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須(拼音:xū),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甲骨文 [2]  。本義指鬍鬚,後被假借為務必、必須、等待等義。 [3]  “須”在表鬍鬚義時又分化出“鬚”,今簡化字又歸入“須” [15]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繁    體
須、鬚
部    首
五    筆
edmy
倉    頡
hhmbo
鄭    碼
pdgo
字    級
一級(編號1585) [1] 
平水韻
平聲 七虞 [5] 
注    音
ㄒㄩ
統一碼
U+987B
四角碼
21282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筆順編號
333132534
總筆畫
9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須和鬚是古今字關係。“鬚”是由“須”分化而來,
古字“須”為象形字。須字本像人面長鬍須形,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漢隸都是由頁、彡構成,二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從頁,表示與人的頭部顏面相關;從彡,像鬍子之形。只有《説文》小篆、東漢碑文和東漢簡牘中的須字形體“彡”才與“頁”字分離,被楷書形體所繼承。《説文》據小篆形體分析須字為從彡從頁會意,是不符合初形的。
[6]  [7]  今字“鬚”為形聲字,從“髟”,須聲。
二字本義是人臉頰上的鬍子。《説文》:“須,面毛也。從頁,從彡。”桂馥義證:“《·賁卦》:‘賁其須’,《正義》:‘須是上附於面。’《喪大記》:‘小臣爪手剪須。’《漢書·高帝紀》:‘美鬚髯’,顏注:‘在頤曰須,在頰曰髯。’《後漢書·蔡邕傳》:‘攝須理髯。’”《·賁》經文是最早的用於本義的須字用例。 [6]  後來“須”假借為務必、必須、等待等意義,轉註為從“髟”從“須”聲的“鬚”字,以保留“須”的本義。 [7]  ,今字“鬚”在本義中,又引申出表像鬍鬚一樣的東西 [14] 
現今將二字均簡化為“須”字 [1]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音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鬍鬚。
beard
·賁卦》:賁其須,與上興也。
動植物及其他物體上像須的東西。
palpus;tassel
周禮·秋官·冥氏》:若得其獸,則獻其皮、革、齒、須、備。
須臾,片刻。
a moment
荀子·王制》:罷不能,不待須而廢。
菜名。蔓菁。
turnip
爾雅·釋草》:須,葑蓯。

草名。

《爾雅·釋草》:須,薞蕪。

古邑名。

《詩·邶風·泉水》:思須與漕,我心悠悠。

姓。

左傳·莊十七年》:有須遂氏。

動詞
要求;尋求。也作“需”。
need
宋史·李綱傳上》:金人須金幣以千萬計,求割太原、中山、河間地。

等待。
wait
·多方》:天惟五年,須暇之子孫。
止;停留。
stay
《書·五子之歌序》:昆弟五人,須於洛汭,作《五子之歌》。
用。
use
宋·蘇軾《與範子豐六首》之六:昏嫁所須,不可奈何。

是,本是。
be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折:我與那左丞相是兄弟,我和你須叔侄。
形容詞
遲緩。
slow
《左傳·成公二年》:師敗矣,子不少須,眾懼盡。

副詞
必要,應當,相當於“應”。
must;should
論衡·明雩》:政治之見,須耐求之。
相當於“自”。
naturally
宋·辛棄疾鵲橋仙·送粉卿行》:莫嫌白髮不思量,也須有思量去裏。

相當於“正”。
right
元·佚名《小尉遲》第二折:老將軍,那劉無敵須年少,你如今可老了也。

終。
finally
唐·王建歲晚自感》:一向破除愁不盡,百方迴避老須來。

卻。
however
宋·朱敦儒水調歌頭·對月有感》:都緣人意,須道今夕別般明。

連詞
表示讓步,相當於“雖”。
although
宋·辛棄疾卜算子·飲酒成病》:不飲便康強,佛壽須千百。八十餘年入涅槃,且進杯中物。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字典》 [8]  《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 [3]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面毛也。從頁從彡。凡須之屬皆從須。
臣鉉等曰:此本須鬢之須。頁,首也。彡,毛飾也。借為所須之須。俗書從水,非是。相俞切。 [9] 

