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別裴儀同

鎖定
《送別裴儀同》是南北朝文學家、詩人王褒所作的一首贈別詩。詩中通過北國深秋特有的意象——飛沙、卷蓬、霜雪、風塵,寫盡了邊塞軍旅生活之苦。並且,借對邊地苦寒生活的渲染,寄寓了自己身處異鄉的飄零之感。這首贈別小詩,也是一首飽含深情的邊塞詩,詩語簡潔樸素,抒情悲慨、蒼涼,邊塞風光、鄉關之情與對朋友的殷殷關切之情融為一體,結句尤為壯觀、豪邁。 [1] 
作品名稱
《送別裴儀同》
作    者
王褒
創作年代
南北朝·北周
作品出處
《文苑英華》 [2]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送別裴儀同作品原文

送別裴儀同
河橋望行旅,長亭送故人
沙飛似軍幕,蓬卷若車輪。
邊衣苦霜雪,愁貌損風塵。
行路皆兄弟,千里念相親。 [3] 

送別裴儀同註釋譯文

送別裴儀同詞句註釋

①裴儀同:北周裴漢,字仲霄。其人“操尚弘雅,聰敏好學”,“理識明贍,決斷如流”。北周武帝天和五年(570)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因他為人“公正端莊,廉潔自重”,遭到當時權臣宇文護的排擠,八年不得升遷,反被派往邊塞。儀同,官名。
②行旅:往來的旅客。
③長亭:古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原為維持治安兼作驛站送信者休息處,人們送別親朋也常在長亭或短亭餞行。故人:指裴儀同。
④軍幕:即軍帳。
⑤邊衣:指戰袍。
⑥行路:行路的人,即不相識的人。 [4] 

送別裴儀同白話譯文

在河橋上望着往來的旅客,在長亭裏送別即將出徵的友人(裴漢)。
黃沙飛起,連成一片,如同軍帳,蓬草在風中飛卷,好似車輪疾馳。
(你)身披冰涼的戰袍,在雪積冰封的邊地將受盡凍寒之苦;(你)憂愁寡歡的容顏,將在風霜塵埃裏日漸憔悴衰老。
羈旅客鄉的人同病相憐親如兄弟,千里之遙相互思念,保持最珍貴的友情。 [5] 

送別裴儀同創作背景

裴漢,作為一同與作者(王褒)從南朝舊臣到羈留長安被迫仕於北朝的幾人之一,又是作者好友,在朝中被權臣排擠,八年不得升遷,反被派往邊塞。在裴漢出征邊塞之際,作者作此(《送別裴儀同》)詩來送別友人。 [6] 

