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弘圖

鎖定
高弘圖(1583年—1645年),字子獄、研文,號硜齋,山東膠州(今山東省膠州市)人,明末大臣,民族英雄。先後任中書舍人、陝西監察御史左僉都御史左都御史、工部右侍郎、户部尚書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 [6]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官御史天啓初,巡按陝西,得罪魏忠賢,罷歸。崇禎年間,歷遷工部右侍郎,恥與中官張彝憲共坐,削籍歸。崇禎十六年(1643年),拜南京兵部右侍郎,遷户部尚書。福王朱由崧立,改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朝廷大議多出其手,為馬士英阮大鋮所忌,謝政,無家可歸,流寓會稽。清兵下江南後,逃野寺中,絕食而卒。
魯王監國時,贈太師,諡文忠。 [1] 
全    名
高弘圖
子獄、研文
硜齋
諡    號
文忠(朱以海賜)、忠直(清朝諡) [8] 
封    號
太師
所處時代
明朝末年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山東膠州(今山東省膠州市) [9] 
出生日期
1583年
逝世日期
1645年
主要成就
清兵南下 絕食而亡
主要作品
《太古堂集》
最高官職
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 [9] 

高弘圖人物生平

高弘圖正直不阿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授中書舍人。因為他辦事兢兢業業,不久便被任命為御史。明末的御史,掌握監督大權,是朝臣爭相拉攏的對象。高弘圖一上任便立誓要遠離泥淖,絕不結黨營私。 [6] 
天啓元年(1621年),高弘圖受命巡按陝西。入陝後,他細心訪查,逮捕煽動作亂的奸人,並揪出他們在官府的內應。當地藩王府的太監張清,倚仗權勢庇護,橫行鄉里,無法無天,百姓有苦難言。高弘圖查明實情後,不顧藩王説情,將張清收捕下獄,並上疏堅持將其正法,以儆效尤。 [6] 
當時東林黨齊黨楚黨宣黨浙黨互相詆誹,高弘圖無所依附。魏忠賢急於攻擊東林黨人,他的黨羽認為高弘圖曾經與趙南星有矛盾,就召高弘圖出來擔任原職。高弘圖進京以後,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等人已下詔獄,魏忠賢對他們進行了嚴酷的拷打。高弘圖上疏大力詆譭趙南星,然言“國是已明,雷霆不宜頻擊”,“詔獄諸臣,生殺宜聽司敗法”,微言魏忠賢過當。引用漢元帝乘船事,又諫毋出東郊。而魏忠賢方導遊幸,怒甚,矯旨以抗沮切責之,名以此高。高弘圖極論前陝西巡撫喬應甲罪,又嘗語刺崔呈秀。崔呈秀、喬應甲皆是魏忠賢的同黨,由是魏忠賢大怒,擬順天巡按不用。既乃乞歸,令閒住。
崇禎帝即位,起故官,劾罪田詔、劉志選梁夢環。擢太僕少卿,高弘圖又稱病離任。
崇禎三年(1630年)春,召拜僉都御史,轉左副都御史。
崇禎五年(1632年),高弘圖擢升為工部侍郎。當時太監張彝憲備受寵幸,奉旨督查六部事務。他聽説高弘圖忠直剛介,想和他攀交情、結黨援。張彝憲到工部後,高弘圖只是與他敍主客禮,並不趨炎附勢。後張彝憲召集侍郎議事,高弘圖稱疾不赴,七次上疏乞休,終因忤旨,被削籍歸裏。 [6] 
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軍攻打膠州,高弘圖出資數十萬守城。
崇禎十六年(1643年),崇禎帝思之,且聞其佐膠州城守功,召至闕,諮以時事。召拜南京兵部右侍郎,就遷户部尚書。

高弘圖擁立福王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進攻北京,史可法勤王,高弘圖轉芻粟浮江入淮以濟。師方發,而崇禎帝的兇問至,南都大臣議所立,史可法謂非英主不足以定亂,高弘圖與姜曰廣呂大器佐之。
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政權,以高弘圖物望所屬,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史可法併入直。高弘圖因請移蹕中都,進山東,以示大舉討賊。疏陳新政八事:一、宣義問,請聲逆賊之罪,鼓發忠義。二、勤聖學,請不俟釋服,日御經筵。三、設記注,請召詞臣入侍,日記言動。四睦親藩,請如先朝踐極故事,遣官齎璽書慰問。五、議廟祀,請權附列聖神主於奉先殿,仍於孝陵側望祀列聖山陵。六、嚴章奏,請禁奸宄小人藉端妄言,脱罪僥倖。七、收人心,請蠲江北、河南、山東田租,毋使賊徒藉口。八、擇詔使,請遣官招諭朝鮮,示牽制之勢。又請修國史、實錄玉牒,並褒納焉。
當時,朝廷大議,多出自高弘圖之手。未幾,史可法出任督師,馬士英輔政,憚高弘圖、姜曰廣張慎言等持正。廷議起廢,張慎言舉薦吳甡鄭三俊,馬士英同黨、誠意伯劉孔昭率諸勳臣叱張慎言於朝,目為奸邪,聲振殿陛。高弘圖曰:“文武各有所司,即文臣中各部不得侵吏部之權,武臣何得越職相爭!且吳甡與鄭三俊乃是三朝遺老,清望在人。孔昭妄思侵害,非其黨者目為奸臣。忝在政府,宸陛之嚴,化為訟庭,愧死無地,乞賜斥罷”!不許。
既而,馬士英疏薦阮大鋮,高弘圖認為不可。馬士英曰:“我自任之”。因擬旨,命假冠帶來京陛見。阮大鋮入見,歷陳冤狀,以高弘圖不附東林黨引為證。高弘圖則力言逆案不可翻,阮大鋮、馬士英並怒。一日,閣中語及故庶吉士張溥,馬士英曰:“我故人也,死,而哭之。”姜曰廣笑曰:“公哭東林者,亦東林耶?”馬士英曰:“我非畔東林者,東林拒我耳。”高弘圖因縱臾之,馬士英意解。而劉宗周劾疏自外至,阮大鋮宣言姜曰廣是幕後主使,於是馬士英怒不可止。而薦張捷、謝升之疏出,朝端益水火矣。內札用户部侍郎張有譽為尚書,高弘圖封還,具奏力諫,卒以廷推簡用。中官議設東廠,高弘圖爭不得。遂乞休,不許,加太子少師,改户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尋以太后至,進太子太保

