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嵬驛

(唐代歷史遺址)

鎖定
馬嵬驛,位於陝西興平市西約11公里。距西安咸陽機場約39公里,距西安北站約53公里。是依託楊貴妃墓,黃山宮為背景建起來的,以旅遊觀光為主,處處體現唐朝特色,2015年春節假期遊人達約140萬人次。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逃到這裏,在隨軍將士的脅迫下,勒死楊貴妃
中文名
馬嵬驛
地理位置
陝西省咸陽興平市西約10公里處
所處時代
唐代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8:00-21:00
別    名
馬嵬坡

馬嵬驛歷史沿革

唐代興平縣即有馬嵬驛。據清乾隆元年《興平縣誌》引《通鑑》載,唐景龍二年(708),中宗送金城公主入番,餞別於馬嵬驛。又載,天寶十四年(755),帝出奔蜀,夜將半,乃至金城縣,縣民皆走,驛中無燈,人相枕籍而寢,貴賤無以復辯。其驛即馬嵬驛。 [1] 

馬嵬驛主要景點

楊貴妃墓
楊貴妃墓,歷朝歷代也有一定的修葺保護。據史書記載,明代就成為“百步耕耘之禁”的地方。
1937年,在陝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的竭力倡導下,進行了規模最大的一次修復。楊貴妃墓園大體上就是邵力子主修的格局。進入大門,墓園內正面的一座三間的仿古式獻殿,穿過獻殿進入庭院,院落正對中央就是楊貴妃墓冢。高3米左右,佔地0.16英畝,封土四周均用青磚砌壘而成。墓前有一小石碑,上刻 “唐玄宗貴妃楊氏墓”。
圍繞墓冢的東、西、北三面迴廊構成了碑廊,上面嵌刻着大小不等、內容豐富的石碑,這些石碑都是歷代名人遊覽後的感受和題詠。晚唐詩人羅隱曾做詩:“馬嵬楊柳綠依依,又見鸞輿幸蜀歸。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罪楊妃。”鴉片戰爭後被髮配伊犁的林則徐途經陝西題太真墓詩,其中一首:“六軍何事駐徵驂,妾為君王死亦甘。拋得蛾眉安將士,人間從此重生男。”清人何承燕詩:“霓裳驚破太倉皇,掩面君王失主張。七夕盟言忘不得,牽牛要罵李三郎。”清人趙長令詩:“不信曲江信祿山,漁陽鼙鼓震秦關。禍端自是君王起,傾國何須怨玉環。”
馬嵬鎮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有道教始祖老子傳經佈道北依莽山的黃山宮,此處“古柏參天,泉水嘩嘩,果林遍野,山川秀麗,風景鬱然”。公元前193年,漢孝惠帝到此觀光狩獵,再次撥款興建黃山宮,道教稱為“洞天福地”;1200多年前,唐明皇幸蜀曾祈靈於黃山宮,手植一槐,後稱“太上槐”,如今仍枝葉葱茂,蒼勁古樸,曲曲拐拐,半立半卧,狀如龍蛇伏於院內。 [2] 

馬嵬驛歷史事件

公元756年6月反叛唐朝的安祿山軍隊攻入潼關,唐玄宗於7月12日決定攜楊貴妃、宰相楊國忠、太子李亨以及諸皇親國戚、心腹宦官,離開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長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馬嵬驛時,護駕軍士砍殺了禍國殃民的楊國忠,並要求唐玄宗立即處決楊貴妃。此時的唐玄宗已72歲,老態龍鍾了,消受不起冰肌雪骨了,縱然一時發抖,還是讓楊貴妃接過帛帶,在一棵樹上自縊。一名絕代佳人,就這樣在38歲頭上,結束了生命,在馬嵬黃土下長眠。
興平縣屬京兆府,據元和郡縣誌:“興平縣東至府九十里。”又載:“馬嵬故城在縣西北二十三里。”據此,馬嵬距長安一百一十三里。距金城為二十八里。唐皇帝一行夜半始至金城,第一日行八十五里,大家困憊不堪,第二日的啓程時間,當不可能太早。故大隊抵馬嵬,當在午刻,蓋準備在馬嵬城午飯者,兵變發生的另一促成,當與午飯無着落有關,各有關史料皆言將士既疲且餓。而最值得注意者,當是吐蕃使者羣以無食而找楊國忠。則馬嵬之變的時間,可以斷定發生於六月四日午時,再深入一些,時間應在午正以後,至午正或更晚些而午餐尚無着落,外交人員才會找宰相訴説。從楊國忠逃而被追殺,進而戮毀肢體,懸首驛門,其子楊暄及韓國夫人即令同時被殺,但御史大夫魏方進則於楊國忠被殺後出而呵責兵士時被殺;之後,又有韋見素出,被叛兵打傷頭部。在以上的事件之後,才輪到皇帝聞訊,以及由高力士問明情由,陳玄禮要求並殺楊貴妃,李隆基不應,往復幾次,不得已而下令賜死。如此,楊貴妃死後四軍罷亂,計時當近未矣。
楊貴妃死亡之謎
楊貴妃的墓地依然在馬嵬白居易李商隱為之扼腕,代代文人墨客也演義不絕。墓園前,是邵力子先生書寫的“唐楊氏貴妃之墓”古樸蒼勁的七個大字,墓兩側是古代碑廊,其後是毛澤東手書半部《長恨歌》之巨碑;順階而上,是新建的太真閣勝景園,中間立有一尊漢白玉楊貴妃全身像。
可是,文人賦詠與史家記述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因此楊貴妃的最後歸宿,還留下許多疑問。一種觀點認為,楊貴妃或許死於佛堂。
《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禁軍將領陳玄禮等殺了楊國忠父子之後,以“後患仍存”為由,強烈要求賜楊貴妃一死,唐玄宗無奈,與貴妃訣別後只得下令。楊貴妃“遂縊死於佛室”。
馬嵬驛 馬嵬驛
也有人認為,楊貴妃也可能死於亂軍之中,這可從一些唐詩中的描述看出。杜牧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張佑的“血埋妃子豔”、温庭筠的“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很多詩句,都認為楊貴妃被亂軍殺死於馬嵬驛,而不是被強迫上吊而死。一些人稱,楊貴妃之死存在其他的可能,比如有人説她實際上是吞金而死。這種説法只出現在劉禹錫所作的《馬嵬行》一詩。還有一種説法是,楊貴妃沒有死在馬嵬驛,只是被貶為庶人,並被下放於民間。俞平伯先生在《論詩詞曲雜著》中對白居易的《長恨歌》以及陳鴻的《長恨歌傳》作了考證。他本人認為白居易的《長恨歌》、陳鴻的《長恨歌傳》之本意,藴涵着另一種意思。
另有一種説法認為,楊貴妃最後逃亡到日本。1984年出版的《文化譯叢》第五期,張廉譯自日本《中國傳來的故事》一文説,當時馬嵬驛被縊死的,乃是個侍女。禁軍將領陳玄禮為貴妃美色所吸引,不忍殺之,遂與高力士謀,以侍女代死。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大約在今上海附近揚帆出海,經海上漂泊,輾轉來到日本久谷町久,最終在日本安度晚年。但其生死情況究竟如何,仍令人難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