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康縣

鎖定
康縣隸屬於甘肅省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市東南部,甘肅、四川陝西三省交界地帶。康縣古稱康州,北周置康州,後廢併入武州(階州),1929年置康縣。康縣下轄18鎮、3鄉,全縣總面積2967.95平方公里 [45]  [3-6]  截至2022年末,康縣總人口19.53萬人。 [53] 
康縣處西秦嶺南側隴南山中,境內海拔560-2483米之間,屬亞熱帶暖温帶過渡區域,雨量充沛、氣候濕潤、光照充足,森林覆蓋率達66.7%,被譽為“隴上江南”、“隴上西雙版納”。康縣自然資源有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等,2015年實現生產總值19.22億元。 [1-8] 
康縣是“中國有機茶之鄉”、“中國核桃之鄉”、“中國黑木耳之鄉”、“中國食用菌之鄉”,名優特產有龍神茶核桃、以康縣黑木耳為代表的食用菌等。此外康縣還是“中國綠色名縣”、“中國最佳生態宜居旅遊目的地”、“中國最美綠色生態旅遊名縣”,境內有陽壩亞熱帶生態旅遊風景區花橋村白雲山森林公園等景區。 [1-8] 
2020年2月,經甘肅省脱貧攻堅領導小組審定,康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批准退出。 [9] 
2021年6月4日,康縣列入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名單。 [42] 
2022年,康縣實現生產總值288402萬元,比2021年增長7.5%。 [53] 
中文名
康縣
外文名
Kangxian County
別    名
永康縣,隴上江南,隴上西雙版納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甘肅省隴南市
地理位置
甘肅省東南部,陝甘川交界地帶
面    積
2967.95 km²
下轄地區
城關鎮、平洛鎮等18鎮、3鄉
政府駐地
城關鎮中街8號
電話區號
0939
郵政編碼
746500
氣候條件
氣候温和,雨量充沛
人口數量
19.53 萬(2022年末) [53] 
著名景點
陽壩亞熱帶生態旅遊風景區花橋村白雲山森林公園
車牌代碼
甘K
地區生產總值
288402 萬元(2022年) [53] 
方    言
中原官話秦隴片

康縣建制沿革

康縣名稱由來

以西周文、武、成、康的諡法為名。
武都縣析置永康縣,1929年改名康縣。取“安寧、康福”之意,以北周時之康州而得名。 [10] 