説文解字注

(須)頤下毛也。各本譌作面毛也。三字。今正。禮記禮運正義曰:案説文雲耐者,須也。須謂頤下之毛,象形字也。今本而篆下雲:頰毛也。須篆,下雲:面毛也。語皆不通。毛篆下雲:眉髪之屬,故眉解目上毛,須解頤下毛。須在頰者謂之䫇,不謂之而。釋須為面毛則尢無理。須在頤下,頾在口上,䫇在頰,其名分別有定。釋名亦曰:口上曰髭,口下曰承漿,頤下曰須,在頰耳旁曰髥,與許説合。易賁六二。賁其須。侯果曰:自三至上有頤之象。二在頤下,須之象也。引伸為凡下垂之偁。凡上林賦之鶡蘇,吳都賦之流蘇,今俗雲蘇頭皆卽須字也。俗假須為需。別制䰅須字。從頁彡。彡者,毛飾畫之文。須與頾每成三綹。形似之也。相俞切。古音在四部。讀如。釋名曰:須,秀也。凡須之屬皆從須。 [10] 

康熙字典

【戌集下】【頁部】
廣韻》錫俞切。《集韻》《韻會》詢趨切。並音需。説文》:面毛也。《·賁卦》:賁其須。注:須之為物,上附者也。疏:須上附於面。《釋名》:頤下曰須。須,秀也。別作䰅。俗作須。
又待也。《易·歸妹》:歸妹以須。《詩·邶風》: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又與𩓣通。《左傳·成十二年》:日雲莫矣,寡君須矣。《爾雅·釋詁》:𩓣,待也。
又資也,用也。與需通。《爾雅·釋獸》:須屬:獸曰釁,人曰撟,魚曰須,鳥曰狊。疏:此皆氣倦體罷所須若此,故題雲鬚屬也。
又斯須,猶須臾也。《禮·樂記》: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又遲緩也。《左傳·成二年》:子不少須,眾懼盡。《後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注:《東觀記》須留作宿留。
又須女,星名。《史記·天官書》:婺女注:正義曰:須女四星。亦婺女,天少府也。須女賤妾之稱,婦職之卑者。
又國名。《春秋·僖二十二年》:公伐邾,取須句。《公羊傳》作須朐。《前漢·地理志》:東郡須昌縣,故須句國。又《左傳·定四年》:分唐叔以密須之鼓。《史記·周紀》:文王伐密須。注:密須氏,姞姓之國。今安定陰密縣是也。
又邑名。《詩·邶風》:思須與漕。傳:須、漕,衞邑。又《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順陽有須聚。
又菜名。《爾雅·釋草》:須,薞蕪。疏:《詩·穀風》:採葑採菲。傳:葑,須也。先儒以須,葑蓯當之。孫炎雲:須,一名葑蓯。
又草名。《爾雅·釋草》:台,夫須。疏:台,一名夫須。莎草也。
又鳥名。《爾雅·釋鳥》:鷉,須鸁。疏:鷉,一名須鸁。
又兵器。《釋名》:須盾,本出於蜀,須所持也。
又揚子《方言》:須捷,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謂之須捷。
又姓。《左傳·莊十七年》:有須遂氏。《戰國策》魏大夫須賈。
又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左思吳都賦》:旗魚須。注:以魚須為旗之竿也。
又《集韻》逋還切。音斑。班也。《禮·玉藻》:笏,大夫以魚須、文竹。《釋文》:崔雲:用文竹及魚班也。隱義雲:以魚須飾文竹之邊。須,音班。
又葉心秋切。音修。息夫躬辭:嗟若是兮欲何留,撫神龍兮攬其須。陸雲《九愍》:生遺年而有盡,居靜言其何須。將輕舉以遠覽,眇天路而高遊。注:須,求也。
《説文》徐注:此本須鬢之須。頁,首也。彡,毛飾也。借為所須之須。俗書從水,非。毛氏曰:須與湏別。湏,火外切。爛也。 [11-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楷體) 書寫演示(楷體)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字形
韻書
小韻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髟須)
廣韻
平聲

合口呼
全清
相俞切
sjuo
韻略


平聲





詢趨切

中原音韻

陰平
魚模



全清

siu
中州音韻


平聲
魚模





思疽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全清
新於切
sy
集韻

平聲

合口呼
次清
詢趨切
sio

平聲

開口呼
全清
逋還切
pɐn
增韻


平聲





孫趨切



平聲





逋還切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2-31]
  • 2.    劉釗 編纂.新甲骨文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12:503
  •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10:1477-1478
  • 4.    須的解釋|須的意思|漢典“須”字的基本解釋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12-31]
  • 5.    平水韻 七虞 須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12-31]
  • 6.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787
  • 7.    須字形演變字源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12-31]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644-4645
  • 9.    [漢]許慎撰.説文解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05:184
  • 10.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0:424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06:1393
  • 12.    康熙字典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8-09-17]
  • 13.    須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12-31]
  • 14.    徐中舒.漢語大字典.四川: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年4月:4827
  • 1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新華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54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