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鹽阜大眾

鎖定
《鹽阜大眾》是中國共產黨鹽阜區黨委、華中五分區,在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指導下,於1943年4月25日在蘇北濱海縣振東鄉施頭莊創辦的機關報,8開大小,以工農兵大眾為重要對象;是華中抗日民主根據地第一張通俗報紙。首任社長王闌西,總編輯艾寒松,主編趙平生(化名黃則民),副主編錢毅
中文名
鹽阜大眾
出版時間
1943年4月25日
類    別
機關報
開    本
8 開
首任社長
王闌西

鹽阜大眾簡要介紹

鹽阜大眾 鹽阜大眾
該報面向大眾,力求內容淺顯、短小、易懂。主要“登載鹽阜區以及國內外的新聞消息”,以讓更多人“知道天下大勢,國家大事,以及反掃蕩的消息”、是“一種泥腿子報,專給不識多少字的大眾看”(《鹽阜大眾》報·發刊詞)。其中圖文並茂,文字淺白,“淺顯解釋中共全面抗戰路線,傳播敵後根據地軍民抗戰捷報,揭露日偽罪行與陰謀”(《中國現代報刊名錄》)等。此外,還設有“大眾言論”、“大眾知識”、“大眾通訊”、“大眾寫作”,以及“歌謠”、“快板”、“連環圖畫”、“小調”、“小詩歌”、“小故事”、“小笑話”、“小辭典”等欄目,生動,活潑,配合着時事,受人關注。
鹽阜大眾 鹽阜大眾

鹽阜大眾發展歷程

鹽阜大眾 鹽阜大眾
《鹽阜大眾》是一份黨的機關報中歷史較為悠久的地方黨報之一,也是一份被譽為同鹽阜等地區工農兵大眾血肉相連的一張報紙,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聞名於當時華中和全國各個根據地,“是共產黨最早的地區黨報,在各個革命時期都有過光輝的業績。”《三起三落的<台州大眾>報》,同時《鹽阜大眾》報也培養了不少人才。如,常為報紙創作木刻版畫的莫樸、洪藏沈柔堅蘆芒、凡一、丁達明錢小惠等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像《模範班巧計捉和平軍》、《希特勒吹“牛皮”》等,讓不識字的男女老少一看就懂,深受感染。他們與西北延安、東北等地區的版畫家古元江豐彥涵沃渣石魯等藝術家一道,奠定了根據地木刻版畫的基礎。當時在《鹽阜大眾》報周圍,還湧現出一批“一手拿筆頭、一手拿槍頭、一手拿鋤頭”這樣能文能武的記者、編輯、通訊員。著名作家陳登科對培養他成長的《鹽阜大眾》報,就懷有深厚的感情。分別在1983年、1993年紀念創刊40和50週年時,寫下了“《鹽阜大眾》報是我的乳孃”的題辭,又説出:“《鹽阜大眾》是我的保姆,是我的乳孃,我是吃《鹽阜大眾》的乳汁成長起來的”激動話語。
鹽阜大眾 鹽阜大眾
《鹽阜大眾》運作始終,儘管條件艱苦,發行量有限,加上“辦這樣的通俗報紙,在整個華中抗日根據地來説,還是首創,誰也沒有經驗。”(趙平生《回憶與希望》),但卻有黨和人民的支持,蓬勃向上,積極辦報,如,當時把詩人林山、陸維特等人創作的《牆頭詩》發表在《鹽阜大眾》上,還讓各地及時寫到村頭路邊的牆上去,既鼓舞了軍民的士氣,又打擊了敵人的氣焰,使得《鹽阜大眾》報在發展的道路上“猛晉迅速。”(阿英《錢毅小傳》),保留了大量的珍貴資料。“受到華中局、新四軍首長”“劉少奇陳毅黃克誠的讚揚。”(王維《懷念趙平生同志》)也像洪學智評價的那樣:“這張在抗日戰爭最艱苦歲月中創刊的報紙,戰爭年代曾經是鼓舞鹽阜軍民戰勝敵人取得勝利的進軍號角。”有着“烽火信使”等盛譽。另外,當年辦報所取得的成功經驗,仍然值得今天加以借鑑。為此,《鹽阜大眾》報在中國革命史和中國新聞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鹽阜大眾 鹽阜大眾
鹽阜大眾 鹽阜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