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是森林的載體,是森林物質生產和生態服務的源泉,是森林資源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法》規定,林地是指鬱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苗圃地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宜林地。在進行經濟效益評估時主要是對各類型林地面積及其價值進行評估。
[1]
- 中文名
- 林地
- 外文名
- woodland
- 分 類
- 喬木林地,灌木林地,採伐跡地等
- 定 義
- 林地是森林的載體
- 特 點
- 是森林資源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 舉 例
- 竹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
林地概念
編輯林地是森林的載體,是森林物質生產和生態服務的源泉,是森林資源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法》規定,林地是指鬱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苗圃地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宜林地。在進行經濟效益評估時主要是對各類型林地面積及其價值進行評估。
[1]
林地分類
編輯按土地利用類型劃分,林地是指生長喬木、竹類、灌木、沿海紅樹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綠化用地,以及鐵路、公路、河流溝渠的護路、護草林。
林地林地概況
編輯主要用於林業生產的地區或天然林區統稱為林地。世界的天然林區主要分佈在熱帶雨林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以及中、低緯度的山區。據1992年統計,世界森林面積為38.6億公頃,森林覆蓋率約為30%。我國宜林地面積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5%以上。1994年底我國森林覆蓋率為13.9%。
林地林地現狀
編輯2021年8月26日上午,自然資源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標準時點),全國林地28412.59萬公頃(426188.82萬畝)。其中,喬木林地19735.16萬公頃(296027.43萬畝),佔69.46%;竹林地701.97萬公頃(10529.53萬畝),佔2.47%;灌木林地5862.61萬公頃(87939.19萬畝),佔20.63%;其他林地2112.84萬公頃(31692.67萬畝),佔7.44%。
[2-3]
2023年4月12日,自然資源部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發佈《2022年中國自然資源統計公報》。《公報》顯示,在自然資源概況方面,2022年度全國國土變更調查初步彙總結果顯示,全國共有林地28352.7萬公頃。
[4]
- 參考資料
-
- 1. 張穎.《生態效益評估與資產負債表編制 》 以內蒙古扎蘭屯市森林資源為例.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09
- 2. 耕地面積19.179億畝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公佈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1-08-26]
- 3.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發佈 .礦業界[引用日期2021-08-29]
- 4. 《2022年中國自然資源統計公報》發佈 .澎湃.2023-04-12[引用日期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