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雨霖鈴

(唐代張祜詩作)

鎖定
《雨霖鈴》是唐代詩人張祜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通過對《雨霖鈴》這支樂曲的產生及傳播過程的追述,表現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深切思念和晚年獨居南內的淒涼孤寂的處境,反映出社會大動亂之後封建知識分子對滄桑變遷的哀感。詩中着重刻畫了馬嵬驛兵變給玄宗帶來的感傷,而這種感傷又是通過一個目擊證人,即《雨霖鈴》曲的最初演奏者張徽,從他的口中委婉道出,更覺真切動人。
作品名稱
雨霖鈴
作    者
張祜
創作年代
中唐
出    處
樂府詩集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雨霖鈴作品原文

雨霖鈴
雨霖鈴夜卻歸秦,猶是張徽一曲新
長説上皇垂淚教,月明南內更無人 [1] 

雨霖鈴註釋譯文

雨霖鈴詞語註釋

⑴雨霖鈴:唐教坊曲名。亦作“雨淋鈴”。《明皇雜錄補遺》:“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屬霖雨涉旬,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時梨園子弟善觱篥者,張野狐為第一。此人從至蜀,上因以其曲授野狐。洎至德中,車駕復幸華清宮,從官嬪御多非舊人。上於望京樓下命野狐奏《雨霖鈴》,曲未半,上四顧淒涼,不覺流淚。左右感動,與之歔欷。其曲今傳於法部。”鈴,指蜀中棧道鐵索上所掛的鈴鐺,以便行人聞鈴聲前後照應。
⑵雨霖鈴夜:霖雨聲、車鈴聲交織之夜。卻歸秦:唐軍收復兩京後,局勢轉變,唐玄宗遂於至德二載(757)十二月,由四川返回京城長安。卻歸,迴歸。秦,秦地,指長安。
⑶是:一作“見”。張徽:號野狐,開元年間宮廷音樂家,與李龜年賀懷智等齊名。安史之亂起,張徽隨玄宗入蜀,亂平,又隨玄宗回到長安。一曲新:指玄宗新創之曲《雨霖鈴》。
⑷上皇:太上皇,指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亂起,玄宗於次年逃往蜀中,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尊玄宗為太上皇。
南內:唐長安興慶宮,在大明宮南,故名。原為玄宗藩邸,玄宗自蜀返京,被尊為太上皇,居於此。《新唐書·地理志》:“興慶宮在皇城東南,開元初置。十四年又增廣,謂之南內。”白居易長恨歌》所言“西宮南內多秋草”即是其地。 [2-4]  [5-6] 

雨霖鈴白話譯文

寒雨淋漓,和着棧道上鈴聲振響的冬夜,上皇終於從逃難的蜀地返回舊京。待得歸來,還能聽到張野狐彈奏的一曲新聲。
雖然舊日的樂工經常説起昔時上皇飽含淚水教授此曲的情形,可是今日的南內只見明月寂寂,卻再也沒有他的蹤影。 [6] 

雨霖鈴創作背景

《雨霖鈴》原是唐教坊曲名。相傳唐玄宗為避安史之亂入蜀,連日霖雨,於郎當驛中聞鈴聲,問黃旛綽:“鈴語云何?”對曰:“似雲‘三郎郎當’。”當時宮中稱玄宗為三郎,郎當即潦倒之意。玄宗遂採其聲譜寫《雨霖鈴》曲。第一個吹奏此曲的是梨園樂工張徽,那時玄宗因思念楊貴妃,常流淚不止,在親自傳授張徽此曲時尚含着眼淚。迴鑾做了太上皇,又讓張徽奏此曲,以紀念楊貴妃。此詩作於何年何地未詳,但從時間上看,當時安史之亂早已過去,詩人或有機會聆聽此曲,或因一時有感而作。 [7] 

雨霖鈴作品鑑賞

雨霖鈴文學賞析

張祜詩以《雨霖鈴》為題,感其樂聲而取其寓意,暢抒其無限的今昔感喟。
“雨霖鈴夜卻歸秦,猶見張徽一曲新。”這兩句寫唐玄宗出奔後重新回到京城長安。他雖然已經歷了“雨霖鈴夜”那種顛沛流離而又悽苦傷心的日子,可是仍念念不忘自己的寵妃楊玉環,將途中創作的新曲《雨霖鈴》命樂工張徽吹奏。《雨霖鈴》曲原作於幸蜀途中,不久兩京收復,玄宗從蜀中歸來。一個“卻”字暗示了這一戲劇性的變化。“歸秦”冠以“雨霖鈴夜”,既深深地籠罩上一層悲涼的氣氛,也與下句的“一曲”緊密呼應。“猶見張徽一曲新”,也從《雨霖鈴》麴生發。當年梨園弟子數百人,獨善觱篥的樂工張徽從幸至蜀,歸來也唯他相隨。“一曲新”明指《雨霖鈴》,卻也含蓄地表達風流雲散,往事如煙,哀樂相尋,歡歌已畢。《雨霖鈴》曲本是悼念楊貴妃之作,今聞之而覺“新”,通過聞歌感舊,把玄宗的淒涼況味生動地表現出來了。這與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新”字,是説雖歲月流逝,而恨卻“新”且長在。
從一二兩句可以看出三點:其一,玄宗重歸大內,猶自沉溺不省,其昏聵可知;其二,樂曲雖工,今非昔比,已無當年昇平歡樂氣象;其三,人事更迭,“從官嬪御,皆非舊人”,太上皇也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三四兩句“長説上皇和淚教,月明南內更無人”,從不同側面補足以上幾層意思。詩人為玄宗發出了深沉的感嘆,説《雨霖鈴》曲是玄宗當初含着眼淚傳授給張徽的,而後來皇宮空空蕩蕩,連他自己也孤零零地過着淒涼寂寞的生活。張徽有感於玄宗垂淚授曲的深情,常常敍説這段動人的故事,當然也引起聽者的深切同情。但最後一句“月明南內更無人”,筆鋒陡轉,身居南內的玄宗沉浸在對楊貴妃的思念中,月明之夜,春晨秋夕,他都在苦苦地思念着,這是多麼深沉執着的愛情。“南內”指興慶宮,在皇城東南,玄宗自蜀歸來後即移居此處。後因宦官李輔國專權,玄宗被迫遷到西內的甘露殿,舊日寵信的宦官高力士等也相繼被李輔國所逐。玄宗晚景淒涼,“月明”“無人”更添冷落悽清的氣氛。這兩句中,詩人委曲婉轉地詠歎了玄宗的難言之痛,以及對楊貴妃的懷念之情。
全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詩人選取了具有典型意義的情節,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歷史故實,並融入自己的同情與批判。這首詩不是尋常的愛情詩,也非一般的詠史詩,其中浸透了經歷大變亂後知識分子普遍的滄桑幻滅之感,或可看作是那個特定時期的心史實錄。 [4]  [7]  [8-10] 

