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邁克爾·阿蒂亞

鎖定
邁克爾·阿蒂亞(全名:邁克爾·弗朗西斯·阿蒂亞,Michael Francis Atiyah,1929年4月22日—2019年1月11日),出生於英國倫敦,數學家,菲爾茲獎獲得者,下級勳位爵士,生前是愛丁堡大學名譽教授 [11] 
邁克爾·阿蒂亞於1955年從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畢業,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前往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修 [9]  ;1957年返回英國後擔任劍橋大學研究員和助理講師;1958年至1961年擔任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大學講師和輔導研究員;1961年搬到牛津大學 [16]  ,擔任牛津大學聖凱瑟琳學院講師和教授研究員 [17]  ;1963年至1969年,擔任牛津大學新學院薩維利亞幾何學教授和教授研究員;1966年獲得菲爾茲獎;1968年當選為倫敦皇家學會院士;1969年至1972年擔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數學系教授;1972年返回英國,擔任英國皇家學會研究教授和牛津大學聖凱瑟琳學院教授研究員;1983年被授予下級勳位爵士;1990年至1995年擔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990年至1996年擔任艾薩克·牛頓數學科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1990年至1997年擔任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長;1995年至2005年擔任萊斯特大學校長;1997年至2019年擔任愛丁堡大學名譽教授;2005年至2008年擔任愛丁堡皇家學會主席;2019年1月11日去世,享年89歲 [8] 
邁克爾·阿蒂亞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幾何、拓撲、微分方程、數學物理、代數等 [1] 
中文名
邁克爾·阿蒂亞
外文名
Michael Atiyah
國    籍
英國
出生地
倫敦漢普斯特德
出生日期
1929年4月22日
逝世日期
2019年1月11日
畢業院校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阿蒂亞-辛格指標定理”證明者之一
1966年獲得菲爾茲獎
1983年被封為下級勳位爵士
2004年獲得阿貝爾獎

邁克爾·阿蒂亞人物生平

阿蒂亞
阿蒂亞(7張)
1929年4月22日,邁克爾·阿蒂亞出生於英國倫敦漢普斯特德(Hampstead),童年時代在中東地區度過。
1934年—1941年,在蘇丹喀土穆的教區學校(Diocesan school)上小學。
1941年—1945年,在開羅和亞歷山大的維多利亞學院(Victoria College)上中學。
1945年,跟隨家人移居英國。
1945年—1947年,在曼徹斯特文法學校(Manchester Grammar School)上高中(Higher School Certificate)。
1947年—1949年,服兵役期間擔任皇家機電工程師(Royal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s)。
1949年,以前三名的成績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在校期間擔任劍橋大學數學學會阿基米德(The Archimedeans)的主席。
1955年,從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畢業,獲得博士學位,導師是霍奇(William V. D. Hodge),畢業論文題目是“拓撲方法在代數幾何中的一些應用(Some Applications of Topological Methods in Algebraic Geometry)”。
1955年—1956年,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進修。
1957年—1958年,擔任劍橋大學研究員(Research fellow)和助理講師(Assistant lecturer)。
1958年—1961年,擔任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Pembroke College, Cambridge)的大學講師(University lecturer)和輔導研究員(Tutorial fellow)。
1961年,搬到牛津大學。
1961年—1963年,擔任牛津大學聖凱瑟琳學院(St Catherine's College)講師(Reader)和教授研究員(Professorial fellow)。
1963年—1969年,擔任牛津大學新學院(New College, Oxford)薩維利亞幾何學教授(Savilian Professor of Geometry)和教授研究員。
1966年,獲得菲爾茲獎。
1968年,當選為倫敦皇家學會院士。
1969年—1972年,擔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數學系教授。
1972年,返回英國,擔任皇家學會研究教授(Research Professor)和牛津大學聖凱瑟琳學院教授研究員。
1983年,被英國皇室授予下級勳位爵士(Knight Bachelor)。
1990年—1995年,擔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
1990年—1996年,擔任劍橋艾薩克·牛頓數學科學研究所(Isaac Newton Institute for Mathematical Sciences)第一任所長。
1990年—1997年,擔任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長。
1990年,擔任牛津大學聖凱瑟琳學院榮譽研究員 [17] 
1995年—2005年,擔任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校長。
1997年—2019年,擔任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名譽教授。
2005年—2008年,擔任愛丁堡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主席。
2019年1月11日,去世,享年89歲 [5]  [8]  [13] 