康縣歷史沿革

康縣夜景 康縣夜景
夏時康境為《禹貢》雍州之域。
商、周為氐人住地。察代康屬秦轄白馬氐部族住地。 [11] 
東周戰國時期屬苴國境內(周烈王姬喜八年,前368年開明氏蜀國滅“昔”、“平周”二國後封其弟為漢中侯置藩屬苴國,定國都吐費城)。周慎靚王姬定六年,前316年,秦惠文王嬴駟派張儀、張若、司馬錯率軍走石牛道(今劍閣金牛道、劍閣道)滅蜀吞苴,置蜀郡,分其地為三十一縣,康縣時屬蜀郡葭萌縣(縣治今昭化區石盤村)境內。
康縣陽壩景色 康縣陽壩景色
漢朝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武都郡,康地屬之。郡治洛谷(今西和縣洛峪)。 [11]  東漢光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武都郡由益州刺史部改隸涼州刺史部,郡治移下辨。康地為武都郡之一部。
三國:魏文帝分隴右為秦州,武都郡屬秦州。蜀漢建興七年(229年)蜀取武都陰平二郡歸併於蜀。魏景元四年(263年),魏將鄧艾率兵南下,攻滅蜀漢後,以原蜀漢轄地分梁、益二州,武都郡梁州,郡治依舊。
西晉郡屬多變,但康境一直屬武都郡。東晉從304年到420年,割據紛起。西晉元康六年(296年),氐人楊茂搜建立仇池國後,康隨武都郡入仇池國。鹹安元年(371年)前秦克仇池,設南秦州,置劉史,武都郡屬之。
康縣花橋村 康縣花橋村
南北朝康地曾先後隸屬南朝宋、北魏、西魏和北周。宋文帝元嘉十九年(442年)平仇池,武都郡入宋轄南秦州。北魏始置“平樂縣“,境初屬梁州修城郡,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改屬南秦州修武郡。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復置修城郡,郡治廣長,康地分屬修城郡所轄平落、廣長等縣。西魏文帝大統十二年(546年)後,康境改屬南秦州修城郡。廢帝元年(552年)改武都郡為武州,治武都石門。廢帝三年(554年)又改南秦州為成州,康境隨屬成州修城郡之廣長、平落等縣。北周明帝二年(558年)三月,以廣業、修城二郡設置康州。武帝建德元年(572年)廢康州併入武州,康境隨入屬之。 [11]  [12] 
隋開皇元年(581年)武都郡改為武都縣,康屬之。大業三年(607年)後,今康縣迷壩、大南峪、王壩鄉之一部屬順政郡,餘屬武都郡。
武德元年(618年)改武都郡為武州,康隨覆津縣屬武州。天寶元年(742年)復改武州為武都郡。乾元元年(758年)又還為武州。廣德二年(764年)被吐蕃攻佔,州、縣俱廢。鹹通年間收復,康仍屬武州覆津縣。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武州改名為階州,治所移遷蘭皋鎮(今康縣大南峪)。
陽壩曲橋 陽壩曲橋
五代十國後梁貞明元年(915年),階州入前蜀,州治蘭皋鎮。後唐莊宗同光三年(925年)階州入後唐。長興三年(932年),州治由蘭皋鎮遷福津縣(今武都三河)。清泰二年(935年)入後蜀,尋仍收復。後晉天福二年(937年),階州入後晉,仍治福津。後晉出帝開運三年(946年),契丹入開封,中原大亂。雄武節度使何建(一作何重建)以秦、成、階三州降孟艇,康隨州入後蜀後周顯德二年(955年),世宗伐蜀,成、階二州降後周。
北宋: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改道為路,階州屬陝西路。仁宗慶曆元年(1041年),階州劃入秦風路。神宗年間,又分陝西為永興路和秦鳳路,階州屬秦鳳路,下轄福津、將利二縣,康境屬福津縣。後將峽西地分為利州路和夔州路,階州入利州路。
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又分利州路為東西兩路,階州屬利州西路。嘉定十二年(1219年)合併利州東、西兩路為利州路,階州仍屬利州路。
統一中國後,階州屬陝西行中書省鞏昌都總帥府管轄,府治隴西縣,州治柳樹城(今武都角弓柳樹城)。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廢福津、將利二縣併入階州。
康縣白馬關 康縣白馬關
明朝:階州屬陝西布政司所轄鞏昌府,康地為階州之域。洪武四年(1371年),降州為縣,移治今武都,十年(1377年)復為州。六月設七防關(今雲台鎮大山貧)巡檢司。
清朝:階州轄於陝西右布政使司之鞏昌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右布政使司為甘肅布政使司,階州隨入甘肅省,雍正七年(1729年)升階州為直隸州,康境設白馬關(今雲合)州判。乾隆元年(1736年)分置白馬關為階州直隸州分州(即右堂督糧廳),轄今康縣。 [11] 
中華民國:民國2年(1913年)設立渭川道(即隴南道),治所天水,下轄14縣,階州改為武都縣,康境屬之。民國3年(1914年)白馬關設警察所,屬武都縣,上歸渭川道。民國18年(1929年)1月29日,廢白馬關警察所置縣,初名“永康縣”,後裁“永”字為康縣,取“安寧、康福”之意,以北周時之康州而得名,縣治白馬關。民國24年(1935年)甘肅全省劃為7個行政督察區,康縣為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治天水。民國31年(1942年)全省改劃8區,康縣歸屬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治武都。民國33年(1944年)5月,縣治由雲台遷岸門口。 [1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2月7日康縣解放,劃屬武都專區。1957年3月,縣治遷嘴台(今城關鎮)。1958年4月11日,康縣併入武都縣,同年12月正式入武都縣。1961年12月5日,恢復康縣建制,縣人民委員會正式遷駐嘴台。1985年6月,撤銷武都地區,設立隴南地區,康縣隨屬隴南地區。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隴南市,康縣隨屬隴南市。 [11]  [13] 
2020年2月,經甘肅省脱貧攻堅領導小組審定,康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批准退出。 [9] 
2021年6月4日,康縣列入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名單。 [42] 

