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濱海縣

鎖定
濱海縣,江蘇省鹽城市下轄縣,位於鹽城市東北部,東瀕黃海,面積1949.60平方千米 [13]  。濱海縣屬暖温帶向亞熱帶過渡的濕季風氣候區,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境域屬黃淮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截至2020年6月,濱海縣下轄3個街道、11個鎮、2個場、3個園區 [7]  ,縣人民政府駐坎南街道。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濱海縣常住人口820084人 [14] 
因瀕臨黃海而得名。濱海縣一名始於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5月,由潮南縣更名而來 [17]  。1949年11月,阜東縣和濱海縣合併為新的濱海縣。1966年3月,又析為濱海和響水兩縣。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濱海縣隸屬鹽城市 [13]  。2020年1月22日,濱海縣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1-2]  。2020年7月29日,濱海縣入選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3] 
2020年,濱海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503.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71.11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94.08億元,下降2.7%;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38.67億元,增長2% [15] 
中文名
濱海縣
外文名
Binhai County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蘇省鹽城市
地理位置
江蘇省沿海、鹽城市東北部
面    積
1949.60 km²
下轄地區
3個街道、11個鎮、2個場、3個園區
政府駐地
坎南街道
電話區號
0515
郵政編碼
2245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向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氣候
火車站
濱海港站
車牌代碼
蘇J
地區生產總值
503.86 億元(2020年)
人    口
820084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14] 

濱海縣歷史沿革

濱海縣域元、明朝時屬淮安府山陽縣,清朝時屬阜寧縣。
民國三十年(1941年)9月,鹽阜區委決定並報經中共中央華中局批准,將阜寧縣東北行署所轄區域從阜寧縣劃出,組建阜東縣。原阜寧縣廢黃河以南、射陽河以北、崗墩套以東、黃海以西的十一區一部,六區、十二區大部,二區、三區全部為阜東縣範闈,縣治東坎。
1949年11月,阜東、濱海(今響水縣境)兩縣合併,以濱海縣命名,縣委縣政府機關駐東坎,隸屬蘇北鹽城專區。
1966年3月,濱海縣劃分為濱海、響水兩縣,以廢黃河、中山河為界,河北為響水縣,河南為濱海縣。
1968年8月,濱海縣革命委員會成立,隸屬鹽城地區革命委員會。
1981年4月,濱海縣革命委員會撤銷,恢復濱海縣人民政府,隸屬鹽城地區。
1983年3月,鹽城地區實行市管縣,濱海縣隸屬鹽城市。 [12] 
濱海縣西湖公園 濱海縣西湖公園

濱海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濱海縣下轄3個街道(東坎街道坎南街道坎北街道)、11個鎮(五汛鎮蔡橋鎮正紅鎮通榆鎮、界牌鎮、八巨鎮八灘鎮濱淮鎮天場鎮陳濤鎮濱海港鎮)、2個場(濱淮農場新灘鹽場)、3個園區(開發區沿海工業園、濱海港經濟區、濱海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7]  ,縣人民政府駐坎南街道。

濱海縣地理環境

濱海縣位置境域

濱海縣位於鹽城市東北部,在北緯33°43′~34°23′與東經119°37′~120°20′之間。東臨黃海,南依射陽河蘇北灌溉總渠射陽縣交界,西與漣水縣毗鄰,西南與阜寧縣相連,北隔廢黃河中山河響水縣相望 [8]  ,面積1949.60平方千米 [13] 

濱海縣地質

濱海縣位於揚子斷塊區內蘇北斷陷盆地的東北部,地層發育齊全,沉積一套淺海相、濱海相及陸相物質。第四紀沉積厚度為150米左右。縣境地質構造主要是由一系列北東向褶皺、斷裂,以及配套的橫張或張扭性斷裂組成的濱海斷褶皺帶。地質構造濱海斷褶帶在中生代印支~燕山早期褶皺隆起,遭受到剝蝕,直到第三紀時才被覆蓋。縣境絕大部分地區為隆起區。濱海斷褶帶的主要褶皺自北向南有:小喜灘向斜,新淮河口背斜,康莊~新灘鹽場背斜,東坎~濱淮倒轉向斜,八灘南背斜等。褶皺軸大致平行,背斜皆向北東昂起,向南西傾伏。濱海斷褶帶內斷裂,是以一系列平行的北東向斷裂為主。自北向南主要有穆莊~新星斷裂、界牌~濱淮農場斷裂、八灘~小街斷裂和新港斷裂。除界牌~濱淮農場斷裂與新港斷裂為逆向斷層外,其餘均為正斷層 [10] 

