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宋尤袤詩作)

鎖定
《雪》是南宋詩人尤袤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一、二句先寫驚知下雪,突出了飛雪無聲潛入夜的悄然情狀。三、四句寫積雪之厚、光澤之亮。五、六句狀寫雪後草木之白,丘塍之平。如此極力描繪了飛雪之大,雪大必然寒冷凜冽。於是末二句詩人自然聯想到大雪之中道旁乞討的饑民和邊境雪窖中的士兵。先感慨饑民的凍餒交加,生活維艱;但轉念之間,詩人又規勸可憐的饑民莫要嘆息怨恨,因為還有比他們更苦的邊兵正在前線的風雪中掙扎。全詩層層照應,如環相套,一抑一揚,深刻地揭露了南宋小朝廷民飢兵困、岌岌可危的悽慘景象。
作品名稱
出    處
《全宋詩》
作    者
尤袤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體裁
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睡覺不知雪1,但驚窗户明2
飛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3
草木淺深白4,丘塍高下平5
饑民莫諮怨6,第一念邊兵7 [1]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1.覺(jué):睡醒。
2.但:只,唯。
3.和月:柔和的月光。三更:古代計時,一夜分為五更。由打更人敲擊鼓梆等向人們報更。三更正值半夜。
4.“草木”句:意謂草木不論矮的高的,望去皆成白色。
5.丘塍(chéng):土包和田間小路。
6.諮(zī)怨:嘆息,怨恨。
7.邊兵:守邊的士兵。 [2]  [4] 

白話譯文

睡醒後不知下了大雪,只見窗户特別明亮而吃驚。
推窗一看,飛舞的雪花已在地上積有一尺厚,輝映着月光,使三更時分格外冷清。
草和樹木都籠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山丘田埂也都被雪遮蓋得一樣平。
飢餓的人們哪,莫要嘆氣抱怨,在這樣的時候,首先要想到那些辛苦戍邊的士兵。 [5] 

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尤袤為官期間極關心民間疾苦,此詩是詩人某天夜半醒後見雪而念民飢與邊兵所作。 [3]  [6]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觸景生情,借雪發感,傾吐詩人對邊民飢苦的同情,對戍邊將士的憂念,讀來令人感動,令人共鳴。突如其來的一場雪觸動了詩人的惻隱之心,不知不覺的一覺醒來讓詩人看到了一個冷徹心扉的世界,這首詩以風雪嚴寒和火熱心腸作對比,引導人們去思考,去體恤家國蒼生的艱難困苦。
詩人披衣下牀,走向窗户,推窗一望,突然驚訝地發現,天空雪花飛舞,紛紛揚揚,地上白雪皚皚,厚達尺餘,月亮高懸天際,輝映天宇。三更時分,分外沉寂,分外清冷。詩人睡得好,睡得香,睡得沉,他有足夠的生活保障,衣食無憂,風雪不愁,他甚至還有雅興津津有味地欣賞月照風雪的美麗。但是,讀者能明顯地感覺到,字裏行間有一種冷徹肺腑的感覺,有一種寒徹無眠的蒼涼,詩人無心賞景,他有心事,他有無邊憂慮連廣宇,他有滿腔熱情繫蒼生。這個夜晚,心比雪冷,心靈不眠。
冷月照風雪,無眠憂邊關。撞入詩人眼簾的是田野郊外,是花草樹木,草木深深淺淺,一片茫茫籠罩,丘塍高高低低,一片冰雪覆蓋,風大雪猛,萬物受損,詩人第一個敏感地意識到那些靠天吃飯、衣食不安的人們,他們嗟嘆抱怨,風雪無情,蒼天冷酷,絕了他們的生路,毀了他們的莊稼,他們也暗暗抱怨朝廷無動於衷,見危不扶,見困不幫。他們的心和風雪一樣冷,他們對生活的希望被一場大雪澆滅,他們怨天怨地怨國家,詩人能夠理解,也樂意分擔他們的憂愁苦恨。但是,詩人比他們想得更深遠,更宏大,他勸這些啼飢號寒的人們,莫要一味嘆氣抱怨,在這樣的時候,比你們更苦,更艱難的是那些戍守邊關的將士,將士們遠離故土,奔赴邊關,不畏風雪嚴寒,不顧性命之憂,恪盡職守,守邊衞國,他們才是第一要關注,要關照的人啊。詩人很無奈,他只能在風雪之夜表達自己的同情和悲憫,詩人又有一顆博大仁愛之心,在這個冰天凍地的時代,想到那些衣不蔽體,食不裹腹的饑民,想到那些頂風冒雪,背井離鄉的將士,和他們相比,詩人還算幸運,畢竟他可以安眠屋內,不愛驚擾,他可以生活無憂,平安度日。
一場風雪可以和詩人無關,饑民邊兵也可以和詩人無緣,但是,心存良知,悲憫天下的詩人卻不能無視風雪嚴寒之下忍飢受苦的人們,他擔憂他們,牽掛他們,他把他們的苦痛寫進詩歌,寫進風雪,讓詩歌隨風雪傳遍大地的角角落落,讓每一個有良知,有肝肺的人都來關注他們。關注是無言的關心,關注也是無聲的抗議,關注凝聚力量,關注傳遞温暖。詩人通過詩歌將悲憫的接力棒傳遞到讀者手上,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萬千悲憫,將會匯成愛的汪洋大海,風雪嚴寒有苦痛不幸,背後更有温暖和希望。
白居易曾經為一個伐薪燒炭南山中的老大爺吟詩立照,傳遞一份良知和温情,傳遞一份憤怒和抗議,“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市南門外泥中歇,牛困人飢日已高”“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兩鬢蒼蒼十指黑”……這些動人的詩句,閃耀着人性的光輝,傳遞着温暖的情感,讓人感動,讓人揪心。同樣,尤袤的詩歌也是如此,不關風月,不關風情,不關高雅,只寫心靈冷暖,只寫人世艱難,只傳遞温情,只傳遞悲憫,這是讓人動心的原因,令人流淚的原因。 [6] 