高弘圖絕食而死

其年十月,高弘圖四疏乞休,乃許之。高弘圖既謝政,無家可歸,流寓吳門。已復渡江,入浙東。弘光政權滅亡,高弘圖泣涕絕食,歿於會稽(今浙江紹興)之竹園寺。
隆武帝即位,猶下詔入輔。魯王監國,贈太師,諡文忠。 [2-4] 

高弘圖家族成員

弟:高弘商,曾任光祿丞,北京亡,脱歸。
孫:高璪,字子素,歷任中書舍人、尚寶丞,後隱居。 [4] 

高弘圖人物評價

明史》:“柧稜自持,不依麗人”,“高弘圖、姜曰廣皆藴忠謀,協心戮力,而扼於權奸,不安其位。蓋明祚傾移,固非區區一二人之所能挽也”。 [3] 
《南疆繹史》:“弘圖雖非材,使其幸而當平世,固一賢宰相也。”,“金陵立國,弘圖與小人同朝;不激不隨,持守正直,有足觀者。然不能通古今之變、覽存亡之勢。如論使禮,猶執向時故事,將約是具文乎,抑欲求當於國事也!史可法恐四鎮之橫,以建議始封為弘圖誤國罪。是則不然,使君相英明,廟堂勝算,四鎮何嘗不可用;況如得功之忠勇乎!自馬、阮出而紀綱紊亂,外結強援,以遏正士;賢者岌岌乎不安其位。是四鎮之橫,馬、阮召之也,於弘圖何尤哉!” [2] 
錢海嶽:弘圖不激不隨,持正守直,恪尚有古大臣風,立朝僅閲五月。然弘圖在而憸邪猶有所牽制,弘圖去而事遂無所不為。衞藜藿者必猛獸,逐鳥爵者必鷹鵂,孔父立朝,莫敢致難,拂士之重國如是夫。 [7] 

高弘圖個人作品

高弘圖歸鄉後,傾心學術研究,先後完成了《易經著解》《史記論事》《綱目別見》《論史》《高弘圖雜著》《高弘圖尺牘》《血衣記》等著作。 [6] 
高弘圖草書扇面 高弘圖草書扇面
高弘圖草書扇面

高弘圖軼事典故

時任大理寺評事的膠州人趙任,在嶗山華陰有一別墅,名為“皆山樓”,建築十分精美,高弘圖罷官後遊嶗山時,甚愛此樓,正值趙任年老思歸故里膠州,遂將這座別墅贈於高弘圖,高弘圖為其更名“太古堂”,徜徉於嶗山之山水間。
崇禎十二年(1639年)夏,高弘圖與友人一起,歷時15天,遊覽了嶗山九處風光山色,撰寫了《嶗山九遊記》,對嶗山之風景、軼聞、掌故多有記述。 [5] 
參考資料
  • 1.    高弘圖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9-16]
  • 2.    南疆繹史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7-19]
  • 3.    明史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9-16]
  • 4.    錢海嶽.南明史:中華書局,2006年:2210
  • 5.    第三節 僑居人物  .青島市情網[引用日期2020-09-16]
  • 6.    高弘圖:敢碰“雷區”的監察御史  .檢察日報[引用日期2023-02-27]
  • 7.    錢海嶽.《南明史》:中華書局,2006年:1534頁
  • 8.    《小腆紀傳·卷第十一》:浙東監國,贈太師,諡「文忠」。我朝賜專諡,曰「忠直」。
  • 9.    《南疆繹史·繹史恤諡考卷一》:太子少師、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高弘圖,膠州人。崇禎中,為工部侍郎;恥與中官張彝憲共事,抗論削籍。福王時入閣,以持正與馬、阮不合,乞歸;寓會稽。南京破,逃野寺中絕粒死。秉直忤時,懷忠事主;國亡身殞,大節炳然:諡「忠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