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強縣

(陝西省漢中市轄縣)

鎖定
寧強縣,隸屬於陝西省漢中市,位於漢中市西部 [2]  ,東鄰勉縣南鄭縣,西接甘肅省康縣武都區 [23]  ,南與四川省朝天區旺蒼縣青川縣接壤,北與略陽縣毗鄰 [5]  ,區域面積3260.34平方千米 [19]  。截至2022年10月,寧強縣轄2個街道、16個鎮 [6]  。2021年,寧強縣户籍人口321823人 [1] 
寧強縣,素有“三千里漢江第一城”美譽。 [21]  夏,屬梁州。商及西周時代,為氐羌所據。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建立寧羌州。民國二年(1913年),改寧羌州為寧羌縣。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紅四方面軍攻克寧羌,建立寧羌、陽平關兩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月,改寧羌縣為寧強縣。 [3]  [14]  2015年11月,寧強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羌族儺文化之鄉”。 [20] 
2021年,寧強縣生產總值124.99億元;人均生產總值49132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58元。 [1] 
中文名
寧強縣
外文名
Ningqiang County
別    名
寧強
行政區劃代碼
610726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漢中市
地理位置
漢中市西部
面    積
3260.34 km²
下轄地區
2個街道、16個鎮(截至2022年10月)
政府駐地
漢源街道
電話區號
0916
郵政編碼
7244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21823 人(2021年户籍人口)
著名景點
漢江源景區
天湖風景區
羌族文化博覽園
火車站
寧強南站、陽平關站
車牌代碼
陝F
地區生產總值
124.99 億元(2021年)

寧強縣歷史沿革

夏,屬梁州。
商及西周時代,為氐羌所據。
春秋戰國時期,白馬氐據其西境,蜀據其東境。
秦置蜀郡,全境歸轄。
兩漢,為葭萌縣地。
蜀漢,為漢壽縣。
晉,改漢壽為晉壽。
隋,屬綿谷縣。
唐武德三年(620年),分綿谷縣,在通谷鎮(今大安鎮)置金牛縣,此為境內設縣治之始。唐武德四年(621年),又分綿谷置三泉縣和嘉牟縣,不久撤金牛、嘉牟,盡入三泉縣。唐天寶元年(742年),三泉縣治由故縣址移向東北120裏,即今唐渡擂鼓台。唐寶曆元年(825年),降金牛縣為鎮併入西縣。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三泉縣直隸京師。三泉縣直隸京師達137年,開中央直轄縣之先例。至道二年(996年)在三泉縣西1裏置大安軍,三年軍廢。
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復置。
元初,在金牛鎮(今大安鎮)設大安州。至元二十年(1283年),降州為大安縣,屬沔州。
明初,併入沔縣。洪武三年(1370年),撤銷大安縣。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建立寧羌州。
民國二年(1913年),改寧羌州為寧羌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紅四方面軍攻克寧羌,建立寧羌、陽平關兩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寧強縣成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紅軍北上,建置復舊。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月,改寧羌縣為寧強縣。
1949年12月11日,寧強解放。
1949年,屬陝南行署區。
1951年,屬南鄭專區。
1953年,屬漢中專區。
1958年,撤銷縣制,轄地劃歸鳳縣和漢中市。
1969年,屬漢中地區。
1996年,漢中撤地設市,寧強縣遂為漢中市屬縣。 [3]  [14] 
寧強縣 寧強縣

寧強縣行政區劃

寧強縣區劃沿革

1953年,將寧強縣的黎坪鄉、元壩子鄉、禪家巖鄉、五郎壩鄉、板蒼壩鄉、小褒城鄉、掛子山鄉、孫家嶺鄉、李家壩鄉、水田坪鄉、張家橋鄉、唐家壩鄉和鐵鎖關鄉的松坪子行政村劃歸黎坪中心區。將啓寧鄉劃歸沔縣。將鄭家壩鄉龍王堂、大石溝、蘇家山及其他若干户劃歸略陽縣。將龍崗鄉第四行政村、中壩子鄉、曾家河鄉桃園子村、鞏家河鄉二里壩村亦劃歸略陽縣。沔縣金堆鋪村、略陽縣廟壩鄉温家院子劃歸該縣。
1958年,將略陽縣廟壩鄉和黎坪區的禪家巖鄉、三道河鄉、水田坪鄉劃歸該縣。 [3] 

