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木川鎮

鎖定
青木川鎮,隸屬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地處寧強縣西南部 [13]  ,東鄰安樂河鎮,南接廣坪鎮,西依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北靠甘肅省隴南市康縣武都區,系得隴望蜀,“一腳踏三省”之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7.8千米 [1]  ,區域總面積195.32平方千米。 [2] 
青木川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最具潛力十大古鎮、最具潛力十大鄉村遊目的地,陝西省最美小城鎮。境內有趙、魏、瞿、屠各姓氏祠堂,觀音巖摩崖石像,茶馬古道,黃家院林氏桃園三洞墓葬,魏氏宅院,回龍場老街,輔仁中學等名勝古蹟;馬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閻王碥、望鄉台、觀音巖、金溪河、鬼門關、鳳凰山、將軍石、龍池山、回龍寺等景點。 [1]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青木川鎮轄5個行政村 [3]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青木川鎮常住人口為5353人。 [12]  2011年,青木川鎮農業總產值達到0.43億元,工業總產值5200萬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09億元。 [1] 
中文名
青木川鎮
行政區劃代碼
610726107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
地理位置
寧強縣西南部
面    積
195.32 km²
下轄地區
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南壩村
電話區號
0916
郵政編碼
724406
氣候條件
暖温帶向亞熱帶過渡的濕潤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5353 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青木川古鎮
魏氏莊園
回龍寺
車牌代碼
陝F

青木川鎮歷史沿革

原名四龍坊,後因所處川道有青木樹而得名。
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為永寧裏。
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為寧羌州西路青木川牌。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設鳳凰鄉。
1949年12月,設青木川鄉,駐青木川老街。
1953年6月,鄰地設立上壩鄉人民委員會,駐地魏家砭。
1956年8月,兩鄉合併為青木川鄉,駐青木川老街。
1958年10月,為廣坪公社青木川管理區,駐地由青木川老街遷至魏家壩。
1961年5月,成立青木川公社。
1984年5月,復改為青木川鄉。
1996年5月,將玉泉壩鄉併入設青木川鎮。 [1] 

青木川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青木川鎮轄青木川、東壩、南壩、長沙壩、袁家坪、李家院、玉泉壩、後溝、蒿地壩9個行政村;下設49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青木川鎮轄5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南壩村 [14] 
青木川鎮區劃詳情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726107201
122
南壩村
610726107202
121
青木川村
610726107204
220
東壩村
610726107207
122
玉泉壩村
610726107210
220
蒿地壩村

青木川鎮地理環境

青木川鎮位置境域

青木川鎮地處寧強縣西南部, [13]  東鄰安樂河鎮,南接廣坪鎮,西依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北靠甘肅省隴南市康縣武都區,系得隴望蜀,“一腳踏三省”之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7.8千米 [1]  ,區域總面積195.32平方千米。 [2] 

青木川鎮地形地貌

青木川鎮地處秦巴山區,地勢北高南低。境內東南部多屬淺中山,山間夾谷多川道,居民依河溝川道而居。最高點位於西北部鳳凰山,海拔2053.5米;最低點海拔630米。 [1] 

青木川鎮氣候特徵

青木川鎮氣候屬暖温帶亞熱帶過渡的濕潤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無嚴寒,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多年平均氣温13.5℃,年平均降水量98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 [1] 

青木川鎮水系水文

青木川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廣坪河、金溪河,其中廣坪河自北而南縱貫鎮境東部,納竹林壩溝、石甕子溝、麻地溝、磨刀溝諸水至潭背上入廣坪鎮境;金溪河發源於西北部馬家山林區,由北而南納西溝、南壩、大東溝、黃河溝諸水,在觀音巖匯新田溝水後入廣坪鎮金山寺村。 [1] 

青木川鎮自然資源

青木川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金、銅、石英石等。馬家山森林資源、稀有動植物資源豐富,建有青木川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102平方千米,是保護完好的天然林,其中24.5平方千米是野生動物的主要棲息地,主要野生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 [1] 

青木川鎮自然災害

青木川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地震等。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發生在2008年5月12日,受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影響,受損嚴重,重傷2人,輕傷10人,1563間房屋倒塌,2629間嚴重受損,直接經濟損失達2.45億元。 [1] 

青木川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青木川鎮轄區總人口7519人,城鎮常住人口2133人,城鎮化率28.4%。總人口中,男性4016人,佔53.4%;女性3503人,佔46.6%;14歲以下887人,佔11.8%;15—64歲5835人,佔77.6%;65歲以上797人,佔10.6%。2011年,青木川鎮人口出生率8.64‰,人口死亡率7.98‰,人口自然增長率0.6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7.6人。 [1] 
截至2018年末,青木川鎮户籍人口7476人 [2] 
根據寧強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青木川鎮常住人口為5353人,佔全縣常住人口的2.09%;常住人口中,0-14歲佔13.69%,15-59歲佔62.43%,60歲及以上佔23.87%(其中65歲及以上佔17.45%)。 [12] 

青木川鎮經濟

青木川鎮綜述

2011年,青木川鎮財政總收入521萬元,比上年增長37%。
2011年,青木川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351元。 [1] 
2018年,青木川鎮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上企業1個。
2018年,青木川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2個。 [2] 

