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

鎖定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位於浙江省温州市樂清市雁蕩山靈巖龍鼻洞內,佔地面積約200平方米,是唐至民國時期的遺址。 [2] 
龍鼻洞上下共三壇,摩崖題記主要分佈在第一罈兩側巖壁,左壁尤為密集分佈;碑大多豎立在二、三壇平地上,少數嵌在崖壁間。摩崖題記上起唐代,下迄現代,共94處,其中碑刻12方。分為題名、題字、詩刻、記遊等,書體皆備。洞壁上密密麻麻地佈滿了歷朝歷代遊客的題記,摩崖雖歷時久遠,但筆畫大多還較清楚,筆意尚存。有宋代科學家沈括的題刻,明代總兵楊宗業的草書詩碑和民國時的教育總長傅增湘題書的碑文等,距洞口約50米的路旁一個岩石上,還有朱熹所書的“天開圖畫”四字。此洞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稱為“嶂右第一洞”,外界譽為“雁山碑窟”。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數量眾多,分佈集中,時間跨度長,紀念確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雁蕩山開發歷史,對於研究唐至民國漫長的歷史時期內沈括等名人、樂清官宦士紳活動提供了實物資料。同時這些題記,雖長期遭受自然風化侵蝕和人為的破壞,許多字跡已經模糊殘缺,但這些題記涉及正草隸篆行等書體,體勢迥別,風格多異,為一處珍貴的書法藝術寶庫。 [2] 
2019年10月7日,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
地理位置
浙江省温州市樂清市雁蕩山靈巖龍鼻洞內
所處時代
唐至民國
佔地面積
約 2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486-4-009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歷史沿革