寧強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10月,寧強縣轄2個街道、16個鎮:漢源街道高寨子街道大安鎮代家壩鎮陽平關鎮燕子砭鎮廣坪鎮青木川鎮毛壩河鎮鐵鎖關鎮胡家壩鎮巴山鎮巨亭鎮舒家壩鎮太陽嶺鎮安樂河鎮二郎壩鎮禪家巖鎮 [6]  寧強縣人民政府駐地漢源街道。 [7] 

寧強縣地理環境

寧強縣位置境域

寧強縣,位於漢中市西部 [2]  ,東鄰勉縣南鄭縣,西接甘肅省康縣武都區 [23]  ,南與四川省朝天區旺蒼縣青川縣接壤,北與略陽縣毗鄰,地理座標在東經105°20′10″~106°35′18″和北緯32°37′06″~33°12″42"之間,東西長101.65千米,南北寬65.32千米 [5]  ,區域面積3260.34平方千米 [19] 

寧強縣地形地貌

寧強縣地處秦嶺和巴山兩大山系的交匯地帶,地形多呈“V”形構造。境內東南高,西北低,中部有五丁山隆起,分為谷壩、谷地、低山、中心和高中山五個地貌類型。最高海拔毛壩河鎮三道河九埡子主峯2103.7米,最低海拔燕子砭鎮嘉陵江入川處520米。 [2] 

寧強縣氣候

寧強屬暖温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類型。縣境內地形、地貌複雜,地勢高差懸殊,氣候複雜多樣、陰陽坡向差異明顯,濕潤温和,時空分佈不均,海拔高低不同,雨量充沛,光温不足。據縣氣象局多年觀測資料:年平均氣温12.9℃,極端最低氣温-10.3℃,極端最高氣温36.2℃。多年平均降雨量117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95~127天。年平均日照1619.5小時。年均無霜期247天。 [5] 

寧強縣水文

寧強屬長江流域,地處漢江源頭和嘉陵江上游,境內河流分屬嘉陵江、漢江兩大水系。河網密度1.4千米/平方千米。按流域面積統計,1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78條,10平方千米以下河流138條。按長度統計,5千米以上河流95條,5千米以下河流121條。漢江發源於縣南巴山箭竹嶺,主要支流有65條,較大支流有玉帶河、大林河、小河、坪溪河,主要分佈在縣域東北部,控制流域面積1023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31.5%;嘉陵江自甘肅經略陽流經縣境西部,大小支流151條,境內匯入較大支流有流溪溝、黑水河、南沙河、三道河、韓家河、清河、燕子河,境外匯入有安樂河、廣坪河、金溪河、西流河,主要分佈在縣域西部和南部,控制流域面積2223.8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68.5%。 [5] 

寧強縣自然災害

寧強縣的自然災害主要有暴雨洪澇、低温陰雨、秋封冷害、乾旱、大風、冰雹和霜凍等7種,屬全縣性的有暴雨洪澇、低温陰雨、秋封冷害、乾旱等4種,其危害最嚴重的是暴雨、洪澇、低温陰雨、秋封冷害,佔總成災面積65%。 [5] 