康縣行政區劃

康縣區劃沿革

康縣鳥瞰圖 康縣鳥瞰圖
2000年,康縣轄8個鎮、20個鄉:咀台鎮(後改城關鎮)、平洛鎮、大堡鎮、岸門口鎮、兩河鎮、長壩鎮、陽壩鎮、雲台鎮、望關鄉、鞏集鄉、寺台鄉、大南峪鄉、迷壩鄉、三官鄉、王壩鄉、碾壩鄉、豆壩鄉、店子鄉、豆坪鄉、賈安鄉、白楊鄉、秧田鄉、太石鄉、銅錢鄉、託河鄉、李山鄉、三河壩鄉、太平鄉。
2015年1月,豆坪鄉望關鄉王壩鄉大南峪鄉碾壩鄉、豆壩鄉6個鄉撤鄉改鎮,同時將豆坪鄉改為周家壩鎮。 [14] 
2018年3月,撤銷銅錢鄉、三河壩鄉、白楊鄉、寺台鄉,設立銅錢鎮、三河壩鎮、白楊鎮、寺台鎮。 [15] 

康縣區劃詳情

區劃
面積(km²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社區
行政村
村民小組
康縣
2958.46
746500
8
350
1640
城關鎮
107.83
咀台
746500
3
20
98
平洛鎮
118.08
平洛
746502
-
15
91
大堡鎮
96.32
大堡
746504
1
17
102
岸門口鎮
193.5
街道
746507
1
20
105
兩河鎮
165.27
兩河
746509
-
12
58
長壩鎮
153.27
長壩
746503
1
18
114
雲台鎮
116.28
雲台
746505
1
19
129
陽壩鎮
504.93
上壩
746511
1
34
120
周家壩鎮
121.01
周家壩
746501
-
23
109
望關鎮
78.77
望子關
746503
-
11
56
王壩鎮
70.3
王家壩
746500
-
14
44
大南峪鎮
121.29
大南峪
746505
-
21
98
碾壩鎮
110.63
田壩
746506
-
14
73
豆壩鎮
109.16
豆壩
746506
-
15
50
寺台鎮
59.12
楊灣
746504
-
13
67
迷壩鄉
141.49
河扁裏
746505
-
12
46
店子鄉
140.38
小河
746506
-
16
50
白楊鎮
198.27
白楊灘
746508
-
15
76
太石鄉
50.75
河口壩
746501
-
11
37
銅錢鎮
93.98
銅錢壩
746510
-
13
46
三河壩鎮
221.2
三河壩
746510
-
17
73

康縣地理境域

康縣位置境域

康縣地處甘肅省東南部,位於北緯32°53'至33°39',東經105°18'至105°58‘之間,東西寬63.898公里,南北長85.069公里。東臨陝西省略陽縣,南接陝西省寧強縣,西與武都區毗連,北隔西漢水成縣相望。 [4] 

康縣地形地貌

康縣景色 康縣景色
康縣處西秦嶺南側隴南山中,地質構造為崑崙秦嶺地槽褶鄒地帶,地勢西高東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大龍王山為境內最高峯;最低海拔560m。 [4]  康縣全境處於南秦嶺加里東褶皺帶內。該帶間發育有兩套復理式變質岩系。一套大致分佈在武都陳家壩至四川昭化、白水街間,叫“碧口羣”,其下部為塞性火山岩系,上都為千枚巖板岩系,總厚達1000米。另一套分佈在上述變巖系以北的武都兩水鎮至兩河口間,叫“白龍江羣”,其下部為砂礫岩系,中部為板岩石灰岩系,上部為千枚巖、板岩系,總厚度5000~6000米。南秦嶺加里東運動以後的沉積全屬地台型,康縣即屬此類型。在這個褶皺帶中,地層發育比較齊全,除寒武、奧陶系外,從上元古界至第四系皆有。其地層分佈主要受東西向構造的控制,印支運動尤其明顯。三迭紀及其以前的地層主要是海相碎屑岩和碳酸鹽巖沉積。侏羅紀開始,則全為山間盆地的陸相沉積。 [11] 