唐貞元十年(794年),曾任武康縣尉的包舉來遊雁蕩,在龍鼻洞留下年代最為古老的摩崖題記。 [2] 
北宋熙寧七年(1074)四月,沈括察訪温台,並深入雁蕩山進行考察,在雪洞和龍鼻洞題名,是為龍鼻洞諸題記中名氣最大者。 [2] 
元代統治不滿百年,且連年戰亂,洞中僅留題名一處。 [2] 
明、清兩代,雁蕩又日趨興盛,寺宇重建,遊者踵接。洞中現存該兩代刻石三十處之多。 [2] 
龍鼻洞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稱為“嶂右第一奇”,也被譽為“雁山碑窟”。清戴鹹弼、孫詒讓校補的《東甌金石志》及光緒《樂清縣誌》對雁蕩刻石曾作收錄。 [2] 
1987年,樂清縣文物工作者經多年實地調查,廣泛蒐集和稽考有關文獻,並選取二百來處,輯成《雁蕩山摩崖石刻》。 [2] 
1984年,樂清縣文化局組織對包括龍鼻洞摩崖題記在內的雁蕩山文物進行普查。 [2] 
1986年,樂清縣文化局為出版《雁蕩山摩崖石刻》一書,再次組織進行詳細的勘察、拓片、拍照和登記。 [2] 
1993年6月,浙江省文物局同意設置龍鼻洞保護欄杆。9月,樂清縣文化局在龍鼻洞洞口第一罈(最上一罈)置保護性鐵柵欄予以保護。 [2] 
2006年,樂清市文物館組織人員編制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四有”檔案。 [2] 
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樂清市文物館登錄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 [2] 
2011年19月,温州市雁蕩山風景旅遊管理局委託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等三家單位編制了《雁蕩山國家風景名勝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2] 
2012年,温州市雁蕩山風景旅遊管委會(正縣處事業單位)成立,負責雁蕩山旅遊功能區旅遊資源和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規劃、管理利用等,龍鼻洞接受其管理。同時業務上接受樂清市博物館指導。 [2] 
2016年8月,樂清市文化機構改革,樂清市文物管理所從樂清市博物館析出,單獨設置,作為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的文物保護管理機構。 [2]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
2018年9月,温州市雁蕩山風景旅遊管委會委託北京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編制《雁蕩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8-2035)》,龍鼻洞作為史蹟保存區和一級資源,嚴禁一切建設行為。 [2]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文物特點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佔地面積約200平方米,沿山勢而分佈。龍鼻洞上下共三壇,摩崖主要分佈在第一罈兩側巖壁,左壁尤為密集分佈;碑大多豎立在二、三壇平地上,少數嵌在崖壁間。這批摩崖題記上起唐代,下迄現代,共94處,其中碑刻12方。分為題名、題字、詩刻、記遊等,書體皆備。
洞壁上密密麻麻地佈滿了歷朝歷代遊客的題記,摩崖雖歷時久遠,但筆畫大多還較清楚,筆意尚存。有宋代科學家沈括的題刻,明代總兵楊宗業的草書詩碑和民國時的教育總長傅增湘題書的碑文等,距洞口約50米的路旁一個岩石上,還有朱熹所書的“天開圖畫”四字。此洞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稱為“嶂右第一洞”,外界譽為“雁山碑窟”。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
洞內岩石,因含質不同,呈紫紅、棕黃、藍黑等色。仰觀洞頂兩壁相合處,嵌着一條遍體鱗紋的青色岩石,蜿蜒數十米。洞底深處有一岩石,細膩光滑,其形酷似龍爪,從巖壁間探出,剛健猛勁。清乾隆年間,閩浙使者興安蘇昌觀後留碑,碑文:“神斧劃削露鱗甲,洪濤衝激遺筋骸。”可惜此碑已毀,僅留一殘塊,上有“洪濤”二字,筆致粗壯雄健。爪旁一石,應是龍鼻,從前兩個鼻孔還有水下滴。 [2-3]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文物遺存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宋代著名人物留題的有:進士出身,歷任大理寺丞、尚書司封員外郎,兩浙轉運按察使、龍圖閣學士,河南壽安人田瑜的題名;慶曆初進士出身,歷任湖北、兩浙、淮南等六轉運使,進直龍圖閣,後以集賢殿修撰知荊南,徐州豐人李復圭的題名;建炎時統領為抵禦金人入侵而死疆場的丁元的題名;嘉泰進士,丞相謝深甫之子,理宗謝後之叔父,臨海人謝春伯的題名;理宗淳佑時知温州軍兼節制鎮海水軍,知紹興府,終寶謨閣直學士,善書,精鑑別,以收藏書畫甲於一時的臨海人謝奕修的題名;以工部郎守衢州,著有《九經補韻》《六帖補》的山西代郡人楊伯巖的題名。 [2] 
明代著名的有洪武進士,歷官榮祿大夫,户部尚書兼武英殿學士,永嘉(今温州)人黃淮的題名;成化間温州府知府項澄和樂清縣徐頤的題刻;弘治進士,累官刑部尚書,安徽桐城人錢如京的題名;弘治丙辰進士,歷歙縣、豐城令,贛州、吉安郡守,晚年盤桓雁山,多有著述的樂清人朱諫題名;弘治進士,歷官南京御史,山西布政使,南京太僕少卿以剛正廉明聞世的常熟人陳察的題名,嘉靖進士,歷官台州府推官,工部主事、光祿寺丞、湖廣佈政司參議,所為文章弘衍浩博,長州人吳子孝的詩刻;明嘉靖進士,歷官南京刑部主事、員外郎、廣東南雄府知府,為官廉潔清正的浙江孝豐人高冕的題名;明嘉靖進士,歷官監察御史、兩度按浙,福建晉江人吳從寬的題名;明嘉靖進士、浙江巡撫,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嘉靖七子”之一,以詩名聞世的四川銅梁人張佳胤的詩碑;明萬曆二年(1574年)進士,曾任湖廣武昌衞常居敬的題刻;萬曆年間總兵,曾鎮守浙江、山西,後授援遼總兵,山西永濟人楊宗業的詩碑。 [2] 
清以來著名人物有乾隆間歷官廣東巡撫、工部尚書、湖廣總督,滿洲正蘭旗人伊爾根羅氏蘇昌的題詞;清同治進士,累官侍講學士,著有《兩浙續輻軒錄》《爾雅正郭》《輯雅堂詩話》,廣東南海人潘衍桐的題名;清同治進士,刑部主事,充總署章京,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清季最大藏書家,解放後,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海鹽人張元濟和光緒翰林、民國初教育總長,藏書家,四川江安人傅增湘等人的記遊碑;光緒舉人,曾留學日本政法大學,曾宰直隸大名道,民國間任河南省府秘書,江蘇無錫人許同莘的題名;民國十二年(1923年)温處道府尹,湖北黃岡沈致堅和樂清縣長,福建閩清人李藩的題記;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樂清縣長張叔梅的詩刻等。 [2]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
另有宋以來碑刻7通。洞口嶺旁巨石上鐫“天開圖畫”四大字,傳為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手書。 [3]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歷史文化

相關記載
徐宏祖《遊雁蕩山記》中所描述的:“出谷,五里,至靈巖寺,絕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劈一寰界。寺居其中,南向,背為屏霞嶂。嶂頂齊而色紫,高數百丈,闊也稱之。嶂之最南,左為展旗峯,右為天柱峯。嶂之右脅,介於天柱者,先為龍鼻水。龍鼻之穴,從石罅直上,似靈峯洞而小,穴內石色俱黃紫,獨罅口石紋一縷,青紺潤澤,頗有鱗爪之狀。自頂貫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內自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 [2]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文物價值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數量眾多,分佈集中,時間跨度長,紀念確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雁蕩山開發歷史,對於研究唐至民國漫長的歷史時期內沈括等名人、樂清官宦士紳活動提供了實物資料。同時這些題記,雖長期遭受自然風化侵蝕和人為的破壞,許多字跡已經模糊殘缺,但這些題記涉及正草隸篆行等書體,體勢迥別,風格多異,為一處書法藝術寶庫。 [2]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保護措施

1983年4月20日,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被樂清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樂清縣文物保護單位,雁蕩山靈巖景區摩崖石刻位列其中,龍鼻洞摩崖題記作為“雁蕩山靈巖景區摩崖石刻”一部分。 [2] 
1989年12月,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19年10月7日,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旅遊信息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地理位置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位於浙江省温州市樂清市雁蕩山靈巖龍鼻洞內。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交通信息

自駕:自浙江省温州市樂清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路程約45.4千米,用時約53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