雨霖鈴名家點評

南宋王灼碧雞漫志》:《明皇雜錄》及《楊妃外傳》雲:“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彌旬,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篳篥,因吹之,遂傳於世。”……張祜詩云:“雨淋鈴夜卻歸秦……”張徽,即張野狐也。或謂:祜詩言上皇出蜀時曲,與《明皇雜錄》《楊妃外傳》不同。祜意明皇入蜀時作此曲,至雨淋鈴夜卻又歸秦,猶是張野狐向來新曲,非異説也。
明代高棅、郭濬《增定評註唐詩正聲》:顧雲:悲辛可痛。三字(按指“垂淚教”)真。
明代李攀龍、葉羲昂《唐詩直解》:“和淚教”三字,寫盡上皇腸斷處。
明代李攀龍、袁宏道《唐詩訓解》:南內無人,思妃之意彌切。此詩足佔太上之落莫,非獨玄宗然也。
明代唐汝詢唐詩解》:“垂淚教”三字寫得真。煞句見得上皇冷落。
清代錢良擇唐音審體》:不言神傷,聲淚俱盡。
清代吳昌祺《刪訂唐詩解》:意在末句,即樂天“西宮南內”數語,意教者又教宮人也。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情韻雙絕。
清代徐增而庵説唐詩》:夫玄宗既為天子父,何至南內無人?肅宗不得辭其責。玄宗制此曲時,是悼妃子;在望京樓令張徽奏此曲時,其意不止悼妃子,於父子間有説不得處。張祜是詩得之矣。
清代鄒弢《精選評註五朝詩學津樑》:繁華如夢,往事消沉,未免有情不堪回首,讀之我亦欷歔。
清代王堯衢《古唐詩合解》:今居南內,乃至月明之夜,豈不遠殊於棧道鈴聲?而侍御更無舊人,使帝之悲愴流涕,是誰之責哉!詩意甚曲,有説不出處(末句下)。
清代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此作情調,直追李益、劉禹錫諸人。
近代俞陛雲《詩境淺説續編》:張祜此詩,音調悽婉欲絕。若玄宗見之,如聞落葉哀蟬之曲矣。 [11-12] 

雨霖鈴作者簡介

張祜(約785—約852),祜或誤作祐。字承吉,貝州清河(今屬河北)人。初寓姑蘇,後至長安,為元稹排擠,曾漫遊各地,晚至淮南。愛丹陽曲阿地,遂隱居以終。詩多寫落拓不遇的情懷和隱居生活,對時政亦有所諷諫。又以擅長寫宮詞聞名。有《張承吉文集》。 [13] 
參考資料
  • 1.    (宋)郭茂倩編撰. 樂府詩集 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975.
  • 2.    羅仲鼎,俞浣萍校注. 千首唐人絕句校注 下[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7:376.
  • 3.    孫建軍,陳彥田主編;於念等撰稿. 全唐詩選注[M]. 北京:線裝書局, 2002:3568.
  • 4.    杜興梅,杜運通評註. 中國古代音樂文學精品評註[M]. 北京:線裝書局, 2011:188-189.
  • 5.    王志英注評. 歷代名家絕句評點 唐[M]. 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2001:277.
  • 6.    王洪,喬力主編. 中國文學寶庫 唐詩精華分卷[M]. 北京:朝華出版社, 1991:938-939.
  • 7.    本社編. 唐五代詩鑑賞[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508-509.
  • 8.    周嘯天主編. 唐詩鑑賞辭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2012:1325.
  • 9.    朱枝富著. 詠史懷古[M].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46-47.
  • 10.    劉築琴等編注. 樂府詩三百首[M]. 西安:三秦出版社, 1999:380-381.
  • 11.    陳伯海主編;孫菊園,劉初棠副主編;陳伯海書系主編;朱易安,查清華副主編. 唐詩匯評 增訂本 5[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3478-3479.
  • 12.    周蒙,馮宇主編. 全唐詩廣選新注集評 7[M].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4:544.
  • 13.    俞平伯,蕭滌非,周汝昌,施蜇存等撰寫. 唐詩鑑賞辭典 3[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7:105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