濱海縣地形地貌

濱海縣地處廢黃河、中山河與射陽河之間,全部為黃淮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濱海地形皆為平原,總體呈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廢黃河奪淮以後,攜帶的泥沙經海潮、風浪作用沉積而成,從廢黃河老堆向南,地勢逐漸傾斜。地面海拔高度一般在0.6米~9.8米之間,按地面高程(廢黃河零點)可將濱海縣分為高亢地、次高地和低窪圩區三種類型。總的地貌可以分為海相沉積沙岡古土壤區、廢黃河沿岸高灘地區、黃泛坡地區、渠南水網地區、翻身河低窪地區 [10] 

濱海縣氣候

濱海縣屬暖温帶與熱帶過渡地區。氣候温和,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較充沛,無霜期較長。境內季風性氣候特點比較明顯,夏季風來自東南方或南方的海洋,偏南風較多,氣候炎熱,潮濕多雨,高温和多雨相結合 [9] 

濱海縣自然資源

濱海縣土地資源

濱海縣耕地面積10.01萬公頃。濱海縣林桑果竹地為5.6萬公頃,林堤佔地236.93公頃,城鎮居民、工業、交通等非農業佔地32.48萬公頃。濱海縣水域面積207平方千米,佔濱海縣總面積10.85%,其中河流面積1.38萬公頃,佔總水面的66.41%,坑塘水面6983公頃,佔33.58%。境內海岸線總長度為44.6千米,佔全市海岸線總長度的9%。濱海縣土壤主要是水稻土、潮土和鹽土,包括沙土、夾沙土、兩合土、淤土、鹽性土、花鹼土等。土壤肥力普遍較低,速效鉀40ppm~160ppm,有效鋅、硼均低於臨界值,有效銅、鐵較為豐富,pH值在8.0~8.5之間,地下水礦化度高,易返鹽 [11] 

濱海縣生物資源

濱海縣生物資源比較豐富。水產資源主要有各種魚類、蝦、蚌、蟹等71種;林木主要有水杉、意楊、刺槐、銀杏、柳樹、桃、李、梨、杞柳等100餘種;草本植物有200餘種;農作物主要有稻、麥、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另有黨蔘、太子參、白朮、何首烏、半夏等100餘種中藥材植物。野生動物資源120多種。人工養殖畜禽有豬、黃牛、羊、馬、長毛兔、雞、鴨、鵝等多種;有鳥類120多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種,二級保護動物20多種,還有野鴨、野兔、獾等各種野生獸類和兩棲類動物 [11] 

濱海縣水資源

濱海縣境內河流屬淮河流域水系,多年平均徑流深度為213毫米,年平均徑流量3.24億立方米,過境客水年平均為94.06億立方米,地下水為2.21億立方米,加上過境客水合計水資源總量為99.51億立方米。境內有淮河入海水道、蘇北灌溉總渠、廢黃河(中山河)、通榆河、射陽河5條主幹河道,其他干支河流48條,總長852千米,集水面積約3737.65公頃,河網密度為6.29千米/平方千米。縣境河流水位直接受裏下河地區的降水量及射陽河閘、六垛閘、二罾閘、振東閘和濱海閘啓閉的影響。濱海縣地下水屬潛層水,有部分屬滲漏水,全年開採量為0.13億立方米,主要補給來源於降水入滲,其次為地下徑流側向補給 [11] 

濱海縣風資源

濱海縣具有明顯季風氣候的特徵。冬季,氣流常來自西伯利亞,多吹西北風;夏季,受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氣流常來自海洋,多吹東南風。濱海縣常年平均風速為3.3米/秒,各月平均風速以3月、4月和5月較大,都在3.7米/秒或以上,最大值風速為5.1米/秒;8月、9月和10月較小,都在3.0米/秒或以下,最小值出現在9、10兩個月,平均風速只有1.8米/秒。最大平均風速為21.3米/秒。東北到北風次之,佔20%;西到西南風最少,只有10%。按16個方位計算,東南風最多,佔10%;東南偏東和靜風次之,佔8%。除了正南、正北和靜風外,偏東象限的7個風向佔51%,偏西象限的7個風向只有30%。風向西北偏北風,極大瞬間風速為31.3米/秒,風向東南偏東,相當於浦氏風力11級。縣內全年的風向頻率以偏東南風為最多,佔25%,屬北亞熱帶與暖温帶過渡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濱海縣近海岸帶的風速、風能等值線走向基本與海岸線平行,區內風資源分佈東高西低,自內陸愈向海邊風資源愈豐富。風能區65米高度年平均風速6.7米/秒,平均風功率密度約318瓦/平方米 [11] 
濱海縣 濱海縣

