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山寺

(江西撫州臨川區寺廟)

鎖定
金山寺,位於江西撫州市臨川區雲山鎮海拔265.9米的金山嶺上(又稱金峯),東與東鄉毗鄰,北與進賢接壤。自依山而過的316國道仰望,滿目葱蘢的羣峯烘托出金碧輝煌的寺廟建築羣,雨天雲霧繚繞,時隱時現,晴日雲蒸霞蔚,流光溢彩,猶如天庭仙境。北宋一代名相王安石屢上金山寺,並寫下了有名的《金山寺》詩一首。1000多年後,金山寺成為江南最大的尼眾佛學院 [4] 
中文名
金山寺
外文名
Linchuan Jinshan Temple
地理位置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雲山鎮346國道 [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
國家AA級旅遊景點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5000餘平方米
著名景點
天王殿
客堂
方丈樓
毗廬殿
大雄寶殿 展開
著名景點
天王殿
客堂
方丈樓
毗廬殿
大雄寶殿
藏經閣等 收起
別    名
大金山禪寺
撫州寺廟
龍濟寺,曹山寺

金山寺地理位置

[1]  金山寺,坐落於江西省臨川區北段(雲山鎮)海拔265.9米的金山嶺上(又稱金峯),東與東鄉毗鄰,北與進賢接壤。

金山寺歷史起源

金山寺 金山寺
金山寺具體創建年代不詳,但最遲至唐宋年間即已建寺。
北宋名臣 [2]  王安石臨川鄉賢,他曾多次登山拜寺,遊覽抒懷:“重經高處寺,一與白雲親。樹木有春意,江山如故人。幽軒含氣象,偏雨落風塵。日墓晚歸去,徘徊欲作神。”
朝代更迭,世事滄桑,金山寺幾經興衰。宋、元兩代,數次毀於戰亂,明初盛極一時,明末又罹於戰火,再度衰敗。此後三百餘年,金山寺凋零冷落,有名無實。
1936年,南湘普淨和尚雲遊至此,塔起聞經茅篷傳燈闡教,使金山寺重現生機。抗戰期間,印空法師始住持山門,次年間始復殿宇,至1947年建成。同時,在鄉紳桂汝丹的支持和幫助下,恭迎西康貢噶活佛臨寺傳法,寺名為“中華貢噶寺”。

金山寺重建寺貌

金山寺主持 金山寺主持
1949年後, [1]  金山寺創辦中醫傳習所,培養了一批德技兼備的人才,並有數人蔘加抗美援朝救護傷員。後又創辦尼眾織布廠,實行生產自養,成為全省典型加以宣傳。至“文革”中,該寺再次夷為平地,眾多僧侶被迫還俗。
80年代中期,耄耋之年的印空法師自廣州返金山寺住持山門,毅然挑起修復金山寶剎、再振禪風的重任。此舉得到當地羣眾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經過十餘年的艱辛努力、如今,金山寺嶄新的面貌展現於世人面前。

金山寺佈局結構

金山寺尼眾佛學院
金山寺尼眾佛學院(3張)
金山寺尼眾佛學院與大金山寺寺“院”合一,由山上、山下兩部分組成,寺院包括:大金山寺主體建築羣、慈善協會、慈善醫院及老人院建築羣、千佛塔建築羣、閉關院建築羣等。 [4] 
三里多長的盤山公路,汽車盤旋而至,遊人拾級而上。寺內天王殿、大雄寶殿伽藍殿、玉佛殿、千佛樓、藏經閣、鐘鼓樓、客堂、齋堂、寮房、教學樓、圖書管等十數幢宏大建築相繼竣工,最高達六層。殿宇佈局緊湊,錯落有致,雄偉巍峨。寺內佛像栩栩如生,不計其數。藏有經書二十餘萬冊,其中稀世珍寶《大藏經》二部。進入90年代,寺內已安裝了高壓電、自來水、程控電話傳真機。配備了成套廣播器材、電化教學設備、彩電、錄音機、電腦、複印機等,現代化辦公試施一應俱全。
1993年佛像開光盛況空前,各地善男信女及港、澳、東南亞華人弟子二萬餘眾慕名蜂擁而至,蔚為壯觀,譽為贛東“佛教城”。

金山寺佛學傳承

金山寺 金山寺
為解決當今佛教隊伍素質低下、龍象匱乏的現狀,一九九四年,金山寺自籌資金,克服重重困難,在寺內創辦了江西尼眾佛學院(全國僅兩所),學院開設有初、中、高三個班級,面向全國招生。
學員聘請全國各地名寺古剎的諸山大德和一些學有專長的人士任教,起用本寺學識修持有素的法師輔之,因人施教,為各地寺廟輸送了一批批合格的人才。學院已有兩屆一百三十餘位學員學成回寺,成為各大寺廟的棟樑。金山寺亦由此名聲鵲起,成為眾多出家比丘尼心馳神往的地方。

金山寺遊覽名勝

臨川金山寺
臨川金山寺(11張)
如今的金山寺,不僅有“贛東佛教城”之美譽,聲名遠播,是眾多善男信女頂禮膜拜的佛門聖地,而且還被撫州地委、行署闢為重點旅遊開發區,成為遊人觀光遊覽的風景名勝。終日裏,上山朝拜者絡繹不絕,並常有港、澳、台、和東南亞僧侶慕名前來立佛參禪。每逢法會吉日,遊客善信更是紛至沓來,摩肩接蹱,成千上萬,盛況空前。
故有佛教界人士觀後讚歎道∶“臨川金山寺雖不能與鎮江金山寺齊名,卻也可以共用其譽。此乃佛門之幸,其功德和前景不可限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