康縣氣候

康縣境內氣候屬亞熱帶暖温帶過渡區域,雨量充沛,氣候濕潤,光照充足,年總降水量968.1毫米,年均氣温11.8℃,年總日照時數1801.5小時,無霜期213天。 [1] 

康縣水文

康縣梅園河 康縣梅園河
康縣屬於長江流域外流地區,嘉陵江水系。境內溝道交錯,流水縱橫。積水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極端最枯流量不少於0.05立方米/秒的大小河流15條。以萬家大梁為界分別流向南北,組成兩組小河系——西漢水河系和燕子河河系,最終匯流於嘉陵江水系。各河徑流主要依靠降水補給。康北平洛河流域降水量為554.2毫米,植被覆蓋率低,蒸發量大,降水後滯流調節能力較差,各徑流流量普遍較小,遇連續降雨,河水猛漲,雨停後,流量逐漸減小。因其穿行於黃土邊緣溝壑地帶,汛期泥沙含量高。康南地區植被較好,降水量在963.8毫米左右,且溝壑陡峭,流水落差較大,徑流量多且穩定,泥沙沉積較少。 [1] 
西漢水是嘉陵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在太石鄉王寺溝入境,流經太石、豆坪、寺台、雲台、迷壩5個鄉鎮後於迷壩李家河出境,至略陽縣西河口匯入嘉陵江。總集水面積9569平方公里,境內全長76公里,集水面積1033.25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5.14億立方米,平均流量48立方米/秒,PH值8.0,河水含沙量13.42公斤/立方米,是康縣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也是康成兩縣的自然界線。 [1] 

康縣自然資源

康縣水資源

康縣共有一江十四河,其中:跨境河流7條,境內河流8條。全縣各河流多年平均水量為23.866億立方米,其中:縣境自產量9.768億立方米,境外來水量14.089億立方米。水能藴藏量(理論)9.98萬千瓦,可開發量約佔3.68萬千瓦。 [1] 

康縣生物資源

康縣素有“萬寶山”之美稱,境內有高等植物172科1000餘種,活立木蓄積量800多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高達60%以上;有國家和省列珍貴樹種如香樟銀杏紅豆杉等28種,各種菌類96種;有天麻杜仲等野生藥材576種,其中龍神茶黑木耳等產品和薇菜核桃仁等上百種山野食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4]  [16] 
康縣境內共有野生動物300餘種。其中:兩棲動物32種;爬行動物63種;鳥類100多種,哺乳動物163種。有大熊貓金絲猴猞猁等世界珍貴動物,並對梅花鹿大鯢進行人工飼養。野生動物中,屬於國家保護的陸生野生脊椎動物105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30種;二級保護動物75種。屬於省重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18種。 [17] 

康縣礦產資源

截至2003年已探明礦種有金、銅、鐵、煤、硫、磷、水晶石等20餘種,已探明銅儲量400多萬噸,僅開採的陽壩銅礦儲量達260多萬噸,品位達到0.367/立方米。黃金儲量豐富,屬陝南、隴南、川北“金三角”地帶,沙金礦金儲量頗豐。 [4]  [18-19] 

康縣人口民族

康縣人口

2022年末,康縣户籍總數6.2664萬户,年末全縣總人口19.53萬人,其中:城鎮户籍人口4.29萬人,鄉村户籍人口15.24萬人。全年新出生0.15萬人,死亡人口0.17萬人。出生率9.07‰,死亡率10.47‰,人口自然增長率-1.40‰。全縣常住人口16.17萬人,城鎮常住人口5.2萬人,城鎮化率為32.17%。 [53] 
2015年,康縣總人口20.2萬人,出生率12.13‰,死亡率8.02‰,人口自然增長率4.11‰。常住人口17.9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81萬人,城鎮化率為21.23%。 [5-6]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康縣常住人口162418人 [44] 
2023年末全縣常住人口15.8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3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88‰。從城鄉構成看,城鎮常住人口5.2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8萬人;鄉村常住人口10.57萬人,減少0.4萬人;城鎮常住人口占全縣人口的比重(城鎮化率)為33.31%,比上年末提高1.15個百分點。 [58] 

康縣民族

2014年末,康縣居住着漢族回族滿族壯族藏族、蒙古族、瑤族、維吾爾族等8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7個,漢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99.7%,少數民族人口597人,佔全縣總人口的0.3%。 [1]  [20] 