濱海縣太陽能資源

濱海縣常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為117.47千卡/立方厘米,夏季最多為37.59千卡/立方厘米,佔全年32%;春秋季為33.34千卡/立方厘米,佔全年22%;冬季最少為20.25千卡/立方厘米,佔全年17%。1986~2005年,平均每日日照時數為2338.1小時。平均年日照百分率為53%。日照的年際波動較大,最多的1989年達2575.1小時。最少的1995年只有2057.0小時,極端值相差618.1小時。季節分配夏多冬少,8月份最多為240.9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8%;二月份最少為163.6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3%。日照時數的季節分佈:春季(3月~5月)為633.7小時;夏季(6月~8月)為665.2小時;秋季(9月~11月)594.9小時,冬季(12月~2月)為506.0小時 [11] 

濱海縣礦產資源

濱海縣區域內黏性土壤(老油泥)是主要的礦產資源。其土壤物質主要來源為淮河沖積近代黃泛物,粘性較強,適宜磚瓦生產,屬非金屬礦種。濱海的黏土資源主要分佈在廢黃河一線的大套、東坎、濱淮、樊集等鄉鎮,堆堤高出地面部分,有3米~5米可供開採。八巨、界牌、陳濤等鄉鎮地勢高低不平,灌水困難,無法栽種水稻,農業生產效益低,中低產田改造後,餘土可供磚瓦企業生產使用,既提高企業效益,又能增加農民收入。正紅、五汛、通榆等鄉鎮,魚塘、廢溝塘開採整治可發展養殖業,對長期淤塞的河道衝漿疏通拓寬,開採的淤土可供作磚瓦原料,變廢為寶。縣境黏土儲量約610萬立方米 [11] 

濱海縣政治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長
常務副縣長
縣委常委、副縣長
副縣長
蔡瑩翠
參考資料: [20-26] 

濱海縣經濟

濱海縣綜述

2018年,濱海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75.4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6.45億元,增長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93.75億元,增長2.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18.22億元,增長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50994元,比上年增長5.5% [12] 
2020年,濱海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503.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71.11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94.08億元,下降2.7%;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38.67億元,增長2% [15] 
濱海風景 濱海風景

濱海縣第一產業

2018年,濱海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0.66億元,比上年增長3.8%。農業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29133.33公頃,比上年增長2.9%;糧食產量96.5萬噸,比上年增長2.4%。部分經濟作物產顯有所下降。棉花產量140噸,油料產量1.67萬噸,分別比上年下降41.7%、43%。林牧漁業發展穩定。全年造林953.33公頃,濱海縣林木覆蓋率達31.45%,比上年提高0.28個百分點。2018年末,濱海縣生豬出欄93.5萬頭,比上年增長13.3%;家禽出欄1789萬隻,比上年下降14.9%。肉類總產量9.77萬噸,比上年下降4.4%;禽蛋類總產量6.1萬噸,比上年下降28.6%;水產品產量9.9萬噸,比上年下降10%。高效設施農業建設取得新突破。全年高效農業面積達到50400公頃、設施農業面積18200公頃。濱海縣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68家,其中省級10家,比上年新增2家;市級36家,比上年新增6家。農業機械化水平繼續提高。年末濱海縣擁有農機總動力89.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7%;農用排灌動力機械12.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0.8% [12] 
濱海縣旅遊景點

濱海縣第二產業

2018年,濱海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票銷售299.1億元,比上年增長9.3%。濱海縣工業用電韜18.6億千瓦時,比上年下降1.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2.4%,比上年下降15.4個百分點 [12] 
2018年,濱海縣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44.95億元,比去年增長9.8%。建築業增加值32.21億元,比去年增長15%。年內商品房施工面積213.9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8.2%;商品房新開工面積46.0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9.7% [12] 

濱海縣第三產業

2018年,濱海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8.6%。其中,服務業投資比上年增長0.3%。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5.73億元,比上年增長28.1%;商品房銷售面積64.93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5%,商品房平均價格6583元每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7.9% [12]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93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批發業和零售業分別實現零售額13.03億元、104.77億元,同比增長5.2%、8.2%;住宿業實現零售額1.25億元,同比下降0.4%;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1.89億元,同比增長6.7%。2018年,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15.4億元,比上年增長6.8%;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5.4億元,比上年增長14.6% [12] 

濱海縣人口

濱海縣數量

2018年末,濱海縣户籍人口122.57萬人,比上年增長0.04%;年末常住人口93萬人,比上年下降0.5%。人口出生率7.1‰,人口死亡率2.8‰,人口自然增長率4.3‰ [12]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濱海縣常住人口820084人 [14] 