青木川鎮第一產業

2011年,青木川鎮農業總產值達到0.43億元,比上年增長11.2%,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農業耕地面積1.1萬畝。
青木川鎮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青木川鎮糧食生產3334噸,其中水稻715噸,小麥947噸。
青木川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中藥材、食用菌、生漆等。
青木川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青木川鎮生豬飼養量1.2萬頭,年末存欄2002頭;羊飼養量600只,年末存欄71只;家禽飼養量2萬羽,上市家禽1.8萬羽。2011年,青木川鎮生產肉類1499.7噸;畜牧業總產值1416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32.9%。 [1] 

青木川鎮第二產業

青木川鎮形成了以礦業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青木川鎮工業總產值5200萬元。 [1] 

青木川鎮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青木川鎮有商業網點43個。2011年,青木川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09億元,比上年增長7.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06億元,比上年增長6.3%。
截至2011年末,青木川鎮有青木川信用社1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0.39億元,比上年增長10.25%;各項貸款餘額0.17億元,比上年增長3.15%。 [1] 

青木川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青木川鎮有文化站1個,各類民間藝術表演人員28人,劇院1座,公共圖書室12個,藏書3萬餘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儺戲、跳端公等。
截至2011年末,青木川鎮有廣播電視站1處,“村村通”電視用户2173户,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1] 

青木川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青木川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07人;小學1所,在校生130人,專任教師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輔仁中學),在校生376人,專任教師4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青木川鎮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青木川鎮有各類各級醫療衞生機構13個;病牀20張。醫務人員和鄉村醫生25人。
青木川鎮衞生院 青木川鎮衞生院
2011年,青木川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8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7507人,參合率92%。 [1] 

青木川鎮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青木川鎮有體育活動場所2個,所有村均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5%左右。 [1] 

青木川鎮社會保障

2011年,青木川鎮有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72户,人數686人,支出123.48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201人,參保率90%。 [1] 

青木川鎮歷史文化

青木川老街建築羣是以魏輔唐新、老宅院、回龍場老街以洋房子、輔友社、船形屋為主體的所有清代和民國建築及輔仁中學禮堂。古鎮現存的古街回龍場,系明成化年間所建,東西長800多米,寬50餘米,街道寬4米,總面積達4萬餘平方米。古街上近百家人户的房子都是四合院,二進二出的兩層結構,保存度達80%。
2013年5月3日,青木川老街建築羣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青木川魏氏莊園建於民國時期,古樸典雅。莊園佔地10畝左右,分老宅新宅兩座。老宅傳統古樸,新宅融入了很多西方的建築元素。兩宅雖建築風格不同,但都具有完整的防範體系:一層糧倉、水井、酒庫、菜窖一應俱全;二層制高點上有暸望哨、射擊孔。
2013年5月3日,青木川魏氏莊園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羌人墓室是研究羌族文化重要依據,在寧強境內主要有宋代和清代兩個朝代的羌人墓地,墓葬多位於山坡中上部的向陽地帶,石板墓構造形式分單室和多室兩種,最多可達六室。墓室左右兩壁常見人物、動物、植物、器皿、雲紋等淺浮雕。豐富的墓葬文化構成了頗具地域特色的獨特景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2008年寧強縣被文化部列為羌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10] 
2013年5月3日,寧強羌人墓地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青木川鎮交通

青木川鎮境內縣屬陽(平關)青(木川)公路晴雨暢通,1989年延伸到四川青川縣姚渡鎮,是進入九寨溝的主要線路。境內公路總長26千米,橋樑10座,總長度528米。鎮區有寧西公司客運班車停靠點,日過往15班次,個體出租車15輛,日均客運量1000餘人次。2011年,青木川鎮縣(鎮)級公路4條,總長28.6千米。截至2011年末,青木川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1.8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5.53米;鎮區橋樑7座,總長度368米。 [1] 

青木川鎮風景名勝

青木川景區
青木川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 [8]  ,隸屬陝西省漢中地區寧強縣,位於陝西西南角,陝、甘、三省交界處,因川道中有一棵古青木樹而得名,因魏輔堂和古建築而名聲大振。青木川發軔於明中葉,成型於清中後期,鼎盛於民國,是羌漢雜居地區。先後稱草場壩、回龍寺、回龍場、永寧裏、鳳凰鄉、青木川 [6]  。該鎮古建築主要以回龍場街為主。該街始建於明成化年間,總面積達4萬餘平方米,保存度達80%,后街下半部遭水沖壞,自清咸豐以來陸續修建,民國年間青木川一一魏姓人也進行了維修,並建有3處魏氏住宅和遺留其倡辦的中學一所,總面積達8500平方米,保存度85%。街道建築自下而上蜿蜒沿伸866米,寬4米。金溪河繞着古鎮轉了個彎,古街被河拉成了弧形。形似一條卧龍,現留有古樸獨特,雕樑畫棟,風格典雅,古建築房屋260間,是不可再造的歷史文化遺產。古街上近百户人家的房子大都是四合院,二進二出的兩層結構,建築風格有明清時期的旱船式,也有西方教堂式。 [7] 

青木川鎮榮譽稱號

2010年,青木川鎮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4]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 [5] 
2021年9月,被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授予“2020年度文化旅遊名鎮(街區)建設先進鎮(街區)”稱號。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