康縣政治體制

康縣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委副書記
縣委常委
文元旦、易紅斌、馮繼才、楊永貴、張樹斌、蒙豔琴、張小虎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鞏克宏
縣人大副主任
周紹強、盧雲青、趙金耀、楊波
縣長
副縣長
楊永貴、廖五洲、郭力逢、靳文君、馬克軍
縣政協主席
唐正林
縣政協副書記
李旭、林曉峯、李樹榮、胡峯濤
參考資料: [54-57] 

康縣經濟概況

康縣概況

2022年,康縣實現生產總值288402萬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575萬元,比上年增長6.2%;第二產業增加值49977萬元,比上年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185850萬元, 比上年增長 7.8% 。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8.23 :17.33 :64.44 ,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4.08%、28.18%、57.7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7835.6元,比上年增長11.73%。 [53] 
2022年,康縣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067户,各類市場主體全縣累計12597户,增長6.6%。其中,新增個體工商户780户,累計9630户,增速為5.4%;新增私營企業231户,累計1711户,增速為15.6%;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56户,累計1256户,增速為4.7%。新增“個轉企”63户、電商持照户29户。
2022年,康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為101.8,比上年上漲1.8個百分點。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1.8個百分點,居住類價格上漲1.8個百分點,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4.9個百分點,成為帶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鮮活食品價格指數為103,比上年上漲3個百分點。 [53] 
2023年,康縣全年地區生產總值307622萬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4819萬元,比上年增長6.3%;第二產業增加值55208萬元,增長13.1%;第三產業增加值197594萬元,增長5.5%。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看,第一產業貢獻率為19.34%,拉動經濟增長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貢獻率為22.61%,拉動經濟增長1.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貢獻率為58.05%,拉動經濟增長3.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一、二、三產結構比為:17.82:17.95:64.23。 [58] 
2008年——2015年生產總值及增長速度
項目\年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生產總值(億元)
7.2717
8.1204
9.4845
11.2015
12.9424
15.29
16.46
19.22
比上年增長(%)
11.9
12.5
11.8
12.0
12.
13.5
9.7
9.2
參考資料: [6]  [21-23] 

康縣第一產業

康縣陽壩茶園 康縣陽壩茶園
2022年,康縣農作物播種面積30.16萬畝,比上年增長2.55%;糧食種植面積為22.57萬畝,比上年增長2.11%。其中:小麥面積6.89萬畝,比上年增長1.68%;玉米麪積6.47萬畝,比上年增長1.76%;豆類面積3.00萬畝,比上年增長1.07%;薯類面積4.75萬畝,比上年增長1.77%。油料種植面積1.695萬畝,比上年下降2.92%;蔬菜種植面積3.184萬畝,比上年增長2.4%。全年糧食產量4.03萬噸,比上年增長7.57%,其中:夏糧產量1.8萬噸,比上年增長2.29%;秋糧2.23萬噸,比上年增長12.31%。 [53] 
2023年,全年糧食總產量41351.23噸,比上年增加1070噸,增長2.66%。其中,夏糧產量18819.48噸,增長4.56%;秋糧產量22531.75噸,增長1.12%。分品種看,稻穀產量286.56噸,增長63.75%;小麥產量18650.88噸,增長4.89%;玉米產量13476.18噸,增長0.9%;大豆產量2000.49噸,增長9.59%。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良好,核桃產量10535.9噸,增長5.74%;花椒產量954.69噸,增長8.3%;天麻產量7815.2噸,增長6.3%;油料產量3250.11噸,增長18.29%;食用菌產量3258.44噸,增長13.18%;蔬菜產量35944.68噸,增長7.86%。
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4180噸,比上年增長13.55%;其中,豬肉產量3485噸,增長17.7%;牛肉產量288噸,增長17.65%;羊肉產量168噸,增長14.4%;禽肉產量239噸,增長24.65%。禽蛋產量1594.86噸,增長2.8%。全年生豬出欄4.6萬頭,增長8.75%;年末生豬存欄3.6萬頭,下降2.6%。全年水產品產量37.27噸,增長12.94%。 [58] 