送別裴儀同作品鑑賞

送別裴儀同文學賞析

此詩開首二句,以“行旅”與“故人”對舉。“河橋望行旅”,當指與裴氏一起站在河流的浮橋上,遙望着兩岸來來往往的行人遊子。河橋一定較高,河流兩岸一定開闊;登高以望遠,遂覺一片離別的淒涼、蕭索之意。行旅,指旅人,由此過渡到“故人”,亦即裴氏。古代驛路,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以備行者稍事休憩,送者置酒與別。這些都寫送別裴氏時的具體情形。依依難捨,相送驛路長亭,又為其瞻望前程,則關切之深自然可見。因此,這兩句十字,看看平常,似不經意道出,其實卻是經過精心選擇安排的。
三、四句,詩人選取北國特有的、富有典型意義的氣候物象——飛沙和卷蓬,用頗似電影中平行蒙太奇的特寫鏡頭,將其組接起來。這是寫景,是用呼嘯飛動着的、鋪天蓋地而來的、色調極為灰冷的自然景觀,襯托出離別的陰鬱主題,是篇首二句中點出的惆悵、蕭索的情緒的延伸和加劇;但這兩句詩又不僅是寫景,景物還被用來作為比喻,引起新的聯想。由於同一物象被賦予了雙重內容,詩意直接從眼前轉進到未來,不用一點字面上的過渡,這種勾連手段極其高妙。沙子之所以像軍幕,是因為它“飛”動着,連成一片,如同綿綿的軍帳;蓬草又同車輪相聯,因為它在風中“卷”動,好似車輪在曠野上疾馳。但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聯想,乃是因為詩人關心着友人別後的生活。那麼,再進一層説,飛沙、轉蓬,不僅僅是比喻。飛沙也象徵着軍旅生活的多變和不安,轉蓬也象徵着羈旅者的命運,為外界的力量所支配。詩人“把兩種渺不相關的、毫不相似的東西,出人意外地結合在一起”(黑格爾美學》),同時又把主觀的意念與感情,注入於“客觀對應物”(英國詩人艾略特《論哈姆雷特》),便使眼前的景物,有了無限涵義,獲得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
第五、六句承接上面兩句,又展開進一步的想象。“邊衣”即戰袍,與“愁貌”相對,設想裴氏在自然氣候惡劣、生活條件嚴酷的悽清冷寂的北邊的苦況。這兩句表面上講邊塞軍旅生活的寒苦,其實仍是強調詩人對裴氏的關切之殷。雖是主觀懸擬之詞,但使人讀之,仍可感受到其中挹之不盡的深情。
最後兩句,詩人的筆鋒驟然一轉,不但徑直收煞到送別的正題上,與開頭兩句呼應照顧,而且順勢點出新意,向對方袒露了所以傷感不置的深層底藴。“行路皆兄弟”説的是羈旅客鄉的人同病相憐,故最為了解,自當相濡以沫,情如兄弟。詩人既然只是送裴氏戍邊,並非自己離開長安,之所以這樣説,這是因為王褒本為南朝舊臣,即使宦仕長安,畢竟不能擺脱羈旅之感,而魂系故國。既然他與裴氏友情深摯,那麼平時交遊中必然不止一次地向對方披露過思國懷鄉的拳拳之念。因此,即使用五個字微微點出,對於裴氏也無疑是“破壁而飛”。“千里念相親”,是説既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再加上摯友情誼,那就讓彼此在千里之遙相互思念,保持那人世間最珍貴的友情! [7] 

送別裴儀同名家點評

《古詩鑑賞辭典》(沈國儀):這首小詩(《送別裴儀同》)簡約明朗,情真意切,最後兩句“行路皆兄弟,千里念相親”尤為佳句。 [8]  [6] 
詩歌卷(二)——魏、晉、南北朝》(韋鳳娟):初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句,有從王褒此詩(《送別裴儀同》)脱胎之痕。 [2]  [6] 
(清)陳胤倩:“王褒輒有好句,足開初唐之風。” [8] 
《離夢別魂 歷代送別詩詞大觀》(張學文):此詩(《送別裴儀同》)最後兩句“行路皆兄弟,千里念相親”,實為王勃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母本。 [4] 

送別裴儀同作者簡介

王褒(約513~576年),字子淵(唐朝後為避李淵諱,故《北史》作子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南北朝文學家、詩人。東晉宰相王導之後(第三子王洽一脈),曾祖王儉、祖王騫、父王規,俱有重名。妻子為梁武帝之弟鄱陽王蕭恢之女。梁時官至吏部尚書,有文名。承聖三年(公元554年)西魏軍陷江陵,隨元帝出降長安。與庾信等皆以文才博得北朝器重。
王褒的詩歌現存四十餘首,是北朝有重要影響的作家之一。他和庾信進入北朝,對北周文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北周與庾信才名相併。《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21卷已佚。明人輯有《王司空集》收錄其詩文。 [9] 
參考資料
  • 1.    盧有泉著.《北朝詩歌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06:第281頁
  • 2.    王筱雲,韋風娟等.《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 1 詩歌卷 2——魏、晉、南北朝》.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4.12:第439頁
  • 3.    政協河南省孟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孟州市文史資料 第5輯 歷代詩詞詠孟州》:政協河南省孟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98:第33頁
  • 4.    張學文評著.《離夢別魂 歷代送別詩詞大觀》:長征出版社,2007.1:第26頁
  • 5.    鄧魁英,袁本良主編.《古詩精華》:巴蜀書社,2000.4:第926頁
  • 6.    賀新輝主編.《古詩鑑賞辭典(下)》: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08:第1473頁
  • 7.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古詩三百首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12:第568-569頁
  • 8.    賀新輝主編.《古詩鑑賞辭典 第十一卷 (重排版)》: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81頁
  • 9.    廖仲安,劉國盈主編;李景結等編.《中國古典文學辭典》.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10:第79頁