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嵬驛

(温庭筠詩作)

鎖定
《馬嵬驛》是唐代文學家温庭筠的詩作。此詩以“馬嵬之變”為題材,着重描寫了事變之後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悲劇結局,寄寓了詩人對這場悲劇的深切同情。首聯以周穆王周遊天下的神話傳説比喻唐玄宗在“安史之亂”爆發後的奔蜀避亂;頷聯以深含同情的筆墨敍述了“馬嵬之變”中楊貴妃被殺的悲慘結局;頸聯描寫了唐玄宗在事變之後孤獨、寂寞、悽苦的生活狀況;尾聯説明了馬嵬悲劇的無可挽回,暗示了唐玄宗的無盡悲哀與懷念。全詩以敍事為主,在描述之中兼有抒情和議論,通篇用典,借前朝故事來敍述,別具詠史詩之一格。
作品名稱
馬嵬驛
作    者
温庭筠
創作年代
晚唐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作品題材
詠史懷古詩

馬嵬驛作品原文

馬嵬驛
穆滿曾為物外遊,六龍經此暫淹留
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輦卻歸長樂殿,曉鍾還下景陽樓
甘泉不復重相見,誰道文成是故侯 [1] 

馬嵬驛註釋譯文

馬嵬驛詞句註釋

⑴馬嵬驛:即馬嵬坡,故址在今陝西省興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距離長安(今西安)百餘里。
⑵穆滿:周穆王名滿,在位詩曾西征犬戎。根據《拾遺記》和《穆天子傳》的記載,曾駕號稱為“八龍”的駿馬巡狩天下,到過遠在塵世之外的西王母之邦。西王母在後來的神話小説中被描繪成神仙。物外遊:即指周穆王見西王母事。此以周穆王喻唐玄宗,以“物外遊”稱其奔蜀避亂。物外,世俗之外,即非人間的仙境。
⑶六龍:原指周穆王駕馭的駿馬,此喻指唐玄宗車駕。古代天子的車駕為六馬,馬八尺稱龍,故用作天子車駕的代稱。淹留:停留,逗留。
⑷“埋血”句:此謂楊貴妃埋血生成碧草,空留長恨。生,一作“成”。
⑸長樂殿:即漢代長樂宮,西漢高帝時,就秦長樂宮改建而成。漢初皇帝在此視朝。漢惠帝后為太后所居。故址在西安市西北郊漢長安故城東南隅。這裏用來借指唐玄宗的住處。
⑹景陽樓:即南朝陳景陽殿,為陳後主和張妃(麗華)宴樂之所。這裏借稱唐玄宗和楊貴妃曾經住過的唐宮。
⑺甘泉:即漢代甘泉宮,原為秦宮,漢武帝增築擴建,在此朝諸侯王,宴請外國賓客。夏日亦作避暑之處。故址在今陝西淳化西北甘泉山。復:一作“得”。
⑻文成:文成將軍,即齊人少翁。 [1]  [2] 

馬嵬驛白話譯文

皇上曾經到世外巡遊,他的六馬車駕在此作了短暫停留。
縱有返魂樹也不能使人還魂回生,只有鮮血化成青草似乎在訴説怨愁。
人已不見香車卻又回到京城宮殿,人去樓空而晨鐘依舊。
縱作甘泉宮也不可能招致亡魂再見了,即使是文成將軍也難以被封侯。

馬嵬驛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五載(756年)夏六月,安史叛軍攻破潼關,唐玄宗與楊國忠、楊貴妃姐妹等倉皇奔蜀,路經馬嵬驛,六軍徘徊、持戟不前,一致要求誅殺楊國忠。接着,隨行郎吏又懇請唐玄宗以楊貴妃搪抵天下怨憤。唐玄宗無奈,只好反袂掩面,讓人縊死楊貴妃。此次事件史稱“馬嵬之變”。温庭筠就是依據這一歷史事件創作了這首七言律詩。 [3] 