寧強縣自然資源

寧強縣水資源

寧強縣多年平均地表自產水徑流量11.4億立方米,過境客水56.28億立方米,人均佔有徑流量為漢中市均量的1.29倍,陝西省均量的3.8倍,全國均量的2.05倍。水能理論藴藏量為45.44萬千瓦,可開發量為22.95萬千瓦。在水能開發上,先後建成東方紅、關峽、石羊棧、元壩子、黑罈子、卧龍台電站(一期)等小水電51座,裝機59台11094千瓦,率先在全省實現了小水電裝機萬千瓦縣。1999年,建成天生橋、二郎壩、卧龍台三個梯級電站,總裝機5萬千瓦,年發電2億度。在玉帶河干流上,利用其自產徑流和二郎壩工程引嘉入漢水量,建設了胡家壩、鐵鎖關兩級電站,胡家壩電站裝機7500千瓦時,鐵鎖關電站裝機7500千瓦時。2010年建成裝機1890千瓦的白果樹電站,2011年建成裝機8300千瓦的胡家壩電站和裝機容量1260千瓦的八海水電站。巨亭水電站裝機40000千瓦,保證出力5500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13150萬千瓦時,年利用小時3280h。2016年12月建成並運行發電。 [4] 

寧強縣土地資源

寧強縣土地總面積約3260.3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約471.34平方千米(水田面積約43.81平方千米,水澆地面積21400平方米,旱地面積約427.40平方千米),耕地佔14.46%;園地面積約10.17平方千米,佔0.31%;林地面積約2563.3平方千米,78.63%;牧草地面積約39.1方千米,佔1.2%;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約52.54平方千米,佔1.61%;交通用地面積約19.33平方千米,佔0.6%;水域面積約38.93平方千米,佔1.19%;其它土地面積約65.61平方千米,佔2%。 [4] 

寧強縣礦產資源

寧強縣境內已探明有金屬、非金屬礦產8類31種200餘個礦點,已探明儲量6類18種,礦產地26處,總藴藏量達3.09億噸,名列漢中市第二位。主要分佈在五丁關以北的大安、代家壩、陽平關、燕子砭、廣坪一帶。其中金屬礦有等10種70餘個礦點;非金屬礦有重晶石蛇紋石花崗岩、鋁土、海泡石大理石等12種20餘個礦點、太陽嶺鎮大理石(漢白玉)儲量最大。 [4] 

寧強縣生物資源

動物資源
寧強縣境內已查明的陸生野生動物有18目50科142屬,屬於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50種。鳥類11目30科107種;爬行類動物2目5科8種;哺乳動物類有3目16科17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金絲猴羚羊、黑鹿、金雕等。“寧強矮馬”屬國家珍稀的家畜原種。 [4] 
植物資源
寧強縣境內有木本植物586種,分屬85科202屬;牧草62科約500餘種;農作物有70多種。森林植被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類樹種有連香杜仲銀杏鵝掌楸厚朴香果樹等8種;列為省級保護的有粗榧鐵堅杉白皮松杜仲鵝耳櫪黃楊山楂七葉樹樟木楠木紅豆杉等12種。 [4] 

寧強縣人口

2021年,寧強縣户籍人口321823人,其中:男性168529人、女性153,294人;其中城鎮人口84744人、農村人口237079。 [1] 

寧強縣經濟

寧強縣綜述

2021年,寧強縣生產總值124.99億元,同比增長12.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52億元,同比增長6.4%;第二產業增加值57.06億元,同比增長18.6%;第三產業增加值46.41億元,同比增長8.8%。人均生產總值49132元,同比增長19.9%。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78.91億元,佔生產總值比重為63.13%。
2021年寧強縣生產總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分別為17.2%、45.7%和37.1%。與2020年相比,第一產業佔比下降2.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佔比提高6.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佔比下降4個百分點。
2021年,寧強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1.9%。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3.4%;第二產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1.1%,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2.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2.7%。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投資佔比分別為26.3%、24.4%和49.3%。
2021年,寧強縣地方財政收入9516萬元,同比增長2.2%。其中,税收收入6642萬元,税收佔比69.8%。財政支出27.74億元,同比下降0.4%。
2021年,寧強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58元,同比增長9.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25元,同比增長11.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08元,同比增長7.7%。 [1] 