邁克爾·阿蒂亞主要成就

邁克爾·阿蒂亞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證明ppt 證明ppt
邁克爾·阿蒂亞與許多數學家合作,他的三個主要合作者是拉烏爾·博特(Raoul Bott)、弗里德里希·希策布魯赫(Friedrich Hirzebruch)和伊薩多·辛格(Isadore Singer),他在1955年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時認識了他們。1963年,與伊薩多·辛格合作,對橢圓算子證明了阿蒂亞—辛格指標定理(Atiyah–Singer index theorem),此定理在復幾何、泛函分析以及理論物理學中均有應用;與拉烏爾·博特提出了阿蒂亞—博特不動點定理(Atiyah–Bott fixed-point theorem);與弗里德里希·希策布魯赫一起創立了拓撲K理論(opological K-theory),這是第一個重要的廣義上同調理論 [3]  [9] 
證明黎曼假設(猜想)的預印本
證明黎曼假設(猜想)的預印本(4張)
邁克爾·阿蒂亞還和弗蘭克·亞當斯(Frank Adams)合作研究霍普夫不變量問題(Hopf invariant problem);于爾根·伯恩特(Jürgen Berndt)合作研究射影平面(projective planes);羅傑·比拉夫斯基(Roger Bielawski)合作研究貝里—羅賓斯問題(Berry–Robbins problem);霍華德·唐納利(Howard Donnelly)合作研究L類函數(L-functions);弗拉基米爾·德林菲爾德(Vladimir Drinfeld)、尤里·馬寧(Yuri I. Manin)、理查德·沃德(Richard S. Ward)合作研究瞬子(instantons);約翰·杜邦(Johan Dupont)合作研究向量場的奇點(singularities of vector fields);拉爾斯·加爾丁(Lars Gårding)合作研究雙曲[型]微分方程(hyperbol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奈傑爾·希欽(Nigel Hitchin)合作研究單極子(monopoles);威廉·霍奇(William Hodge)合作研究第二類積分(Integrals of the second kind);邁克爾·霍普金斯(Michael Hopkins)合作研究K理論(K-theory);麗莎·傑弗裏(Lisa Jeffrey)合作研究拓撲拉格朗日理論(topological Lagrangians);約翰·瓊斯(John D. S. Jones)合作研究楊-米爾斯理論(Yang–Mills theory);胡安·馬爾達塞納(Juan Maldacena)、庫姆倫·瓦法(Cumrun Vafa)合作研究M理論(M-theory);尼克·曼頓(Nick S. Manton)合作研究斯格明子(Skyrmions);維傑·帕託迪(Vijay K. Patodi)合作研究光譜不對稱(spectral asymmetry);普萊斯利(Pressley)合作研究凸性問題(convexity);埃爾默·里斯(Elmer Rees)合作研究向量叢(vector bundles);威爾弗裏德·施密德(Wilfried Schmid)合作研究離散級數表示(discrete series representations);格雷姆·西格爾(Graeme Segal)合作研究等變K理論(equivariant K-theory);亞歷山大·夏皮羅(Alexander Shapiro)合作研究克利福德代數(Clifford algebras);史密斯(Smith)合作研究球體的同倫羣(homotopy groups of spheres);保羅·薩特克利夫(Paul Sutcliffe)合作研究多面體(polyhedra);大衞·托爾(David O. Tall)合作研究λ環(lambda rings);約翰·託德(John A. Todd)合作研究斯蒂菲爾流形(Stiefel manifolds);愛德華·威滕(Edward Witten)合作研究拓撲量子場論(topological quantum field theories)。
2018年9月24日,邁克爾·阿蒂亞貼出了他證明黎曼假設(猜想)的預印本;9月25日,在海德堡獲獎者論壇上宣講對黎曼猜想的證明,但是這一證明並不成立 [4]  [6] 
邁克爾·阿蒂亞 邁克爾·阿蒂亞
  • 學術論著
邁克爾·阿蒂亞一生髮表了多篇學術論文,以及多部學術專著 [2] 
出版時間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69年
交換代數導論(Introduction to commutative algebra)
邁克爾·阿蒂亞,伊恩·麥克唐納
阿迪生·韋斯利出版公司(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1970年
流形上的向量場(Vector fields on manifolds)
邁克爾·阿蒂亞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土地研究協會(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Forschung des Landes Nordrhein-Westfalen)
1979年
楊-米爾斯場的幾何學(Geometry of Yang–Mills fields)
邁克爾·阿蒂亞
比薩高等師範學校(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Pisa)
1988年
磁單極子的幾何和動力學(The Geometry and Dynamics of Magnetic Monopolar)
邁克爾·阿蒂亞,奈傑爾·希欽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年
作品集第1卷:一般論文(Collected works. Vol. 1 Early papers: general papers)
邁克爾·阿蒂亞
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年
作品集第2卷:K理論(Collected works. Vol. 2 K-theory)
邁克爾·阿蒂亞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88年
作品集第3卷:指數理論1(Collected works. Vol. 3 Index theory: 1)
邁克爾·阿蒂亞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88年
作品集第4卷:指數理論2(Collected works. Vol. 4 Index theory: 2)
邁克爾·阿蒂亞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88年
作品集第5卷:規範理論(Collected works. Vol. 5 Gauge theories)
邁克爾·阿蒂亞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89年
經典高等圖書:K理論第二版(K-theory, Advanced Book Classics 2nd ed.)
邁克爾·阿蒂亞
艾迪生-韋斯利出版公司
1990年
結的幾何與物理(The geometry and physics of knots)
邁克爾·阿蒂亞
劍橋大學出版社
2004年
作品集第6卷(Collected works. Vol. 6)
邁克爾·阿蒂亞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年
作品集第7卷(Collected works. Vol. 7)
邁克爾·阿蒂亞
牛津大學出版社
參考資料來源: [22] 