馬嵬驛作品鑑賞

馬嵬驛整體賞析

此詩首聯是以周穆王周遊天下的神話傳説比喻唐玄宗的奔蜀。這一聯實際上是説,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後,唐玄宗逃奔西蜀,在經過馬嵬驛時,車駕作了短暫的停駐。而車駕停駐的原因是發生了“馬嵬之變”。
頷聯承接上聯之脈絡,敍述了“馬嵬之變”的直接後果:貴妃已死,猶如青煙消逝,縱有返魂樹也不能使她還魂回生;如今“不見玉顏空死處”,只有貴妃的鮮血化成的這一片茂密的青草似乎在訴説着她的怨恨。《十洲記》載:“聚窟洲有大樹,與楓木相似,花髮香聞數百里,名返魂樹。死者在地,聞香即活。”又《莊子》:“萇弘死,藏其血,三年化為碧。”這裏化用這兩個典故,意在説明貴妃在馬嵬驛的永逝。詩人省去了馬嵬兵變時六軍駐馬,貴妃與玄宗生離死別的歷史情節,而是以形象化的語言,深寓同情地描寫了貴妃的悲劇結局。
作為馬嵬事變的直接受害者,楊貴妃已經死不復生。而頸聯形象地描寫了曾經同貴妃訂立“願世世為夫婦”的盟誓的唐玄宗在事變之後過着的生活狀況。《新唐書·宦者傳》載,收復長安後,肅宗不要玄宗再過問天下大事,由宦官李輔國脅迫太上皇(玄宗)從興慶宮遷到西宮中。這一聯概括地敍述了唐玄宗在經歷了一場動亂之後,回到長安,看到的是人去樓空,鐘聲依舊的悲切情景,飽含着他對亡妃的無限思念之情以及他所度過的孤獨、寂寞、悽苦的生活。上下句之間的兩個關聯詞“卻”“還”用得極妙。“香輦卻歸”道出了馬嵬事變中玄宗與貴妃一生一死的不同命運;“曉鍾還下”寫出了鐘聲依舊人已非的無奈之情。
死者不可復生,生者長恨不已。陳鴻長恨歌傳》説,貴妃死後,玄宗思不能已,命方士尋找貴妃魂魄,方士謊稱在海外蓬萊仙山找到了貴妃,並帶回金釵鈿合作為信物。詩人在尾聯卻對這一傳説提出了質疑:一個命歸九泉,一個殘生人間,縱作甘泉宮也不可能招致亡靈再相見了,即使是文成將軍也難以被封侯。《史記·孝武本紀》説,漢武帝的寵姬王夫人卒,齊人少翁以方術在夜間招引王夫人,使武帝在帷幔中望見。於是封少翁為文成將軍,以客禮相待。並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泰一諸神,置祭具以招天神。過一年多,少翁的方術漸漸失靈,神不至。於是誅文成將軍。這裏詩人化用典故,説明了這場悲劇的無可挽回,暗示了玄宗的無盡悲哀與懷念。但是就《長恨歌傳》的傳説而言,對玄宗重蹈武帝的荒誕,命方士尋找貴妃亡靈的愚蠢作法,詩人不無譏諷之意。
全篇以敍事為主,在描述之中兼有抒情和議論。中間二聯楊貴妃、唐玄宗交替描寫,在工整的對偶中間以虛字的抑揚,使得率直的敍述變得婉轉而流動。全詩通篇用典故,借前朝故事來敍述,別具詠史詩之一格。 [3] 

馬嵬驛名家點評

明末清初金聖嘆《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暫淹留”三字,斟酌最輕,中間便藏卻佛堂尺組、玉妃就盡無數慘毒之狀也。三四承“暫淹留”,言自從此日,直至於今,玉妃既死,安有更生?碧血所埋,依然草滿!人經其地者,直是試想不得也(首四句下)!上解寫馬嵬,此解又終説玉妃之事也。“香輦”七字,言既而乘輿還京;“曉鍾”七字,言依舊春宵睡足。嗟乎!宮中事事如故,細思只少一人。又何言哉!又何言哉(末四句下)。
清代錢朝鼒等《唐詩鼓吹箋註》:朱東巖曰:不便明言玄宗,而曰“穆王”;不便明言避胡,而曰“物外遊”;不便明言車駕,而曰“六龍”;不便明言軍士不發,請誅罪人,而曰“暫淹留”:此三字中便藏卻無數慘毒之狀,可為斟酌,至輕至妙。三四承寫“暫淹留”意。五、六即七之“不復重相見”也;只是輕輕一手,便為空行絕跡之作。世傳温、李齊名,讀此卻高義山一籌矣。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借穆王比玄宗(首句下)。通體俱屬借言,詠古詩另開一體。 [4] 

馬嵬驛作者簡介

温庭筠像 温庭筠像 [5]
温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温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並稱“温韋”。現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温飛卿集箋註》等。 [6]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79
  • 2.    劉學鍇.温庭筠詩詞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94-96
  • 3.    周嘯天.唐詩鑑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622-624
  • 4.    陳伯海.唐詩匯評(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621
  • 5.    水銀河.大才子温庭筠的“替考”糗事[N].瀋陽晚報,2008-06-24(C6).
  • 6.    周揚 等.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第Ⅱ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