康縣第二產業

2022年,康縣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33058萬元,比上年增長3.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1612.4萬元,比上年增長8.3%;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13981.4萬元,比上年下降6.5%;重工業完成增加值7631萬元,比上年增長72.9%。
康縣景色 康縣景色
2022年,康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達到63977萬元,比上年增長7.83%;實現主 營業務收入55237.6萬元,比上年增長17.8%;實現利潤總額7335.2萬元,比上年增長563.3%。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1.5%,比上年增長20.5個百分點。 [53] 
2023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7%。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8%,製造業同比增長3.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34.2%。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營業收入64812萬元,同比增長17.3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109萬元,同比增長24.18%。 [58] 

康縣第三產業

2022年,康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868萬元,比上年增長9.3%。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1447.3萬元,同比增長9.8%;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1420.7萬元,同比增長8.4%。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業收入18900萬元,同比增長22.1%;商品零售收入65612.8萬元,同比增長17%。按行業分:批發業銷售額5780萬元,同比增長7.5%;零售業銷售額71090萬元,同比增長11.1%;住宿業營業額2420萬元,比上年下降9.7%;餐飲業營業額16480萬元,同比增長6.4%。外貿出口完成32萬元。 [53] 
2023年,全年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5%。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衞生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5%、19.7%、19.2%、12.9%、11.1%、9.7%、8.1%、7.6%。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0.7%。 [58] 
  • 財政
2022年,康縣實現大口徑財政收入29017萬元,同比增長0.81%。税務部門完成23391萬元,比上年增長7.47%,財政部門完成5626萬元,比上年下降19.86%。其中:完成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085萬元,同比增長6.99%。全年財政支出251299萬元,比上年增長9.17%。 [53] 
2023年,全年完成大口徑收入29823萬元,同比增長2.79%,增收810萬元。分部門看:税務部門完成25245萬元,同比增長7.93%,增收1854萬元;財政部門完成4578萬元,同比下降18.63萬元,減收1048萬元。 [58] 
  • 金融
2022年,康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810472萬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住户存款餘額637915萬元,同比增長16.27%;非金融企業存款116839萬元,同比增長15.6%。年末各項貸款餘額314565萬元,比上年下降7.8%。 [53] 
2023年,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851879萬元,比上年末增長5.1%,各項貸款餘額380004萬元,增長20.8%。 [58] 
  •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康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4478萬元,比上年增長17.7%。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219351萬元,增長15.7%; 500至5000萬元項目完成65127萬元,增長26.6%。施工項目82個,本年投產項目45個。
  • 郵電通訊
2022年,康縣完成郵電通信業務總量13413.87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480萬元、移動業務總量7500萬元、聯通業務總量835.2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598.67萬元。全縣農村350個行政村全部實現通電話,固定電話用户9528户,移動電話用户19.08萬户,互聯網上網用户12.48萬户。 [53] 

康縣社會事業

康縣教育事業

2022年末,康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66所,其中小學101所(完全小學32所、教學點69個),中學18所(完全中學1所、獨立高中2所、獨立初中8所、九年制學校7所),幼兒園45所(公辦幼兒園44所、民辦幼兒園11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教育培訓中心1所。現有在校學生30919人,其中學前幼兒6178人、小學13793人、初中6268人、高中4094人、中等職業學校586人。全縣有教職工2794人,其中專任教師2342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8.28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鞏固率98.34 %,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6.58%,高考本科上線率69.67%。教師學歷合格率:小學99.5%、初中99.8%、高中99.7%。 [53] 

康縣科學技術

2022年,康縣共新增申請註冊商標165件,核准註冊商標76件,全縣註冊有效商標累計達到824件。全縣有實用新型專利23件、外觀專利3件、有效發明專利19件。

康縣居民收入

2022年,康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73元,比上年增長5.5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1元,比上年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274元,比上年增長4.8%;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7.89%,比上年下降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04元,比上年增長4.2%;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455元,比上年增長2.9%;城鎮居民恩格爾為31.84%,比上年下降0.4%。 [53] 
2023年,康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54.8元,比上年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03.9元,比上年增長8.4%。全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903.4元,比上年增長6.8%;城鎮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恩格爾係數)為31.42%,比上年下降0.42個百分點;全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744.9元,比上年增長3.8%;農村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恩格爾係數)為28.22%,比上年增長0.3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為3.014,比上年下降0.055,差距不斷縮小。 [58] 