名家點評

元·方回:“見雪而念民之飢,常事也。今不止民飢,又有邊兵可念。歐陽詩:‘可憐鐵甲冷徹骨,四十餘萬屯邊兵。’以此忤晏相意,而晏相亦坐此罷相。然則凡賦詠者,又豈但描寫物色而已乎?”(《瀛奎律髓匯評》) [5] 
清·紀昀:“此論正大,能見詩之本原。描寫物色,便是晚唐小家。處處着論,又落宋人習徑。宛轉相關,寄託無跡,故應別有道理在。”“起得超脱。有為而作,便覺深厚。”(《瀛奎律髓匯評》) [5] 
清·許印芳:“詩須善學風體。風人之詩,深於比興。興則宛轉相關,景中即有情在。比則寄託無跡,賦物即是寫人。曉嵐所言,道在是耳。”(《瀛奎律髓匯評》) [5] 
古典文學家金性堯:“首兩句超脱。五六兩句,正是“厚一尺’的雪景。末兩句雖是平常的感慨,亦見得當時饑民多,邊兵苦。”(《宋詩三百首》) [5] 
浙江省杭州農業學校基礎學科主任錢學增:“語言平淡,但情深味濃。”(《宋詩三百首》) [5] 
原江蘇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於盛庭:“此詩寫景真、寫情深,不失風人悲時憫人之旨。從五律技法看,亦顯得屬對自然,不見錘鍊之痕。”(《宋詩精華》) [5] 

作者簡介

尤袤(1127—1194),字延之,號遂初居士。常州無錫(今屬江蘇)人。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嘗任泰興令,有政績,吏民為之立生祠。後任江東提舉常平等職,官至禮部尚書兼侍讀。立朝敢言,卻能善終。詩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大家。《宋詩紀事》卷四十七載方萬里跋尤袤詩云:“宋中興以來,言詩必尤楊範陸。誠齋時出奇峭,放翁善為悲壯,公與石湖,冠冕佩玉,度騷婉雅。”作品多散佚,清人輯有《梁溪遺稿》。 [3] 
參考資料
  • 1.    郭敏厚編.宋詩[M].濟南:泰山出版社,2007.04.:152-153
  • 2.    霍松林總,王兆鵬主編. 詩韻華魂 宋代詩歌精選[M]. 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05:243頁
  • 3.    王以憲編著. 宋詩三百首詳註[M].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1.12. 351-352
  • 4.    金性堯選注. 宋詩三百首[M]. 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2012.01.262
  • 5.    陶文鵬.《宋詩精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01:646-647
  • 6.    徐昌才編. 宋詩賞析 宋朝那些詩生活[M]. 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2013.08: 26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