濱海縣民族

2018年末,濱海縣有少數民族有37個、3322人,有2個少數民族村。東坎街道廣垛民族村有回民1334人,界牌鎮淮河民族村有回民522人 [12] 
濱海縣落日與晚風 濱海縣落日與晚風

濱海縣交通運輸

濱海縣綜述

2018年末,濱海縣等級公路總里程達224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27.3千米,一級公路207千米,二級公路259千米。全社會客運量530萬人次,貨運量1812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I.I%、0.4% [12] 
濱海縣植物

濱海縣公路

濱海縣境內有204國道,省道陳李公路,海堤公路與寧靖鹽,京滬,寧連高速及沿海高速聯成一體。
蘇北灌溉總渠 蘇北灌溉總渠

濱海縣鐵路

青鹽鐵路途經濱海縣並設立濱海港站,於2018年12月投入運營。

濱海縣水運

通榆運河南接長江水道,入海水道中山河,蘇北灌溉總渠貫穿境內並西接京杭運河,濱海港已成為國家二類開放港口。

濱海縣社會事業

濱海縣教育事業

2018年末,濱海縣有學校159所,在校生人數16.7萬人。其中:普通中學32所,在校生4.9萬入,在校生人數比上年多9007人;小學52所,在校生8萬人,在校生人數比上年少4169人;職業高中1所,在校生5305人。濱海縣擁有各類幼兒園73所,在園兒童3.5萬人。小學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分別達到100%、98.2%。全年高校錄取人數4063人,其中本科以上1817人,佔錄取總人數的44.7% [12] 

濱海縣科技事業

2018年,濱海縣組織實施各類科技項目255項,下達科技經費13520萬元,其中:省級項目68項,市級項目53項。全年專利申請量1366件,其中發明303件;授權專利777件,授權發明56件 [12] 

濱海縣文化事業

2018年末,濱海縣擁有藝術表演團體9個,表演場館9個。有文化館1個,文化站10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38萬冊。一批文藝作品在省市獲獎。累計建成鎮文化站9個、村文化室296個,完成文化預約送戲下鄉206場 [12] 

濱海縣體育事業

2018年末,濱海縣擁有等級運動員20人,裁判員10人。縣運動員在各類體育比賽中獲得獎牌125枚,其中:金牌23枚、銀牌44枚、銅牌58枚 [12] 

濱海縣醫療衞生

2018年末,濱海縣有衞生機構45個,其中,醫院(含鄉鎮衞生院)38所;擁有病牀3084張。濱海縣共有衞生技術人員4746人,其中,醫生1990人。衞生工作人員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有3126人,佔總人數的53%;擁有中級以上職稱的1410人,佔總人數的23.9%。濱海縣衞生服務體系健全率達100%。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 [12] 

濱海縣社會保障

2018年末,濱海縣從業人數達55.1萬人,比去年減少0.86萬人。城鎮新增就業9278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68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78%,比上年下降0.05個百分點。2018年末全縣參加失業保險54820人,參加養老保險661814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98.73萬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0.14萬人 [12] 

濱海縣歷史文化

濱海縣地名由來

濱海,因瀕臨黃海而得名 [12] 

濱海縣方言

濱海方言“山芋腔”屬於江淮官話阜濱片,具有獨特的方言面貌,語音地道、代表性強,地方話特色鮮明。明初蘇淞居民移居濱海,對濱海方言產生一定影響,逐步摻入一些吳語的語音和語彙。改革開放後,濱海方言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移民帶來的客籍方言,以及打工青年講普通話等均對濱海方言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濱海方言沒有翹舌音,部分舌面音與舌齒音合流,部分韻母、聲調與普通話有差異,其總的特點是十之八九近於淮揚,一二近於吳語,既有南方語言柔和温婉的特點,又有一些北方語言粗擴的發音,聲音不南不北、不軟不硬,聽起來既易懂又別有韻味。濱海方言中的成語、俚語、歇後語是濱海人生活實踐的結品,使用較為廣泛、含義地區化明顯 [12] 
古黃河入海口 古黃河入海口

濱海縣風景名勝

濱海縣有顧正紅烈士故居、南湖文化主題公園、西湖公園、月亮灣旅遊度假區、靈龍湖生態公園等旅遊景點 [12] 
濱海縣人文旅遊景點

濱海縣榮譽稱號

2020年8月11日,被授予2019年“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稱號。 [4]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3]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5] 
2021年3月26日,入選“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區)”。 [6]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16] 
2022年4月14日,入選“賽迪顧問鄉村振興百強縣(2021)”名單,位列全國第77名。 [18] 
2022年5月,入選《2021年中國投資潛力百強縣》榜單,位列全國第74名。 [19] 
古黃河入海口 古黃河入海口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