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文字溯源
編輯會意字。甲骨文(圖1、2)的“雪”上部是個“雨”字,表示這個字與雨水有關,也有落下的意思;下部是“羽”字形,下落的雪如同羽毛,所以用“羽”代指雪;“羽”字旁邊還有幾個小黑點,像落下來的碎屑,如同飄下來的雪片。據説在遠古時代,中原一帶天氣温和,很少下大雪,所以甲骨文中的“雪”字並不多見。
到了金文,“雪”字字形已發生很大變化。它的上部還是個“雨”字;下部變成了“彗”字,由兩個掃帚形和一隻手(彐)構成。有人認為“彗”字表示讀音。也有人認為“彗”字像手拿掃帚在掃雪,也可理解為雪花大如帚,或理解為雪是可掃的水。小篆(圖3)的“雪”基本承續金文字形。
到了漢代,隸變先是沿襲小篆(圖4、5),以後對字形進行了簡化,成了圖6的形體,只把篆書的“雨”頭和“彐”(即手)底留下來,中間的兩把掃帚卻簡省掉了。於是,楷書又相沿圖6形體發展成為“雪”字。
[2]
[5]
雪的本義指一種從天上降下來的白色六角形結晶體,它是雨水冷凝後形成的。雪的特點是呈白色,且有亮亮的反射光,由此,雪又引申指白色或白色的東西,如雪白、雪亮、雪糕等。
雪詳細釋義
編輯讀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xuě | 空氣中降落的白色結晶,多為六角形,是氣温降低到0℃以下時,空氣層中的水蒸氣凝結而成的 | snow | 《詩經·邶風·北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雱。” 巴金《化雪的日子》:“初春的微風吹拂着我的亂髮,山腳下雪開始融化了。” | 雪花;滑雪;冰天雪地;瑞雪兆豐年 | |
某些白色事物的代稱。如稻米、白花、白髮等。 | 杜甫《孟冬》詩:“破甘霜落爪,嘗稻雪翻匙。”(雪:稻米) 盧綸《賦得白鷗歌送李伯康歸使》:“似君換得白鵝時,獨憑闌干雪滿池。”(雪:白色的禽鳥) 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雪:白髮) | ||||
顏色或光彩像雪的。 | white | 盧思道《孤鴻賦》:“振雪羽而臨風,掩霜毛而候旭。” 白居易《別行簡》詩:“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鬢雪。” | 雪白;雪亮 | ||
比喻高潔。 | 楊萬里《送鄉人余文明勸之以歸》詩:“一別高人又十年,霜筋雪骨健依然。” | ||||
指古樂曲《陽春白雪》。亦泛指高雅的曲調或歌聲。 | 白居易《聞楊十二新拜省郎遙以詩賀》:“雪飄歌句高難和,鶴拂煙霄老慣飛。” 崔鈺《和人聽歌》:“聲和細管珠才轉,曲度沈煙雪更香。” | ||||
下雪。 | snow | 白居易《問劉十九》詩:“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
拭擦;洗滌。 | wipe | 《韓非子·外儲説左下》:“黍者,非飯之也,以雪桃也。” | 澡雪 | ||
洗除(恥辱、仇恨、冤枉等)。 | 《韓非子·難二》:“管仲雪桓公之恥於小人,而生桓公之恥於君子矣!” 岳飛《滿江紅·寫懷》詞:“靖康恥,猶未雪。” | 雪恥;雪恨;昭雪;洗雪 | |||
表白,表明。 | 李節《贈釋疏言還道林寺詩》序:“天子建號之初,雪釋氏之不可廢也,詔徐復之。” | ||||
斥責,呵斥。 | 李肇《唐國史補》捲上:“德宗正色曰:‘唯卿不合雪人。’” | ||||
雪古籍釋義
編輯雪説文解字
【卷十一下】【雨部】相絕切(xuě)
䨮,凝雨①,説物者。從雨彗聲②。
雪説文解字注
“冰雨説物者也”注:冰各本作凝。今正。凝者,冰之俗也。《釋名》曰: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故許謂之冰雨。説,今之悦字,物無不喜雪者,説與雪疊韻。
雪廣韻
相絕切,入薛心 ‖彗聲月2部(xuě)
雪康熙字典
【戌集中】【雨字部】雪
《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並音㡜。
《説文》本作䨮。凝雨。《元命包》:陰凝為雪。《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陰之成數也。《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廣韻》:除也。《韻會》:洗也。《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又《廣韻》:拭也。《家語》:以黍雪桃。《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又小雪、大雪,並節𠋫名。見《後漢·律曆志》。
又山名。《後漢·明帝紀注》:天山即祈連山。一名雪山。
又《陽春白雪》,古曲名。
雪字形書寫
編輯雪字形對比
雪書寫提示
【筆順】①一(橫)②丶(點)③㇖(橫鈎)④丨(豎)⑤丶(點)⑥丶(點)⑦丶(點)⑧丶(點)⑨㇕(橫折)⑩一(橫)⑪一(橫)
【規範提示】①“雨”頭的第二筆豎改點,第三筆㇆(橫折鈎)改㇖(橫鈎)。②下部是“彐”,中間橫筆兩端不出頭。
雪書法欣賞
雪音韻彙集
編輯雪韻書集成
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韻系 | 聲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
廣韻 | 雪 | 山 | 入聲 | 十七薛 | 仙A | 心 | 合口呼 | 三等 | 全清 | 相絕切 | sjuæt | |
集韻 | 䨮 | 山 | 入聲 | 十七𧀼 | 仙 | 心 | 合口呼 | 三等 | 次清 | 蘇絕切 | siuæt | |
中原音韻 | 雪 | 入聲作上聲 | 車遮 | 心 | 撮口呼 | 全清 | siuɛ | |||||
中州音韻 | 入聲作上聲 | 車遮 | 須也切 | |||||||||