康縣醫療衞生

康縣人民醫院 康縣人民醫院
2022年末,康縣現有醫療衞生機構565個(含診所126個),其中:綜合醫院(縣醫院)、中醫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婦幼站、疾控中心、衞生監督所各1個,社會辦醫院3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23個,鄉鎮衞生院24個,村衞生室350個,個體診所126個。共有醫療衞生工作人員1821人。擁有牀位797張,共有衞生技術人員898人,其中:執業醫師180人,執業助理醫師81人,註冊護士327人,藥師40人,其他衞生人員199人。落實醫療體系和服務兩個鏈條,全縣累計建立電子健康檔案162218人份,建檔率99%;,婚前醫學檢查率71.09% ;孕產婦產前篩查率82.76%;建立兒童預防接種證10701人份,預防接種建證率100%,兒童免疫規劃接種率90.38%,全年婦女“兩癌”檢查1615人,65歲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健康管理率達100%。 [53] 

康縣文化事業

2014年,康縣建成“鄉村舞台”172個,其中一類15個,二類42個,三類115個。攜手央視成功組織 “鄉村大世界”走進康縣拍攝活動。全年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5836萬元,從業人員768人;年末公共圖書館總藏量達10.0萬冊。 [1] 

康縣社會保障

2022年末,康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0050人,參保率97%,其中: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2368人,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27682人。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職工人數3579人,工傷保險8675人,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參加養老保險 5171 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795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加人數171946人 ,城鄉居民參合率達97.15%,其中:鄉村居民參加醫療保險171177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9785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24人,發放低保金376.18萬元;農村低保11866人,發放低保金5572.13萬元;城鄉特困供養對象2027名,發放供養資金1709.78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對象6681人,發放補貼資金742.84萬元。 [53] 

康縣廣電事業

2014年,康縣擁有廣播電視台一座,350個行政村全部通廣播電視,全縣村村通用户2.42萬户,户户通用户2.1萬户,已通有線電視的村44個。全縣廣播和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均達到98.29%。通信,全縣農村350個行政村全部實現通電話,固定電話用户0.6萬户,移動電話用户14.7萬户,互聯網上網用户0.69萬户,全面完成了縣內移動通訊4G網絡升級改造,一些重要旅遊景區節點實現了WiFi全覆蓋。 [1] 

康縣環境整治

2019年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給予2000萬元激勵支持。 [24] 

康縣風俗民情

康縣特產

康縣黑木耳 康縣黑木耳
黑木耳:康縣是“黑木耳之鄉”,康縣黑木耳2008年以來獲得國家工商總局、質檢總局證明商標、地理標誌產品。 [25] 
茶葉:康縣是甘肅茶葉的主產地。康縣茶園面積6.48萬畝,茶農6500餘户,年產綠茶42萬公斤,產值達4200萬元。 [26] 
其他特產:核桃、板栗、龍鬚菜、花椒、土蜂蜜櫻桃猴頭菇蕨菜、獼猴桃、五味子、天麻、蠶桑等。 [27] 

康縣民間藝術

康南鑼鼓草 康南鑼鼓草
寺台造紙術:造紙,康縣當地羣眾又叫做“抄紙”。據《康縣縣誌》記載,手工造紙在康縣形成規模歷史久遠。一般認為是從清代初期開始,手工造紙術傳入康縣境內 [28] 
康南鑼鼓草:鑼鼓草,又叫薅草歌。康南有山大溝深,坡陡地薄的特點。長久以來形成了刀砍火種、大集體務作的生產方式,每當集體勞動,大家一邊唱薅草歌。 [29] 
豆坪嗩吶:康縣嗩吶有許多曲牌,其中流行最廣的就有一百多個,有喜慶的《開財門》、《大開門》、《八仙上壽》、《全家福》;悲苦的《哭長城》、《哭五更》、《弔孝》等。 [30] 
康縣木籠歌:亦名花兒姐,是起源於康縣,廣泛流傳於隴南乃至甘肅全境的敍事長篇民歌,它充分反映了西部農民追求真理、渴望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 [31] 
康南毛山歌:是一種具有地域特點的原生態民間演唱形式,廣大羣眾在生產、生活中觸景生情,即興演唱,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真切地反映出當地人民的生活、生產狀態,是康南廣大人民集體創作成的民間音樂作品。 [32] 

