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山寺

(北宋王令所作七言律詩)

鎖定
《金山寺》是北宋詩人王令所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的開頭兩句寫金山,氣象闊大;三四句寫寺,繪形繪聲,靜動交織;五六句寫日暮所見景象,遠眺近觀,觸目成趣;結尾兩句寫感慨,語含雙關,寄託遙深。此詩詩境氣象闊大,壯美多姿,憑仗詩人視角和筆法富於變化。 [6-7] 
作品名稱
金山寺
作    者
王令
創作年代
北宋
出    處
《王令集》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金山寺作品原文

金山寺1
萬頃清江浸碧山2,乾坤都向此中寬。
樓台影落魚龍駭,鐘磬聲來水石寒3
日暮海門飛白鳥4,潮回瓜步見黃灘5
常時户外風波惡,只得高僧靜處看。 [1] 

金山寺註釋譯文

金山寺詞句註釋

1.金山寺:在今江蘇鎮江西北金山上,創建於東晉,為國內佛教禪宗名寺。
2.浸碧山:當時金山屹立江中,山腳四周環水,故有此説。今已與陸地相連。
3.鐘磬(qìng):均佛寺中敲擊以做佛事或集僧的樂器。磬,狀如雲板。
4.海門:王令《潤州遊山記》:“潤州東十里,有山三,其二合為海門。”潤州即今鎮江市。除金山外,有焦山、象山並立於江中,二山相對立處謂海門。白鳥:羽色白的水鳥,如鷗鷺之類。
5.瓜步:“步”一作“埠”。山名。在今江蘇六合東南,古時南臨大江。 [5] 

金山寺白話譯文

浩渺壯闊的大江碧波萬頃,江波緊擁青翠的金山在江心。眼前江山是如此寬廣,恰如包容了天地間動人美景。
受驚的魚龍何以紛紛沉水藏身,只緣江上落下山寺樓閣的倒影。忽然耳畔迴盪鐘磬的清音,更覺久浸江水的山石寒氣襲人。
夕陽下焦、象二山形成壯觀的海門,白鷺在那兒隨波展翅飛騰。遠眺江潮從瓜步山下緩緩降落,露出兩岸的河灘像金黃色的彩錦。
我想平日寺外的風光無比晴明,常有惡風險浪阻擋遊人覽勝。只有寺中誦佛絕塵的高僧,才得從靜處悠然觀賞無限險景。 [5] 

金山寺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令二十六歲時流寓鎮江遊金山寺所作。在此期間,詩人經常過着“冬暖常寒,晝短猶飢”的日子,這次流寓潤州,以聚徒教授餬口,本非為愛慕鎮江勝景而來。偶登金山寺,得以一覽江山之勝,便寫下了這首詩。 [2]  [4] 

金山寺作品鑑賞

金山寺文學賞析

“萬頃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寬。”詩的開頭兩句,氣象雄壯闊大。上句以“萬頃"寫長江的壯闊,天晴江靜,浩瀚的江水,一望無際,秀麗的金山屹立江心,就像浸在江水裏的一顆巨大的綠寶石,青碧可愛。以大江為襯托,重點寫金山,它不以雄奇險麗取勝,卻顯得非常自然。下句“乾坤都向此中寬”,是景中寓情之筆。詩人把心中的感受和江山的壯美融為一體,把自己的胸懷和自然融成一片。碧山、大江,從空間來看,本是一點一線,而現在彷彿整個乾坤的景象都聚攏在眼前的江山之間,顯得江山寬廣,無所不包。
“樓台影落魚龍駭,鐘磬聲來水石寒”,此聯寫金山寺。上句寫金山寺樓閣巍峨高聳,詩人寫的不是靜態的樓台,而是動態的清影,這影子落在江水裏,閃閃浮動,竟使水底的魚龍都驚駭起來。影子的浮動是視覺的實感,而魚龍的驚駭,則是詩人想象產生的虛幻;由靜而動,由實面虛,顯得跌宕多姿。下句的“鍾磐聲”,是聽覺的實感,而“水石寒”則是心靈上的感受。鐘聲悠長,江水石岸在鐘聲中顯得淒冷。這種由實而虛手法的運用,使客觀的景和主觀的情完美地融為一體。 通過視覺和聽覺,描寫了在江山之間的金山寺。
“日暮海門飛白鳥,潮回瓜步見黃灘。”上兩聯主要從空間上進行描繪,此聯則側重於從時間上來描述。殘陽西斜,水天相接之處飛來羣羣白鳥,殘陽如血,江水洶湧,江上的水鳥展翅飛翔,鳥兒們日落而歸,好一幅美麗的圖畫。給讀者以視覺的享受,或許還夾雜着大江的濤聲和水鳥的鳴叫聲,動靜相間,色彩分明。江流洶湧澎湃,有漲潮就有落潮,潮漲時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來,氣勢雄壯;潮回時,則洶湧而去,顯露出久浸江中的河灘。江水有潮起潮落,人生也有成功與失敗。
“常時户外風波惡,只得高僧靜處看。”自然界中,大部分時間裏充滿着險風惡浪,風起雲湧時,氣象萬千,潮起潮落時,也曾令人膽戰心驚,“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但這些都是虛幻。“是非成敗轉頭空”,看破紅塵,寵辱不驚,也只有高僧能做到。動處的繁華雄壯,也只有在靜時方能領悟。“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不老,綠水長流,高僧自能在風平浪靜之時,笑對人生榮辱。此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嘆人生無常,須以平常心視之。
全詩描繪了江山的雄壯與秀美,借自然界的潮起潮落,感嘆人生,由景人情,過渡自然,又緊扣金山寺這一中心,景中有情,情中有理,融景、情、理於一體,是篇寫景佳作。 [3] 

金山寺名家點評

現代詩人馬祖熙:這首《金山寺》七律,卻寫得清新脱俗,灑落自然,是詩集中優秀的寫景之篇。 [5] 

金山寺作者簡介

王令(1032年—1059年),北宋詩人。初字鍾美,後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五歲而孤,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有《廣陵集》二十卷傳世。生平事蹟見王安石臨川集》卷九七《王逢原墓誌銘》、《東都事略》卷一一五。今人沈文倬有《王令年譜》,見《王今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附。 [1] 
參考資料
  • 1.    錢仲聯,等 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487
  • 2.    繆鉞著..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321
  • 3.    馬祿荷等主編.詩意的建築 中國古代名建築詩文賞析.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126
  • 4.    本社編..宋遼金詩鑑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30
  • 5.    陶文鵬主編.宋詩精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223
  • 6.    王筱雲 韋風娟等.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 詩歌卷 (4).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4:134
  • 7.    周子瑜,何承桂選注..不盡長江滾滾來 歌詠長江詩詞選注.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