邁克爾·阿蒂亞人才培養

  • 編寫教材
出版時間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74年
橢圓算子和緊羣, 數學講義(Elliptic operators and compact groups, Lecture Notes in Mathematics)
邁克爾·阿蒂亞
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Verlag)
參考資料來源: [22] 
  • 指導學生
根據2023年8月數學譜系項目網站數據,邁克爾·阿蒂亞先後在牛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劍橋大學、利物浦大學指導多名學生,具體信息如下 [7] 
畢業時間
姓名
備註
1960年
羅爾夫·施瓦岑伯格(Rolph Schwarzenberger)
1983年至1984年擔任英國數學協會主席
1961年
伊恩·波蒂斯(Ian Porteous)

1963年
布萊恩·桑德森(Brian Sanderson)

1966年
彼得·紐斯特德(Peter Newstead)

1966年
大衞·高(David Tall)

1967年
格雷姆·西格爾(Graeme Segal)

1967年
大衞·埃爾沃西(David Elworthy)
華威大學數學名譽教授
1968年
傑克·摩拉瓦(Jack Morava)

1971年
喬治·盧斯蒂格(George Lusztig)
2014年獲得邵逸夫數學獎;2022年獲得沃爾夫數學獎
1972年
奈傑爾·希欽(Nigel Hitchin)
1977年
霍華德·費根(Howard Fegan)

1977年
埃裏克·格倫沃爾德(Eric Grunwald)

1982年
格雷厄姆·懷特(Graham White)

1983年
邁克爾·默裏(Michael Murray)

1983年
西蒙·唐納森(Simon Donaldson)
1986年獲得菲爾茲獎
1984年
弗朗西絲·柯萬(Frances Kirwan)
2001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1985年
約翰·羅伊(John Roe)
1996年獲得懷特黑德獎
1986年
彼得·克朗海默(Peter Kronheimer)
2023年獲得勒羅伊·斯蒂爾研究開創性貢獻獎
1987年
彼得·布拉姆(Peter Braam)