康縣風景名勝

康縣具有開發價值的自然景觀達100多處,人文景觀50多處。著名的景區景點有:康縣陽壩自然風景區康縣梅園河國家濕地公園白雲山森林公園花橋村等。 [33-34] 

康縣陽壩景區

陽壩 陽壩
康縣陽壩自然風景區(4A級景區)位於甘肅省康縣東南部,景區總面積504.93平方公里,境內氣候温潤、景色秀麗,有紅豆杉、香樟、白皮松等國列珍稀樹種近40種;有金絲猴、金貓、大鯢等國列珍稀動物36種,有自然景觀200餘處,森林覆蓋率高達70%以上,居全省之首。景區內大部分為原生態森林。 [34] 

康縣梅園河濕地公園

康縣梅園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康縣陽壩鎮,面積555.8公頃,是以永久性河流濕地為主,灌叢沼澤濕地、草本沼澤濕地組成的複合濕地,是隴南市獨具特色的天然生物園,具有典型的河流濕地生態系統特性。濕地公園建立後,不僅能夠提供巨大的生態功能,在涵養水源、維持生物多樣性、保障流域內人民羣眾生產生活和推動當地生態旅遊業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康縣白雲山森林公園

白雲山森林公園 白雲山森林公園
白雲山森林公園,主峯海拔高2500米,白雲山具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峨眉之秀、張家界之靈於一身。園內風景如畫,奇峯險竣,蒼翠秀麗、花木繁茂。白雲主峯壁立千仞,直指蒼穹。2003年被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它依山面水局新穎別緻,結構脱俗獨特,如畫卷垂掛白雲山頂,似彩屏直豎燕子河南。每當東方破曉,河谷裏,晨霧或如輕紗,遊移飄乎,變幻莫測,或似重幔,匿大橋、迷高樓,山形花影在霧海中沉浮隱現。當夕陽銜山,晚霞滿天,河面抹上淡淡的紅光,微波起伏,園林倒映,又給公園增添了“一道殘陽鋪水中”自然景觀。
1985年10月4日,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視察康縣時,曾飽醮濃墨,揮毫題寫的“白雲山公園”園名鑲嵌在大門上方,兩邊刻有隴南味純汪廷湖題寫的對聯“百世風光當代裝點多秀美,千古歲月今朝耕耘更香甜”,大門背面是全國政協常委楊植霖題寫的“留贈康縣” 一詩。 [35] 

康縣花橋村

花橋村 花橋村
花橋村(4A級景區)位於白望路沿線,距康縣縣城26公里,距望關成武高速入口5公里,距隴南市70公里。花橋村景區是西北地區集鄉村養生養老、田園觀光、休閒度假、民俗體驗、鄉村旅遊培訓及農特產品加工、展示、銷售等產業鏈融為一體的鄉村旅遊景區。花橋村森林覆蓋率高達70%,年平均氣温11℃,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便利。村莊內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健全。2014年花橋村被列入國家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2015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同年被列為全市鄉村旅遊示範點。2016年在全省鄉村旅遊精準扶貧現場會上被授予“中國茶馬古道文化藝術之鄉”、“甘肅省鄉村旅遊培訓基地”、“全省農民回鄉創新創業基地示範區”等榮譽稱號。 [34] 

康縣茶馬古道

康縣毗鄰陝西、四川,自古是連接西南、西北的重要通道。康縣境內的茶馬古道是國內發現僅有的碑文佐證的茶馬古道。 [36] 

康縣城市榮譽

2020年3月,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予以通報表揚。 [37]  同年5月26日,被甘肅省交通運輸廳評為“2019年度甘肅省ETC發行服務工作先進縣”。 [38]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39] 
2020年7月10日,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40]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確定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 [41] 
2021年6月,入選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名單。 [51] 
2021年8月,入選2021年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 [43]  [48]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46] 
2021年9月,入選“2021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47] 
2021年12月,被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授予“第三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稱號。 [49] 
2022年3月,被公示為“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縣(市、區)”名單。 [50] 
2022年,獲評甘肅省級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5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