洪武正韻 | 雪 | 入聲 | 五屑 | 先 | 心 | 蘇 | 全清 | 蘇絕切 | syet | |||
分韻撮要 | 雪 | 陰入 | 第十三鴛婉怨乙 | 乙 | 心 |
雪上中古音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
先秦 | 高本漢系統 | s | i̯wat | |
先秦 | 王力系統 | 月 | s | ǐwat |
先秦 | 董同龢系統 | 祭 | s | juæt |
先秦 | 周法高系統 | 月 | s | jiwat |
先秦 | 李方桂系統 | 祭 | s | juat |
西漢 | 月 | |||
東漢 | 月 | |||
魏 | 月 | jiat | ||
晉 | 月 | jiat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黠屑薛 | jiwɑt | |
南北朝 | 北魏後期北齊 | 黠屑薛 | jiwɑt | |
南北朝 | 齊梁陳北周隋 | 黠屑薛 | jiwɑt | |
隋唐 | 高本漢系統 | s | i̯wɛt | |
隋唐 | 王力系統 | s | ǐwɛt | |
隋唐 | 董同龢系統 | s | juæt | |
隋唐 | 周法高系統 | s | iuæt | |
隋唐 | 李方桂系統 | s | jwät | |
隋唐 | 陳新雄系統 | s | ǐuɛt |
雪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 方言點 | 聲母及韻母 | 調值 | 調類 | 備註 |
---|---|---|---|---|---|
官話(北京官話) | 北京 | ɕye | 214 | 上聲 | |
官話(冀魯官話) | 濟南 | ɕye | 213 | 陰平 | |
官話(中原官話) | 西安 | ɕye | 21 | 陰平 | |
官話(西南官話) | 武漢 | ɕie | 213 | 陽平 | |
官話(西南官話) | 成都 | ɕye | 21 | 陽平 | |
官話(江淮官話) | 合肥 | ɕyɐʔ | 4 | 入聲 | |
官話(江淮官話) | 揚州 | ɕyeʔ | 4 | 入聲 | |
晉語 | 太原 | ɕyəʔ | 2 | 陰入 | |
吳語 | 蘇州 | siɪʔ | 4 | 陰入 | |
吳語 | 温州 | ɕy | 323 | 陰入 | |
湘語 | 長沙 | ɕie | 24 | 入聲 | |
湘語 | 雙峯 | sye | 13 | 陽平 | 文讀 |
湘語 | 雙峯 | sue | 13 | 陽平 | 白讀 |
湘語 | 雙峯 | ɕya | 13 | 陽平 | 白讀 |
贛語 | 南昌 | ɕyɔt | 24 | 陽平 | |
客家話 | 梅縣 | siɛt | 1 | 陰入 | |
粵語 | 廣州 | ʃyt | 33 | 下陰入 | |
粵語 | 陽江 | ɬit | 21 | 下陰入 | |
閩語(閩南語) | 廈門 | suat | 32 | 陰入 | 文讀 |
閩語(閩南語) | 廈門 | seʔ | 32 | 陰入 | 白讀 |
閩語(閩南語) | 潮州 | soʔ | 21 | 陰入 | |
閩語(閩東語) | 福州 | suɔʔ | 23 | 陰入 | |
閩語(閩北語) | 建甌 | syɛ | 24 | 陰入 |
- 參考資料
-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7-17]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023
- 3. 雪 .漢典[引用日期2016-01-24]
- 4. 平水韻 九屑 .搜韻[引用日期2019-07-17]
- 5. 陳政 著.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7:466-467
- 6.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11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620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06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7[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323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618
- 10.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2287
- 11.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498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361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96
- 14. 各體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7-19]
- 15. “雪”字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6-01-24]
- 1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55
- 17. 馮國超著. 圖説漢字王國 彩圖版[M]. 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 2005.01:27-28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