1989年
露絲·勞倫斯(Ruth Lawrence)
17歲時獲得博士學位
1991年
麗莎·傑弗裏(Lisa Jeffrey)

參考資料來源: [8] 

邁克爾·阿蒂亞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61年
貝里克獎(Berwick Prize)

1962年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Fellow)
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1966年
菲爾茲獎(Fields Medal) [10] 
國際數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Union)
1968年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Foreign member)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1968年
皇家勳章 (Royal Medal )
1975年
瑞典皇家學院外籍院士
瑞典皇家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1978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9] 
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78年
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法國科學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
1980年
德摩根獎章 (De Morgan Medal )
倫敦數學學會(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1981年
安東尼奧·費爾特里內利獎(Antonio Feltrinelli Prize)
意大利林琴國家科學院(Accademia Nazionale dei Lincei)
1985年
愛丁堡皇家學會外籍院士
愛丁堡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1987年
費薩爾國王國際科學獎(King Faisal International Prize for Science)

1987年
本傑明富蘭克林獎章

1987年
尼赫魯勳章

1988年
科普利獎章(Copley Medal)
英國皇家學會
1988年
歐洲科學院院士(Member) [23] 
歐洲科學院(Academy of Europe)
1990年
維多利亞禧年獎(Gunning Victoria Jubilee Prize)
愛丁堡皇家學會
1991年
英國皇家研究所榮譽會員(Hon Member)
英國皇家研究所(Royal Institution)
1992年
英國功績勳章(Order of Merit)

1993年
本傑明·富蘭克林科學傑出成就獎章(Benjamin Franklin Medal for Distinguished Achievement in the Sciences)
美國哲學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93年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誕辰百年紀念獎章(Jawaharlal Nehru Birth Centenary Medal)
印度國家科學院(Indian National Science Academy)
1993年
英國皇家工程院榮譽院士(Honorary Fellow)
英國皇家工程院(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1994年
雪松指揮官勳章(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Cedars)
黎巴嫩(Lebanon)
1997年
安德烈斯·貝洛一級勳章(Order of Andres Bello (1st Class) )
委內瑞拉共和國(Republic of Venezuela)
1999年
精算師學院榮譽院士(Honorary Fellow)
精算師學院(Faculty of Actuaries)
2001年
醫學科學院榮譽院士
醫學科學院(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2003年
皇家獎章(Royal Medal)
愛丁堡皇家學會
2004年
阿貝爾獎(Abel Prize)

2005年
黃金功績勳章(Order of Merit (Gold))
黎巴嫩
2008年
總統獎章(President's Medal)
英國物理學會(Institute of Physics)
2010年
大金獎(Grande Médaille)
法國科學院(French Academy of Sciences)
2010年
巴西國家科學功績勳章(National Order of Scientific Merit of Brazil)

2011年
法國榮譽軍團大勳章(Grand Officier of the French Légion d'honneur)

2012年
美國數學學會會士(Fellow)
美國數學學會(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愛爾蘭皇家學院外籍院士
愛爾蘭皇家學院(Royal Irish Academy)

美國哲學學會會士
美國哲學學會

印度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印度國家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澳大利亞科學院外籍院士
澳大利亞科學院(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

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俄羅斯科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

烏克蘭科學院外籍院士
烏克蘭科學院(Ukrainian Academy of Science)

格魯吉亞科學院外籍院士
格魯吉亞科學院(Georgian Academy of Science)

委內瑞拉科學院外籍院士
委內瑞拉科學院(Venezuela Academy of Science)

挪威科學與文學學院外籍院士
挪威科學與文學學院(Norwegian Academy of Science and Letters)

西班牙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西班牙皇家科學院(Royal Spanish Academy of Science)

