滅茬是用圓盤滅茬耙、旋耕機、滅茬犁等破碎根茬、疏鬆表土、清除雜草的作業。在作物收穫後、翻耕前進行。能提高翻耕與播種質量。在一年多熟地區,可淺耕滅茬後直接播種下茬作物,也可不淺耕滅茬,直接翻耕。

整地翻耕

翻耕是用有壁犁翻轉耕層和疏鬆土壤,並翻埋肥料和殘茬、雜草等的作業。是整地作業的中心環節。

整地深耕

深松耕是用深松鏟或鑿形犁等疏鬆耕層,破除犁底層的作業。

整地耙地

耙地是翻耕後用各種耙平整土地的作業。耙深4~10釐米。用圓盤耙釘齒耙等耙地,有破碎土塊、疏鬆表土、保水、提高地温、平整地面、掩埋肥料和根茬、滅草等作用。稻田翻耕後耙地分幹耙和水耙。幹耙能碎土;水耙能起泥漿和平地、使土肥相融。

整地耮地

耮地是中國北方旱區在耙地後或與其結合進行的作業。多用柳條、荊條、木框等製成耮(耱)拖擦地面,能形成乾土覆蓋層,減少土壤表面蒸發和平地、碎土、輕度鎮壓等作用。

整地鎮壓

鎮壓是在翻耕、耙地之後用鎮壓器的重力作用適當壓實土壤表層的作業。

整地平地

平地是用平土器進行平整土地表面的作業。平整地面,利於播種和田間管理。對灌溉地區更為重要。用機引或馬拉平地器作業。結合耙地、耮地、鎮壓等進行複式作業,效果良好。

整地耖田

耖田是水田中用耖進行的一種表土耕作作業。目的是使耕耙後的稻田地面平整,進一步破碎土塊和拌勻肥料,促使土肥相融。耖田常在播種前或插秧前進行。

整地起壟

起壟是在田間築成高於地面的狹窄土壟 。能加厚耕層、提高地温、改善通氣和光照狀況、便於排灌。

整地作畦

畦是用土埂、溝或走道分隔成的作物種植小區。作畦有利於灌溉和排水。分為平畦、高畦。用作畦機、犁、鍬、鏟等進行作畦。 [2] 

整地經濟效益影響

整地的目的是提供能獲得較高成活率和生長率的土壤條件,以提高林地生產力。據報道 [3]  ,所有以桉樹為主要工業用材而成功地種植桉樹的國家,如巴西、南非、西班牙、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對有條件的地方都採用某種機械耕作作業,儘可能地提高整地規格,以達到速生豐產的目的。我國桉樹造林整地的水平發展迅速。20 世紀 60 年代初,桉樹造林較早的雷州半島主要為牛耕、人墾,70年代逐漸發展為機耕、人墾,80 年代以後便形成了以機械深耕後開溝或開穴造林為主的整地方式。各種整地方式對桉樹生長的影響有很大的不同,機械整地和人工整地之間的桉樹生長量差異可以在 20% ,甚至在100%以上。一般而言,整地的投入越大,生長量越高,投入越小生長量越低,然最終的利潤則不與蓄積量的大小完全成正比。
考慮桉樹種植區的迅速發展,及其複雜的地形和經濟因素,“九五” 國家攻關專題“桉樹紙漿用材樹種良種選育及培育技術研究” 設置了整地方式對桉樹生長及經濟效益影響的研究內容,目的在於探討適宜於丘陵台地最為經濟有效地提高桉樹林地生產力的整地措施,從而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
整地對桉樹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影響
表1 整地對桉樹成活率的影響 表1 整地對桉樹成活率的影響
整地為林木的成活提供了良好保證,疏鬆了土壤,改善了土壤環境。不同整地方式對桉樹成活率的影響調查結果(表1)表明,機耕整地有利於提高桉樹的成活率,其次為帶墾。穴墾擴穴和穴墾種植對桉樹成活率的影響沒有明顯差異。對植後1個月的調查結果,各處理成活率分別為95.2%,93.3%,92.5%和92.4%。雖然人工穴墾造林,苗木受到的環境脅迫大於機耕全墾和人工帶墾,對其成活起到了一定的影響,但也由於桉樹具有較強的生命力,以致穴墾種植同樣保存着較高的成活率。經方差分析,處理間 F0.05 = 3.49 > F= 2.71> F0.1= 2.60,不同整地方式的成活率僅在0.1水平上差異顯著。
正因為桉樹強大的生命力,使其具有廣泛的適應不同立地條件下生長和萌芽的能力,從而保證了桉樹高成活率的同時,保存率也有了保障。4年生時,機耕、帶墾、擴穴 和穴墾分別為92.5%,90.7%,90.2%和89.0%。保存率高低的變化規律與同成活率的變化相一致。對比丘陵地的整地試驗有着基本一致的結果。
整地對材積的影響
表2 整地方式對桉樹生長的影響 表2 整地方式對桉樹生長的影響
表2結果同時表明,林分的單株材積同樣地隨着整地質量的提高而明顯增大。方差分析結果處理間的差異達到了0.01的極顯著水平。機耕、帶墾、擴穴分別為穴墾對照337.7%、194.7%和125.7%。整地對材積的影響要比對高和徑的影響更加強烈。林分的蓄積量=單株材積 X 單位面積的有效株數,因此,在造林規格一致的情況下林分蓄積主要受單株材積的影響。不同整地方式間單株材積存在明顯差異的同時,機耕整地又有較高的保存率,因此,蓄積量各處理間的差異對比單株材積差異更大,機耕、帶墾、擴穴、穴墾分別為 51.12、28.91、18.55和 14.57 m3·hm-2,是穴墾對照的350.9%、198.4%和127.3%。
整地方式的選擇
表3 整地方式對土壤容重的影響 ( 林齡:4 a) 表3 整地方式對土壤容重的影響 ( 林齡:4 a)
桉樹生長良好與否,很大程度取決於整地的質量與方法。不同的整地方式經濟投入差異雖然並不算很大,但它們對土層的翻動則太不一樣,機耕整地在0~40 cm 的土層上,80% 的土壤得到了鬆動,而帶墾約為20%,穴墾約8%,擴穴方式在穴墾8%的基礎上,另有25%(0~20 cm)的土層得到鬆動。各整地方式對土壤容重的調查結果(表3),4 年生時仍有一定的差異。有資料認為整地對改善土壤物理性質的作用,一般可維持 7~10 a,疏鬆的土壤環境為根系的發展和水分的保存提供了良好條件,從而利於樹木生長。因此,在進行整地方式的選擇時,條件許可並儘量減少水土流失的情況下,應儘可能地採用機耕整地以更好地提高整地規格。高規格的整地方式它能更好地疏鬆土壤,更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性質,促進桉樹生長,提高林分蓄積,併產生可喜的經濟收益。
從經濟投入、土壤條件的改善程度和桉樹的生長表現綜合結果可知,通過機械的手段提高整地規格是最為合算的,它能更大程度地鬆動土層,改善土壤物理條件,為根系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環境,從而明顯地促進了桉樹林分的生長。林分的蓄積量和經濟效益因此而顯著提高。高規格的整地方式除有改善土壤物理性質,促進桉樹生長外,還能最有效地控制雜草的生長,減少雜草對桉樹的競爭,特別是對桉樹幼林的競爭。因此,建議有條件的地方,儘可能地提高整地規格,以達到桉樹速生豐產和較高經濟效益的目的。採用裂土器或環山溝攔截水土以減少水土流失的做法也是提倡推廣的好辦法。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