寧強縣第一產業

2021年,寧強縣的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38.43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農業產值22.25億元,同比增長6.8%;林業產值2.08億元,同比增長5.7%;畜牧業產值12.55億元,同比增長6.9%;漁業產值0.2億元,同比增長4.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35億元,同比增長2.1%。
2021年,寧強縣糧食播種面積404281畝,同比減少4054畝;糧食總產量81606噸,同比增長1.7%,其中:夏糧28783噸,同比增長2.9%;秋糧52823噸,同比增長1.1%。油料播種面積103644畝,同比增加1084畝;油料總產15122噸,同比增長4.2%。肉類總產量23170噸,同比增長12.2%;水產品產量1045噸,同比增長2.1%。
2021年,寧強縣生豬出欄25.8萬頭,同比增長5.8%,年末存欄15.66萬頭,同比下降6.5%,豬肉產量20535噸,同比增長15.1%;中藥材種植面積89647畝,同比增長5.4%;中藥材產量13691噸,同比增長11.2%;茶園實有面積15.98萬畝,茶葉總產量9396噸,同比增長4.3%;煙葉種植面積3968畝,同比減少3002畝,煙葉產量1168噸,同比下降37.3%;蔬菜種植面積47603畝,同比增加790畝,蔬菜產量69398噸,同比增長6%,其中,食用菌產量13447噸,同比增長21.7%。 [1] 

寧強縣第二產業

2021年,寧強縣工業增加值47.79億元,同比增長22.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5.09億元,同比增長22.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8.61億元,同比增長27.2%。其中,輕工業產值36.28億元,同比增長25.2%;重工業產值92.33億元,同比增長28.1%。分行業,採礦業產值17.89億元,同比增長50.8%;製造業產值107.95億元,同比增長2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產值2.77億元,同比增長29.2%。
2021年,寧強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9.28億元,同比增長8.9%。資質以上建築施工企業完成總產值13.53億元,同比增長9.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6.3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8.5%;竣工產值3.48億元,同比下降12.1%;簽訂合同額14.19億元,同比增長17.7%。 [1] 

寧強縣第三產業

2021年,寧強縣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4.95億元,同比增長19.3%;房屋施工面積19.2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0.4%;商品房銷售額22030萬元,同比增長196%。
2021年,寧強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98億元,同比增長15.4%,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含大個體户)消費品零售額10.36億元,同比增長14.1%;限額以下企業(含個體户)消費品零售額22.62億元,同比增長15.6%。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3.38億元,同比增長14.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6億元,同比增長16.8%。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6.21億元,同比增長19.8%;商品零售26.77億元,同比增長14.4%。
2021年,寧強縣郵政業務總量7919萬元,同比增長4.9%。電信業務總量26.02億元,同比增長26%。
2021年,寧強縣實現外貿出口總額200萬美元。
2021年,寧強縣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50.74億元,同比增長7.2%。 [1] 

寧強縣交通運輸

寧強縣交通便捷,西成客專、寶成、陽安鐵路縱橫縣境,京昆高速、108國道穿境而過。 [2] 
2021年,寧強縣的公路客貨運週轉量52382萬噸千米,同比下降1.4%。其中,公路運輸貨運量392萬噸,同比增長5.4%;貨運週轉量51814萬噸千米,同比下降0.7%。公路運輸客運量101萬人,同比下降3.2%;客運週轉量5680萬人千米,同比下降40.7%;鐵路運輸總週轉量增長12.2%。 [1] 

寧強縣社會事業

寧強縣教育事業

2021年,寧強縣有中等職業學校1所,招生659人,在校生2027人,畢業243人,專任教師166人;普通高中2所,招生1566人,在校生4822人,畢業2213人,專任教師438人;普通中學18所,招生2331人,在校生6899人,畢業2637人,專任教師774人;普通小學51所,招生2425人,在校生14923人,畢業2376人,專任教師1252人;幼兒園67所,共有291個班,在園幼兒8325人,專任教師469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99人,專任教師22人。 [1] 

寧強縣文化事業

2021年,寧強縣有影院1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8個;2021年末寧強縣公共圖書館擁有藏書5.34萬冊。 [1] 

寧強縣醫療衞生

2021年,寧強縣有醫院、衞生院25所,擁有牀位數1623張,衞生技術人員193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41人,註冊護士923人。 [1] 

寧強縣社會保障

社會保險
2021年,寧強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88212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21937人。 [1] 