意大利林琴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意大利林琴國家科學院

莫斯科數學學會會士
莫斯科數學學會(Moscow Mathematical Society)
參考資料來源: [9]  [12]  [19]  [21] 
  • 榮譽學位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68年
波恩大學榮譽博士(Honorary degrees)
波恩大學(University of Bonn)
1969年
華威大學榮譽博士
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
1979年
達勒姆大學榮譽博士
達勒姆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1981年
聖安德魯斯大學榮譽博士
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1983年
都柏林三一學院榮譽博士
都柏林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1983年
芝加哥大學榮譽博士
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
1984年
劍橋大學榮譽博士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984年
愛丁堡大學榮譽理學博士
愛丁堡大學(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985年
埃塞克斯大學榮譽博士
埃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
1985年
倫敦大學榮譽博士
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
1986年
薩塞克斯大學榮譽博士
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
1987年
根特大學榮譽博士
根特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
1990年
雷丁大學榮譽博士
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
1990年
赫爾辛基大學榮譽博士
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
1991年
萊斯特大學榮譽博士
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
1992年
羅格斯大學榮譽博士
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
1992年
薩拉曼卡大學榮譽博士
薩拉曼卡大學(University of Salamanca)
1993年
蒙特利爾大學榮譽博士
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1993年
滑鐵盧大學榮譽博士
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
1993年
威爾士大學榮譽博士
威爾士大學(University of Wales)
1994年
黎巴嫩大學數學碩士
黎巴嫩大學(Lebanese University)
1994年
女王大學榮譽博士
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1994年
基爾大學榮譽博士
基爾大學(Keele University)
1994年
伯明翰大學榮譽博士
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1995年
開放大學榮譽博士
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
1996年
曼徹斯特理工大學榮譽博士
曼徹斯特理工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6年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7年
布朗大學榮譽博士
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
1998年
牛津大學榮譽博士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1998年
布拉格查理大學榮譽博士
布拉格查理大學(Charles University in Prague)
1999年
赫瑞瓦特大學榮譽博士
赫瑞瓦特大學(Heriot–Watt University)
2001年
墨西哥大學榮譽博士
墨西哥大學(University of Mexico)
2004年
貝魯特美國大學榮譽博士
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
2005年
約克大學榮譽理學碩士
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
2006年
哈佛大學榮譽科學博士學位(Doctor of Science) [20]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2008年
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榮譽博士
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Catalonia)
參考資料來源: [9]  [12]  [19]  [21] 

邁克爾·阿蒂亞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73年—1974年
倫敦數學學會(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副主席
1974年—1976年
倫敦數學學會主席 [18] 
1997年—2002年
帕格沃什科學與世界事務會議(Pugwash Conferences on Science and World Affairs)主席
2007年—2016年
《拓撲學雜誌(Journal of Topology)》編輯 [18]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基金會(James Clerk Maxwell Foundation)受託人 [24] 

邁克爾·阿蒂亞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邁克爾·阿蒂亞的父親愛德華·阿蒂亞(Edward Atiyah)是是黎巴嫩東正教基督徒;母親簡(Jean)是蘇格蘭人;他有兩個兄弟:帕特里克(Patrick)和喬(Joe),還有一個妹妹塞爾瑪(Selma) [8] 
  • 婚姻家庭
1955年7月30日,邁克爾·阿蒂亞與莉莉·布朗(Lily Brown)結婚,兩人育有三個兒子:約翰(John)、大衞(David)和羅賓(Robin)。莉莉·布朗於2018年3月13日去世,享年90歲 [8] 

邁克爾·阿蒂亞人物評價

邁克爾·阿蒂亞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他在數學的各個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和他的工作在促進二十世紀下半葉數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之間合作的復興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Sir Michael Atiyah was a great mathematician who made path-breaking contributions to various fields in mathematics. He and his work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surgence of collaboration between mathematicians and theoretical physicists 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14] 國際理論物理中心評)
邁克爾·阿蒂亞對數學的許多領域做出了基礎性貢獻,特別是在拓撲學,幾何學和分析方面。從他的第一個主要貢獻拓撲K理論到他後來的量子場論工作,他在開發新的理論工具方面具有影響力,並提供了深遠的見解(Prof. Sir Michael Atiyah has made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many areas of mathematics, in particular on topology, geometry and analysis. From his first major contribution - topological K-theory - to his more recent work on quantum field theory, Prof. Atiyah has been influent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heoretical tools and has supplied far-reaching insights) [15] 香港科技大學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