寧強縣歷史文化

寧強縣寧強羌文化

羌人曾是古代東方大族,形成於青藏高原地區。古時,青藏高原上一羣古羌人牽着馬匹馱着輜重,一路跋山涉水來到寧強,從此便在這裏繁衍生息。羌族在寧強的活動歷史,據考證,自商朝時,寧強就是羌族的故地。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羌民田九成揭竿起義,朱元璋派兵鎮壓,大肆屠殺搜捕羌人,部分羌人被殺,部分被遣送出境或管制,一些不願離開故土的羌人,隱瞞身份隱居在南山一帶的深山老林裏,成為現今這一帶羌民的先祖。如今散居於寧強境內的羌人後裔,如巴山、毛壩河等居民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勞動生產以及宗教信仰等習俗,他們的羌語、羌歌、羌舞、羌服、羌食、羌禮等等都與四川省北川縣等地羌族民俗大致相同。 [13]  羌族民俗遺痕在寧強處處可尋。 [24]  2008年9月,寧強縣被文化部列為“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009年,寧強縣組建了羌族文化研究學會。 [13]  2022年3月31日,寧強縣建成的羌族文化博覽園正式開園運營。 [24] 

寧強縣文物

青木川老街建築羣,位於寧強縣青木川鎮,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處,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譽,古鎮始建於明成化年間,歷經百年滄桑,留有大量保存完好、風格迥異的古街古祠古建築羣等歷史遺蹟。 [9]  2013年3月5日,青木川老街建築羣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 
青木川老街建築羣 青木川老街建築羣
陳錦章烈士故居,位於寧強縣大安鎮烈金壩村,內設陳錦章烈士展室、陳文華烈士展室、陳真仁展室、長征一家人展室設4個專題展室,展現了陳錦章烈士及其家人一生的革命事蹟。2017年12月,陳錦章烈士故居被漢中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漢中市文物保護單位。 [22] 
陳錦章烈士故居 陳錦章烈士故居

寧強縣風景名勝

漢江源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寧強縣漢源街道108國道旁,以牢固關森林公園為核心,打造集森林、山峯、峽谷、水體、天象、人文等景觀資源於一體的山嶽型生態旅遊區。 [8] 
漢江源景區 漢江源景區
天湖風景區,位於寧強縣二郎壩鎮,是集自然風光、水域風光於一體的原始生態自然風景區。 [11] 
天湖風景區 天湖風景區
羌族文化博覽園
羌族文化博覽園,位於寧強縣城東山觀,分為羌源廳、文物廳、釋比廳、羌繡廳和羌家小院5個展區,通過實物展示、仿古重建和光電技術,復原和展示寧強本地羌族先民的生活、勞作和祭祀場景。 [12] 
羌族文化博覽園 羌族文化博覽園

寧強縣著名人物

陳錦章,寧強烈金壩人,民國十四年(1925年),他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革命道路。民國十五年(1926年),他畢業回寧強後,以教書為掩護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同年10月,他秘密發展陳文華何蔚然為中共黨員。民國十六年(1927年)春,他在大安高等小學秘密組建了陝南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大安小組)。民國十九年(1930年)11月,他當選為中共陝南特委委員,在漢中積極開展革命活動。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在結束陝南戰役回師川北時,他攜全家11人拋家舍業參加紅軍。陳錦章及其父親、兄弟等5人犧牲於長征途中,僅有其妹陳真仁一人到達陝北。新中國成立後,陳錦章及其胞兄陳文華、陳文芳均被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 [22] 

寧強縣榮譽稱號

獎項
授予單位
授予時間
中國羌族儺文化之鄉 [20]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 [20] 
2015年11月 [20] 
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16]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16] 
2019年2月2日 [16] 
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 [17] 
小康雜誌 [17] 
2020年7月 [17] 
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 [15] 
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 [15] 
2020年7月29日 [15] 
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18] 
生態環境部 [18] 
2021年10月12日 [18] 
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25] 
生態環境部 [25] 
2022年11月18日 [2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